書名: 中華神童故事(中華經(jīng)典故事)作者名: 鄧凌原本章字數(shù): 1368字更新時間: 2019-02-28 15:46:43
鮑童智辯高官
春秋時期,齊國有個名叫鮑童的孩子,聰明伶俐,膽識過人。十二歲那年,鮑童跟隨父親去一個姓田的大臣家做客。田貴人家產(chǎn)豐厚,擁有良田千頃、房屋百間,還有上千名食客,可以隨時供他使喚、為他服務。鮑童的父親就是其中之一。
這天正好是田貴人在家中舉行祭祖典禮的日子,場面非常隆重,庭院中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為了表示祝賀,參加盛典的客人紛紛進獻各種禮物。其中有一位客人送上一條罕見的大魚和一只珍奇的大雁。田氏收到禮物后,心中非常高興,不由對著眾人感慨道:“蒼天真是優(yōu)待我們?nèi)祟惏。坏钔恋厣L出五谷,供我們享用,還命令大自然出產(chǎn)這些大魚、鳥類給我們嘗鮮。蒼天真是太仁慈、太偉大了!”

春秋時期出土的甬鐘。甬鐘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樂器,與編鐘齊名,用于祭祀或王室宴會時。
客人們聽了,連忙異口同聲地奉承道:“田大人妙言妙語,真是不同凡響!”田氏聽了眾人的吹捧,不禁洋洋自得起來。
這時候,鮑童突然站了起來,大聲說道:“田大人,您的說法,晚輩不敢茍同。所有的生命都是一樣的,五谷、大魚、鳥類和人類是平等的,沒有什么高低貴賤之分,只是因為智力大小的不同,因而相互制約、相互食用。這些都是大自然再正常不過的現(xiàn)象,并不是蒼天有意安排的。我們?nèi)祟愂菫榱嘶钪懦晕骞取⒋篝~和鳥類,難道這些東西都是蒼天有心為我們生產(chǎn)出來的嗎?”
鮑童當著所有客人的面語出驚人,這讓他的父親非常驚訝,他擔心田貴人一怒之下會降罪于自己,便輕聲訓斥了鮑童幾句,緊緊抓著兒子的手,叫他落座,不要再說話。
眾人也開始議論紛紛,有的暗暗贊許,有的卻不以為然。有人心想,這個孩子口出狂言,一旦惹怒了田貴人,鮑家父子倆肯定會吃不了兜著走。
田貴人的面子顯然有些掛不住了,但他并沒有生氣,而是轉(zhuǎn)過身來,若有所思地看著鮑童,問道:“你說的有點道理,可是我要請教一點:如果魚和鳥不是上天安排給人類的,那它們的味道為何這么鮮美呢?”
鮑童掙脫父親的手,站起身來,從容地答道:“田大人,蚊子吸食人血,吃得津津有味;虎狼撕咬人肉,也吃得有滋有味。這難道也是蒼天為它們享用美味而故意安排的嗎?如果按照您的邏輯推理,蒼天生出我們這些人類,原來都是給蚊子和虎狼做美食的啊!”
話音剛落,眾人哄堂大笑,一些開始不以為然的客人也不禁暗暗佩服鮑童的智慧和勇氣。
田貴人也為鮑童的一番智辯所折服,他端著酒杯,滿面笑容地走下主桌,畢恭畢敬地向鮑童敬了一杯酒,并欣慰地說:“真沒想到,我家食客的門下竟有如此聰穎過人的孩子。要做到不埋沒天下任何一個人才,真是不容易啊!”
【博聞館】
“食客”之風
食客又叫門客,指的是古代由豪門貴族供養(yǎng),并為主人出謀劃策、奔走辦事的人。一般都是社會上無固定職業(yè)但是有一技之長的人士。
“食客”之風最早始于春秋時期。在當時的社會上,每一個諸侯國的貴族子弟都有大批的食客。到了戰(zhàn)國時期,養(yǎng)食客已成為上層社會競相標榜的一種時髦風氣。只要是有實力有抱負的國君或權(quán)臣,無不以盡可能多地收養(yǎng)門客為榮。
著名的“戰(zhàn)國四公子”——楚國的春申君,趙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齊國的孟嘗君,門下都收養(yǎng)有千人以上的食客。通過養(yǎng)食客的方式可以大量集中人才,既能迅速抬高自己的政治聲譽以號召天下,又能壯大自己的政治力量以稱霸諸侯,所以上層權(quán)貴們爭相網(wǎng)羅食客。
秦國著名的丞相呂不韋也有門客三千人,他們幫助呂不韋編寫了著名的書籍《呂氏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