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詩故事(中華經典故事)
- 侯榮榮
- 1745字
- 2019-02-28 15:59:03
孟浩然田家把酒
盛唐詩人孟浩然,因為擅長寫有關山水和田園風光的詩作,被認為是“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許多田園詩,記敘的都是自己的親身經歷。
孟浩然有位住在郊外田莊上的好友,前幾天,他收到那位好友特意寄來的請帖,說老朋友們好久沒見面了,特地備了幾個菜,約孟浩然到家里來做客。朋友情意真誠,孟浩然欣然接受了邀請。
這天,孟浩然戴著草帽,走在了通往郊外的土路上。初夏涼爽的風,吹拂著衣襟。出了城門后,前面就是一條筆直的黃土路伸向前方。路邊的田地綠油油的,遠方一脈青山,仿佛藍天下的剪影。
土路收拾得十分平坦,雖然是步行,卻讓人心中很舒服。一路上,孟浩然見到道路兩旁田地里的麥子和谷子都長得很好,飽滿的穗子沉沉地墜下來,禁不住心中高興:“看來,今年會是一個太平豐收的好年份啊!”
走了一個多時辰,孟浩然的身上熱烘烘地出了一身汗,等他看到路頭出現一片茂密的樹林,綠蔭中掩映著白墻黑瓦的小田莊的時候,高興地想,朋友的家終于要到啦。
快到田莊前,孟浩然遠遠地看見朋友正守候在那里,手搭涼棚,向著路上的行人張望。
“孟兄,你可來了!”朋友親熱地迎了上來,攜著孟浩然的手進了田莊,在草堂分賓主坐下。朋友的家人上前來,為孟浩然解下草帽,送上一杯清涼的泉水。
孟浩然喝著泉水,一邊跟朋友聊天,一邊打量著朋友家的這座草堂:雖然沒有雕梁畫棟,倒也寬敞明亮。大大的敞窗外,是曬谷子的平場,碾得地光如鏡。屋頂大概是新翻修過,還散發著干草好聞的香氣。
兩人聊天的工夫,朋友的家人已經安排好了飯菜,和食案一起端到草堂上來。孟浩然抬眼看時,雖然沒有那些稀罕的山珍海味,但是雞鴨魚肉卻也樣樣俱全;另外配著幾樣碧綠的蔬菜,和一鍋熱氣騰騰的黃米飯,看了就教人胃口大開。
“太豐盛啦!”孟浩然由衷地感嘆說,“老朋友,你太破費了,倒教我心中不安呢。”
朋友給孟浩然滿滿地斟了杯酒,笑著說道:“哪里稱得上破費二字,都是自家莊子里生的長的。”說完,他便一一指給孟浩然看:“雞鴨和豬都是自家養的,魚是塘里撈的,幾樣蔬菜是自家的菜園里采摘的,黃米是田里收的,酒是自家釀的……連用的醬醋佐料,除了鹽外,其他的也都是自己家里出產的哩。”孟浩然點頭說:“古人曾說桃花源是人間最快活的地方,如今看來,你的這所田莊,就是一座小小的桃花源了!”草堂中響起賓主二人爽朗的笑聲。
兩個人你敬我一杯,我敬你一杯,一邊喝著酒,一邊說著耕種的事兒,孟浩然覺得,這比坐在達官貴人的府第里,參加那些烹龍炮鳳的宴會快樂多了。
不知不覺間,太陽已漸漸西沉。孟浩然略帶醉意,站起身來向友人辭別。
友人拉住他的手說:“孟兄,下次什么時候來?不定下日子,今天就不放你走了。”
孟浩然搖搖晃晃地說:“老友,我剛作了一首詩,念給你聽,你便明白了。”
孟浩然念的,是一首《過故人莊》。
朋友聽后哈哈大笑,對孟浩然說:“等到九月重陽,一定約你再來賞菊!”

鹿門山
鹿門山在湖北省襄陽市東南約15公里處,因漢末名士龐德公、唐代著名詩人孟浩然、皮日休等相繼在此隱居而名聞遐邇,被后人稱為“圣山”。
【誦讀】
過故人莊①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②,青山郭外斜③。
開軒面場圃④,把酒話桑麻⑤。
待到重陽日⑥,還來就菊花⑦。
【注釋】
①過:拜訪。 故人:老朋友。
②合:環抱。
③郭:外城。指城墻。
④軒:窗戶。 場:打谷場。 圃:菜園。
⑤話桑麻:指談論農事。
⑥重陽日:即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古代,人們在這一天有登山和飲酒賞菊的習俗。
⑦就菊花:即前來賞菊。就,靠近。
【點評】
這是一首著名的田園詩。全詩用平易的語言,介紹了自己在一個普通農家所受到的款待。農家的飯菜雖無山珍海味,但吃著雞肉和黍米飯,喝著美酒,與朋友無拘無束地聊天,這一切,都讓詩人非常留戀。最后,在臨走時,詩人和主人約定:“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整首詩給人一種恬淡親切的感覺,“語淡而味終不薄”,的確是田園詩中的杰出作品。
【博聞館】
“雞黍”和農家飯
古代詩詞中常以“雞黍”一詞代指農家風味的豐盛飯菜。雞是農家通常會飼養的家禽;黍即黃米,是北方農村最主要的糧食作物。這一典故出自《論語》:子路跟隨孔子出游而落后,便向一位在田中耕作的老人打聽孔子的下落,因為子路態度恭敬,老人把他帶回家過夜,殺了雞做了黍米飯來招待他。后來,“雞黍”一詞就成為農家風味的豐盛飯菜的代名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