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五節 雄安建設中文化

——時空規劃問題初探

金天鴻

摘要:雄安新區作為我國重要的國家級新區,不僅承載著重要的經濟功能,也承載著未來文化發展風向標的功能。故而,雄安新區的文化建設規劃設計中,需要考慮當前文化設施建設之中既繼承中國優秀歷史文化傳統,又為未來文化發展留有空間和余地的問題。筆者提出文化建設中需要考慮的“文化—時空”一體化問題,對雄安新區文化建設規劃和設計提出一定的思路參考。通過對文化概念、文化的空間問題、文化的時間問題進一步分析,厘清文化建設規劃設計的著眼點與重點。本文通過文化理論分析、案例比較、歷史溯源的方式對相關文化建設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進行梳理,對文化空間的歷時性特點、文化時間的空間延展性特點進行闡述,透析從繼承過去到面向未來的文化發展路徑的要點問題。筆者提出,在文化建設之中應當考慮到文化功能設施與當前生產生活區融合的問題,為未來文化發展留出修改、新建空間;在整體設計上突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交相輝映、合理設計,并通過指導當前建筑、裝飾風格,擺脫傳統現代性設計所帶有的舊文化烙印,走向人從必然世界解放出來的“后技術文化”。通過提出相關思路,筆者試圖闡述一種從時間和空間上統一的文化整體性構建思路,在這種文化建構思路指導下,文化應是一種整體的沉浸式體驗。

關鍵詞:文化時空 文化建設 雄安 后技術文化 新文化

一、新城區建設中的文化—時空問題

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是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的歷史性戰略選擇,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后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雄安新區的文化建設具有特殊性,雄安新區在規劃之初便要求“堅持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歷史文脈”;而作為國家的“千年大計”,則又需要面向未來,體現未來文化發展的可能,并不斷處于歷史發展的前沿。這對當前的文化哲學、文化建設理論提出了新的挑戰,有待深入探討。

在文化領域,雄安新區規劃和建設所面對的最大挑戰在于,對自然生長的文化應當如何認識和設計。這就是說,在雄安新區建設過程中,需要考慮到文化建設的方方面面。文化研究中凸顯出這樣一個難點:文化并不是一個特指概念,文化是一類社會活動和現象的統一體。這就意味著文化這個詞所對應的對象是模糊的卡西爾.文化哲學[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5:1-5.。文化所包含的元素眾多,而文化元素間聯系卻不是特別緊密。故而,文化本身是難以直接把握的。在研究文化建設相關問題時,總是難以找到中心問題、重點問題。非但如此,文化還具有自然生長的特點。文化的自然生長,意味著文化不可以單純依靠理論指導、宣傳手段,或者一定的文化實踐便可以決定它的發展方向;反而是,文化的發展有其自身規律,一系列偶然的事件可能導致文化向著之前設計無法考慮的方向變化發展。文化的自然生長也意味著,文化有著自身的來源和過去,帶有自身的歷史烙印和特色。所以,過于縝密的文化設施設計有可能會適得其反,使得未來文化無法就其自身規律自然生長下去,文化便失去了它的吸引力。

在厘清文化建設的相關思路時,需要與雄安新區的具體實際結合考慮。雄安新區的建設將要傳承中國優秀歷史文化傳統。概括地說,中國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新文化兩部分都是雄安新區作為國家千年大計的應有之義。如何結合這兩種文化,使其迸發出新的魅力是一個重要課題。同樣,作為國家的千年大計,為未來新文化做準備的雄安新區也需要關注,在它的設計規劃中是否有改造、擴建、增加的可能性,是否能讓未來的文化發展同樣烙印在雄安這片土地上。所以,從雄安新區設計、規劃、建設之初,就應當考慮并設計相關文化設施建筑、普通建筑裝飾、城市整體規劃的表達問題。這樣的考慮,筆者認為著重點在于一種“文化時空”問題的把握。

“文化時空”問題是考慮雄安新區設計規劃時,相關文化建設與空間、時間方面統一性的問題。扼要地說,在雄安新區的設計規劃中,需要留出充分空間以應對未來文化發展的可能性,并設計已有空間來接續中國特色文化傳統,并引導未來文化的發展方向。文化發展是文化在時間中發展變化,并雕刻在空間之中的印跡和符號;那么相關規劃理應著力于一種文化、空間、時間相結合的整體設計思考,必須考慮到三者的相互滲透。

二、發展問題:空間的歷時性

文化是一個復雜的概念,思想史上對文化本質的爭論不斷。但是,對文化的討論中占主導地位的觀點是,雖然文化是眾多繁雜概念和事物的一種集合體,這些繁雜的概念和事物都具有一種共性,那就是它們都是符號恩斯特·卡西爾.人論[M].甘陽,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31-35.。這種文化符號可以在語言、建筑、設計、儀式等多種不同的社會行為中表現出來。故而,文化符號發揮作用依托于相關的文化設施、裝飾和整體設計,這就是說,文化生效有賴于相應的物質方面。承載文化符號的物質方面需要空間,所以相應的,必須在雄安新區設計之初就留下足夠的“留白”和“顏料”。

一旦文化有所發展,新的文化就要求新的空間來承載相應的文化符號。在社會生活中,具體表現為建筑、雕塑、繪畫、音樂等文化產品以及要求特定活動場所的人類儀式。單次的規劃設計不可能涵蓋未來一切變遷:舊的文化總會過時,其中的一部分被淘汰,另一部分則保留下來;被淘汰的部分文化設施可能被改造,但這部分空間是遠遠不足以支持未來文化發展的,未來文化還需要新的空間來承載它恩斯特·卡西爾.人論[M].甘陽,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54-71.。雄安新區作為我國的千年大計,必須考慮到未來很長時期內文化可能發展的變遷,需要留出空間。但是“留白”與“顏料”之間的矛盾依然存在,雄安新區建設規劃要求從新區建設之初就建成一定的文化設施;因為,文化不僅有未來,還有過去。對文化的傳承也需要相應的文化符號,這也占據空間。在空間上的過去與未來之爭,是“文化時空”的第一個著眼點。

首先,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在雄安新區的建設過程中,必須規劃、建設一批繼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建筑作品、裝飾作品;然而,在表達過去的同時必須為未來文化發展留有充分的彈性空間。雄安新區建設的目標既不是一個暫無文化設施的“空白畫板”,也不是一個已經涂滿“顏料”,無法承載未來的可能文化發展設計的“歷史名作”。考慮歷史與未來的設計,可以參考優秀的方案,如天安門廣場的設計,以故宮中軸線為基礎展開:一方面,利用故宮中軸線相關的歷史建筑,環繞著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中國國家博物館等體現著社會主義特色設計風格的建筑;另一方面,這些歷史建筑給人一種從歷史的遺跡中走出,創生出新文化、新思想的革命精神梁思成.大拙至美[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7:148-198.。而相反地,武漢老漢口地區的江灘建筑,受制于縝密的租借建筑規劃,導致在老建筑現代化、新市政設施建設、新文化與歷史建筑結合方面都受到極大掣肘;故而,武漢的新文化中心轉向毗鄰漢口老城區的琴臺地區、隔江相望的首義路附近,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這些地區還有足夠的空間創造新的文化符號。但是,一旦這樣處理新舊文化間的關系,新文化區就與傳統的城市重心產生了偏移。文化區域成為一個獨立的功能區域,便脫離了日常生活,成為特定人群的特定享受。就文化的本質來說,它與生活應當是相互滲透的。所以,這種文化與城市主要功能區不相覆蓋的情況是不理想的。

其次,文化是一種整體氛圍,在整個區域設計、規劃之初就應當將文化因素的相關考慮滲透到整個區域建設的全過程之中。現代城市的設計與建設符合當代生產模式的特征。這種當代生產模式以效率為要,所以城市建設和規劃表現出包豪斯主義、現代主義的特點。這種城市建設模式最典型的特征是去裝飾化,突出城市設計、建筑設計、城市裝飾的功能性,反對過度裝飾城市;所以,現代建筑普遍以平面、直線為主要設計要素,簡潔、成本低、建設和使用效率較高;這一風格所對應的文化便是文化本身的“污名化”。文化是非生產性的、無效率的,所以是“無所事事”,不好的,有害的。除非,文化活動發生在特定的高端文化區,成為嚴肅文化,與正常工作生活區分開赫伯特·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M].劉繼,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3-19.。如此一來,文化區域就成為一個獨立的功能區,與生活、工作截然分開。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與這種西方現代性思路截然相反:文化恰恰是應當與生產生活相結合的,形成一種特有的“后技術文化”。追求這種新文化,要求在雄安新區城市規劃、建筑設計之初就考慮到文化空間問題;并不是為文化單獨設定區域,而是在生產、生活功能區之中留有文化設施;并且,這些設施還為未來進一步改造留有空間。武漢漢口民眾樂園是這一設計思路的優秀例子,民眾樂園位于漢口老城區商業區劃的中心,自1919年建立以來便是當地民眾購物、娛樂乃至生活創業的集散地;歷史上,民眾樂園在經營中歷次為適應當時社會需要大規模改造改建,至今依然承擔著重要的社會文化功能,甚至“民眾樂園”的名字已經成為一個文化符號。而上海靜安寺雖然承擔著當地佛教文化的實際功能,但是被新城區所環繞,無法進一步修建,近年來屢屢遭遇人流量過大,無法有效承擔相應社會功能的困擾。文化設施需要與城市功能區劃結合考慮,使兩者相互沁入、相互滲透、相互包含,不僅要在功能區之中處處體現文化符號,也要突破現有唯生產效率至上的文化傾向,形成富有魅力和人情味的城市設計。這是相關規劃設計的難點。

所以,在考慮文化建設的空間性問題時,應注意在文化的物質符號之中處處體現過去的烙印,并為未來的新文化留下發展的余地和空間。也就是說,將文化作為“文化時空”的總和概念進行考慮,必須考慮到“文化時空”的歷時性變遷,文化符號在歷史中的表達,以全面的、歷史的、具體的思路來考慮每一個既定社區的文化社區建設問題。

三、傳承問題:時間的空間性

雄安新區的文化使命,要求考慮到表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先進性。文化表達不是憑空而來,文化符號是否能夠使人們感受到一種文化氛圍,需要考慮文化的歷史表現力,即文化的表達深度問題。雄安新區的規劃設計不是在一張“白紙”上投出“當下”的文化“風景”,而是承接歷史,面向未來。

一方面,中國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文化是雄安新區的文化建設基礎、底色。雄安新區作為京津冀城市圈的一角,坐落在白洋淀一帶,具有天然的文化優勢。首先,雄安地區上承燕趙文化,作為中國游牧文化與農耕文化的交界線,具有極強的文化多樣性與包容性。元代大都定都京津冀地區后,雄安地區成為當時文化、學術的中心地帶,明清時期建立了渥城書院、正學書院、葛鄉別塾、靜修書院,它們并稱為白洋淀四大書院。這些具有厚重歷史感的文化符號都應當在雄安新區的建設規劃中仔細考慮、研究。其次,理應考慮雄安新區建筑風格設計、中國傳統特色民居等設計元素;并為開展相關文化活動留出足夠多的廣場、劇院、文化場館以供未來使用。所謂繼承傳統文化,意味著與傳統“共在”,即依然生活在傳統的元素和傳統的活動之中。最后,雄安地區還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核心地區。以“雁翎隊”為代表的抗日革命武裝,以“張嘎子”為代表的抗日英雄人物是中國家喻戶曉的紅色符號。當然,社會主義印跡的表達也需要特別注意和設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傳統文化、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它們是相互包含和滲透了,這理應體現在雄安新區的文化設施設計、規劃、建設之中。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文化的結合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另一方面,面向未來的雄安新區需要考慮到,未來文化一定是突破了包豪斯主義、現代主義,甚至后現代主義建筑風格以后的新風格。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社會是“后技術文化”的:人從技術的“必然世界”走出,走向后技術文明的“自由世界”馬克思.1844年政治經濟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42-58.。馬克思主義批判現代性問題時采取的立場是,反對這種“技術文化”將人和機器緊密結合起來,使人只能以一種僵化的生活模式度過一生;馬克思主義很早便從浪漫主義中尋得并繼承了這種對于自由的追求,并將這種追求表達為“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這樣的一種新文化,帶有后現代主義設計的突破性,即那種不受任何已有框架束縛的自由表達,也帶有對客觀世界的深刻認識。這種“后技術文化”應當是未來雄安新區在長期發展中的著眼點,需要特殊考慮。

所以,要在歷史和未來兩個方面汲取營養,啟發對雄安新區文化建設的思考。一方面,雄安新區的空間設計需要包容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要素;另一方面,雄安新區的空間規劃需要考慮到未來文化轉型的方向,為新文化設施留下空間。也就是說,在考慮雄安新區的“文化時空”問題時,需要在考慮歷史和未來時著眼于這種表現歷史和容納未來之間的空間耦合,為未來社會的發展找到歷史軌跡,為歷史的表現找到未來方向。

四、文化時空的統一:雄安建設的關鍵點

綜上所述,文化是一個比較空洞的概念,因為它是太多具體概念的雜合。文化建設的相關規劃設計容易迷失在文化設施所占據的時間、空間的相互滲透和包含之中。但是,通過對“文化時空”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文化建設問題的核心:它在于一種文化符號的表達。文化符號可以是建筑設計風格、城市環境藝術裝飾、公共藝術品、文化場館和場地的規劃,也可以是鮮活的文化活動、文化儀式。文化是依托于空間的,更進一步來說,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都發生在融合于生產、生活區域的文化場所之中。而從時間方面看,雄安新區既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又面向未來。所以,在雄安新區的設計規劃時,也要考慮到文化空間的時間接續問題。在考慮文化的時間性表達時,重要的是了解到文化是怎樣從過去走向未來的。當前的文化符號,只是對從過去走向未來的這一連續趨勢的當前表達。用哲學的語言說,文化是從過去走向未來的連續“敘事”。考慮到文化的空間性和時間性,可以說,文化建設的規劃設計是一種“文化時空”的整體規劃。當前,對于雄安新區“文化時空”問題的探討和資料依然存在巨大的不足,需要在雄安新區的設計與探索之中注意。

“文化時空”的本質,是一種從過去到未來的連續時間之流,是一種從過去“綿延”到未來的整體建構。文化建設的最終結果,應當是一種處于其中便能夠感受到文化氛圍的整體環境、風格。這就需要設計一個包裹著生活于其中之人的整體“文化時空”。一旦這種“文化時空”設計得當,生活在其中的人便能夠感受到,一種從過去走向未來自然的連續整體,沉浸于這一整體之中,理解并贊同這一時空流動方向。這就是,從陳舊而充滿困難的過去,一路走向未來理想社會的堅定旅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卢氏县| 江安县| 永春县| 玉溪市| 慈溪市| 麻城市| 陈巴尔虎旗| 牙克石市| 蓬莱市| 二连浩特市| 铜川市| 泰兴市| 宣汉县| 阜平县| 阿尔山市| 昌图县| 新民市| 东丰县| 阜新市| 都安| 会同县| 陈巴尔虎旗| 嵊州市| 南华县| 泽州县| 石泉县| 望都县| 郸城县| 麻栗坡县| 宁远县| 新宁县| 保康县| 环江| 濮阳县| 绥滨县| 吉林省| 亚东县| 弥勒县| 梁平县| 登封市| 呼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