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無書,百日荒蕪
關于讀書,《三國志》中有云:“一日無書,百日荒蕪。”如果一天不讀書,那么這天就做什么事情也提不起精神。

中華上下五千年,不同時代的偉人,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酷愛讀書。書中所蘊含的文化、所記載的知識,是難以用數字去衡量的。書能給人智慧,偉人們的思想來源于書,同時他們也會也會把自己的思考及感悟再寫成書。
楊絳先生便很愛讀書,一天到晚總是捧著本大部頭的書讀。小時候,父親就問過她:“三天不讀書會怎么樣?”她搖了搖頭,答:“不好過。”父親又問:“那要是一個星期呢?”她發出驚嘆:“天哪!這個星期簡直是白活了!”其實我們從她的許多文章中都可以看出書的影子,那是一個充滿了喜怒哀樂的新世界。無怪她在《讀書苦樂》中感嘆道:“這是書以外的世界里難得的自由。”可以想象,書在她的小世界里是無法代替的。
書是門簡潔的藝術,幾百張紙就能掠出人的一生;書又是門難懂的藝術,字里行間都蘊藏著大道理。書里的世界充滿著各樣的趣事。人們常說智者都去向紅塵學習,這紅塵太大了,想找個小點兒的就是書了。
與書為伴的人都跟多活了幾十年似的。那是因為書的紅塵帶來了更多的閱歷。為了多活這幾十年,我們也該多讀書吧!而且會讀書的人每當進入書的世界里,就算不脫胎換骨,也會增長幾分智慧。讀書人的眼睛里閃著光,仿佛能看穿所有的東西,人們常說“書呆子”,其實,我認為不讀書的人反倒才“呆”呢!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的世界很寬廣,蘊含的寶藏也很多呀!但是不讀書的人,怕是很難找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