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賣鹽
- 我在大明玩魔法
- 公子夜讀
- 2659字
- 2019-01-29 16:23:56
何為以靜制動,就是找塊干凈涼快的地方,干巴巴得曬太陽。
蘇曉和何長久像是兩個受了氣的小媳婦,蹲在角落里,兩只竹筒含羞帶臊得擺在地上,過路的主顧和客商熙熙攘攘,壓根就沒人當他們是個玩意,偶爾有低頭看上一眼的,眼神里還飄著些許的詭異,這鬼市上,怎么會有要飯的。
“大拐兄弟,咱們得吆喝起來吧”,何長久怯怯得提議道。
這個提議很重要,猶如一語驚醒夢中人,這四下有賣瓷器的,賣布匹的,還有賣農具的,那個不是扯開嗓子,臉紅脖子粗得玩命吆喝,只有他倆如待字閨中的傻丫頭,玩什么深沉,你不喊,誰知道你要干嘛呀。
“鹽,鹽,鹽”,蘇曉是直眉楞眼,一連叫了三聲,引得周圍一眾人等投來奇怪的眼神,這倆要飯的,喊的是個啥,要煙嗎,要飯的都是要吃食,要銀錢,這還是倆煙鬼,竟然討煙抽。
何長久按住蘇曉,收去額頭的三道黑線,清了清嗓子,叫道:“賣鹽,有鹽賣啦”。
好貨配上吆喝,自然能見療效。
鹽乃是鬼市中緊俏的尖貨,很快就引來了一大票人馬的圍觀,當眾人見了竹筒中的上品精鹽后,立刻爆發出了一眾驚呼,這么好的官鹽,誰看了都要給點個贊的。
但卻出乎蘇曉和長久的意料,看的人多,點贊的人也多,但唯獨想與二人做買賣的不多,一圈熱鬧過后,竟然沒有一個主顧上來詢價,這是什么情況?
動動腦子,仔細觀察了一圈,蘇曉便發現了其中的蹊蹺,過來圍觀的大多數都是漢人,也就是從關內倒騰貨物,賣來邊地的,這些人雖然看著這兩桶官鹽都很眼熱,但卻沒什么交易的欲望。
一來,這種品相的精鹽在邊地的價格要比在關內高不少,都是從關內夾帶私鹽來遼東賣,沒有從遼東往關內賣的,商人都是低買高賣,誰也不會高買低賣呀。
二來,鬼市交易,只問貨真價實,不問貨出何處,但若是入了關,這官鹽的來路就要一清二楚,否則就是私販官鹽,這個罪過誰也不想擔著,誰也擔不起呀。
由此一看,這鹽,果真還是得賣給韃子。
但這事想得明白,說的也輕松,落地就難了,首先蘇曉就不會韃子語呀,這鬼市里到處都是女真人,蒙古人,朝鮮人,甚至還有極少數的日本鬼子,可蘇曉想了想,滿語只會一句皇阿瑪,大阿哥;蒙古語干脆一竅不通;朝鮮語倒是能聽懂妹子叫自己歐巴;日本語呢,就只剩下八格牙路和雅麻蝶了。
學好一門外語,是真重要呀。
不過還好,蘇曉和長久的腦袋都很伶俐,很快他們就發現了其中的門道,鬼市中有專門的掮客,負責給雙方的主顧和客商當翻譯,有的直接充當中介,從兩方手中收貨,再轉手賣給另一方,這樣便能加一道利錢,一倒手的功夫,賺的更多。
知識就是效益呀。
這鬼市偌大,實際上能混跡其中的掮客數量有限,一圈觀察下來,只有那么幾個人,大伙若要交易,便要集中在幾個人的手中,大客商只會請這些人充當翻譯,支付些翻譯費,而小商戶就要倒霉一些,這些掮客會低價收貨,然后高價賣給韃子,其中大半的利潤便被這些中介給盤剝了去。
蘇曉心中盤算,不甘心被中間商賺了差價,可自己又接觸不到韃子的客商,進退之間,好不為難。
艱難之際,竟有人主動上來搭話,此人名叫張七角,鬼市中人叫他外老七。正是眾多掮客中的一個,而且在鬼市之中的名號還不小。
外老七左右逢源,大小客商全都賣上三分薄面給他,更讓人驚嘆的是,無論是蒙古韃子,女真韃子,還有朝鮮人,乃至鬼子,也全都與他互通有無,談笑起來云淡風輕,毫無障礙,真乃是一國際外交人才。
蘇曉也早就盯上這個人了,心里明白,這種廝混于此的老油條,早就油透了,若是他來盤道談買賣,自己可得提起一萬個心眼兒,不然肯定被坑得爹都不認識。
“這二位小哥兒,你家的鹽,可是好貨?”,外老七兩只眼珠在眼眶里來回溜達著,盤點著蘇曉和長久,他要一眼看明白這二位的路數,若同是鬼市中的老混混,則是一個出價法子,若是那新來乍到的嫩芽,則又是另一套出價的法子。
這種把戲,蘇曉當然明白,自己又不真是這四百年前的鄉下傻娃子,再過上幾百年,那些五花八門的騙錢套路滿天飛,電話詐騙,電信詐騙,套路貸,一茬接一茬,有防不到的,沒有騙不到的,后世之人是必修防騙之術呀。若是把這一等精明的外老七帶回現代,怕是要被騙的褲衩都不剩了。
“當然是一等一的尖貨,這么好的上品官鹽,你上那找去”。
“官鹽,還是上品的”,外老七憋憋嘴,笑道,“你倆小哥兒好是口壯,什么好鹽能稱得上是上品呀”。
“客官驗驗貨”,長久兄看終于有人上來搭話了,頓時興奮了起來。
“好,那就待鄙人驗驗貨”,外老七扒開木塞子,看到官鹽的時候,兩眼頓時一亮,倒上幾粒在手掌上來回翻看,而后以小拇指輕觸鹽粒,取上幾粒,放在舌尖,咂巴了幾下滋味,高聲叫好道:“確是好鹽”。
“好鹽,當然是好鹽,客官看這鹽能賣多少銀錢”,長久兄沉不住氣,干脆直接問起了價錢。
外老七幽幽一笑,心里有譜了,這是初來乍到的兩個棒槌。
他卻是不接何長久的話,反倒更是仔細得端詳起官鹽來,“我看呀,這鹽還不是普通的官鹽,從這品相來看,簡直可比那京城中的貢鹽”。
何長久大喜,忙附和道:“客官識貨,客官果然識貨”。
外老七當著一眾看客,大夸這兩桶鹽的上品,俗話說,褒貶是買主,他這只褒不貶,是幾個意思,所以蘇曉全稱一言未發,只等著這老油條繼續表演。
“我說小哥兒,這種品相的官鹽,要買上多少錢一斤,我看,至少要1兩銀子”,那外老七自問自答道。
“對,對,一兩銀子是要的”,長久聽了外老七的叫價,興奮得敲打蘇曉,讓他趕緊接話,這筆買賣就算是做成了。
蘇曉倒是不慌不忙,心說先別興奮,等著他下面怎么反轉吧。
“不過嘛,這鹽雖好,卻是賣不得呀,可惜,可惜呀”,外老七怏怏嘆道。
“這話怎講?”,長久頓感不解。
“這鹽乃是如此上品的官鹽,更是夠了京中貢鹽的品相,若是帶入關中,私下買賣,被那官府抓住,豈不是要攤上下大獄,乃至那殺頭的麻煩”。
“這...”,何長久頓然語塞。
“再者說來,你這兩桶官鹽不過十余斤兩,數量太少,進了關內,價格又會低上一些,利錢便會太薄,這買賣做的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外老七在鬼市中混跡多時,說起話來自然是有些分量的,他這兩句褒貶立竿見影,圍在四下的客商和看客全都隨聲附和,其中有幾位想要上前詢價的也默默得沉了下去,他這一通煽忽不要緊,不動聲色得把這樁買賣的銷路給堵死了。
“那..,那這位主顧給個價格”,長久兄徹底沉不住氣了,兩三句話就入了外老七的套路。
“哎呀,我說這位小哥兒,你這貨確是好貨,可這東西以外的毛病就太多了,量太少,利太薄,風險還大,那個不要命的,不嫌累的,敢倒騰這玩意,諸位兄弟說說看呢”。
周遭眾人皆應和外老七,一番好不熱鬧的吵鬧過后,竟是散去了大半的人群,剛才還被圍得水泄不通的小圈子,瞬間就變得門可羅雀了。
蘇曉一言未發,心頭卻早已石化,看來今兒個,是要被人擺一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