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借得東風鼓征帆

——1990—1995年北海發展追憶

帥立國

帥立國:時任北海市市委副書記、市長。1995年調任廣西旅游局局長。退休后擔任廣西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副主席,北海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主席。

北海市政協邀我為沿海開放城市開放30周年撰文,以志紀念。遵命提筆,把思緒拉回到那個難以忘懷的年代……

自到任北海市長一職,5年后揮別,再次回想當年,彈指一揮間,不覺過去了將近20載。對于北海的發展歷程,1990—1995年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歷史時段,可堪彪炳青史。作為一個時代發展大潮的親歷者,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北海建設發展的參與者,今僅擷取其中幾個側面,為這一史頁補訂。

謀劃突破:造勢、布陣、用將

1990年5月19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陳輝光找我談話,傳達了自治區黨委的決定:調任我為北海市市委副書記、市長。第二天,帶上調令和戶口遷移證,我只身一人踏上了履新之路。經過南寧—北海三級公路漫長的6小時車程,踏入北海市地界之后,心潮澎湃,思緒萬千,即興填下詞一首《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驅車下北海

穿越烏家嶺,飛駛上洋前,閃來合浦田野,稻浪綠無邊。心境豁然開朗,身似離弦快箭,思緒舞翩躚。此次下北海,倍感任程艱!

跨江口,走赤壁,過榕簾,銀灣半島,城市秀麗賽珠仙。開放改革巨潮,席卷中華大地,日月換新天!南桂有佳土,何為不爭先?

(注:烏家、上洋、江口(總江口)、赤壁均為合浦縣與北海市區所屬的地名。榕簾——北部灣中路一段,兩旁榕樹遮蓋全路,如同遮陽簾。)

“此次下北海,倍感任程艱”,的確是我當時的真實心情。

1984年,北海市從一個基礎薄弱、產業弱小、交通不便的城市,邁入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行列。到1990年,雖經六年改革開放和開發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經濟社會發展仍處于相對落后的局面。1990年,城市人口20萬人;建成區14平方公里,沒有一條人行道硬底化的馬路,沒有一輛出租汽車,只有6條公共汽車線路、一盞紅綠燈、一個交通指揮崗。全市工業總產值不到5億元,主要為小型的化肥、農藥、機電、紡織、造漆、蔗糖以及原輕工系統的煙花爆竹、日用陶瓷等。年產4萬噸硫酸普鈣廠當時在北海就成為最大的龍頭企業,除了水產企業以外,沒有其他拳頭產品;市區地方財政預算收入只有8042萬元;全市發電量只有1391萬度;第七個五年計劃(1986—1990年)期間實際利用外資只有1052萬美元——這些數字充分反映了北海市當時的城市規模和經濟水平。

然而,北海又具有悠久、燦爛的歷史和突出的區位、資源、政策優勢。北海的歷史可上溯到商代,秦代屬象郡,秦漢期間屬南越國。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滅南越國置合浦縣,轄北海,屬交州。早在2000多年前,今北海所轄的合浦就是我國華南地區的文化、經濟中心,是我國“海上絲綢之路”最早的始發港之一。來自中原、江浙的絲綢、瓷器、茶葉經此遠航東南亞、印度、波斯、地中海,換回沉香、瑪瑙等。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后,北海與溫州、蕪湖、宜昌被列為通商口岸。英、法、美、德、葡(萄牙)、意(大利)、比(利時)等國在北海相繼建立領事館或領事級辦事機構,同時開設海關、電報信館(郵政局)、洋務局、醫院、學校、教堂和工廠。它曾是我國南方的對外窗口和繁榮的商埠。北海地處廣西南端、北部灣東北岸,東鄰廣東,南與海南省隔海相望,西瀕越南,是廣西乃至西南地區連接香港、澳門的前沿,是大西南連接東盟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口,占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北海還擁有豐富的土地、淡水、港口、水產、海洋、礦產、旅游等資源,享有少數民族地區和沿海開放城市的優惠政策。

在這具有悠久開放傳統、獨特區位優勢、豐富資源和政策優勢的基點上,北海注定應該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南桂有佳土,何為不爭先?”我在問自己,也暗暗下定決心,在北海這塊熱土上干一番事業!

我曾在“一五”期間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的大型現代化工業企業工作25年,并擔任過集團公司和省一級工業管理部門領導工作,我深知發展工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也曾在美國留學時做過城市建設方面的考察,深知城市的建設、發展和管理并非易事。身擔“一市之長”的職責,肩負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北海市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對相對落后的經濟社會基礎和投資環境諸多因素制約的現實,北海要想實現突破并超常規發展,就必須選擇、確立一個科學有效、不落窠臼的戰略。

到任北海后,除正常工作之外,我用一年的時間,深入北海城區、街道、工廠和合浦縣所屬的18個鄉鎮進行調查研究,不計其數地找干部、群眾座談討論。1990年10月,市委書記和我帶隊,組織了四套班子領導及部委辦局負責人參加的大型赴廣東考察團,先后到湛江、陽江、江門、廣州、汕頭、珠海、東莞、恩平、吳川、開平等市縣對廣東的經濟社會開發建設進行全面的考察學習。經過調研和考察,北海發展的戰略思路在我腦海里基本形成。1991年5月19日,我在北海市全體中層干部“生產力再教育”輔導大會上,作了題為《造勢·布陣·用將——北海經濟發展戰略問題》的報告,較為詳細地論述了實現北海改革開放新突破、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戰略思想。

“造勢,布陣,用將。”簡而言之:造勢,在北海造就一種大改革大開放大開發的高屋建瓴般的大勢態;布陣,采取“墨跡布陣”法和多種策略,布局北海的對外宣傳、城市建設、產業發展、招商引資、文化建設,形成大開發大建設的大格局;用將,在改革開放中大膽引進人才,敢于和善于使用、培養干部,配優配強各級領導班子,支持并放權讓各路人才、廣大干部人盡其才,施展才干,建功立業。

這一戰略思路經市委討論后很快就付諸實踐。

——加強對外宣傳,健全新聞報道體系。邀請國內外主流媒體記者到北海采訪,在國內外大力宣傳北海的地緣經濟優勢;建立市四套班子統一對外的公關接待機構;創辦“北海國際珍珠節”;開發以北海銀灘為重點的濱海旅游資源等等。這些宣傳大大提高了北海的知名度和城市形象,并不斷強化了外界對北海“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口”“東南亞進入中國大陸的橋頭堡”“中國下一輪大開發的重點城市”的認知度,成功地營造了北海大改革大開放大開發的大態勢。

——召開全市干部大會宣講動員。組織學習鄧小平的理論,特別是小平同志南方談話,到廣東考察學習取經,重點解決領導班子對改革開放的認識問題;組織全市各級政府、部門查問題、找差距,出點子、定措施;由市委政策研究室牽頭,發動大家討論研究,制定符合北海實際、合乎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北海改革開放的系列政策;聘請綜合開發研究院參與編制《建立北海經濟技術協作開發區》研究報告;認真做好“八五”計劃和十年國民經濟發展規劃,編制重點投資項目可行性報告,建立項目儲備庫等等。精心地為大改革大開放大開發做好各項準備。

——按照現代城市的要求,實施超前的城市規劃與建設。采取“墨跡布陣”的城市發展模式;制定前瞻性的產業布局;實施“低門檻”、“筑巢引鳳”與“引鳳筑巢”相結合的策略,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積極開展外引內聯,組織了無數次大小規模的經濟、技術、商貿、引資活動,引入海外投資和內地企業嫁接合作等等。推動了土地二次開發、城市和產業發展。

——大膽起用人才、提拔本市一批素質高、有基層工作經驗的干部,委以重任,或直接進入政府部門擔任領導。同時,我們通過多種渠道,采取多種手段,從北京的中央、國家機關空降一批;從全國各地調進一批;在自治區有關部門和各地商調一批;向社會公開招募一批;通過各開發區及開發項目引入一大批。這些人才,多是教授、博士、碩士、企業高管、高級工程師、律師、記者、作家和藝術家,不僅具有廣闊的視野、專業的造詣、精明的才干、成功管理企業的經驗,還擁有廣闊深厚的人脈和社會資源。他們或供職于政府及政府部門,或主持開發區、企業的高層管理,或活躍在經濟、文化各界,成為北海改革開放的骨干,為拓寬北海改革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事實證明,這個戰略思路是符合北海實際的,是適應改革開放形勢發展要求的,是可行的。

后起爭秀:天時、地利、人和

1990年11月22—23日,江澤民同志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不久,在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門負責人和自治區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的陪同下到北海視察。這對于正在苦苦探尋改革開放思路和經濟社會發展方向的北海,無疑是盼來了“及時雨”。

兩天時間里,江澤民同志視察了北海港萬噸級碼頭、太平洋水產冷凍加工廠、北海光學透鏡有限公司、北海水警區和銀灘海濱浴場(后稱北海銀灘公園)。我和市委書記全程陪同。視察銀灘時,江澤民同志看到美麗的銀灘,興奮不已!走到云南省建的接待站“觀海閣”(當時銀灘唯一的磚混建筑)時,他被室內墻上張掛的琳瑯滿目的銀灘一期工程的設計圖紙吸引住了,停下腳步,詢問銀灘旅游開發的有關問題。我們借著講解的機會,順勢談起北海的改革開放思路。江澤民同志拉過一把椅子,拿起一瓶礦泉水,坐下來,說:“你們坐下來,談談!”就這樣,原本短暫的小憩變成了專題匯報。在市委書記作了簡要匯報后,我向江澤民同志重點談了北海的歷史、資源、地理優勢,特別是北海在國家外交戰略和對外開放格局中的地緣優勢和作用,并簡要匯報了北海發展的基本思路。此時已超過預定時間,江澤民同志打斷了時任中央辦公廳主任溫家寶同志的提醒,繼續饒有興趣地聽我們的匯報,并從美國的國家管理談到經濟社會發展的科學決策問題。最后,他說:“概括起來,你們是‘后起之秀,前途無量’。我還有一句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還要扎扎實實做好工作。你們的前景很不錯,但中期規劃很重要,一定要把規劃搞好,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北海的優勢,促進廣西以至西南地區經濟的發展。”

“后起之秀,前途無量”是江澤民同志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對北海的充分肯定和殷切期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代表了黨和國家對北海發展和工作的要求。

后起而成為新秀,這是此后我們全部工作的奮斗目標。

江澤民同志給予北海“后起之秀,前途無量”的高度評價,大大提高了北海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特別是1992年春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掀起的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熱潮,為北海的改革開放和開發建設創造了極好的“天時”。

1990年至1995年4月,短短幾年間,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萬里、喬石,副委員長倪志福、布赫,國務院總理李鵬,副總理朱镕基、鄒家華、吳學謙、姜春云、李嵐清,國務委員宋健、王丙乾,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副主席谷牧、馬文瑞、盧嘉錫、王光英、司馬義·艾買提、程思遠、洪學智、楊汝岱、錢偉長,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中顧委副主任宋任窮、常委李德生,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家體改委主任李鐵映,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國務院相關部門的領導相繼到北海視察,他們對北海的發展表示極大的關心和支持,并寄予厚望。自治區黨委、政府的主要領導和各相關部門領導輪番多次到北海視察指導工作,親自領導了北海的改革開放。

憑借這股強勁東風,在經過充分準備的基礎上,北海市經歷一百多年的沉寂、改革開放之初十來年的艱苦創業,繼深圳、海南之后,躍上了百年不遇的發展潮頭。

1992年4月19—22日,由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在北海主持召開西南和華南部分省區區域規劃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廣西、四川、云南、貴州、廣東、海南等省以及成都、重慶等市和國家11個部委的負責人。鄒家華指出:北海的位置對西南、華南部分省市的經濟發展很重要,北海要充分發揮出海口的作用。他在接見北海市黨政領導時強調,中央是絕對忘不了北海重要的戰略地位的。這次會議和鄒家華的講話,再次從國家專業的層面上肯定了北海的地緣經濟優勢,為北海的改革開放造勢添加了一把火。

1992年8月5日,由北海市人民政府主持,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云南廳舉行《關于建立北海經濟技術協作開發區》研究報告論證會。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光英和國務院有關部門、西南華南七省(區)負責人,著名經濟學家馬洪、杜潤生、于光遠,北京、香港等地新聞媒體和綜合開發研究院的代表160余人參加論證會。北海經濟協作開發區提出借鑒自由港模式,由西南五省(區)及重慶、成都、廣東、海南共同開發,加速北海作為西南地區出海通道口的建設。自治區副主席雷宇代表自治區政府表示,廣西贊同研究報告提出的三項建議:1.加速營造國際化經濟環境,發展一批產業群;2.將北海建設成多功能開發區;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到會并講話,強調大西南要聯合起來,加快改革開放步伐。會后,經國務院批轉,國家計委于1993年3月12日批復同意北海組建“北海經濟協作開發區”。同時指出:為了推動西南和華南部分地區的聯合協作,可由各方根據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則自行組建“北海經濟協作開發區”。“北海經濟技術協作開發區”的創意,為北海與大西南地區的合作與對外開放打開了一扇大門。

我們因勢利導,提出了“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的區域發展合作戰略口號,重點抓住全國內陸省份,特別是大西南各省的一種思想和心態:發展外向型經濟必然要建立自己的出海口。由于過去行動慢了,沒有抓住深圳、海南改革開放高潮的機會。面對北海這一東南亞的橋頭堡和國家建設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這次機會,絕不能喪失。因此,大西南與內陸省市的主要領導紛紛帶隊前來北海考察。中央政治局委員、四川省委書記楊汝岱帶隊考察北海時說,四川省的改革開放是“苦海無邊”,就是苦于沒有出海口,沒有邊境口岸。因此,要“借船出海”,要“大西南聯合北海走向東南亞”。湖南省委書記熊清泉帶隊考察北海時對我們提出的“一城系四南”表示“異議”。他說:“北海提出‘一城系四南’不全面,應該加上湖南,叫‘一城系五南’”。一時間,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甚至遠在西域的西藏自治區、西北的新疆自治區、北疆的黑龍江省,各地的政府代表團以及企業商家紛紛下北海,來勢之猛,前所未有,北海成了當時中國大開發的熱點城市。

在“人和”方面,我們在營造良好投資、營商環境的同時,著力政策設計,調動各方面的開發建設積極性。

1992年10月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安置市郊被征地農民的政策,規定凡是成片開發區大面積征用農村土地時,必須按照10∶1的比例留足農民就業用地,并規定此土地必須作經營性開發,不得出讓和私分,開發收益作為全體村民的分紅,保障村民在失去土地生產資料之后,獲得穩定的經濟收入。并成立市、區、鄉、村四級共管的北海農民轉業就業培訓中心,負責培訓失去土地的農村勞動力的生產技能,并規定開發區必須優先招用他們到開發區工作等。這些政策,有效地保障了農民的收入和利益,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推進開發建設的土地征收、拆遷進度。

推出“筑巢引鳳”政策,即由政府出資征地并進行“三通一平”等基礎設施建設,再招商引資,促進實體經濟開發。推出“引鳳筑巢”(又稱“成片開發區”)政策,將土地大面積、低價出售給開發商,由他們出資進行區內的基礎設施建設后,進行二次招商。征地所需費用和大配套(通往開發區的三通一平)費用就是成片開發商所需繳納的土地費。對完成成片開發區內的基礎設施建設后,開發商再招商引資所取得的效益,全部留給開發商。并大膽放權,賦予開發區相應的規劃、經濟管理權限。在鄉鎮企業城、現代產業城、新世紀高科技產業城、四川國際經濟開發區、貴州開發區、中國僑城(華僑投資開發區)、港澳開發區、湖南省北海經濟開發區、銀灘國家旅游度假區以及北海市“工業開發區”等10個成片開發區里,將市政府擁有的項目批準權限下放給開發區,市政府只控制開發區的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和環境保護三項。每個開發區的規劃必須嚴格服從北海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符合北海市產業發展的要求,呈報市規劃委員會審批后方能動工。各開發區獲得市政府授予的相應權力后,感到有了自主權,在豐厚的土地期望值的推動下,他們到全國各地四處招商,有的還招到國外去。這個政策,在城市布局上,如同市區潑下十塊重墨,當墨跡擴散開時,城市規模迅速擴張,這種“墨跡布陣”大大提高城市的生長速度;在招商引資項目開發上如同把一個北海市政府變成了十個政府,大大推進了開發建設和招商引資的規模和進程。

大力改善投資軟環境。加強和完善政府部門的規章制度建設和執行力度,簡化審批手續,強化服務意識,提高辦事效率,改進政府作風。為開發商創造一種寬松、和諧、高效的投資軟環境。

在北海實行的“低門檻”、“筑巢引鳳”與“引鳳筑巢”等一系列政策,反響空前,應者云集。有人戲稱“各路大軍入北海”,所謂川軍、粵軍、湘軍、中央軍(北京)、東北軍、滇軍、黔軍等都入駐北海,全國35個省市自治區(含計劃單列市),包括西藏、新疆都在北海設有辦事處……

18個國家和地區、全國各地的企業和投資者到北海投資興業。僅據1990至1993年3月的不完全統計,北海內聯企業1830家,內聯資金92.15億元;外引項目500多家,資金38.41億美元,占全廣西實際利用外資的一半以上……

一個城區人口僅20萬人的城市,竟然從全國各地來注冊的公司達1300多家(大多數為房地產公司)、全國近百家設計院在北海建院或設立分院、240多家建筑公司進駐,外來的建設工人超過10萬人……

那時的北海,整個城市就是一個大工地。塔吊林立,挖土機、推土機、攪拌機聲晝夜不停;500萬噸煉油廠、2萬噸粘膠纖維廠、120萬千瓦發電廠、集裝箱廠、特種鋼管廠、大豆加工廠、特種面粉廠、墻地磚廠等一大批項目奠基動工;鐵山港區建設工程、機場擴建及3200米跑道新建工程、新港二期2.5萬噸泊位工程、北(海)鐵(山港)公路和欽州至北海鐵路建設工程相繼動工;新建的寬闊的柏油馬路縱橫交錯,綿延伸向遠方,構筑了近200平方公里的新城區框架,城市面貌日新月異。正像北海本地老百姓所說的:一個月不到街上走走,就連回家的路都不認識了……

在改革開放大潮的“天時”里,我們充分運用“地利”的優勢,積極營造“人和”環境,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北海市人民和外來投資者的聰明智慧和積極性,使北海在短短幾年間,無論是城市規模、產業規模、對外影響、經濟總量都發展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1990年到1995年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指標是:市區總面積從257平方公里擴大到957平方公里。建成區從14平方公里擴大到28平方公里。市區人口從20萬人增加到48萬人。國內生產總值(按1990年可比價)全市從17.6億元增加到89.93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增長2.97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1436元提高到6728元。全市財政收入從1.58億元增加到5.87億元,其中市區從8042萬元增加到4.4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從1591元增加到5653元。“八五”時期實際利用外資總額11.75億美元,比“七五”時期增長64.3倍。“八五”時期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共完成111億元,比“七五”時期增加了100億元,平均年增長58.78%。1991年到1995年基礎設施投資完成28.6億元。

眼光向外:引資、突圍、解困

1994年,不少北京的朋友給我說,中央要抽緊銀根了,北海要提前采取措施。我與市委書記商量了這個問題。我們統一的意見是:要想保持北海的開發勢頭,只有加強引進外資。

我把北海市政府的智囊們召集在一起商量引進外資的對策,并達成了加強引進歐美資金的共識。在干部會上,我分析了北海當前的經濟形勢,談到以下的觀點:“宏觀調控在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機遇。因為宏觀調控時期,各種投資成本都會降低,更便于開發建設。只要我們資金跟得上,北海就不會垮下來。中央現行政策對引進外資并沒有控制,我們要在引進外資上,下大下足力氣。”“我們引進外資的對策是:第一,把引進資金的方向從港澳、東南亞轉向歐美。我國改革開放初期,主要是引進港澳和東南亞華人華商的資金。一是因為他們有愛國情結,二是他們多為家族經濟,決策快。但是他們的經濟總量小,而歐美的資金是社會資金,總量大。第二,歐美引進資金的難度大。一是政治、文化的差異,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初期,他們主要持觀望態度。二是,他們資金運作很規范,決策慢,時間長。他們不相信中國可行性報告的分析和數據。第三,突破口在于要找到一家西方權威的咨詢公司,如同著名的蘭德公司那樣,由這樣的公司來引資,十有八九能成功。我們的主要目標是兩個:一個是美國,一個是歐洲。”

大家聽了我的講話后,紛紛建言獻策。1994年秋冬的一天,市體改委主任陳向群對我說,他有一個在冶金部工作、擔任中國冶金建設公司香港分公司總經理的朋友,叫王禮華,多年來一直負責國際工程承包業務,與眾多歐洲公司尤其是德國公司關系甚好,可以引進歐洲的資金進入北海。問我見不見?我立即說:“見!”

不久,陳向群向我引見了王禮華先生。王禮華向我介紹了他的一位好朋友——德國著名咨詢公司V.康紹爾特(V.Consult)公司董事長奧斯特瓦爾德(Osterwald)先生。他是德國貴族的后裔,祖父是德國著名的雪茄煙制造商,到父輩時衰落了,他決心要重振他的家族。奧斯特瓦爾德先生在德國很有影響力,曾與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領導人阿拉法特交情深厚。我說:“很好,我們求之不得。”

過了一段時間,王禮華就陪同奧斯特瓦爾德先生一行訪問北海。我接待了他們,并陪奧斯特瓦爾德先生參觀了北海的整個市容和潿洲島。奧斯特瓦爾德對北海很感興趣,特別是看了潿洲島后,興奮不已,高度贊揚潿洲島的風光,尤其是至今仍保持著島上的原始風貌,極具旅游價值。在回來的船上他向我滔滔不絕地談了對開發潿洲島的想法。回到賓館后,他徹夜不眠,第二天就迫不及待地給我談了他對整個北海開發的構想。王禮華對我說,德國人與日本人不一樣,他們有日耳曼民族的血統和自豪感,辦事認真,不講客套話,說不做就不做,一旦決定要做,就會認認真真地做到底。王禮華希望我們抓緊跟進。我也希望他與德國人保持聯系,并做好工作。

在王禮華做了大量工作后,奧斯特瓦爾德先生率他的公司團隊再次到北海考察。我們談得非常好,達成了如下共識:1.目標是把北海建設成為中國一流的港口、工業、商貿、旅游的現代化、國際化的新型城市;2.北海的底子薄,港口、交通、物流、工業、旅游的配套條件差,各種要素互相制約。如發展國際旅游,沒有國際航線航班,旅游投資商不敢投資;而機場的投資商,則會由于客流量不足而不敢投資建設國際機場和開通航線。工業、港口的情況也是一樣。這些問題互相制約,必須設法突破。3.基于以上原因,北海必須采用整體策劃、整體包裝、整體招商的方法。在北海地緣經濟優勢的推動下整體招商,組織眾多的大公司,同時進入北海協同開發,才有可能獲得成功。4.奧斯特瓦爾德先生建議,可以利用他在德國的影響力,由V.康紹爾德公司出面,組織德國排名前十位的大公司以及引進國際財團整體開發北海。我們對以上各點達成了共識之后,我立即向陳向群同志進行了通報。經市委研究同意,我們決定:委托奧斯特瓦爾德的公司先做一個方案,待我們下次見面時再研究。奧斯特瓦爾德先生回國后,做了大量的工作。通過王禮華給我們聯系說,已聯系到德國的許多排名前列的大公司,要求我們盡快組織政府考察團到德國訪問。

隨后,市委決定以我為代表團團長、副市長蔣天辰為副團長,成員有市政府秘書長藍以舟、體改委主任陳向群、計委主任鐘延波、規劃局長雷翔、外辦翻譯王慧才,王禮華為領隊,還有一位電視臺記者童亞男隨行攝像。1995年4月5日,我們懷著志在必得的豪情,離開北海前往德國。

抵達法蘭克福機場時,奧斯特瓦爾德先生帶著他公司的團隊到機場迎接我們。出乎意料之外的是,我們全體人員都沒有經過海關邊檢,在奧的帶領下,就直接下到機場大廳底層行李自動分揀線,參觀法蘭克福機場先進的行李檢測分揀系統。奧斯特瓦爾德先生對我說,我們在北海機場就是要建這樣先進的行李自動分揀中心。參觀完分揀中心后,直接進入機場經理辦公室。法蘭克福機場公司的總經理在那里等候我們。大家交談了北海機場的建設問題。機場總經理先生表示有意向投資開發北海機場。下機伊始,德國人就給我們留下了的敬業精神和辦事效率的第一印象。

奧斯特瓦爾德先生在機場給了我一份合作的合同草案,他還邀請了柏林大學法律系主任、法學教授擔任他的法律顧問。我當時有措手不及之感,因為原來雙方說好不簽合同,只是考察。但是,既然德方已經提交了合同草案,我們也不能拒絕。回到房間后,我立即給北海市外辦主任和司法局長打電話,并把合同草案傳真到市政府,要求市外辦立即組織翻譯,司法局組織北海法律權威人士認真討論,兩天后,將審查意見電傳給我。

離開法蘭克福,我們直接乘車前往斯圖加特。斯圖加特是個工業發達的城市,奔馳集團公司總部就在此地,也是V.康紹爾特公司的本部所在地。當天下午,我們來到V.康紹爾特的總部。這是一個德國古老的莊園,據說原來是法國拿破侖的行宮,奧斯特瓦爾德將它買了下來作為公司的總部。晚上,奧斯特瓦爾德先生在他的莊園里舉行盛大宴會歡迎我們。

第二天,我們考察了奔馳集團公司總部。戴姆勒·奔馳集團公司是歐洲十大公司之一,大家只知道它生產汽車,實際上它還制造航天、航空、電子、交通、醫療等設備,是一個綜合大型工業集團公司。當時正值公司總部遷入新建大樓。新樓豪華至極,用奢華也不過分,一座座大型現代雕塑安裝在室內外,每座都要花費數千萬馬克。公司非常重視我們的到來,由集團公司執行董事接待并與我們會談。蔣天辰副市長作北海市的全面介紹。奔馳公司還派來中國部經理、一名留學德國的華人工程師作陪,并向我們介紹了幾款公司正在開發的新車型以及開發的城市交通高效管理系統。我們的會談非常成功,奔馳公司領導對北海留下了很好印象。執行董事先生向我表示,董事會已經研究,決定在北海投資建設奔馳中國家用汽車廠,計劃每輛售價在一萬美元左右。他們還破例讓我們參觀了公司正在開發的中國家用小汽車的多款車型和奔馳汽車生產線的全過程。

離開斯圖加特后,我們便開始了緊張的考察和談判。9天時間里,先后訪問了10個城市,考察了漢堡港務公司、克虜伯公司、ABB、AEG、HOCHTIEF、寶馬公司、漢諾威展覽公司(經營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博覽城)、德意志商業銀行、德意志信貸銀行以及法蘭克福機場公司等10家公司。所到之處,都受到高規格的禮遇。兩大銀行和漢諾威展覽公司都是董事長親自接待我們,其余的公司,不是總經理,就是海外部經理接待、會談。

4月10日,我們考察漢堡港務公司,乘直升機觀看漢堡港全貌,在漢堡國際俱樂部進行會談。這個俱樂部非常漂亮。奧斯特瓦爾德先生對我說,我們在北海也要建一個豪華的俱樂部,專門接待來北海投資的德國巨商。他建議在北海銀灘的恒利國際旅游度假區買一棟別墅作為俱樂部。

在德國與投資商的會談都非常順利,代表團全體成員的專業水平和敬業精神贏得了他們的信任。所考察的公司都表示愿意參加北海的整體開發。實際上,奧斯特瓦爾德先生事先已經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但是,我們與V.康紹爾特公司的合同談判卻十分艱苦,因為我們事先沒有談合同的準備,沒有帶法律顧問來,怕有所疏漏,因此格外謹慎。因為雙方都懷有誠意,經過多個回合的認真討論協商,終于取得了積極的成果。

回到柏林后,我們計劃在V.康紹爾特公司柏林分公司再次敲定合同的細節。到達公司后,使我們眼前一亮的是正門兩面巨大的旗幟,一面是他們公司的旗,另一面是北海珍珠節的節旗——在奧斯特瓦爾德訪問北海時,他曾問我要北海市的市旗,我說沒有,就把珍珠節的節旗圖案給了他,沒想到他用在這里。兩面旗從大樓樓頂一直鋪到底樓。進門的前廳擺放著巨大的北海市沙盤模型,上面標注了德國的各大公司在北海建設的分區規劃。奧斯特瓦爾德先生告訴我,這棟大樓原是一個國家的舊使館,他用了1300萬馬克買下了這座大樓,為了便于開展招商工作,他決定將他公司的總部由斯圖加特遷到柏林來,北海項目的德國總部就設在這里。他還說在北海也建一個總部,每地各派15人合起來辦公,這樣可以提高效率。

經過艱苦的談判,我們最后達成了合作的合同條款。大意是:1.由德國V.康紹爾特公司負責對北海進行整體策劃、整體規劃設計,規劃設計方案經北海市政府審核同意后,由該公司整體包裝、整體在德國招商。2.雙方成立合作辦事機構,分別在北海和柏林合署辦公。3.北海市政府按照進度分期付給V.康紹爾特公司前期費,總共1000萬美元。V.康紹爾特公司的后期利益,從招商來參加北海開發建設的德國公司提取。為了慎重,我們將合同草案傳回北海審查。又為防有疏忽之處,在合同中,我要求加上一條:“合同經北海市的上級領導機關批準后生效”的條款,奧斯特瓦爾德先生同意了這一條款。這樣,合同的談判順利完成,艱苦的考察和會談終于取得了雙方滿意的結果。

1995年4月13日,我們在德國首都柏林市市政大廳舉行了合同的簽約儀式。柏林市市長當時因為正在北京訪問商定締結友好城市事宜未能出席,一位副市長參加了簽約儀式。我與奧斯特瓦爾德在合同上簽字,柏林市副市長與大家碰杯表示祝賀。參加簽約儀式的德國媒體記者對奧斯特瓦爾德先生進行了專題采訪。簽約儀式一小時后柏林電視臺播放了簽約儀式的盛況。第二天,德國乃至歐洲的許多大報紙都刊登了這個消息。根據奧斯特瓦爾德先生向媒體的披露,簽訂的這份合同所涉及的整體開發北海市的項目總投資額大約為435億德國馬克。

在德國從參觀、會談到簽字儀式,我們受到高規格接待,都是大公司的重要負責人與我們會談,簽字儀式在首都柏林市市政大廳舉行也是少有的。

在德國的9天行程,我們一天一個城市,常常是白天考察會談,晚上乘坐高鐵來往于城市之間,經常在高鐵上開會到凌晨2點,研究會談情況、合同條款。全體代表團成員,沒有一人逛過一個商店,花過一馬克,沒有任何特定的游覽安排。

當我們離開奧斯特瓦爾德在柏林的公司總部時,大家都依依不舍,告別時,無論男士女士都長時間緊緊擁抱在一起。奧斯特瓦爾德先生帶著他公司的高管一直送我們到法蘭克福機場。奔馳汽車公司還派專人將公司的有關資料、光盤送到機場交給我們,以示他們合作的誠意。

回到北海,藍以舟秘書長就將德國奔馳汽車公司發來的傳真送到我的辦公室,要求派團前來北海考察洽談建奔馳中國家用汽車廠之事。德國人工作效率真高,我們還沒有回到北海,他們就發來傳真。因為我們剛剛返回,各方面尚需準備,因此推遲了對他們的邀請。

回來后,我立即將德國考察會談的情況向市委常委會進行匯報,常委會通過了我的匯報和我們與德國合作的合同。可惜的是,我們還來不及將合同書上報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5月2日,北海市全體領導班子被叫到南寧,傳達自治區黨委的決定,我和市委書記、常務副市長都調離北海。這是一次閃電式的換班,5月4日,全部程序走完。我向北海市人大常委會辭去北海市長職務——從1990年5月20日到北海,整整五年的市長任職畫上了句號。

調離北海后,王禮華曾給我來過電話,說奧斯特瓦爾德在我們離開德國以后,繼續做了大量的工作,許多大財團、大公司決定參與整體開發北海。江澤民總書記正式擔任國家主席后首次訪問德國時,首站就是斯圖加特市。江主席在斯圖加特期間舉行的一次工作晚宴,邀請德國著名企業家見面,奧斯特瓦爾德也在受邀之列。當奧斯特瓦爾德到場時,當時中國駐德國大使館的梅大使向江主席介紹說:“江主席,這是奧斯特瓦爾德先生。他組織了德國排名前十名的大企業準備整體開發廣西北海市。”江主席握住奧斯特瓦爾德的手,連聲稱道:“謝謝您!謝謝您!”奧斯特瓦爾德為此非常激動,馬上打電話到香港把王禮華吵醒(當時是香港時間凌晨2點),興奮無比地說:“王,你們的江主席接見我了,我們的項目肯定能成功!”

后來,奧斯特瓦爾德先生知道我調離北海后,對王禮華大發脾氣,說:“王,你不講信用!你曾經說過帥先生不會調離北海,如今怎么調離了?”其實,這怎么能夠責怪王禮華呢?

我的職場去留不足惜,令人扼腕的是因為我的調離,以致與德國的合作項目半途夭折。這也成為我的終身憾事。在宏觀調控大背景下,在北海大改革大開發的重要關頭,失掉了這樣的好機會,考察團所有成員至今說起來都無不深感惋惜。但是我相信:歷史,永遠不會忘記北海市人民和廣大干部在改革開放事業發展的道路上所付出的年華、智慧和汗水,以及他們為這座城市的加速發展所做的一切努力。

(2014年2月28日寫于清寧堂)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陕西省| 武安市| 太原市| 鸡西市| 锡林郭勒盟| 黄梅县| 麻栗坡县| 德清县| 满城县| 寿光市| 新源县| 南木林县| 克拉玛依市| 子长县| 新建县| 南皮县| 莱州市| 武强县| 聊城市| 玉环县| 丰都县| 历史| 四川省| 阿勒泰市| 仁寿县| 茂名市| 红原县| 廉江市| 留坝县| 南投县| 阜城县| 济南市| 都安| 垦利县| 普陀区| 宁蒗| 谷城县| 来安县| 长武县| 南安市| 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