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包圍圈破(二)
- 命運中的阿瓦隆
- lizbon
- 2122字
- 2019-03-07 23:45:39
伴隨著戰士們震天的喊殺聲,北方草原的雪也漸漸的肆無忌憚了起來,似是要將這些喧囂掩蓋在寧靜的白色世界中,冰冷的雪埋葬著死去的戰士們的尸體,約瑟夫發起的最后的沖鋒不過是蜉蝣撼樹,由于蘭溪軍的變陣突圍,他終是見到了身著戰甲的蘭溪皇帝,而等待他的不是夢寐以求的勝利,而是蘭歇手中鋒利的長劍。
“噗!”蘭歇的劍如劃撥薄紙一般刺穿了約瑟夫的甲胄,沒入了約瑟夫的胸中,他的心臟在劇烈的跳動,但是血卻如決堤的河水一般從他的胸前不斷涌出,他如斷線的風箏一般從馬背上墜落,倒在了松軟而又冰寒的雪地之中,紛飛四散的雪不斷地灑在他的臉上,很快的在他的臉上化為了水,這本是透明的雪水又被他臉上的血痕沾染,變成了黑紅色,隨著他身體溫度的下降,雪花終于在他的臉上以及身上凝結了起來。
他感覺胸中一陣火辣的疼痛,隨后又仿佛失去了知覺,隨之而來的就是一陣反胃,口中不斷涌出鮮血,他發了瘋的想把這些血給咽回去,他用盡全身力氣想從不斷壓在他身上的積雪中站起來,可是他卻做不到他感覺自己的眼皮越來越重,眼前的景象越來越模糊,精神也越來越疲乏。
這就是死亡的感覺嗎,在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才會看到這個世界的美好呢,蘇迪爾將軍,末將也只能追隨您到這兒了,愿您武運昌隆,也愿草原的未來會像這雪中世界一樣美好而又純潔。約瑟夫緩緩閉上了自己的雙眼,他的呼吸越來越緩,最后停止了下來,在他生命的最后時刻,他眼前浮現的到底是什么呢?是和自己的家人團聚時的溫馨景象,還是草原上每一位牧民都享有自己的草場,不用沉重的賦稅而悲傷嘆氣呢?或許這兩者兼有吧,這位率隊潛入后方,火燒科多糧倉的傳奇人物,靜靜的躺在了雪地中,結束了他那短暫而又輝煌的一生。
“隊長,草原軍的包圍圈有些不對勁!”蘭韶小隊中的一位士兵打探完包圍圈的消息,向蘭韶匯報道。
“具體是什么情況,你說詳細一些?”蘭韶附在雪地中,問道。
“他們抵抗巴頓將軍的兵力不但沒有增加反倒越來越少了起來,而且已經有一些草原軍在向洛城方向撤退。”士兵回答道。
“你怎么看?”蘭韶撓了撓頭,望向勃庭問道。
“隊長,我認為巖城三線軍隊的推進已經給到了草原軍足夠的壓力,要不然他們也不會如此反常,蘇迪爾應該明白大勢已去,我猜他現在的意圖是收攏防御,另尋機會,伺機而動。”勃庭捏著下巴思索了一會兒,回答道。
“如果你是蘭溪皇帝,看到了草原軍現在的動作,你會怎么做?”蘭韶內心中其實已經有了想法,但是他的戰場經驗相對于勃庭而言仍是有些不足,為了確認自己想法的正確性,蘭韶向勃庭問道。
“如果我是皇帝陛下的話,此刻應該會準備突圍,草原軍此刻已經落入了下風,再與我們死磕的話只會增加無謂的犧牲,而且長時間的戰斗卻無法突破皇帝陛下的防御陣型,這已經讓草原軍精疲力竭,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說的正是這個道理,草原軍現在已無心與我們交戰,更無力加強包圍圈的封鎖力度,這對皇帝陛下而言無疑是絕佳的突破機會。”勃庭十分自信的說道。
“那依你來看,皇帝陛下從哪突破成功率會更高,損失會最小?”蘭韶的猜測也和勃庭差不多,他也認為蘭溪皇帝此刻應該率領著部下正在進行著突圍作戰。
“東線或者西線。”勃庭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哦?為什么是東線或者西線,而不是中線?中線明顯距離巖城更近,而且中線也是巖城三線軍隊最強的一支,從中線突破明顯更為輕松一些吧?”蘭韶不解地問道,在這個問題上,他的想法明顯與勃庭不同。
“如果陛下選擇中線突破,其距離固然近,但是,中線方面草原軍距洛城也遠,其撤離也會比東線、西線更晚,他們甚至有可能不會撤離,轉而與巖城中線軍方面死戰以此達到拖延時間的目的。且中線方面巖城軍隊最早與草原軍相遇,草原軍也知道中線的戰斗力,在中線用的部隊也會比東線和西線更為精銳,如此來看,如果皇帝陛下從中線突破反倒會遇到阻礙。”勃庭解釋道。
“也就是說我們現在跟隨巴頓將軍從東線直接往中間突破就好了?”蘭韶點頭說道,他認同了勃庭的判斷。
“最好是給陛下一些提示,身處包圍圈中心的他對我們的支援策略可謂是一無所知,這種信息不對等的情況下即使陛下再英明,也難以做出正確的選擇。”勃庭沉默了一會兒說道,他的大腦在此時飛速的運轉了起來。
“怎么給蘭溪皇帝提示呢?畢竟還有一段距離,我們這么點人沖進去也不現實……”蘭韶一聽也極為頭疼,看來這救援行動確實沒那么簡單啊,隨后他腦海中靈光一現,他興奮地大聲喊道:“對了,用信號彈!快,拉響信號彈!”
“咻!”信號彈閃著刺眼的光芒帶著刺穿耳膜一般的尖嘯劃破長空,聽到了蘭韶的命令后,蘭韶小隊中的每一個人都拉響了自己隨身攜帶的信號彈,這白茫茫的世界中也多了幾道不一樣的色彩。
草原軍包圍圈中心,蘭歇身邊的士兵指著參天而起的信號彈的光芒說道:“陛下,您快看!”
“哈哈哈,看來我們的援軍也猜到了草原軍的意圖,正愁不知道從哪邊走呢,看見了那亮眼的光芒嗎?那是什么?那是我們的希望啊!全體聽令,向著希望的光,沖啊!”蘭歇勒緊韁繩,他身下的駿馬也因此抬起了前蹄,在紛飛的鵝毛大雪中,蘭歇揮劍指著信號彈的光芒豪放地說道。
經歷了數天的血戰,蘭歇帶領著自己的部下如利劍一般勢如破竹的從東邊突破草原軍的包圍圈,蘇迪爾的豪賭也因此宣告失敗,等待他的將是整個蘭溪帝國的怒火,撲火的飛蛾終是迎來了化為灰燼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