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外公
- 巧妻
- 行走的葉子
- 3040字
- 2013-11-08 09:00:59
聽到要去周家附學,方怡巧倒是高興的很。想融入這個時代,學習是最有效的方法。很多事,她不好問父母,周家的先生反正是不認識她的,裝不懂還不簡單。哪怕被人說笨一點,也沒關系。
送給先生的拜師禮是由她親自抱去的,一方湖硯,二刀上好的宣紙。奉了茶,雖然有點別扭,還是恭恭敬敬磕了三個頭。女先生輕輕“嗯”了一聲,算是同意收下她了。
周婉佩高興的扶起她,笑得合不攏嘴。讓方怡巧開始尋思,莫非這先生極為嚴厲,所以她才會巴不得自己來轉移一下注意力。
“坐下吧。”女先生一身月白素服,不知道是因為自己寡居還是因為主人家的現狀。
因著兩人進度不同,這課就分開了上,方怡巧這邊就加快進度,周婉佩就略慢一點。等二人差不多了,再合到一處講課。
講完課,命巧姐描紅,周婉佩讀書,自己則站起來,伸展了一個酸漲的胳膊。巧姐偷偷打量,發現她身形高瘦,一身月白素服,更襯得她身姿飄渺。
說起來,這位先生容貌只是中人之姿,但這飄飄如仙,仿若不食人間煙火的氣質,一萬個人里,怕也尋不出一個來。特別是從骨子里透出來的高傲自信,巧姐心里暗自評估,應該不是一般小戶人家能養出來的。
私底下,周婉佩說道“先生脾氣不好,喜靜不喜動。最煩有人無事去打擾她,臉上從來不笑,高不高興都看不出來。只是學問極好,官話也說得地道。你可千萬別怕,就是罵你二句,也是做學生該受著的。”
顯然,周婉佩見她學完一天,精神不振。生怕少了一個同伴,借著送她的理由,不斷說著,只是說來說去,倒更顯嚇人了。
若自己真是個孩子,保不齊就被嚇走了,這周婉佩還真是一等一的實誠孩子。笑著應了,拜別了周太太,跟著接自己的紅杏一起歸家。
夫妻倆聽了女兒說先生學問極好,要求也嚴,都是極為高興。方長略有心想問幾句教了什么,但見女兒蔫蔫的,也只好放她快些吃了飯休息。
適應了幾天,巧姐便沒了頭幾天的萎靡。讓方長略逮到問了些課堂上的事,先生怎么教的,又教了些什么。聽她回答的極有章法,內容也是女子該學的,終于放下心。
轉眼到了秋天,不顧農忙,石大壯趕過來報信,已經物色到一個年紀大小都合適的孩子。人都抱到了石家,暫時養了起來。
一聽孩子的情況,慧娘便有些動心。相公離三十而立滿打滿算,不足二年。這中間她能不能懷上,只有天知道了。放棄這一個,還能不能找到更合適的,還真不一定。可要是自己能生,親生兒子就變成了次子。
石大壯參與過打砸“神醫”一事,自然知道妹妹還存著一點盼頭,勸道“先開花后結果,說不得抱一個回來,你就能生下一個。你們這樣的人家,多養一個兒子有什么不好。”
又不是養不起,多一個兒子當然是好事,前提是親生的。慧娘拿眼看了相公,她已經沒了主意。
方長略沉默一下,也開了口“我們遲早要分家單過,小門小戶家無恒產。不管長子次子,都要靠自己掙前程。多個兄弟,以后也好有個幫手的。”
定下章程,以石家岳父有疾為借口,一家三口去探病。管家的二娘子還收拾了一些藥材送過來。自從她管家,雖說刻板了些,家里的事卻有了章程,顯得有條理多了。
這些事,方怡巧自然不知,還真以為外翁病了,有些忐忑的跟著父母去探望。去之前,慧娘領著她親自去跟周太太打了招呼,又給先生請了假。
這是慧娘第一次見這位先生,回來頗有些回不了神,對金大娘嘆了好幾句,神仙似的人物,偏又是個苦命的。
寡居又無子,不是苦命是什么。這個年代,女子再好強也是無用,最終活的好壞,還是要著落到男人身上。
方怡巧穿越過來已經有小半年時候,潛移默化之下,已經開始接受這些觀念。她可不想當個出頭的靶子,常提醒自己一言一行要符合這個時代的大眾價值觀。做個平平常常的人,將自己的日子過得順順利利,一輩子平平安安既可。
看到石家寬敞的大屋,門口整塊的大青石板,和剛剛刷新不久的墻面,方怡巧不由砸舌。一直聽他們說什么莊戶人家,還以為就是鄉下種田的農民。可看這大屋和滿院子的人,分明一副鄉下老財主的派頭。
金大娘母女當然也跟了來,金大娘的男人一直留在石家幫忙,不忙的時候才回城里跟金大娘團聚。所以紅杏也有好久沒看到她爹了,等慧娘發了話,就跑到自己爹跟前,撒嬌撲了上去。
“金兒也去吧,自己家,你還怕我迷了路。”說著趕了金大娘去見她男人。
鄉下人沒那么多講究,也沒什么內院外院的分別。老夫妻就一起坐在中堂等著女兒女婿帶著外孫女來拜見。
看到他們都精神氣十足,巧姐撲過去喊外翁和姥姥時,也是笑得摟住她心肝寶貝說個不停,一點沒看出病來。
不過,斜眼看到旁邊立著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頓時明白了。難怪匆匆趕過來,卻一點不擔心,恐怕這孩子才是目的吧。
果然,述完舊外翁就將這孩子拉到跟前“這是你叔叔,嬸子。”
小男孩有些瘦弱,生得倒是眉目清秀,看著他們,先是仰起小臉打量,然后脆生生喊道“叔叔,嬸子,姐姐。”連一邊被姥姥摟進懷里的巧姐也沒漏過。
住進石家慧娘的閨房,就在老夫妻隔壁。一方小院,三個房間都空著,打掃得干干凈凈。紅杏和金大娘被慧娘趕去一家團聚,換了個叫作翠英的過來伺候。
看慧娘和她說話的樣子,也是熟的很。果然沒幾句就聽翠英道“去年,大娘子吵著鬧著,非要姑娘的院子,拿給她小兒子成家用。說沒有出嫁的姑子還占著娘家房子的道理,七郎的親家也跟著鬧將起來。”
“啊,大哥怎么也不跟我說一聲,不過一個院子……”
“你就放心吧,大伯當場就扇了大娘子一個巴掌,又對親家說,不愿意成親就退婚,石家不稀罕沒進門就來婆家鬧事的兒媳婦。把兩邊駭得再不敢說話。”說完翠英樂不可吱,顯然是早想講給慧娘聽,憋得狠了一下子釋放,快意的很。
“總不能為我鬧得侄兒沒地方住吧,我一年也住不了一回,那兒不能湊合。”慧娘越發過意不去了。
翠英卻不管這些,撇嘴道“怎么會沒地方住,鄉下最不缺的就是地,后面起了一大片,蓋了好幾間大瓦房呢。”
見慧娘不解,小聲道“你這院子離老爺子近,小夫妻這是想沾光哩,這些人,心思多著呢。”
也不知道是派來干活,還是派來八卦的。巧姐聽她講起來沒完,還都是些雞毛蒜皮挾不上筷子的小事。干脆說想找紅杏出去玩,翠英一聽,忙把自己家的小子喊過來,讓他帶著兩個小姑娘去外面看新鮮。
鄉下地方,鄉里鄉親都是認識的,又有個半大小子帶著,慧娘吩咐幾句也就隨她去了。
翠英并不是石家的奴婢,是雇來的幫傭。住在同一個村子里,一雇就是好多年。紅杏自是認得帶路的小黑子,他看上去比紅杏略大一點,估計十三四歲的模樣。
剛到門口,就看到才見過的男孩小石頭,牽著方長略的手在門口轉悠。看到這一行三人,方長略皺眉道“干什么去。”
小黑子有些害怕的往后縮,方怡巧看了一眼小石頭,只這一眼,他就主動放開了方長略的手,眼神里有了些許的恐慌。
“娘跟人說話呢,我閑著發慌,想出去逛逛。”她將目光收回,老實答道。
“帶小石頭一起去吧。”語氣一松,又吩咐紅杏看好小石頭,不要去危險的地方,這才放了他們。
小石頭默默跟在他們身后,紅杏時不時回頭看一眼,免得他走丟。出了門,小黑子又活躍起來,指著望不到邊的農田道“那邊,再過去一點,就是我們家的,我爹正在割稻子呢。”
“正是農忙的時候,你不去幫你爹的忙。”紅杏很小就被金大娘帶到方家,雖沒做過農活,她爹卻是個好把式,事情還是知道的。
巧姐也看著他,小黑子摸摸頭,嘿嘿笑道“怎么沒幫,天天幫哩。是娘讓我今天跟來的。”
紅杏“哦”了一聲,巧姐聽到不由蹙了眉頭,但很快就恢復了平常。掃一了眼小黑子,皮膚黝黑,五官倒過得去,整個人散發著鄉下孩子的健康和活力。
鄉間的生活方怡巧并不陌生,她長到十八歲才離開鄉下老家。父母都是種田的農民,看到起伏的稻浪和戴著笠帽在田里收割的壯漢,覺得十分親切。
看到一處院子,紅杏奇怪道“不是沒人住的嗎,是誰搬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