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三表妹
- 巧妻
- 行走的葉子
- 3119字
- 2013-12-07 08:50:21
“不用害怕,你不過是畫畫而已。幸好有你在這里,不然她指不定又要提什么非分的要求。”這段時間呂氏也不勝其擾。
她與裴夫人成親前關系不錯,成親后也常有往來。這次回來,她也常上門走動。時間一長,呂氏慢慢明白,裴家已站到太子一派,極力拉攏她這個太后娘家的侄媳婦。無論太子還是梁王都是太后親孫,桂家無需站隊已立于不敗之地,又何必這個時候摻和到這些事里。成也不過是錦上添花,敗了鐵定會惹新皇記恨。
她上門求了幾次,想讓呂氏進宮給太后請安時,幫忙把七娘帶上。呂氏自然不肯,她看到畫像,又起了心思,大概想通過遞畫讓皇上自己開口要人。畢竟太子妃娘家給皇上送人,說出去不好聽,皇上自己開口就少了許多麻煩。
想到呂氏的身份,很多事便不好再問了。沒想到吃完飯,她自己提到現在的生活。相公的表妹白姨娘已經在她離家的這五年里,生了一子一女,如今都接到她自己身邊養著。
明明是穩占上風,可看她的臉上卻無一絲喜悅。她苦笑道“你說,我因為不甘心回到這里,看到的是他們雙宿雙棲,和流著賤人血液的孩子。我用嫡妻的地位穩穩壓住她,不讓她撫養自己的孩子,又讓她染疾使相公不能近身。我明明贏了,可是為什么一點也不快樂,我甚至后悔,為什么要回到這里,讓我看到這一切,讓我看到他眼睛里對別的女人發出的光芒。”
“既然他能愛上白姨娘,又怎么知道她不會重新愛上老師,又或是其他什么人。”巧姐暗想,老師不是個毒辣的人,讓她去害人性命估計也做不出來。
與其這樣,倒不如再積極一點,爭取回相公的愛。若是不能,就干脆弄幾個美色回來,讓他享受齊人之福,慢慢的,也就無所謂愛不愛了。總是貪個美色,那就給他美色,只別在一個女人身上久耗就行。
呂氏先是惱怒,后又自顧自笑了起來,只是這笑容讓巧姐看著心酸。自己真不該說這些,她可是愛情不容玷污的擁護者。純粹完美的愛情怎么能用來算計,應該象露珠一樣要么光芒四射的存在,要么直接蒸發掉。
“你說的對,是我奢望了。”呂氏何等聰慧之人,只這一句已經擊碎她心底僅存的一絲希望,讓她面對現實。
“老師白活了二十多年,竟還不如你一個孩子看得通透。”呂氏苦笑。
“不過是旁觀者清。”巧姐輕描淡寫,也不再多說。她是個未出閣的姑娘,平時無人會與她談論這些。呂氏是她老師,又看過她行事,是以沒用一般人的標準對待她。
話題轉到林元生,知道他年底會回京。統共也沒二三個月,便勸他們一家不如留在京城,給她支招道“他很喜歡小石頭,把你弟弟趁機塞給他。他指點過的,沒一個落了榜的。若是小石頭進了他的門,學業自不用愁,就是出身也清貴。”
這也是有感而發,她自家就是勛貴,又嫁到外戚家中。別看她公公身為太后的弟弟,什么事都不用干,就封了侯。實質掛著一個閑職,朝堂上一句頂用的也說不上,除了混吃等死,再無作用。她相公門蔭入仕,初時還想伸展下拳腳,卻處處碰壁。稍有想法,便被人譏笑,說外戚弄權乃國之大禍也。
等等,呂氏靈光一閃,忽然想起,相公就是在被打壓之后,開始心灰意冷沉迷玩樂。然后……她總算知道表妹是如何吸引住自家相公的。
呂氏恨不能放聲大笑,白姨娘啊白姨娘,看看是你的小意溫存厲害,還是我的大展宏圖厲害。
不用巧姐提醒,方長略已經跟老太爺說起林元生年底回京的事。方老太爺咬咬牙,“雖說京城居,大不易。可為了方家的后世子孫,該花的還是要花。大姐成親后,你們一家子留下,如果能讓他收下小八,不管什么要求,你盡管答應下來。”
方長略猶豫道“家中的事。”
“有你二哥和三哥,無礙的。”老太爺的眼里,子孫學業最重要,其他都可以靠后。兒子這輩除了老大,其他人已經指望不上了。孫子輩大房不用他管,都是有出息的孩子。二房二個資質平平,以后能中個舉人回來,已是謝天謝地。
唯有這四房的八郎,入了林元生的眼,加上老太爺也發現,的確是個讀書的好苗子。是以,這心思都放在了他身上。留在京城算什么,榆林縣的那點庶務算什么,都不如他拜師重要。
巧姐知道自己一家人要留在京中過年,悄聲問父親,“看爹爹平時也沒有什么事要忙,怎么留在京里反而事多了。”她是看方長略在理自己手中的事,一筆筆記好,好讓他們回去接手的人不至于不知情況。
想到女兒年紀也不小了,也該知道些庶務,開口跟她解釋。巧姐這才知道,考取了功名的人家,根據功名高低,都可以免一定的錢糧,就是做生意也能免很多稅賦。
為什么有了功名的人家日子越過越好,除了自家田莊鋪子可以免稅外,還可以將自己用不完的名額拿來給族人用。族人也不會白用你的,打個比方,免了一百兩銀子的稅,他們會返五十兩給你。族人有做生意的,也是一個道理。
“這些都是固定的進項,不然你真以為青城族里拼死拼活讓我們歸宗,是為了面子上好看呢。想想我們家里這些人,這些功名,他們呀,早讒得流口水了。”方長略想摸摸女兒的頭,剛一伸手忽然發現女兒真的長大了,又訕訕縮回手。
巧姐只知道功名可以免稅,但中間詳情一直不清楚,這會兒聽了,才茅塞頓開。難怪古語有云,書中自有黃金屋,原來是這個道理。
三娘子聽了也賠了小心去跟太公請求,說三姐的婚事也不能再拖。她好歹是親生母親,留下來幫著準備嫁妝,做些雜事還是可得的。太公一想,確有道理,讓大娘子給她議親,總不能嫁妝也讓大房安排吧。況且議了親,他們正而八經的父母也要來過禮,一趟趟往京城跑,倒不如留在這里準備。
怕家里人不曉事,特別三房的人,方怡巧只將呂先生的身份給自家人說了。打著先生的旗號,說她不喜別人生事,讓他們不要外傳,特別是不能告訴三房。
當然,三房現在根本也沒將四房放在眼里了。三娘子的大姐嫁到京城,一來就聯系上了。還來大宅里請過安,看樣子是過得不錯,整個人都洋溢著在金山銀海里泡過的味兒,膽氣十足。可惜老太爺最見不得的就是這副樣子,懶得應酬他們,只露了個面就讓兒子們“好好招待”。
三娘子可算是揚眉吐氣一回,扒拉著長長的禮單,假意說姐姐太客氣,眼神卻四處亂飛,生怕別人沒看到她姐姐的出手大方。
巧姐也收到了見面禮,一對赤金的孔雀尾耳墜子。拿回來看得慧娘直皺眉,金面捶得極薄,猶如一個小蒲扇支楞著。巧姐倒覺得,更象一對風火輪,掄快點能自己飛起來。
“倒象他們家人喜歡的東西,吹了半天京城繁華,自己認識多少貴人,到頭來還不是要三娘子幫著請大娘子過來多坐坐。”巧姐是孩子,見了禮就走,他們大人說話自然是沒聽到。
“那有商人不靠人,自己就能發財的。我們沒來之前他們已經去找過大哥幾次,還拉著大嫂合什么伙。”方長略進來,一邊換外面的大衣服,一邊說道。
“那大嫂應了沒有。”慧娘關心道。若大嫂跟他們成了一道的,自己留在京城可就難過了。
“自然沒有,大哥怎么可能干這種與民爭利的事。他們送的干股也沒要,大概是覺得他們不太可靠。”方長略知道的多一點。商人送些干股以求庇護也算是慣例,但也不是你送了就有人要收的。若是覺得這人不是實心做生意,或是看著就象個惹事的。一般也沒人敢收這干股,誰會為了一點銀子冒著被御吏彈核的風險呢。
慧娘忽然想起,被自己逼走的三娘子的親妹子,不是上京城大姐這來了嗎?那豈不是又有機會碰面。方長略看娘子的面忽然黑了下來,奇道“這與我們一房又無干系,你管好兒女們就是。”
“那個三表妹呢,不是說來京城了。”慧娘還是忍不住,想什么便說了出來。
“被他們送到什么人家里當妾去了,你可以放心了。”方長略知道娘子的心思,笑著道。
這真是慧娘今天聽到的最好的一個消息,臉上瞬間笑開了花,招呼著讓人端了湯進來“我看你們晚飯都吃得少,快點,我留了熱騰騰的雞湯。”
許姨娘被三娘子接過來陪伴方怡雪,又怪她“你自己當姨娘就算了,可不能攛著我們家雪兒也這樣。她受過刺激,現在整個人木木的,你多陪她說說話,讓她快活些便罷了。”
聽到二姐的話,許姨娘嗤之以鼻,揮著帕子道“你懂什么呀,這里是京城,京城知不知道呀,你以為這里的姨娘跟我們榆林鄉下一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