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聲清脆的啼哭,宣告了你已經出生,來到了人間;一聲清脆的啼哭,也宣告了你的孤獨和渺小——在這個世界上少你一個不少,多你一個不多。
在人生的旅途中,無論你處在哪個位置上,你都相對的偉大,也相對的渺小,沒什么可自卑的,也沒什么可自傲。
2.
人出生時伴隨著哭聲,離去時也伴隨著哭聲。人的一生要伴隨著多少淚水!有趣的是,人們每天出門卻總愛滿臉笑容!
淚水到哪里去了?多少人每天每夜都把淚水往肚子里流!哪怕是終于可以開懷大笑的時候,都要笑出眼淚!
3.
蝴蝶的出生不好——…一條毛毛蟲,但她勇敢地掙脫了繭羨“國寶”的待遇和榮耀。
的束縛,便飛起來了。
如果老是躲在自卑的繭里,那么,連條毛毛蟲都不是了。
4.
大熊貓出生在古代的默默無聞,出生在今天的卻成了“國寶”。其間的原因就是出生的年代不同。
要記住,你是“人”就已經夠幸運了,不必艷羨“國寶”的待遇和榮耀。
5.
同樣是細絲,生在人的頭頂上就叫“發”,長在人的其他地方就叫“毛”。
很多東西生長的地方不一樣,叫法也不一樣。其實,其性質大多一樣。
6.
生在海里的有龍,有魚,也有海藻;生在山里的有獅,有虎,也有狗熊;生在土里的有花,有菜,也有毒草。
世上有萬物,一切皆自然。
每一個生命都在各自走完屬于自己的旅程,享受過程中的向往和快樂。
正因為我們都不完美,所以,我們才會彼此需要。
7.
去了非洲的人,可能看過這樣一個情景——每當太陽從東方升起,草原上的動物就開始奔跑起來了。
獅子知道,如果它追不上最慢的羚羊,就會餓死。羚羊也知道,如果它跑不過最快的獅子,就會被吃掉。
出生和成長的環境不一樣,有的人成了“獅子”,有的人成了“羚羊”。不管是“獅子”還是“羚羊”,要生存就要盡力跑得比別人快。老了,自己不行了,就要催著后代跑起來。
8.
一棵小草剛冒頭就在高高的山峰上,本身雖然淺薄,但天生地位就高,總是輕而易舉地得到陽光雨露。
一棵青松破了土卻在低低的山腳下,要生存發展,只得一個勁地往上躥。終于,長成了偉岸的身軀,擁有了長青的綠葉。
小鳥們沒有把窩筑在山頂的小草上,而是筑在了山溝溝里的松枝上。
小草常常被人們忽視,而松樹卻經常被用作棟梁。
9.
因為呼吸的需要,所以,每一個人從母胎里出來都會哭叫。從來沒有向誰學過,也沒有誰教過,只因為生存需要呼吸。
因為需要,所以學習;因為需要,自然學得更多、更好。
如果長期靠本能生存著,那么,人類至今也許還與其他動物一樣生活在叢林中。只因為懂得了學習,學習說話、寫字、制造工具等,人類才比其他動物更聰慧,更具有生存能力。
10.
重在學習,邊學習邊長志氣、邊學習邊養正氣、邊學習邊成大氣。
一個人長期不學習,思想就會缺少靈氣,說話就會缺少底氣,舉止就會缺少朝氣,辦事就會缺少銳氣,人生就會缺少生氣。
11.
要把所學的東西學到手,應該多動手,自己做做;也要多用心,看看別人怎么做。
看,是為了悟;做,是為了練。
練,是為了熟能生巧;悟,是為了獲得技巧。
12.
食草動物,往往被食肉動物吃了;食肉動物,往往被既食草又食肉的動物吃了。
在大自然里,既要學會吃草又要學會吃肉,才更具智慧和力量。
13.
年輕時學習,像在春天里播種,勤于耕耘就會有更多的收獲;
中年時學習,像在秋后的土地上播種,人也勤快,但可以收獲的東西少了;
老年時學習,則像在冰天雪地的原野上舒松筋骨,鍛煉鍛煉身體,其樂無窮。
14.
學習離不開記憶,沒有記牢就等于白學。
最好的記憶方法就是對新學的東西反復使用。
雄雞利用反復使用的方法,讓小雄雞記住了每天天亮的時間,而且準時報曉。
15.
對待孩子的學習就像幫助小樹的成長,稍加修剪便可,不必大動干戈,強加過多要求。
是茶樹就讓它自然而然地長得更像茶樹吧,你何必要讓它長成桑樹呢?
樹高自然直,人大自然順。
16.
處處留心就有學問,天天堅持便成人才。
不管你有沒有能力,堅持學習就會有能力。
有人說你變了的時候,不過是因為你不再按他們的方式生活罷了。
17.
智者猶如一本好書越翻越有味。
與聰慧者交流片刻勝過自己深思一天。
與人交流的過程也是綜合學習的過程。
18.
我們有時埋怨在工作中管理太嚴、學習太多,其實大可不必,因為嚴格管理是對你全面的呵護,培訓學習是給你最大的福利。
缺少管理的團隊,久而久之會失去動力;失去培訓的員工,日子久了就會缺乏創造力。
19.
我們的大腦才是真正的自留地。
要讓這塊自留地不再雜草叢生,就要在上面播撒知識的種子,這樣才能確保你一生有個好收成。
學習能力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第一能力。
20.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隨俗合群,同時又希望自己的孩子卓而不群。孩子們卻很少要求自己的父母諸事群超,只希望自己的雙親能夠給予更多的理解、信任和激勵。
當父母的一不小心就擺出一副掌握生養大權的姿態,當孩子的卻不希望自己處于一種被施舍的境地里。
父母沒辦法選擇生誰,孩子沒辦法選擇生在誰家,但父母、孩子有辦法共同營造相互關愛、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和諧的生活環境。
21.
雨后春筍給了我們一個啟示:新竹出土時,不長什么枝葉——一有機會(雨后)就沖高而上幾尺幾米,無視一切障礙物。
她明白:涉世之初有太多的枝枝葉葉,就會有太多的牽牽掛掛,就很難出人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