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幕后暗助咸豐當上了皇帝
道光之后的咸豐皇帝,上臺之后中國的內外矛盾全面爆發,他自己甚至為了逃避外國人的攻擊而跑到了承德。他是個和他父親道光很相像的人,比較守舊平庸,大清國也就繼續衰落下去了。而咸豐的弟弟恭親王奕,卻是個頭腦靈活頗有魄力的人,咸豐一朝以及后來的許多國政都是奕
主持處理的,那為什么做皇帝的卻是咸豐呢?
道光帝共有九個兒子,其中有三位早逝、一位過繼給親王,還有三個年紀不到6歲的小阿哥,都不能作為皇位的繼承人。這樣,有可能成為皇位繼承人的就只有兩位皇子:四皇子奕和六皇子奕
。這兩位皇子都是道光十分喜歡的兒子,對于到底選哪一個作為皇位繼承人,道光很是躊躇了一番。

咸豐朝服像
很明顯,年紀稍長的奕更加敦厚有禮,仁孝更勝一籌;而年紀稍輕的奕
則更聰明伶俐,才華更勝一籌。道光對于他們都很欣賞,也覺得都是可塑之才,但是在擇立繼承人的問題上,一直猶豫不決。當時國家情況并不是很好,道光一度覺得應該立更加有能力有魄力的六子奕
為皇帝,讓他施展才能治理國家,可是轉念一想他又覺得對奕
很是歉疚,這孩子勤勤懇懇老老實實,一直沒有什么大的過失,而且母親死得早,他很是可憐,年紀又比奕
大一些,不立他似乎有點說不過去。如此反復琢磨,一直沒有下定決心。
奕和奕
兩兄弟在道光在世的時候關系很好。他們一起學習玩耍,一起練習武功,而且由于奕
的母親去世得早,他被交由奕
的生母靜貴妃撫養,他們與同母兄弟無異,親密無間。
在他們并沒有太知覺的對于皇位的競爭中,使他們兄弟的命運發生決定性變化、使道光帝決定立四子為皇帝的助力者是他們各自的老師。奕的老師是杜受田,他學問很好,更工于心計,懂得世態人心。他知道自己的學生有可能會登上帝位,就揣摩道光的心思,利用奕
的長處,使他占據有利地位。
有一次,道光領著眾位皇子去打獵,奕和奕
都隨行。這是考察皇子們能力的好機會,奕
和奕
的老師自然都不會放過。杜受田知道自己的學生并沒有奕
身手敏捷,在狩獵中很難戰勝英武敏捷的奕
,而道光帝更重視仁愛之心,就告訴奕
說:“在打獵的時候,你就任憑大家去追逐獵物,自己不要去打獵。如果皇上問你為什么不打獵,你就說現在是春天,正當鳥獸花木繁殖之時,不忍殘害就好了?!钡搅舜颢C的時候,奕
策馬狂奔,彎弓射箭,果然獲取了最多的獵物,道光帝十分高興;而奕
卻按照老師的交待,一直沒有動。道光很奇怪,問他為什么不參與打獵,他把老師的話對父親說了一遍。道光聽罷,感慨良多,認為這種仁愛萬物之心才是為人君者所應該具有的品質,對四子的印象一下好了很多。
到了道光病重臥床的時候,召見四子和六子進見,想要再看看二人的情況。這一次杜受田仍考慮了很久,想到奕絕對沒有奕
口才好,也確實沒他有思想謀略,如果皇帝問起治國之對策的話很難取得優勢。最后,他對奕
說,什么都不用說,只要痛哭流涕就可以了。而奕
的老師則沒有這么深的城府,他只教奕
學問與經國之道,也對自己學生的才華和能力十分有信心,聽說皇帝要召見以后,對奕
說要知無不言,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與觀點。二人到了道光的床前,道光果然問他們對于治理國家有什么想法。奕
滔滔不絕,說了一番自己的看法,很有見地;而奕
則始終不發一言,匍匐在床前痛哭失聲。道光很受感動,覺得奕
孝順仁厚。
在道光看來,治國之君的德行比才華更重要,有德方能君臨天下,有才可以輔弼君主。于是他做出了決定,傳皇位于四子奕,同時封奕
為親王,讓他輔佐奕
治理國家。就這樣,奕
成為了咸豐皇帝,而奕
則是日后的恭親王。
事實證明,奕確實在各個方面都遠出奕
之上。咸豐帝面臨列強的侵略,只知道逃避退縮,在大政上猶豫不決,而真正的決定都是恭親王所做,他進行了一系列力所能及的改革與建設,試圖使清王朝走向強盛。道光為了找一個仁義之君而選擇了奕
,卻不知道那個時候的大清國更需要變革與活力,而不是守舊與教化;杜受田成功使自己的學生成為了皇帝,他卻沒有想到,自己或許害了國家與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