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憲宗憑何手段平定藩鎮割據
他,在位15年,削藩,耗費了他整整14年的時間。他無疑是中晚唐皇帝中的一個亮點。他,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同德,從而取得了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興氣象。長期以來,唐朝皇帝得到較高評價的只有三人,除了太宗和玄宗,就是他了。盡管他沒有能夠像太宗和玄宗那樣開創一個輝煌盛世,卻能夠和他們并駕齊驅、相提并論,這也說明了他的不同尋常。
唐憲宗李純,生于778年,805年即位,至820年于病中被宦官所殺,終年43歲,在位15年。

唐朝藩鎮割據形勢圖
唐朝自安史之亂后國力衰微,而且在平叛過程中唐朝廷大封藩鎮節度使,使得全國基本上處于藩鎮割據狀態。在唐德宗時藩鎮更為囂張跋扈,視中央政權如無物。永貞元年(805年)八月,唐憲宗李純登基。憲宗即位以后,經常閱讀歷朝實錄,每讀到貞觀、開元故事,他就仰慕不已,欲復大唐之威。憲宗以祖上圣明之君為榜樣,認真總結歷史經驗,比較注重發揮群臣的作用,敢于任用和倚重宰相,他在延英殿與宰相議事,都是很晚才退朝。
憲宗英明果斷,他早已看不慣那些藩鎮的飛揚跋扈,至此,憲宗開始了長達十幾年的削藩戰爭。對待割據的藩鎮,他采取了強硬的措施。

唐憲宗
他繼位次年,就開始對西川節度副使劉朋開戰獲勝,同年楊惠琳不肯交出他的兵權,憲宗也對他作戰,楊惠琳戰敗被殺。807年鎮海節度使李锜拒不執行朝廷命令,李吉甫多次給憲宗出謀劃策,討伐李锜,也取得了勝利。元和七年(812年),魏博節度使田季安病死,將士們擁立田季安的侄子田興繼位,田興表示擁護憲宗,這樣,田興當節度使以后,魏博地區就歸屬了中央朝廷管轄,這一變化對憲宗非常有利。
憲宗在813年開始對抗拒朝廷的成德節度使王承宗作戰。當時,承德節度使王世真剛剛病死,他的兒子王承宗要求憲宗允許他繼位,憲宗表示,如果王承宗交出德、棣二州,就同意他的要求,王承宗不肯,憲宗于是出兵征討,這一仗打了整整一年,但沒有能夠獲勝。
從815年到817年,憲宗利用李愬消滅了淮西吳元濟。吳元濟被平定后,元和十四年(819年),盧龍、承德兩鎮自行歸順了朝廷,這樣,全國所有的藩鎮至少名義上全部歸伏唐朝。各鎮節度使重新向中央繳納賦稅,接受朝廷任免官吏,唐王朝又重新在形式上統一了。這些成果被稱為“元和中興”。
憲宗的地位是由宦官逼迫父親順宗獲得的,因此他信用宦官,對藩鎮作戰時,開始起用宦官監軍。他在位時的軍隊中有許多將軍是宦官,而且有些擁有很高的軍權。肅宗時只是讓宦官掌管禁軍,但還未讓其出師作戰。憲宗開了個極不好的例子,以至于到820年他自己也被宦官殺害。
從憲宗身后的歷史看,憲宗時期,是唐朝解決宦官問題的最好時機。后面的皇帝不是有心無力(文宗、宣宗),有力無心(武宗),就是根本不聞不問的(穆宗、敬宗)。最后一直到宦官和唐王朝同歸于盡。
李純取得一系列成功后,進取心也開始減弱。晚年時追求長生不老,開始服食丹藥(李唐的傳統),服藥后變得性情暴烈,動輒對身邊的宦官責打、誅殺。最后,憲宗被宦官陳志宏所殺。
憲宗削藩的現實結果無疑是成功的,但是他的削藩最終還是失敗的。自憲宗死后,藩鎮便失去了強有力的約束力,后來再加上穆宗對待藩鎮的策略錯誤,導致各個藩鎮又重新開始了割據。這些歸根到底還是憲宗當時的削藩政策出現了偏差,一味地強調武力削藩,而忘記了尋找藩鎮割據的最為根本的原因。
憲宗削藩準確地講是不徹底的,也是不成功的,但是他的削藩戰爭對于李唐王朝和社會來說卻有著很大的積極意義。首先,憲宗采取了不對藩鎮姑息的政策,開始用武力削藩,這樣使得中央政府的名譽和威望有了很大的提升。再者,憲宗長期地堅持對藩鎮進行用兵,不因為戰局的不利而放棄,最終獲得了成功,這樣很好地打擊了藩鎮的囂張氣焰,使得有些藩鎮看清了朝廷削藩的決心和威力,最終選擇了歸順。最后,憲宗的削藩結束了自代宗廣德時期以來,六十多年間藩鎮的割據狀況,使得全國至少在名義上得到了統一,也很好地打擊了藩鎮的勢力,雖然最后藩鎮依舊是沒有被控制住,但是至少沒有像德宗時期那么的危險和聲勢浩大了。也正是因為憲宗的強硬削藩,使李唐王朝保留了余下一百多年的統治,同樣也使得社會大環境較為安定,促進了文化和科學事業等方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