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那雙大大圓圓的荔枝眼里蓄滿淚珠的模樣,哪個還忍心去責(zé)罵她什么。
太后娘娘只得板著臉道:“可見平日里都是白疼你了。你也白長了副聰明面孔,旁人三兩句話就能將你逗引了。”
太妃只得打圓場道:“玉珠畢竟還是個孩子,小孩子家,哪有不調(diào)皮,不好奇的。”
說完又替壽陽擦了擦臉上的淚珠,摸著她的頭道:“只是玉珠啊,你這次也太魯莽了,你可知,你就是你外祖母的心頭肉啊!若是你有個閃失,可讓她如何是好啊!”
壽陽也知道自己這次闖了禍,惹的外祖母傷心了,便過去晃著太后娘娘的胳膊,賠不是道:“外祖母,您就原諒我吧,我下次再也不敢了。”
太后娘娘心里的氣早就消了,可還是虎著臉道:“還敢提下次!你若是再不聽話,我是什么事都不會再依你的了!”
又道:“還不快去給你阿蘅姐姐陪個不是!這次若不是你,她豈用吃這個苦頭!”
壽陽果然依言又向洛蘅賠禮。
洛蘅自是不會怪罪于她,便笑著道:“哪里怪得你,都是我身子弱的緣故。只是以后切莫如此讓我們擔(dān)憂了。”
壽陽一一應(yīng)下不提。
太后娘娘知曉了實情,當(dāng)然不想輕饒了三公主。
只是還沒等她發(fā)作,皇上那邊先有了動靜,罰謝妼禁足三個月,外加罰俸一年。
皇帝直接下了旨意,再有皇后來慈寧宮求情,太后娘娘即便再有什么想法,也只好先作罷了。
消息傳到洛蘅這里的時候,她心里很是復(fù)雜。
若是上一世壽陽真的因為這件事送了命,皇家也不可能讓一個嫡出的公主為一個郡主以命抵命。
只是那牧家也不是普通人家,若是被他們知曉了壽陽出事的真正原因,難保不會與皇家起嫌隙。
而一旦鎮(zhèn)守邊關(guān)的大將起了異心,這謝家的江山,還如何坐的穩(wěn)?
所以,上一世壽陽出了事,只能以“急癥”的緣由來解釋。
而這里面最痛苦無奈的,恐怕就是太后娘娘了吧。
她既不能處置了嫡親的孫女,也不能暴露其間的內(nèi)情。
于是便無法真正地為壽陽討個公道。
難怪她上一世那么決絕地離開了皇宮,也不讓宮里的人過去請安。
還有傳聞?wù)f她連皇上來了也不見。
可見她那時是有多么地失望寒心啊。
好在這一世壽陽有驚無險地度過了這道難關(guān)。
洛蘅不禁想著,這應(yīng)該是她重生以來最大的成就了吧。
這也說明她真的可以改變事件的軌跡!
那么,若是她再努力,再勇敢一些,應(yīng)該也是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的吧?
這么一想,自重生以來一直縈繞在她心頭的恐懼與郁氣立馬消散了大半。
是的,一切都與從前不同了啊!
因著洛蘅最近呆在寶華殿養(yǎng)傷的緣故,太妃為了方便照看她便也暫時住了過來,一時間慈寧宮倒是熱鬧了不少。
而流霜跟錦霞最近更是發(fā)現(xiàn),怎么縣主這次吃了這么大的苦頭,心情反到比以往疏朗多了。
雖說自去歲秋天,縣主病了一場好了以后,永壽宮上下,無不言縣主變了,話多了,笑臉也多了,讓人感覺更親近了。
可是她們作為近身服侍的,依然能敏感地察覺到縣主有心事,還是不肯對人言的心事。
可如今竟似開悟了般,不僅人前說笑,人后也再未流露郁郁寡歡之狀。
若不是每晚給縣主擦藥的時候還能看到那大片的紅腫淤青,不然,還以為縣主的身子早就好了呢。
流霜與錦霞素有默契,她們雖從未明著討論過這個話題,心里卻都是各自有數(shù)的。
雖然疑惑不解,可若是縣主真能解了那心結(jié),她們心中,自然是比誰都高興的。
而這些日子洛蘅的一舉一動也都落在了慈寧宮里一些有心人的眼中。
她們很快發(fā)現(xiàn)洛蘅與以往傳聞中懦弱木訥,畏畏縮縮的形象,一點也不相符。
這位靈嘉縣主看起來平易近人,好說話,好伺候。
可她身邊跟著服侍的宮人們,俱是些懂規(guī)矩,知進(jìn)退的。
這就值得人另眼相待了。
若主子是個不好相與的,身邊人謹(jǐn)小慎微些,也正常。
可偏偏主子是個看起來極好說話的,身邊人還能如此,這就不得不贊一句會馭下了。
而這些,全都得益于洛蘅在過去的幾個月里,慢慢樹立起來的威信。
重來了這一世,她便想明白了些道理。
以往她總是自憐身世,加上聽到些風(fēng)言風(fēng)語,心里愈發(fā)自卑,覺得自己在這宮里不上不下的,地位尷尬。
主子尚且擺不正自己的位置,就怨不得身邊會有些刁奴了。
現(xiàn)在她想明白了。
她是野雞飛上枝頭也好,撞了大運也罷,只是她得了太妃的看重是真的,得了朝廷的封號也是真的。
既然如此,為什么還要去自憐自艾呢?
豈不是白白辜負(fù)了這些幸運與恩賜?
反正,她如果不立起來,旁人就會譏笑她懦弱無能。
而反過來,若是她立起來了,旁人也會嘲諷她狐假虎威。
橫豎怎么都有的說嘴,無甚差別,那又何必去活在別人的口中心中呢?
自己先活個暢快,豈不快哉?
既想通了這一切,她又不是個傻子,跟著太妃還是學(xué)了幾分看人的本領(lǐng)的,誰忠誰奸,藏的淺的,一看便知,藏的深的,一試便知。
尚可調(diào)教的就留下,無可救藥的就打發(fā)出去。
誰還敢當(dāng)著她面反抗不成?
如此整治了一番,別說靈犀殿里安分不少,就連永壽宮上下,也無人再敢小瞧她。
彼時鐘嬤嬤說與太妃聽的時候,太妃心里欣慰,面上則不顯,只是淡淡道:“我第一眼見這孩子,就知她是個聰慧的。只是心思太重,有時候就容易迷了眼。”
而此時太后娘娘身邊的馮嬤嬤也跟主子說起了洛蘅,“……真是個難得的靈秀人。”
太后娘娘端起茶盞輕呷了一口,這才道:“你當(dāng)她是誰,畢竟是洛氏親自教養(yǎng)出來的。”
正想起身去寶華殿看看的時候,突然有宮女進(jìn)來稟告,說是柔妃娘娘帶著四公主過來了。
太后娘娘隨即想到了壽陽昨日的抱怨,說是能不能別讓柔妃娘娘帶著四公主過去看她了,假模假樣的,看著就心煩。
這個小人兒倒是聰明,誰對她真心,誰對她假意,心里明明白白的。也算是對得起自己的一番教導(dǎo)了。
一時倒是不好再去寶華殿了,只讓她們進(jìn)來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