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附錄
- 狄金森全集:卷一·詩歌
- 艾米莉·狄金森
- 1104字
- 2019-01-10 17:59:19
拙譯《狄金森詩選》出版后,陜西的一位讀者寫信給譯者,用自己的親身體會就狄金森生前不肯發表詩作的原因提出了獨到的見解。現征得寫信人的同意將全信照錄于后,供狄金森的“粉絲”們共同探討:
蒲隆先生,您好。
非常喜歡您的譯作。尤其是《愛默生隨筆》和《狄金森詩選》,值得我一生珍藏并仰望,同時對您的敬愛也無以復加。
先生,狄金森的詩令人著迷,包括她的身世,對嗎?現就我閱讀過程中所遇到的一個問題,說一下我個人的看法,好嗎?那就是狄金森生前為什么不發表她的詩,且又讓幾個人知道她在寫詩?在認識狄氏之前,我也寫了些詩,有些碰巧跟她巧合了,有趣的是我和她都喜歡給親朋寫一些信,用的都是我們自己喜歡的幽默變化的稱呼和隱匿的落款。我也從沒有發表過我的詩,只是寄給親朋好友,不管他們是否認可,但我不是自娛,我相信我的詩。我渴望有一天我的詩能夠表白于天下,取得它應有的名份且毫發無損,倘若我長眠于地下亦可欣慰。詩人是選擇孤獨而完美的,渴望表白又懼于流俗,詩是詩人的生命,也是詩人的生活,詩人寧可自己受創也不愿詩受傷,哪怕是皮毛,可詩人能把握的只有自己,對外無可奈何,此之困擾狄金森也不例外。比如希金森就認為她的詩缺乏控制,建議推遲發表。當然,即使那些具有高明遠見的詩人對待同一事物也各有見地,所以狄氏并不是無法發表,而是無法接受發表所帶來的后果。一是這個后果使得她與外界產生一種關系,這關系破壞了她的孤獨生活,而孤獨恒定的生活是她創作靈感的源泉、命脈,她希望永不枯竭,直到她謝世。二是她愛她的詩勝過生命。她曾在詩里邊寫道:“我不會有肉體的子嗣,但有神圣的安慰。上帝給了我不同的繁衍方式。”那就是她的詩,她堅信她的詩,相信那些都是無可挑剔的天籟之作。可如何保全這些詩作,使其毫發無損地表白于天下呢?聰明的狄金森想出了一個完美的方法:死前讓人知道她是個詩人,死后發表詩作。誰也不會讓一個死去的人去更改她自己的作品,隨之蓋棺定論。狄金森死了,她的作品卻完整獨立地存在了。她的離世除了給她的詩增添了一些撲朔迷離引人入勝的色彩外,并沒有受到任何沖擊和非議。人們只有接受研究猜測的分了,用時下的話說:她贏了,以一個很小的冒險為代價,換取了一個天大的完美。
只感覺她心似我心,所以如此結論,隨信附一首詩,巧合了詩選里的二五六(249),有幸罷。
此致
祝您健康 智慧長青
您忠實的讀者:劉—
2012.8.9
上帝此刻睡著了
野獸們興風作亂
把太陽都趕下了西山
這有什么
只要我知道在世界的某個地方
有你的存在
星星全都躲得很遠很遠
月亮也避而不見
黑夜一手遮天
這有什么
只要我知道在世界的某個地方
有你的存在
雷霆在發怒
閃電把夜空刺穿
暴雨向所有的怨憤在沖刷
這有什么
只要我知道在世界的某個地方
有你的存在
2011.5.3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