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日本文學界有關日本文學史的論著層出不窮,不勝枚舉。綜觀其評述方式,除了較少的幾部按文學體裁分類評述的著作外,一般都是按歷史時代劃分來評述的。其中,最常見的劃分方式如下:上古(大和·奈良時代)——文學萌芽期~遷都平安(794);中古(平安時代)——遷都平安~鐮倉幕府成立(1192);中世(鐮倉·室町時代)——鐮倉幕府成立~江戶幕府成立(1603);近世(江戶時代)——江戶幕府成立~明治維新(1868);近代(明治·大正·昭和·平成時代)——明治維新~迄今。
上述劃分方法是最為常見的,同時也是受到日本學界和廣大讀者普遍認可的一種分類方法。但是,細心的讀者卻會發現這種劃分方法中沒有包括“現代”這一概念。其實,日本學界有關“現代文學”這一概念是十分模糊的。一般來講,近代文學的概念中就包含“現代”之意。因此,也有人將明治時代以后的文學統稱為“近現代文學”。
當然,上述的這種劃分方法其實就是一種政治史式的劃分方法。它的主要特征便是按日本歷史上改朝換代的重大歷史事件為分界線來劃分的。所以,在有關日本文學史的著作中,某些作家或作品在分類時出現被劃上劃下的現象便不足為奇了。本書基于上述劃分方法,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簡述日本文學的發展歷程,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