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思考會思考的機器
- (美)約翰·布羅克曼
- 641字
- 2019-01-15 10:43:13
15
AMONG THE MACHINES, NOT WITHIN THE MACHINES
在機器之間,而非機器之內
馬特·里德利(Matt Ridley)
科普作家;國際生命科學中心創會理事長;著有《理性樂觀派》(The Rational Optimist)
我對會思考的機器的看法是:我們所有人還是不得要領。人類智能轉變的真正神來之筆絕不是某種個體思維的突破,而是集體、合作、分散式智能的成熟——正如自由主義者倫納德·里德(Leonard Read)指出的那樣,生產一支鉛筆需要成千上萬的個體參與,但其中沒有一個人知道如何生產鉛筆。將人類改造成世界霸主的技術元素并非發生在人類的頭腦之中,而是發生在所有頭腦之間:社會分工和貿易的出現改變了我們的命運。這是一種網絡效應。
假如當初是海豚、章魚或烏鴉的社群率先連成網絡,那么今天的世界是什么模樣其實還很難說。相反,如果大部分人類始終保持獨立思考習慣的話,現在的我們或許仍在茹毛飲血,過著捕獵與采集式的生活,在自然環境的淫威面前匍匐、恐懼。腦容量巨大的尼安德特人直到滅絕時也沒有發生這種轉變。讓人類智慧發生翻天巨變、將個體大腦連接成網的魔法般的壯舉,于30萬年前首先發生在非洲的一個小部族中:這就是勞動分工。在之后的幾千年歷史中,分工得到了加速發展。
這也是為什么最初作為個體的計算機人工智能成就令人失望,而互聯網一出現后,各種神奇的成就便開始出現了。機器智能的發展將在“機器之間”找到最大的用武之地,而不是“機器之內”。目前已經可以確定的一點是,互聯網本身就是一個真正的機器智能。未來,各種互聯網現象,例如隱藏在加密貨幣技術之后的區塊鏈等網絡技術,將成為通往未來機器智能之路上的最為典型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