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思考會思考的機器
- (美)約翰·布羅克曼
- 1244字
- 2019-01-15 10:43:11
07
WITNESS TO THE UNIVERSE
宇宙的見證人
蒂莫·漢內(Timo Hannay)
麥克米倫(Macmillan)科學與教育集團數字科技部總經理;科學富營(Sci Foo)聯合創辦者
如果“思考”這個詞的定義是指收集、處理信息,并作出反應,那么地球上硅基的思維機器早已泛濫成災。從控溫器到電話機,這些能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便利和快樂的設備,充滿著各種令人印象深刻的智能形式,以至于我們常常依賴它們。這么說沒有絲毫諷刺的意思。飛機、火車、汽車已經很大程度上實現自動化了,距離徹底擺脫反應遲鈍、容易犯錯的人類操作員,實現無人駕駛的時間也不遠了。
再者,隨著算法的快速發展,為了獲取更多的數據和更強的計算能力,這些機器的技能也在飛速發展。在經過幾十年的緩慢進步甚至停頓后,技術水平突然取得突破。在語音識別、筆跡識別、圖像識別這些棘手的領域,達到并超越了人類的水平,更別提知識測驗這種稀松平常的事情了。由于這種長時間停滯后突然爆發的技術進步模式,一個從5年前來到今天的人,甚至會比一個從50年前來到今天的時間旅行者,對2015年的技術水平更加感到震驚。
假如人工智能產業不再是一個玩笑,那它是否會變質為某種邪惡的東西呢?現在,機器比我們懂得更多,在很多方面的表現也比我們更強,那么它們是否會扭轉局面,成為人類的主宰者呢?是否有一天,人類最得意的作品會變成完全超出人類理解和控制范圍的超級智能呢?
這些風險也許值得我們考慮,但是眼下來看,它們與我們還相距甚遠。機器智能盡管在某些領域的表現已經相當搶眼,但總體來看,它們依然相對單一,不夠靈活。生物智能最非凡的表現不是它的原動力,而是它出色的多功能性,從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到強健的體魄都屬于此類。
因此,人類與機器之間仍然是合作而非競爭的關系。大多數復雜的任務,比如導航、治療疾病、戰爭等,只有碳基生命和硅基機器聯手,才能完成得更加完美。迄今為止,人類最大的敵人還是自己。機器想要成為真正的威脅,它首先要變得更像人類。但是眼下,沒有人會嘗試制造那樣的東西,現在的機器更加簡單有趣,而不像人類。
如果我們真要做長遠考慮的話,那么在制造更加像人類的機器人的過程中,有一個重要的特質盡管在當前尚不具備,卻是不可或缺的,即互相尊重。從“思考”的另一種定義來看,這些機器實際上無法進行真正的思考,因為它們沒有感知能力。更準確地說,人類無法確切地知道或者有依據地猜測,這些硅基智能是否擁有意識,盡管現在大多數人都認為它們不可能擁有意識。創造出有意識的人工智能有三個方面的好處:
◎在哲學上,產生主觀經驗需要哪些條件,終于有了可廣泛接受的理論;
◎一個擁有意識的主體制造另外一個有意識的主體,這本身就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里程碑。
◎如果宇宙失去了一個有意識的觀測者,那么它將變得毫無意義。
我們不知道是否有外星生命存在,但可以確定的是,地球上的人類總有一天是會滅亡的。當太陽膨脹成為一顆紅巨星的時候,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會消失,但人工智能可以存活下來。這種智能機器的重要使命不僅僅是思考,更重要的是它能讓意識這朵奇葩永遠閃燿光輝,作為宇宙的見證者去感受那壯闊的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