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因何美妙而優(yōu)雅地運行
- (美)約翰·布羅克曼
- 718字
- 2019-01-15 10:30:55
34
COMMITMENT
承諾
理查德·泰勒(Richard H. Thaler)
行為經(jīng)濟學(xué)理論家,芝加哥大學(xué)商學(xué)院行為決策研究中心主任,合著有《助推》(Nudge: Improving Decisions About Health, Wealth, and Happiness)。
經(jīng)濟學(xué)中有一個基本原則,即一個人如果有更多可選擇的事物,那么其經(jīng)濟狀況是很好的。但這個原則是錯誤的。在某些案例中,人們可以通過限制未來的選擇,和督促自己切實實行計劃來讓自己變得更好。
將承諾作為一項策略的思想的做法相當(dāng)老舊了。著名特洛伊戰(zhàn)爭中的奧德賽(Odyseus),要求自己的船員把他綁在桅桿上,這樣他就能聽到女巫的歌聲而不會讓船觸礁。另一個經(jīng)典故事是科爾特斯(Cortez)決定在到達南美洲后燒掉自己的船,從而斷了他那些船員想回頭的念想。這些想法非常古老,我們并不知曉其精微玄妙之處,直到諾貝爾得主托馬斯·謝林(Thomas Schelling)于1956年發(fā)表了其代表作《討價還價漫話》(An Essay on Bargaining)。
眾所周知,在游戲中,如果兩個玩家相互信任、彼此合作,所謂兩難困境就會迎刃而解;但如果對我而言,最佳的策略是背叛的話,我怎么可能會說服你來與我合作?前提假設(shè)如果你我都是游戲理論家,大家都知道背叛是優(yōu)勢策略。謝林列舉了眾多案例來論述如何可以做到這點。但我本人最為心儀的案例是:在美國丹佛(Denver)有一家康復(fù)診所,客戶都是些很有錢的可卡因成癮者,這家診所使用了一種“自我敲詐”的策略。診所給患者一次寫下自我認罪信的機會,只有這些患者在不定期的隨機抽檢中被發(fā)現(xiàn)吸食可卡因,這封自我認罪信才會被郵寄出去。這樣一來,一旦許下承諾,大多數(shù)的診所患者都會有著強烈的戒毒意愿。
社會中林林總總的棘手難題,從氣候變化到中東沖突,如果相關(guān)黨派能找到方法,共同承諾遵循制定的某些未來的行動步驟,這些難題都將迎刃而解。建議這些沖突各方,好好研究一下托馬斯·謝林,然后想想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一諾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