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jié) 蔬菜幼苗的發(fā)育與環(huán)境條件

蔬菜幼苗是指種子播種后在適宜條件下萌發(fā),經過一定階段的生長發(fā)育,形成適宜于定植大田的幼小植株。

一、蔬菜幼苗的發(fā)育階段

蔬菜幼苗的生長發(fā)育過程具有明確的生物學階段,即發(fā)芽期與幼苗期兩個時期,而“秧苗”是屬于生產范疇的概念,是用于生產栽培的生產資料,其苗齡大小依生產需要而異。從這個角度看,又沒有明確的生物學時期的界限。所以,應該認清,幼苗與秧苗的概念并不等同,后者是指用于生產的繁殖材料,前者是指處于一定生物學階段的幼小植株。但在培育較大秧苗的條件下,二者在生育期上又大致吻合。不同種類蔬菜生長發(fā)育各階段的特點不同,葉、莖、根菜育苗只經歷營養(yǎng)生長期,應控制階段發(fā)育的條件;喜溫果菜育苗則經歷發(fā)芽期、基本營養(yǎng)生長期、營養(yǎng)生長期與生殖生長并進期。蔬菜秧苗的發(fā)育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籽苗期(種子發(fā)芽至第一片真葉露心)、小苗期(第一片真葉露心至第一至第二片葉展開)、成苗期(第一至第二片葉展開至定植)。

這種人為的階段劃分的主要意義在于方便對秧苗分段管理。籽苗期是由靠種子養(yǎng)分生長向獨立生活轉變的過渡階段,在管理上應著重于營養(yǎng)的積累,盡量減少消耗;小苗期一般多指分苗前原苗階段,秧苗相對生長速度較快,而絕對生長量不大,應創(chuàng)造條件培養(yǎng)好小苗根系,為生長打好基礎;成苗期是指分苗后秧苗長成的階段,相對生長速度有所下降,但絕對生長量不斷增長,是秧苗素質的決定時期,應創(chuàng)造良好的綜合條件,特別是改善營養(yǎng)條件,培育壯苗。這種劃分一般只適用于育苗期較長、苗齡較大的育苗蔬菜,如果在小苗時即定植的情況下,小苗與成苗即混在一起,無法分開。另外,小苗與成苗之間也很難劃出絕對的臨界生態(tài)標準。因此,這種劃分方法并不太嚴謹,但卻適用于生產。如果將生產標準與生物學標準相結合,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上述的弊病。現以茄果類蔬菜為例,將秧苗生育階段劃分如下:

①發(fā)芽期:種子萌發(fā)至第一真葉露心。

②基本營養(yǎng)生長期:第一真葉露心至花芽開始分化。

③秧苗迅速生長期:花芽開始分化至第一花現蕾。

種子萌發(fā)出苗及前期主要依靠種子中儲存養(yǎng)分的供應,不久即可營光合作用,并從土壤中吸收養(yǎng)分和水分進行自營生活。但幼苗的絕對增長量很小,而生長速度卻很快。從種子發(fā)芽出土至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根系的生長,要求其既不能過快,避免形成徒長苗;而又不能遲緩或停滯生長成為僵苗。此時既應注意調整地上部和地下部之間的生長,又要注意協(xié)調營養(yǎng)生長與生殖生長之間的關系。要在掌握不同種類蔬菜幼苗生長發(fā)育特點和對環(huán)境條件要求的基礎上,科學地進行苗期管理,控制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長速度,調節(jié)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的速度,培育適齡壯苗,為早熟增產打下基礎。

現以番茄為例,介紹各生育階段的主要生育特點。

(一)發(fā)芽期

從種子萌動至第一片真葉露心為發(fā)芽期。此階段時間不長,主要為異養(yǎng)階段。出苗前完全依靠種子內養(yǎng)分,種子干重逐漸降低;出苗后幼苗干重逐漸上升,直到第一片真葉露心時干重大致恢復到原來種子的干重水平,發(fā)芽期又可劃分為2個階段,即發(fā)芽出土期和籽苗期。前者為異養(yǎng)階段,后者為從異養(yǎng)到自養(yǎng)的過渡階段,蔬菜幼苗的子葉展開后,即可進行有限的光合作用,表明種子內儲存的養(yǎng)分已經耗盡,此時幼苗已開始轉向通過葉片的光合作用而獲取養(yǎng)分。但豆類蔬菜作物的子葉,僅僅供給幼苗最初階段生長所需營養(yǎng),其子葉本身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由于子葉是幼苗早期生長的主要營養(yǎng)來源,除豆類外的其他蔬菜作物的子葉,此時還能進行適當的光合作用。因此,子葉對幼苗的早期生長十分重要,籽苗期是蔬菜幼苗生長發(fā)育的重要階段。子葉的生長好壞直接影響到幼苗的生長,故應采取有效的育苗管理措施,保護好幼苗的子葉,對培育壯苗意義很大。

在育苗過程中,出土前應保持適宜的溫濕度,促進幼苗出土;出土后適當降溫,保持合適的晝夜溫差,有利于白天的光合作用,減少夜間呼吸消耗,可以有效防止幼苗徒長。尤其是有幼苗出土后子葉未展開時,高夜溫極易導致胚軸伸長即“拔脖”,降低秧苗素質。

(二)基本營養(yǎng)生長期

基本營養(yǎng)生長期時間不長,進行著根、莖、葉等營養(yǎng)器官的生長,為花芽分化奠定營養(yǎng)基礎。

在這階段,地上部生長量不大,根系重量逐漸增長,影響根系生長的生態(tài)因子,特別是土溫的作用,明顯地反映在根重上。真葉展開后,莖高生長速度不大,莖粗生長開始加快,莖粗莖高比值有所增高,絕對生長量小,相對生長量高,是這一階段的突出特點,幼苗干重呈現指數增長,番茄生長2、3片真葉,茄子和辣椒約生長4片真葉。隨著真葉的陸續(xù)展開與葉片的生長,葉面積不斷擴大。只有當葉面積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時,花芽才有可能分化。

果菜類蔬菜一生中,只有這一段時間純屬營養(yǎng)生長時期,但也還在一定程度上受著即將發(fā)生的“質”的轉變——生殖發(fā)育的控制或影響。這一階段的長短,一方面取決于蔬菜的種類、品種,如早熟品種花芽分化早,基本營養(yǎng)生長期較短;另一方面,受育苗環(huán)境的影響。在品種一定的條件下,花芽開始分化期的早晚決定于花芽分化節(jié)位及滿足一定積溫數所需的天數即日均溫度的高低。保證良好的營養(yǎng)生長基礎是獲得較早而質優(yōu)早期花芽的基礎。

(三)幼苗迅速生長發(fā)育期

在此階段幼苗生長量逐漸增大,無論是生長量或生長速度,都是處于一直上升的階段,90%~95%的幼苗重量是在這一階時期形成。

幼苗葉面積增長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番茄在第三片真葉展開前,葉位愈高,葉面積愈小,在這時期,子葉大小仍起著一定的作用;三葉展開后,隨著葉片數的增加,最重葉位上移,在茄果類蔬菜的幼苗培育中,應特別重視三、四葉位葉片的作用;幼苗生長愈旺盛,各葉位之間的葉面積相差愈大,最重葉位愈突出,即最大葉位所占的比重愈大。

花芽分化及發(fā)育是這一生長階段果菜幼苗的重要發(fā)育特征。對于果菜幼苗,花芽的分化及發(fā)育情況關系重大,對早期結果數、開花結果期有決定性意義,從而也影響到早熟性及豐產性。番茄幼苗一般從3葉展開時開始花芽分化,每2~3天分化1個花芽。如果培育8~9片真葉現蕾的大苗,第四花穗的花芽已經開始分化。茄子與辣椒的花芽分化規(guī)律基本與番茄相似。

影響番茄花芽分化的因素如下。

①品種一:般早熟品種6~7片葉后出現第一花序,中晚熟品種在7~8片葉出現第一花序。

②溫度:高溫能加快花芽分化,但花芽數目減少。溫度越低花芽分化期越長,但花芽數目增多。當夜溫低于7℃時易出現畸形花。

③水分:缺水時花芽分化及生長發(fā)育不良,所以育苗期應注意控溫不控水。

④土壤營養(yǎng):肥沃疏松的床土,幼苗營養(yǎng)狀況好,有利于花芽分化及生長。

⑤光照:與日照時數、光照強度密切相關。光照充足花芽分化早、節(jié)位低、花芽大,促進開花及早熟。

保證幼苗健壯生長是花芽分化及提高花芽質量的基礎,幼苗如老化或是徒長,將影響花芽的數量,并且質量也不高,容易落花或形成畸形果(圖1-10)。

二、蔬菜幼苗生育與環(huán)境條件

培育壯苗的關鍵是創(chuàng)造良好的育苗環(huán)境,特別是在保護地育苗中,環(huán)境條件的調控就顯得更加重要。主要育苗蔬菜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葉、莖菜類,如芹菜、甘藍、萵苣等;另一類是果菜類,如番茄,辣椒,黃瓜等。前者對育苗環(huán)境的要求比較低,在育苗期間不形成或是要阻止其花芽分化,育苗技術相對簡單;而果菜類蔬菜的育苗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較嚴格,育苗技術也較難掌握,下面分別闡述這兩類蔬菜幼苗發(fā)育與環(huán)境的關系。

圖1-10 番茄畸形花、畸形果

(一)果菜類幼苗生育與環(huán)境條件

果菜類蔬菜是以植物的果實或種子作為主要食用部位的蔬菜,主要包括瓜類、茄果類和豆類三種,這類蔬菜在苗期就已經開始花芽分化,當植株處于幼齡早期時,營養(yǎng)生長與生殖發(fā)育即齊頭并進,環(huán)境因子對幼苗的影響不僅作用于營養(yǎng)器官,同時影響生殖器官的數量、質量,從而影響到以后產量的形成。因此,無論從栽培或生理、生態(tài)等角度,研究環(huán)境因子對果菜幼苗的影響都是很有意義的。

1.溫度

溫度對幼苗的生長發(fā)育影響最為突出,不僅影響到幼苗的生長速度及素質,而且能左右幼苗的生育進程。不同種類蔬菜幼苗的生長發(fā)育對溫度的要求,都有一定的適宜范圍。過高或者過低都于生長發(fā)育不利(表1-4)。

表1-4 幾種主要蔬菜幼苗期要求的適宜溫度

作為生長的動力因素,在一定范圍如果降低日均溫,幼苗形態(tài)為矮壯苗,生長較緩慢,消耗不太多,積累也較少,溫度過低,幼苗生長緩慢或停滯,容易形成僵化苗(俗稱小老苗),提高日均溫,光合作用加強,可加速生長或增高一定期間的生長量,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前生育,起到了相當于延長生育期的效果。溫度升高達到一定程度后再繼續(xù)提高,雖然生長量仍然增大,但幼苗質量下降,表現為葉增大,莖高/莖粗增大,表現出徒長的現象。因此,蔬菜幼苗生長最快的溫度往往不是培育優(yōu)質幼苗所需要的適宜溫度。

幼苗生育的適溫,喜溫的果菜類為20~25℃,耐寒、半耐寒性蔬菜是13~20℃。蔬菜幼苗籽苗期,容易徒長,這個時期應該相應降低溫度,后續(xù)階段為了加快幼苗生長發(fā)育可以相應的升高溫度。晴天,可以提高溫度,促進光合作用,積累更多的光合產物,陰天光合作用弱,為了降低物質損耗,應該相應降低溫度。

除氣溫外,地溫對優(yōu)質秧苗的形成也有影響。幼苗生長基礎在于發(fā)達的根系,地溫直接影響到幼苗根系的生長和根毛的發(fā)生,以及幼苗對水分和礦質營養(yǎng)的吸收。通常,果菜類根系生長的最低溫度為10~12℃,而根毛發(fā)生的最低溫度還要高2℃,適宜生長的地溫是20~24℃。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氣溫和根系溫度的配合是很重要的,在春季保護地育苗,白天氣溫容易提高,地溫上升比較困難,因此一般注重地溫的提高;但是如果氣溫不夠,單純依靠提高地溫也難培育壯苗。

晝夜溫差對蔬菜幼苗生育的影響也很明顯。在白天光照較強的情況下,較高的溫度有利于光合作用的進行,而夜間前期,較高的溫度有利于光合產物的轉移,后期較低的溫度有利于減少呼吸損耗,有利于營養(yǎng)物質的積累。一般來說晝夜溫差在10℃左右比較合適,過大的晝夜溫差雖然可以提高幼苗的適宜性,但是由于幼苗的生長受到抑制,影響了幼苗的正常發(fā)育,不利于壯苗培育。

在一定范圍內提高溫度可使花芽分化提前,花芽數增多,達到一定積溫所需的天數減少,開花期提前。但是,適當降低溫度,特別是降低夜溫有利于花芽素質量的提高,如較低的夜溫有利于降低番茄第一花序的節(jié)位。對番茄來說,要降低第一花序的著花節(jié)位,提高花芽素質,在子葉展開后至少要進行兩周的低夜溫處理(圖1-11)。夜溫越高,花芽分化越晚,第一花序著花節(jié)位越高,花數也越少,而且花芽的素質較差。與番茄不同,辣椒在低夜溫下第一花著生節(jié)位有所提高,開花結果期延遲。茄子在高夜溫下短柱花的比例增加,落花率增高,降低產(圖1-12)。

圖1-11 兩片子葉展開的番茄幼苗 開的番茄幼苗

圖1-12 在高夜溫條件下茄子形成的畸形花

2.光照

光照對幼苗的影響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影響光合作用強度與干物質的積累,同時還會改變幼苗的植株形態(tài),包括葉片大小與厚度、節(jié)間長短以及莖的粗細等。這些都與幼苗的素質有關,會影響到壯苗的培養(yǎng)、植株的生長以及產量。如強光下,幼苗粗壯,節(jié)間短,葉大且厚,葉色濃綠;而弱光下幼苗生長細弱,節(jié)間長,葉小且薄,葉色淡綠。另外,光強與果菜類蔬菜花芽分化和花器質量密切相關。強光有利于花的發(fā)育。番茄在強光下發(fā)育快,花芽分化早,著花節(jié)位下降,從花芽開始分化到開花的時間縮短,花器官大,心室多,在弱光下的表現正好相反。茄子幼苗在強光下花的發(fā)育加快,花器發(fā)育好,花大而且長柱花增多,短柱花減少。辣椒花芽形成的時間及著生節(jié)位對光強的反應不如番茄、茄子,當然,如光照過弱,同化量下降,引起營養(yǎng)條件惡化,也會明顯影響花芽的質量。光強的影響還與溫度有關。高溫下的光強影響不如低溫下的影響顯著。低溫強光下著花數急劇增加。反之,低溫弱光下,著花數顯著減少。

果菜類蔬菜屬中性植物,花芽形成對光周期的反應不敏感,4~24h的光照時間內都能形成花芽,如果從第一花序著生節(jié)位對日長的反應來看,番茄和茄子在自然強光下延長日照,能有效地提早形成花芽分化的生理條件。辣椒則不同,較短的日照反而對開花結實有促進作用。

在冬春季育苗的時候光比較弱,可以通過選用透光性能好的材料,并及時清掃,保持透明覆蓋材料表面潔凈,增加光照強度[圖1-13(a)];加強保溫覆蓋的管理,處理好保溫和改善光照的關系,盡量早揭晚蓋外覆蓋物,延長光照時間,另外還可以利用人工補光,來改善育苗環(huán)境的光照條件[圖1-13(b)]。在夏季高溫季節(jié)育苗,為了避免強光照射,降低溫度,可以采用遮光處理[圖1-13(c)]。

3.營養(yǎng)

蔬菜的苗期生長總量雖不多,但生長速度很快;尤其是幼苗出土后,3~4葉時期開始要完成幼苗總量95%的生長,而且進行葉片和花芽的分化與發(fā)育。絕大多數蔬菜幼苗,除發(fā)芽后很短時間依靠種子內儲存的養(yǎng)分供應外,大部分生長所需養(yǎng)分則依賴于根系從土壤中吸收,并通過葉面的光合作用,制造光合產物。因此,苗期的養(yǎng)分供應尤為重要。它直接影響到幼苗營養(yǎng)生長和花芽分化,進而影響到壯苗的培育和早熟性以及產量。

圖1-13 育苗過程中的光照調節(jié)

蔬菜的幼苗營養(yǎng)主要來源是育苗床的床土或基質,影響營養(yǎng)供給的因素有兩個:—是育苗床的營養(yǎng)面積;二是育苗基質的營養(yǎng)狀況。

營養(yǎng)面積對幼苗生育的影響很大,這種影響在小苗時差異不大,隨著幼苗的生長,影響逐漸加大。育苗床的播種量大,單位面積上的幼苗多,密度大,單株營養(yǎng)面積?。划斢酌缭谏L后期,生長量大,生長速度快,不僅需要從床土中獲取較多的營養(yǎng),同時亦需要一定的空間,以利地下部和地上部的生長。如幼苗過度密集,單株營養(yǎng)面積小,這時葉片生長遲緩,葉面積增加受到抑制,莖葉鮮重和干重顯著減少;同時影響花芽分化,但第一花序受到的影響不大,第二、第三花序分化期差異大,且顯著推遲,花芽質量也差,落花率也高。因此苗期的營養(yǎng)供應,既應保證根際營養(yǎng)的供應,又應保證幼苗生長足夠的空間(即營養(yǎng)面積)。故掌握適當的播種量、及時間苗、分苗,保證適當的營養(yǎng)尤為重要(圖1-14)。

圖1-14 番茄分苗

幼苗的營養(yǎng)供應,主要依靠床土和苗期追肥。因此對床土的選擇和肥料的配制十分重要。在一定范圍內,各種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供應越足,越能促進幼苗生長,花芽分化提前,花芽著生節(jié)位降低,花數增加、花器增大,花的素質提高。因此,要根據幼苗的需肥特點配制好床土,床土一定要疏松肥沃,氮、磷、鉀三要素全面。

在各種礦質元素中,氮和磷對幼苗的影響最大,不僅影響幼苗的營養(yǎng)生長,對果菜類蔬菜花芽發(fā)育的影響也很大。如缺氮會使番茄的花芽分化期延遲,對著花節(jié)位、花數和花質也有不良影響。磷肥供應水平高時,幼苗生長旺盛,花芽分化早且多,第一花序的節(jié)位降低,有利于早熟。鉀的含量只能在一定范圍內使植株生長旺盛,花芽分化提早,但超過一定范圍時,鉀對番茄幼苗生長和花芽分化反而有抑制作用,會使生長停滯、花芽分化減少,表明氮肥和磷肥對幼苗的生長和花芽分化的影響大于鉀肥。故在床土的肥料配制中,一定要重施氮、磷肥,適用鉀肥。幼苗期對微量元素的需求也很重要,如缺乏或吸收不良,亦會出現缺素癥狀。如缺鐵時,心葉發(fā)黃(圖1-15),缺鈣時葉緣發(fā)黃似“金鑲邊”,缺鋅與缺鎂時葉片出現淡綠斑塊,缺鈣時生長點壞死或無生長點等。

圖1-15 番茄、黃瓜幼苗缺鐵癥狀

4.水分

水分是蔬菜幼苗生長發(fā)育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

水是構建植株的主要成分,幼苗中一般含水達90%。土壤中水分的多少,會影響土壤通氣狀況、土壤溫度以及空氣濕度等。水分過多,根系的通氣性就會受到影響;水分不足時,根系也容易因干旱而受害。同時,苗床含水量的高低還與溫度有直接的關系,苗床含水過多,空氣含量減少,溫度下降,根系活力降低,此時如再配合較高的氣溫和較弱的光照,幼苗極易徒長,如配合較低的溫度和較弱的光照,則易發(fā)生病害,或導致漚根?;|水分少,幼苗生長受到抑制,長時間缺水,形成“僵苗”?;|的含水量和空氣的相對濕度相互影響,空氣相對濕度過高,幼苗的蒸騰作用減小,抑制幼苗的正常發(fā)育,且容易發(fā)生病害;空氣相對濕度過低,幼苗蒸騰旺盛,葉片容易過度失水而萎蔫。

不同種類蔬菜幼苗,對水分的需求不同。適宜的苗期灌水使蔬菜秧苗發(fā)育及花芽分化良好,在實際生產條件下,苗期灌水較多時容易徒長,特別是番茄、黃瓜等生長較快的蔬菜更容易徒長而降低幼苗質量。幼苗徒長的直接原因并不是灌水,而是高夜溫、弱光照。如果幼苗密度過大,高夜溫、光照也不好,這時候多澆水很容易徒長。適當降低夜間溫度,控制灌水也是有必要的,但不應長期嚴格控水,甚至是“干旱蹲苗”,這是形成老化苗的原因之一。

5.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氣體的狀況,對幼苗生長發(fā)育也有很大影響。幼苗根系發(fā)育需要良好的土壤通氣條件;幼苗生長過程中,補充大氣中二氧化碳,可促進幼苗生長。但不良氣體如氨氣、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氯氣等,會使幼苗中毒受害。

育苗期間增施二氧化碳,可以增加幼苗的鮮重、干重、葉面積,以及葉重。由于增施二氧化碳,促進幼苗生育,培育壯苗,適時定植,顯著地增加了早期產量,實生苗早期產量增加18%,嫁接苗早期產量增加23%。

(二)葉、莖菜類幼苗生育與環(huán)境條件

對葉、莖菜類蔬菜主要是采收莖葉食用,幼苗生長階段一般只有葉片分化及生長,而無生殖發(fā)育現象,防止由營養(yǎng)生長向生殖生長轉變是葉、莖菜育苗中必須注意的問題。這類蔬菜幼苗的培育,雖不像果菜類那樣復雜,但如果不掌握它們的生長規(guī)律及與環(huán)境因子的關系,也很難培育壯苗。

育苗環(huán)境因子主要影響幼苗的營養(yǎng)生長量及生長速度,同時也對有些蔬菜幼苗的花芽形成有一定的促進或抑制作用,因此,對于需要育苗的莖葉菜如芹菜、甘藍、萵苣等,應根據其不同需要,控制育苗的環(huán)境條件,育好苗、育壯苗,為獲得高產優(yōu)質打下基礎。

葉片在植株生長點部位分化,然后逐漸發(fā)育、長大。其生長特性可分為“向基性生長”和“向頂性生長”兩類,向基性生長的植物如芹菜、洋蔥、韭菜、蔥等的葉片首先從葉尖起順序向基部分化并開始生長。因此,葉的先端停止生長早,而基部卻不斷伸長。向基性生長的植物,其先端組織老化而基部組織仍是幼嫩狀態(tài)。甘藍、萵苣等蔬菜則不同,葉片是由基部向先端生長,具有“向頂性生長”的特性。不論哪種生長特性,在育苗期間,葉片的分化及生長速度都比較緩慢。以芹菜為例,在生長初期(發(fā)芽后75天內),大約每4天分化一個葉片,每3天伸長2cm左右。75天以后,葉片生長速度加倍而進入生育中期。

二年生的莖、葉類蔬菜如甘藍、白菜等,由營養(yǎng)生長轉變?yōu)樯成L都要經過春化誘導。按照通過春化誘導的時期和特點,可分為種子低溫春化型和綠體植物低溫春化型。

種子春化型:萌動的種子就可通過春化,如白菜、蘿卜、芥菜、菠菜等;

綠體春化型:在種子萌動階段不能感受低溫,須待植株長到一定大小時才能對低溫有感應通過春化,如甘藍、洋蔥、大蔥、大蒜、芹菜等。

通過春化的形態(tài)標志是花芽分化?;ǚ址只?,大量養(yǎng)分向生殖器官運輸,對以莖、葉為產品的莖、葉類蔬菜來說,無疑是有害的。如甘藍秋季早播種或早春溫床育苗定植越冬,遇到低溫感應后,開始花芽分化,即停止營養(yǎng)生長,先期抽薹,不能形成葉球(圖1-16)。所以在育苗時,如何通過對環(huán)境條件的調控,避免秧苗通過春化作用,也是一個關鍵問題。育苗過程中能否通過春化,主要決定于一定低溫(10℃以下)影響。此外,光照和營養(yǎng)也有關系。

圖1-16 甘藍先期抽薹

溫度、光照、水分與養(yǎng)分等環(huán)境條件對蔬菜幼苗的生長發(fā)育有重要影響。不同種類的蔬菜幼苗,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不同。因此,了解環(huán)境條件對不同種類蔬菜幼苗生長發(fā)育的影響,以及掌握相應的苗期管理技術,可以為不同種類蔬菜幼苗創(chuàng)造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對培育適齡壯苗、早熟豐產有重要意義。

1.溫度

一般來說,育苗的葉、莖菜類蔬菜都是喜冷涼的作物,育苗時白天的溫度可中等偏高,夜晚溫度應中等偏低,而地溫則以較低為好,盡量避免高夜溫、高地溫及過高的晝溫。溫度過高,幼苗生長過快,營養(yǎng)供應不上,幼苗生長瘦弱,會造成徒長;若溫度低幼苗生長緩慢或停滯,則會導致僵苗。溫度高低也會影響幼苗的光合作用。溫度高、光照強,幼苗的光合作用旺盛,幼苗生長粗壯,葉色則濃綠;如溫度高,而光照弱時,由于弱光照對光合作用不利,而高溫使幼苗的呼吸作用增強,結果會導致幼苗細弱。溫度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幼苗的生長速度和幼苗的素質。

溫度對蔬菜幼苗的花芽分化有重要影響。從幼苗開始感受低溫通過春化,從而開始花芽分化,不同蔬菜,甚至同一蔬菜的不同品種要求也不同。一般品種的甘藍在9℃低溫條件下,莖粗達6mm以上,經過一段時間就開始花芽分化,但有的品種需達8mm才能感應低溫。花芽分化,導致未熟抽薹。因此,必須掌握好營養(yǎng)生長與花芽分化的關系,既育出大苗、壯苗,又避免花芽分化。

2.光照

葉、莖類蔬菜對光照強度的要求雖不像果菜類那樣嚴格,但較強的光照條件下對幼苗的充實生長及壯苗的培育有利。

另外,光強對葉菜株型還有一定影響,例如,強光促進芹菜的縱向生長,株型趨向直立性,開展度小,光強弱轉而橫向擴展,株型趨向橫展性,開展度大。

光照對一些蔬菜的花芽分化也有影響。如芹菜在感受了低溫后必須在長日照下才開始花芽分化,少于8h的短日照則對花芽分化有抑制作用。除了控制播期外,育苗時采用適當遮陰或短日照處理,也可噴生長抑制劑等,以推遲花芽形成,控制抽薹。

3.水分及營養(yǎng)

不同蔬菜對水分的需求不同。喜濕蔬菜如芹菜在一定范圍內,土壤濕度越大,生長越旺盛,葉數越多,葉面積越大,分蘗數也有增多的趨勢;而洋蔥則與芹菜差異很大,在幼苗期,土壤水分對營養(yǎng)生長的影響不像芹菜那樣明顯。

蔬菜育壯苗需要有良好的營養(yǎng)條件,氮磷濃度對葉、莖類蔬菜幼苗的培育都是很重要的。氮素不足會影響葉片分化,且葉面積減小,幼苗生長量不足。磷素不足也會影響時片的分化。而鉀素,只要不缺乏,濃度變化的影響不會太大。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昌市| 铜川市| 景泰县| 湾仔区| 丰台区| 安宁市| 朝阳区| 延吉市| 中卫市| 土默特右旗| 富民县| 门头沟区| 丰顺县| 枣强县| 盘山县| 无锡市| 漳浦县| 缙云县| 霍山县| 日照市| 上饶县| 云霄县| 保亭| 时尚| 酒泉市| 修武县| 桂平市| 台前县| 平遥县| 乐山市| 武夷山市| 呼伦贝尔市| 泗水县| 嘉义市| 洞口县| 岱山县| 长治县| 临朐县| 萨嘎县| 大洼县| 婺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