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一、蔬菜育苗的概念和意義
育苗是蔬菜栽培的重要環節和蔬菜生產的特色之一,絕大多數蔬菜,如茄果類、瓜類等都適合育苗移栽。
(一)蔬菜育苗的概念
蔬菜的種類繁多,栽培方式也多種多樣。但蔬菜的種植方式卻不外乎兩種:一種是大田直播,另一種就是育苗移栽。育苗移栽就是把播種材料播于能夠滿足秧苗生長發育要求的苗床或容器里,當其生長達到生產上所要求的一定標準時,再栽植到生產田里,也就是從播種至培育成苗(定植前)的作業過程。育苗栽培是蔬菜栽培的主要特色,它是一項重要的、技術比較復雜的栽培環節,特別是處于非生長季節的設施育苗,環境調控和苗期管理技術更為復雜,育苗對獲得優良栽培效果的作用也就更顯著。
在我國蔬菜生產上,絕大多數蔬菜如茄果類、瓜類、大部分白菜、甘藍類等都可以采用育苗栽植的栽培方法。無論是露地蔬菜生產,還是保護地蔬菜生產,也無論是應用種子還是營養器官作為蔬菜生產的播種材料,在不同的季節中都可以根據生產需要采用合適的育苗方式進行育苗。
(二)蔬菜育苗的意義
蔬菜育苗的實質是提前生長發育,即由于茬口、氣候原因或為了增加復種的茬次等情況下,創造可以按時或提前栽培的條件,以達到按正常栽培期或提早栽培的目的。從另一個角度看,通過育苗可以改變蔬菜栽培的早期環境,這種改變往往是在人為創造的適宜條件下實現的。
蔬菜育苗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對于農民朋友來說,不僅可以保證蔬菜育苗的生產量,而且還能保證秧苗的生產質量,那么,使用蔬菜育苗技術具體有哪些意義呢?
從生物學角度,育苗的意義首先在于為蔬菜作物生長增加積溫。我們知道,無論哪種作物,整個生育期或每個生育階段的完成必須有一定的積溫數,我們通常所說的“生長期不夠”實質上是有效積溫數不夠。通過育苗增加積溫,就是提前滿足達到一定生育階段所需的積溫數,起到提早成熟或延長生長期的作用。對于通過育苗增加積溫的問題,不能簡單地看作是“數量”的效應,還應看到由于生育期提前而產生環境條件改變對產量形成的影響。
例如,甘藍的春季育苗栽培,不僅使“葉球”形成提早,且避免了高溫對葉球形成及葉球質量的不良影響(圖0-1)。

圖0-1 春節設施提前育苗使甘藍能避開高溫期

圖0-2 甘藍未熟抽薹甘藍能避開高溫期
育苗的另一方面的生物學作用在于人工生態環境的影響,這種作用有時主要表現在“泛”的方面,如提高溫度、加強營養等,有時主要表現在“質”的方面,如創造適宜的溫度條件、防止甘藍的“未熟抽薹”等,有時“泛”和“質”的作用兼而有之(圖0-2)。另外,育苗的生物學作用也表現在因育苗地理條件的改變而產生的影響。例如,利用夏季冷涼的高山地區培育蔬菜秧苗,秧苗病害輕、質量好,特別在建立大型蔬菜商品苗育苗中心時,對地理條件的選擇應當重視。
從蔬菜生產角度看,蔬菜育苗的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縮短蔬菜在大田中的生長時間,即在大田環境栽培中省略了苗期,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從而增加單位面積的生產量;
第二,在人為創造的良好生長環境下,可以提高種苗的生長質量,同時也有利于減少自然災害及蟲害的發生;
第三,延長了蔬菜作物最適宜生長的時期,使蔬菜作物能夠提早成熟,縮短成熟周期,增加產量,提高經濟效益;
第四,可以大大節省用種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費用支出,增加收益;
第五,減少占地時間,便于茬口安排與銜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第六,通過育苗,將秧苗在土壤次生鹽漬化比較嚴重的溫室、人棚等設施中栽培,可克服直播不易出苗,或幼苗生長緩慢等問題;
第七,可實現異地育苗和商品苗生產,減輕菜農生產秧苗的負擔和技術壓力,促進蔬菜產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
由此可見,蔬菜育苗作用很大,可以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全國各地普遍采用的一項技術。
育苗雖然有很多優點,但有些蔬菜,如蘿卜、胡蘿卜等根類蔬菜,大蒜、生姜等無性繁殖的蔬菜以及茴香、茼蒿等速生密集種植的綠葉菜等則不適于或不必要實行育苗移栽。
二、蔬菜育苗的方式和方法
蔬菜育苗方式多種多樣,各有特點。根據育苗的場地及育苗條件,可分為露地育苗、設施育苗和工廠化育苗等。設施育苗依育苗場所還可細分為溫室育苗、陽畦育苗、溫床育苗及塑料薄膜拱棚育苗等;根據育苗用的繁殖材料可分為種子育苗、組織培養育苗、扦插育苗及嫁接育苗等;按育苗所用的基質,可分為無土育苗(用營養液,基質為巖棉、蛭石、珍珠巖等)與有土育苗(用營養土);按護根方式可分為容器育苗(包括紙缽、塑料營養缽、塑料盤、穴盤育苗等)與營養土塊育苗;按育苗季節,可分為早春育苗、夏秋育苗及冬春育苗。
實際中的育苗方法,常是幾種方式的綜合。
根據蔬菜育苗技術的發展和演變、育苗的條件和措施以及所屬范圍,蔬菜育苗的方式、方法大致可分類如下。
(一)露地育苗
露地育苗是蔬菜生產中常用的一種傳統育苗方式,也稱為常規育苗。它是指主要在露地自然條件下,或在僅附加簡單的遮陽、防蟲等措施的條件下育苗。其特點是:在自然環境條件適合于蔬菜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季節(一般為春、秋兩季)進行播種和秧苗的管理,其方法簡便,苗齡一般較短,投資少,育苗成本低,適于大面積的蔬菜育苗;所用設施也很簡單,最多是進行簡易的覆蓋。但這種育苗形式不能人為地控制或改變育苗過程中所處的環境條件,同時也易遭受自然災害影響。目前適宜于露地育苗的蔬菜種類主要是栽培面積較大、種子發芽或幼苗生長對環境條件的適應能力較強的白菜、甘藍、芥菜、菠菜、芹菜、萵苣等葉菜類蔬菜以及部分豆類和蔥蒜類蔬菜(圖0-3)。

圖0-3 秋季大白菜露地育苗
(二)設施育苗
設施育苗是采用某種覆蓋物或調節溫濕度和光照的設施進行育苗的方式,即在各種保護設施內育苗,主要指利用陽畦、溫床、拱棚、溫室等進行保溫和加溫育苗(圖0-4)。中國北方地區,冬春季育苗必須利用保護地增溫設施,利用這種育苗技術的關鍵是根據蔬菜種類和幼苗生長發育的特點,合理搭配和選擇設施,科學調控設施環境。目前以各種溫床和溫室育苗應用較多。其影響我國的農業發展,是傳統農業向現代化集約型農業轉變的有效方式。因其科技含量高而成為當今世界各國大力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設施育苗發展的程度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農業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

圖0-4 設施育苗
(三)容器育苗
容器育苗就是用特定容器培育蔬菜作物秧苗的育苗方式。容器有兩種類型。一類具有外壁,容器盛有養分豐富的培養土等基質,如各種育苗缽、育苗盤、育苗箱等,以育苗缽應用最普遍。按缽體材料不同,又可分為土缽、陶缽和草缽以及近年應用較多的泥炭缽、紙缽、塑料缽和塑料袋等;此外,合成樹脂及巖棉等也可用做容器材料。另一類無外壁,將腐熟廄肥或泥炭加園土,并混合少量化學肥料壓制成缽狀或塊狀,供育苗移栽用。容器大小的選擇根據蔬菜作物的種類和所需苗齡的長短而定。在管理技術上,由于秧苗的根系生長局限于容器范圍內,養分供應來源也局限于容器內的培養土等基質,而且容器內水分較易蒸發,容器育苗與一般園土育苗相比,澆水次數應增加,有時還需適當增加施肥次數。同時要注意苗床中容器的排列和掌握苗床的覆蓋保護管理。應用容器育苗時,因秧苗隨根際土團(有時和容器一起)栽種,起苗和栽種過程中根

圖0-5 容器育苗
系受損傷少,成活率高、緩苗期短、發根快、生長旺盛,對于不耐移栽的蔬菜尤為適用。容器所盛培養土等基質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加以容器育苗常在塑料大棚、溫室等保護設施中進行,故可使秧苗的生長發育獲得較好的營養和環境條件(圖0-5)。另外,此法還為實行機械化、自動化操作的工廠化育苗提供了便利(圖0-6)?,F在,容器育苗在增加作物產量、提早蔬菜采收期等方面取得明顯效果。

圖0-6 穴盤工廠化育苗(辣椒)
(四)無土育苗
無土育苗是一種新型育苗技術,不用泥土,而是將植物需要的營養配成培養液來培育植物的方法。按是否利用基質,又可分為基質育苗和營養液育苗。前者是利用爐渣、蛭石、珍珠巖、巖棉等基質并澆灌營養液育苗;后者不用任何基質,只利用某些支撐物和營養液(圖0-7)。場地可根據不同季節選用溫室大棚或臨時架設的遮陽棚。無土育苗是用非土壤的基質,供應營養液或完全利用營養液的栽培技術,極大地改善了幼苗的生態條件。所以與有土育苗相比,具有明顯的特點:幼苗生長速率快,整齊,苗齡短,縮短了育苗周期;根系發育好,苗壯、苗齊,移栽緩苗期短,易成活。不論基質育苗或營養液育苗,水分和養分供應充足;基質的通氣性好,根際環境易于人為控制,有利于根系的發育;避免了苗期土壤傳染性病害的感染,也減輕了其他病害的發生;育苗技術易于實現標準化;可以節省大量勞動力,節水省肥,減少大量育苗床土的準備、搬動和消毒;便于集約化、科學化、規范化管理,適合于大規模的機械化、工廠化和商品化育苗。

圖0-7 無土育苗
(五)嫁接育苗
蔬菜嫁接育苗就是將所要栽培蔬菜幼苗的去根部分作為接穗,嫁接到砧木的莖上,由栽培蔬菜與砧木共同組成一株生產用苗的技術(圖0-8),是現代育苗技術中廣泛采用的無性繁殖方式之一。人們利用嫁接技術最初的目的是為了進行植物營養繁殖,如繁殖一些花卉苗木和果樹苗木等,而現代蔬菜嫁接栽培則使嫁接植物的優勢得以充分利用。通過嫁接換根栽培提高蔬菜的抗逆性,減少使用農藥對菜田環境和蔬菜產品的污染。在設施栽培中,嫁接栽培具有克服連作障礙、降低能源消耗(嫁接蔬菜能提高耐低溫能力,從而可以將溫室夜間溫度設定得低一些來管理)的作用。嫁接苗較自根苗能增強抗病性、抗逆性和肥水吸收性能,從而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應用嫁接苗已成為瓜類和茄果類蔬菜高產穩產的重要技術措施,成為克服蔬菜連作障礙的主要手段。

圖0-8 嫁接育苗
(六)扦插育苗
扦插育苗是利用某些蔬菜的一定部位容易產生不定根的特點,取這些部位,用植物生長調節劑處理,并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培養,促使其發根生芽,形成新的幼苗的育苗方法。蔬菜扦插可增加蔬菜的繁殖系數,加速育苗的進程,并能保持品種的純度;扦插育苗較播種育苗節省種子,育苗時間短,管理方便,成本低,并可進行立體育苗,節省空間,在生產上具有較大的推廣價值。凡易于產生不定根的蔬菜,均可進行扦插育苗。可進行扦插育苗的蔬菜主要有番茄、茄子、黃瓜、無籽西瓜、辣椒、白菜、豆瓣菜、人參菜等。目前常用的是番茄和無籽西瓜。番茄扦插育苗技術簡單、容易掌握(圖0-9);無籽西瓜扦插育苗可節省大量的種籽,是解決無籽西瓜制種困難、產種量低、不易大面積推廣的有效措施。

圖0-9 扦插育苗
(七)組織培養育苗
組織培養技術是采用培養基離體培養蔬菜作物的器官、組織、細胞或原生質體,利用植物細胞全能性理論,促使其分裂分化或誘導成苗的技術。主要包括胚胎培養、器官培養、愈傷組織培養、細胞培養和原生質體培養。利用組織培養技術進行育苗的方法就是組織培養育苗,具有快速繁殖和大規模生產的優勢。目前馬鈴薯莖尖培養脫毒快繁技術應用較多(圖0-10)。

圖0-10 組織培養育苗
育苗的方法很多,各有特點,不同育苗方法應用于一定的育苗要求及條件,不能籠統地說哪一種育苗方法好與不好、先進與落后,關鍵是根相當地的生產資源和氣候條件選用合適的育苗方法和技術,以達到培育壯苗的目的。
三、蔬菜育苗技術的發展與現狀
我國是運用蔬菜育苗技術最早的國家之一。早在北魏人們已經意識到蔬菜育苗的作用,賈思勰在《齊民要術·種瓜篇》中記載的茄子移植成活要點足以說明:“著四五葉,雨時合泥移栽之。若旱無雨,澆水令徹澤,夜栽之,白日以席蓋,勿令見日。”蔬菜育苗是蔬菜生產技術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蔬菜集約化、產業化生產的必備條件。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蔬菜育苗技術經歷了炕灶、風障、陽畦、溫床、暖窩子和溫室等設施的演變過程,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通過采用電熱溫床改善地溫環境、推廣營養土改善營養條件、應用溫室技術改善光照與管理條件、利用多層覆蓋能保溫等技術措施,克服了“出苗”難的問題,較大幅度地提高了蔬菜育苗的技術水平,初步建立了科學化的技術規范,開始擺脫靠經驗育苗的習慣,使苗期的管理較為方便和可靠、秧苗的質量得到顯著提高,促進了蔬菜早熟和豐產。雖然營養土具有通透性好、營養豐富和較強的緩沖性,是一種較好的育苗基質;但是由于其營養成分難以精確配制,致使幼苗的營養條件難以控制,也無法杜絕土傳病害及實行標準化生產,所以在規?;缰胁徊捎眠@種方法。無土育苗技術使傳統的營養土育苗進行了一次革命;穴盤育苗技術又使蔬菜育苗進入機械操作的工廠化時代,也為蔬菜生產集約化、工廠化、企業化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在設施園藝發達的荷蘭、韓國、日本等國,蔬菜工廠化育苗已發展成一項成熟的農業技術。這些國家以先進的設施設備、規?;纳a方式、現代化的工程技術、企業化的經營管理裝備種苗產業,使秧苗實現了工廠化生產和商品化供應。在日本,蔬菜生產農戶的用苗可由農協、生產合作社供給或向育苗中心、育苗會社購買,農戶基本沒有自育自用的。目前,我們還是處在初級階段,由于我國各地區之間的經濟、工業發達程度和生產水平不平衡,在一些地區的單位或企業雖然率先引入了蔬菜工廠化育苗的現代化技術,并且也有一些已創造出了很大的效益,但就全國而言,在一定的時期內還不可能用現代化的育苗設施和技術來全部代替傳統的育苗設施和技術。我們要在充分發揮傳統育苗特點的同時,因地、因時、因作物種類和經濟狀況,將現代育苗的部分技術或方式和傳統育苗相結合,以提高幼苗的質量和生產效率。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展,對農業提出了新的挑戰,傳統農業的經營方式、蔬菜秧苗的低層次分散生產已經不能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實現蔬菜種苗的工廠化生產、商品化供應是傳統蔬菜生產走向現代化生產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蔬菜業發展的必然。20世紀90年代末,隨著蔬菜產業化生產的快速發展、國外種苗商的進入以及國外工廠化育苗技術和設施、設備的引進,推動了國內蔬菜育苗技術的發展,使我國的蔬菜育苗進入了規模化、工廠化生產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