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兔常見病診治彩色圖譜
- 顧憲銳
- 1260字
- 2019-04-03 13:11:05
二十三、兔流行性腹脹病
兔流行性腹脹病是以臨診表現腹脹、且臨診表現具有傳染性為特征的一種新出現的疾病。近年來,本病發生呈大幅上升的趨勢,對養兔業造成嚴重經濟損失。
【病因】目前仍不清楚其病因。在臨診上,曾懷疑飼料霉變,但更換飼料不能阻止發病;因懷疑大腸桿菌病,曾用多種抗生素類藥如氧氟沙星等添加在飼料中進行預防,也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在死亡兔的腸內容物中發現有較多球蟲卵囊,但在飼料中加抗球蟲藥物進行預防,仍不能起到防治效果。因此有待加強研究,弄清病因或病原,有助于深入研究其發生、發展及控制規律。
【流行特點】本病始見于2004年春,首先在山東省某兔場發生,后該省諸多兔場發生,繼而在全國各地陸續流行,近年全國主要養兔區域如山東、四川、重慶、河南、河北、江蘇、浙江、福建、安徽、黑龍江等相繼發生。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秋后至翌年春天發病率較高。不分品種,毛兔、獺兔、肉兔均可發病。以斷奶后至4月齡兔發病為主,特別是2~3月齡兔發病率高,成年兔很少發病,斷奶前兔未見發病。此外,還發現在某個地區流行一段時間后自行消失,暫時不再發生。
【臨診癥狀】發病初,病兔減食,精神欠佳,腹脹,怕冷,扎堆,漸至不吃料,但仍飲水。糞便起初變化不大,后糞便漸少,病后期以拉黃色、白色膠凍樣黏液為主(圖1-23-1)。部分兔死前少量腹瀉。搖動兔體,有響水聲。腹部觸診,前期較軟,后期較硬,部分兔腹內有硬塊。發病期間體溫不升高,死亡前體溫下降至37℃以下。病程3~5天,發病兔絕大部分死亡,極少能康復。發病率達50%~70%。死亡率90%以上,一些兔場發病死亡率高達100%。

圖1-23-1 流行性腹脹病兔排出黃色膠凍樣黏液性糞便
【病理變化】剖檢見尸體脫水、消瘦。肺臟局部出血(圖2-23-2)。胃膨脹(圖1-23-3),部分胃黏膜有潰瘍,胃內容物稀薄。部分小腸出血,腸壁增厚、擴張(圖1-23-4)。盲腸內充氣(圖1-23-5),內容物較多,部分干硬成塊狀,如馬糞(圖1-23-6)。部分腸壁出血,部分腸壁水腫增厚。結腸至直腸多數充滿膠凍樣黏液。剪開腸管,膠凍樣物呈半透明狀或帶黃色。肝臟、脾臟、腎臟等未見明顯變化。

圖1-23-2 流行性腹脹病兔肺臟局部出血

圖1-23-3 流行性腹脹病兔胃膨脹

圖1-23-4 流行性腹脹病兔部分小腸出血,水腫增厚擴張

圖1-23-5 流行性腹脹病兔盲腸內充氣

圖1-23-6 流行性腹脹病兔盲腸內容物部分干硬成塊狀如馬糞
【診斷】斷奶至4月齡兔發病,開始少吃料,轉而不吃料,腹部臌脹,搖動兔體,有響水聲,糞便漸少,或帶有膠凍,死亡前部分兔拉少量稀糞。剖檢時見胃膨脹,部分有潰瘍,胃內容物稀薄,盲腸內容物變干,成硬塊,結腸內有較多的膠凍樣黏液,有時肺有出血。依據以上條件可以初步作出臨診診斷。
【防控】
(1)預防
① 加強飼養管理。飼料配方要合理,注意飼料中粗纖維飼料比例;定時定量飼喂;變化飼料要逐步進行;霉變飼料禁止喂兔;季節交替時保持兔舍溫度相對恒定。
② 定期注射大腸桿菌疫苗、魏氏梭菌疫苗。
③ 飼料中按0.1%(以原藥計算)添加復方新諾明,斷奶后幼兔連用5~7天,有一定效果;病情嚴重的,隔1周重復1個療程。
(2)治療 目前無有效方法,將患病兔在隔離場所自由活動,會有部分兔自然康復而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