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兔常見病診治彩色圖譜
- 顧憲銳
- 1751字
- 2019-04-03 13:11:03
二十一、皮膚真菌?。_菌病)
本病是由致病性皮膚癬真菌引起的以皮膚局部脫毛、形成痂皮甚至潰瘍為特征的傳染病。本病是養兔場嚴重的傳染病之一。
【病原】須毛癬菌或石膏樣小孢子菌是引起本病最常見的病原體。須毛癬菌的菌絲呈螺旋狀、球拍狀或結節狀,大分生孢子呈棒狀或細梭狀,有2~6個橫隔,小分生孢子呈葡萄串狀或棒狀。小孢霉菌的菌絲呈結節狀或梳狀,大分生孢子呈紡錘狀,小分生孢子呈卵圓形或棒狀。
【流行特點】病兔和帶菌兔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本病主要是通過健兔與病兔直接接觸,相互抓、舔、吮吸和交配等而傳播,也可通過各種用具及飼養人員間接傳播。各種品種的兔均能感染,幼齡兔比成年兔易感。本病除感染兔外,也感染各種畜禽、野生動物和人。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春季和秋季換毛季節多發。體外寄生蟲,如虱、蚤、蠅、螨等在傳播上有重要意義。潮濕、多雨、污穢的環境條件,兔舍及兔籠衛生不好,可促使本病發生。病的發生及其危害的程度,常取決于個體的素質。幼兔和體質較差的兔,其癥狀明顯且嚴重?;疾游锟祻秃螅瑢νN真菌病原菌具有一定的抵抗力,一般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再感染。兔群一旦有個別兔發病,如果不隔離會迅速蔓延到全群。
【臨診癥狀】本病病初多發生于兔的頭部{如嘴周圍(圖1-21-1)、鼻部(圖1-21-2)、面部(圖1-21-3)、眼周圍(圖1-21-4)}、耳朵(圖1-21-5)及頸部等皮膚(圖1-21-6),繼而感染肢端(圖1-21-7)、腹下(圖1-21-8)及其他部位(圖1-21-9)。病變皮膚表面呈不規則的塊狀或圓形、橢圓形脫毛或斷毛,覆蓋一層灰白色或灰黃色糠麩狀痂皮(圖1-21-10、圖1-21-11),痂皮脫落后出現小的潰瘍,造成毛根和毛囊膿腫。若繼發細菌感染,常引起毛囊膿腫?;纪脛“W,騷動不安,采食下降,逐漸消瘦,衰竭而死。有些母兔眼觀外表皮膚無病變,但當產仔哺乳數天,見乳頭周圍出現白色糠麩狀痂皮,同時哺乳仔兔眼圈、嘴周等部位出現脫毛、紅腫、結痂,繼而擴散至皮膚其他部位。

圖1-21-1 兔嘴周圍發生的皮膚真菌病

圖1-21-2 兔鼻部發生的皮膚真菌病

圖1-21-3 兔面部發生的皮膚真菌病

圖1-21-4 兔眼周圍發生的皮膚真菌病

圖1-21-5 兔耳朵發生的皮膚真菌病

圖1-21-6 兔頸部發生的皮膚真菌病

圖1-21-7 兔肢端發生的皮膚真菌病

圖1-21-8 兔腹下發生的皮膚真菌病

圖1-21-9 兔其他部位發生的皮膚真菌病

圖1-21-10 兔皮膚真菌病皮膚的灰白色糠麩狀痂皮

圖1-21-11 兔皮膚真菌病皮膚的灰黃色痂皮
【病理變化】患部結痂,痂皮下組織發生炎性反應,有小的潰瘍。毛囊出現膿腫。表皮過度角質化。
【診斷】根據流行特點、臨診癥狀和病理變化可做成初步診斷,確診需刮取病部皮屑檢查,發現真菌孢子和菌絲體即可確診。
【鑒別診斷】本病應與兔疥螨病、營養性脫毛、拉毛、換毛、遺傳性無毛區別開。
(1)兔疥螨病 由疥螨引起,主要寄生于兔頭部和掌部的短毛處,以后蔓延至軀干部。病兔脫毛,奇癢,皮膚發生炎癥和龜裂。從深部皮膚刮屑可檢出疥螨。
(2)營養性脫毛 多發生于夏、秋季節,呈散發,多見于成年與老年兔。皮膚無異常,斷毛較整齊,根部有毛茬,多在1cm以下。發生部位一般在兔的大腿、肩胛兩側及頭部(圖1-21-12)。

圖1-21-12 頭部發生的營養性脫毛
(3)拉毛 無論母兔自行拉毛還是人工拉毛,無毛區的皮膚無炎癥反應。
(4)換毛 部分脫毛,或全部脫毛,皮膚正常,無炎癥變化(圖1-21-13)。皮膚刮屑檢查,真菌和寄生蟲均為陰性。

圖1-21-13 正常換毛的家兔
(5)遺傳性無毛 部分脫毛,或全部脫毛,皮膚無炎癥變化。皮膚刮屑檢查,未發現真菌和寄生蟲。
【防控】
(1)預防
① 加強飼養管理,供給動物必需氨基酸和各種維生素、礦物質等,以增強動物的抗病能力,同時搞好兔籠及兔體皮膚衛生。
② 引種要慎重。對來自種兔場的兔尤其是仔、幼兔要嚴格調查,確信無本病時方可引種。
③ 一旦發現兔群有患兔可疑,立即隔離治療,最好做淘汰處理,并對所在環境進行全面徹底消毒。
④ 本病可傳染給人,尤其是小孩、婦女,因此應注意個人防護工作。
(2)治療 由于本病傳染快,治療效果雖然較好但易復發,故建議以淘汰為主。治療可采取以下方法。
① 局部治療。先用溫肥皂水或消毒藥水涂擦,以軟化痂皮,將痂皮去掉,然后涂擦克霉唑軟膏或咪康唑軟膏或益康唑軟膏或癬浄或10%水楊酸軟膏或10%木餾油軟膏或制霉菌素軟膏、2%福爾馬林軟膏等,每日涂2次,連涂數日,直至痊愈。
② 全身治療?;尹S霉素,口服,每千克體重25~60mg,每天1次,連用15天,停藥15天再用15天?;蛲颠?,每千克體重3mg,每日3次,連用2~8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