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豬病毒性傳染病

第一節 豬瘟

一、概念

豬瘟俗稱“爛腸瘟”,是由黃病毒科豬瘟病毒屬的豬瘟病毒(CSFV)引起的一種急性、發熱性、接觸性傳染病。其主要特征是高溫、微血管變性而引起全身性出血、壞死、梗死,具有高度傳染性和致死性。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其列為A類傳染病,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

本病僅發生于豬,各年齡、品種的豬(包括野豬)都易感。病豬和帶毒豬是最主要的傳染源,引進外來帶毒豬是豬瘟暴發最常見的原因。病豬由尿、糞便和各種分泌物排出病毒,屠宰時血液、肉和內臟可大量散布病毒。部分健康豬感染豬瘟病毒后1~2天,在未出現癥狀前就能排毒。部分病豬康復后5~6周仍帶毒和排毒。蠅類、蚯蚓、肺絲蟲都可在一定時間內保存豬瘟病毒。該病主要經扁桃體、口腔黏膜及呼吸道黏膜感染。弱毒株感染母豬后,病毒可以通過胎盤感染胎兒,產生弱胎、死胎、木乃伊胎。部分胎兒產出后發生先天性震顫、共濟失調,存活者可發生持續性感染。被豬瘟病毒污染的飼料、飲水、飼養用具、運輸工具、飼養及管理人員的工作服、鞋及醫療器械等都可成為傳播媒介。豬瘟病毒空氣傳播不會遠距離發生,而在單個的豬棚里會發生,或者距離相差不到500米的豬群之間也會發生。人工授精也能夠導致豬瘟的傳播。經過免疫的母豬所產仔豬,1月齡以內很少發病,1月齡以后易感性逐漸增加。繁殖障礙型豬瘟多表現為新生仔豬發病、死亡。豬瘟病毒能引起免疫抑制,發生豬瘟時容易繼發或并發豬肺疫、副傷寒等疾病。

有機溶劑(乙醚或氯仿)和去污劑可以使豬瘟病毒滅活,2%NaOH是豬場常用的有效消毒劑。豬瘟病毒在冷凍、潮濕以及富含蛋白質的條件下可以長期生存,但在液體中,20℃僅可以存活2周,4℃不超過6周。豬瘟病毒在pH值5~10時相對穩定,pH值低于5時,溫度越高越易滅活。在相同溫度和pH值下,不同毒株的穩定性不同,但滅活條件主要取決于介質。如細胞培養物中,豬瘟病毒在60℃,10分鐘就喪失了感染性,但在去除纖維蛋白的血液中,68℃、30分鐘以上仍能夠存活。

二、臨診特征與診斷

1.臨診癥狀

潛伏期一般為5~7天,短的2天,長的可達21天。

(1)最急性型 多見于流行初期,突然發病,癥狀急劇,全身痙攣,四肢抽搐,高熱稽留,皮膚和黏膜發紺,有出血斑點,經1~5天死亡。

(2)急性型 此型最常見。體溫41℃左右,稽留熱,行動緩慢,頭尾下垂,拱背,寒戰,口渴,喜臥一處或閉目嗜睡,眼結膜發炎,眼瞼浮腫、有黏膿性分泌物,腹下、耳根、四肢、嘴唇、外陰等處可見紫紅色出血斑點(圖2-1)。病初糞便干,后期腹瀉,糞便呈灰黃色。公豬包皮內積有尿液,用手擠壓后流出渾濁灰白色惡臭液體。哺乳仔豬,主要表現神經癥狀,如磨牙、痙攣、角弓反張或倒地抽搐,最終死亡。

圖2-1 皮膚出血斑點

(3)亞急性型 此型常見于老疫區或流行中后期的病豬。癥狀較急性型緩和,病程20~30天。

(4)慢性型 主要表現消瘦,貧血,全身衰弱,常伏臥,步態緩慢無力,食欲不振,大便干和腹瀉交替出現。有的病豬耳端、尾尖及四肢皮膚上有紫斑或壞死痂。病程1個月以上。不死亡者,長期發育不良而成為僵豬。

(5)溫和型 病情發展緩慢,病豬體溫一般為40~41℃,皮膚常無出血點,但在腹下多見淤血和壞死。有時可見耳部及尾巴皮膚壞死,俗稱干耳朵、干尾巴。病程長達2~3個月。

(6)繁殖障礙型 妊娠母豬感染后,可通過胎盤將病毒傳給胎兒,造成流產、產死胎、產木乃伊胎或產出弱小仔豬,也可產出外表正常的仔豬。多數仔豬出生后陸續發病死亡;個別雖能長期存活,但呈持續感染和免疫耐受狀態,成為豬場危險的傳染源。

2.病理變化

肉眼觀察病變為小血管內皮變性引起的廣泛性出血、水腫、變性和壞死。顯微鏡檢查,網狀內皮系統受侵害,小血管內皮細胞水腫、變性、壞死,引起出血。血管變性區的血液遲滯,粒細胞聚于四周,最后成梗死,因而使耳及皮膚變紫。腦有非化膿性腦炎的變化,多見于丘腦和髓質。不論生前是否有神經癥狀,約75%的病死豬中可見到腦組織內小血管周圍,單核淋巴樣細胞浸潤形成的“管套”現象。這一點有診斷意義。

(1)最急性型 常無明顯的特征性變化,一般僅見漿膜、黏膜和內臟有少量出血斑點。

(2)急性型 皮膚、漿膜、黏膜、淋巴結、心、肺、腎、膀胱、膽囊等處常有程度不同的出血變化,一般為斑點狀,以腎和淋巴結出血最為常見。

淋巴結腫脹、充血及出血,外表呈紫黑色,切面如大理石狀(圖2-2)。

圖2-2 淋巴結腫大出血

腎臟色澤變淡,腎表面布滿大小不等出血點,形成麻雀蛋形(圖2-3)。皮質部有小出血點,腎盂也可見到(圖2-4)。

圖2-3 腎點狀出血似麻雀蛋樣

圖2-4 腎臟皮質等出血

脾臟一般不腫大,被膜上特別是邊緣常可見到隆起的紅色小出血點,30%~40%病例的脾臟邊緣出血性梗死,呈紫黑色、稍突起(圖2-5)。這是本病的特征性病變。

圖2-5 脾臟出血性梗死

多數病豬兩側扁桃體出血、壞死。喉頭、咽部黏膜及會厭軟骨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圖2-6)。

圖2-6 喉頭會厭軟骨出血

消化道病變表現在口腔、牙齦有出血點和潰瘍灶;大、小腸系膜和胃腸漿膜常見點狀出血,胃腸黏膜出血性或卡他性炎癥。

(3)亞急性型 全身出血病變較急性型輕,但壞死性腸炎和肺炎的變化更明顯。

(4)慢性型 主要表現為壞死性腸炎,大腸回盲瓣處黏膜形成特征性的紐扣狀潰瘍(圖2-7)。全身出血變化不明顯。由于鈣、磷失調表現為突然鈣化,從肋骨、肋軟骨聯合到肋骨近端常見有半硬的骨結構形成的明顯橫切面,該病理變化對慢性豬瘟的診斷有一定意義。

圖2-7 回盲瓣紐扣狀潰瘍

(5)溫和型 一般較典型豬瘟輕,如淋巴結呈現水腫狀態,輕度出血或不出血,腎出血點不一致,膀胱黏膜只有少數出血點,脾稍腫,有1~2處小梗死灶,回盲瓣很少有紐扣狀潰瘍,但有時可見潰瘍、壞死病變。

(6)繁殖障礙型 可見死胎、木乃伊胎、弱小仔豬或顫抖仔豬產出。多數仔豬可見水腫,腹腔積水,肺動脈畸形,腸系膜淋巴結串珠狀腫大,腎皮質出血和出現裂縫,胸腺萎縮,皮膚和腎點狀出血,淋巴結出血等。

3.診斷

及時診斷非常重要,稍有延誤往往會造成嚴重損失。典型豬瘟根據臨診癥狀、病理特征與流行病學即可作出初步診斷,確診需要實驗室病原學診斷。目前非典型豬瘟與混合感染日趨增多,診斷更需注意相互鑒別。

(1)實驗室診斷 單克隆抗體技術常用于豬瘟病毒的鑒定技術中,如病毒分離(VI)、熒光抗體試驗(FAT)和ELISA,其中豬瘟病毒分離技術是最具敏感性和特異性的檢測方法。白細胞減少癥雖然不是特異性的,但也是豬瘟變化的一個指標,因此白細胞計數可以作為篩選試驗。

(2)鑒別診斷

① 急性豬丹毒。急性豬丹毒多發生于夏天,病程短,發病率和病死率較低。體溫很高,但仍有一定食欲。皮膚上紅斑指壓退色,病程較長時,皮膚上有紫紅色疹塊。眼睛清亮有神,步態僵硬。剖檢胃和小腸充血、出血嚴重,脾臟腫大,呈櫻桃紅色。淋巴結和腎淤血腫大。青霉素等治療有顯著療效。

② 最急性豬肺疫。多發于氣候和飼養條件劇變時,發病率和病死率較低。咽喉部急性腫脹,呼吸困難,口鼻流泡沫,皮膚藍紫,或有少數出血點。剖檢咽喉部腫脹出血,肺充血水腫。頜下淋巴結出血,切面呈紅色。脾腫大不明顯。抗菌藥治療有一定效果。

③ 敗血性鏈球菌病。多見于仔豬。除有敗血癥狀外,常伴有多發性關節炎和腦膜炎癥狀。病程短,抗菌藥物治療有效。剖檢各器官充血、出血明顯,心包液增加、脾腫大。有神經癥狀的病例,腦和腦膜充血、出血,腦脊髓液增多、渾濁,腦實質有化膿性腦炎變化。

④ 急性豬副傷寒。多見于2~4月齡的豬。陰雨季節多發。一般為散發。先便秘后下痢,有時帶血,胸腹部皮膚呈藍紫色。剖檢腸系膜淋巴結顯著腫大,肝可見黃色或灰色小點狀壞死,大腸有潰瘍,脾腫大。

⑤ 慢性豬副傷寒。慢性豬瘟與該病容易混淆,其區別點是后者呈頑固性下痢,體溫不高,皮膚無出血點,有時咳嗽。剖檢時大腸有彌漫性壞死性腸炎變化,脾增生腫大,肝、腸系膜淋巴結有灰黃色壞死灶或灰白色結節,有時肺有卡他性炎癥。

⑥ 豬黏膜病毒感染。黏膜病病毒主要侵害牛,豬感染后多數沒有明顯癥狀或無癥狀,部分可出現類似溫和型豬瘟的癥狀,難以區別,需采取脾、淋巴結做實驗室檢查。

⑦ 弓形蟲病。弓形蟲病也有持續高熱、皮膚紫斑和出血點、大便干燥等癥狀,容易同豬瘟相混。但弓形蟲病呼吸高度困難,磺胺類藥治療有效,剖檢可見肺水腫,肝及全身淋巴結腫大,各器官有程度不等的出血點和壞死灶。采取肺和支氣管淋巴結檢查,可檢出弓形蟲。

三、預防與控制

1.平時預防

加強環境衛生消毒與控制,嚴防病毒侵入,切斷傳播途徑,建立健康豬群,切實搞好疫苗接種工作。中國豬瘟兔化弱毒苗是世界上最好的豬瘟疫苗。其免疫原性好,接種后4~6天即可產生免疫力,免疫期可達18個月,乳豬免疫后可維持6個月,免疫確實的豬可達100%保護,安全性好,接種后無不良反應。豬瘟免疫程序須根據本豬場的具體情況制訂,下面提供一個參考。

① 在母豬已經免疫的情況下,仔豬可在30日齡進行第1次免疫。由于考慮到母源抗體的影響,第1次免疫用3~4倍劑量效果較好。65~70日齡進行第2次免疫。后備母豬5月齡時進行免疫,公豬、繁殖母豬每年注射豬瘟弱毒疫苗2次,繁殖母豬可與仔豬30日齡免疫同時進行。

② 發生過豬瘟的豬場,實施超前免疫,以使仔豬盡早建立主動免疫。然后于30日齡時再加強免疫1次。

③ 新購入仔豬,宜在7天內進行疫苗免疫接種。

2.應急防制措施

(1)報告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患有豬瘟或疑似豬瘟的豬,都應當立即向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報告。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接到報告后,按國家動物疫情報告管理的有關規定執行。

(2)封鎖疫點 在封鎖地點內停止生豬及豬產品的集市貿易和外運,至最后一頭病豬死亡或處理后3周,經徹底消毒,才可解除封鎖。

(3)處理病豬 對全場所有豬進行測溫和臨診檢查,病豬以急宰為宜,急宰病豬應就地深埋。凡被病豬污染的場地、用具和與病豬接觸過的工作人員應嚴格消毒,防止病毒擴散。可疑病豬應予隔離。

(4)緊急預防接種 對疫區內的假定健康豬和受威脅區的豬,應立即注射豬瘟兔化弱毒苗,免疫劑量為3~4頭份。

(5)徹底消毒 病豬圈舍、墊草、糞水、吃剩余的飼料和用具均應徹底消毒。飼養用具應每隔2~3天消毒1次。

(6)淘汰 對繁殖障礙型豬瘟的母豬及仔豬應堅決淘汰。

四、中西獸醫結合治療

本病尚無有效療法。根據國家《豬瘟防治技術規范》,對豬瘟應采取以免疫為主,“撲殺和免疫相結合”的綜合性防治措施,而不提倡治療。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杭县| 扬州市| 中西区| 樟树市| 福州市| 灵丘县| 德格县| 襄汾县| 北票市| 南川市| 乐亭县| 衡水市| 九寨沟县| 光泽县| 威海市| 兴山县| 南昌县| 太谷县| 光山县| 云霄县| 孟津县| 海口市| 泸水县| 饶平县| 博罗县| 文安县| 荆州市| 青河县| 拜泉县| 四会市| 富蕴县| 汉沽区| 乐业县| 彩票| 社会| 花垣县| 礼泉县| 隆尧县| 综艺| 张家口市| 双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