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豬細菌性傳染病
第一節(jié) 豬巴氏桿菌病
一、概念
豬巴氏桿菌病,又稱豬肺疫,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的急性流行性或散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傳染病,多發(fā)生于地方性肺炎或豬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綜合征(PRDC)的后期。急性病例以出血性敗血病、咽喉炎和肺炎的癥狀為特征,故俗稱“鎖喉風”或“腫脖子瘟”。慢性病例主要為慢性肺炎癥狀,呈散發(fā)性發(fā)生。
多殺性巴氏桿菌為巴氏桿菌屬。根據(jù)其莢膜抗原(K抗原)可分為A、B、D、E和F五個血清型,根據(jù)菌體抗原(O抗原)分為1~12型。兩者結合起來共15個血清型,各血清型之間不能交互保護。多殺性巴氏桿菌一旦在機體內定居,就能迅速刺激機體產生以嗜中性白細胞浸潤為特征的化膿性反應。宿主對細菌脂多糖作出反應,刺激致炎細胞因子的釋放。病豬可能由于嚴重的內毒素性休克和呼吸衰竭而死亡。
多殺性巴氏桿菌廣泛分布于所有畜(禽)群,并且能很容易地從健康動物的鼻腔和扁桃體中分離得到。健康帶菌豬,常因寒冷、悶熱、天氣突變、潮濕、長途運輸、擁擠、通風不良、營養(yǎng)缺乏、飼料突變、某些疾病、過度疲勞等應激因素而導致機體抵抗力降低,引起內源性感染。病菌隨病豬和帶菌動物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污染飼料、飲水、用具和外界環(huán)境,經消化道傳染給健康豬,或通過鼻—鼻接觸傳播,也可經吸血昆蟲的叮咬和皮膚、黏膜的損傷發(fā)生傳染。咳嗽、噴嚏排出的病原偶爾也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播。多殺性巴氏桿菌可寄生于鼠和其他的嚙齒動物,也可存在于雞和雞糞中。然而,在現(xiàn)代化豬場,這些都不可能是多殺性巴氏桿菌的來源。
本病多為散發(fā),有時呈地方流行性,一般無明顯的季節(jié)性。本病常繼發(fā)于豬瘟、豬偽狂犬病、豬氣喘病以及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等疾病。
二、臨診特征與診斷
1.臨診癥狀
潛伏期為l~14天。一般分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種。
(1)最急性型 常突然發(fā)病,無明顯癥狀而死亡。病程稍長的,體溫升高至41℃以上,呼吸高度困難,心跳加快,食欲廢絕。臨死前,耳根、頸部及腹下部等處皮膚變成藍紫色,有時有出血斑點。同時咽喉部腫脹,有熱痛,重者可蔓延至耳根及頸部。病豬口鼻流出泡沫樣液體,有的混有血液,呈犬坐姿勢,常因窒息而死。病程僅1~2天。
(2)急性型 主要呈現(xiàn)纖維素性胸膜肺炎癥狀,敗血癥較最急性型輕微。病初體溫40.5~41.6℃,可見短而干的痙攣性咳嗽、流鼻液和膿性結膜炎,開始便秘后腹瀉。末期皮膚出現(xiàn)紫斑或小出血點。病程4~6天。有的病豬轉為慢性。
(3)慢性型 多見于流行后期,主要以慢性肺炎或慢性胃腸炎為特點。病豬精神不振,食欲減退,步行搖晃,持續(xù)性咳嗽與呼吸困難。由急性轉來的可見漸進性消瘦。有的關節(jié)膿腫,皮膚出現(xiàn)痂樣濕疹。后期腹瀉,以致衰竭死亡。病程約2周。
2.病理變化
(1)眼觀病變
① 最急性型。可見全身黏膜、漿膜、皮下組織有大量出血點,以咽喉部及其周圍結締組織的出血性漿液浸潤、喉頭黏膜高度充血和水腫(圖3-1)、氣管內充滿白色或淡黃色膠凍樣分泌物為特點。切開頸部皮膚,可見大量膠凍樣淡黃色纖維素漿液。水腫自頸部延至前肢。全身淋巴結出血,切面紅色;尤其是頜下、咽背和頸部淋巴結更明顯,甚至壞死。肺急性充血、水腫。脾有出血點,但不腫大。心外膜和心包膜有出血點。胃腸黏膜有出血性炎癥。皮膚有出血斑。
圖3-1 咽喉部腫脹
② 急性型。除有出血性病變外,特征性的病變是纖維素性胸膜肺炎(圖3-2)。多發(fā)生于肺尖葉、心葉和膈葉的前下緣,也可見于膈葉的背部。肺有不同程度的肝變區(qū),區(qū)內常有壞死病灶,切面呈大理石樣花紋,肺小葉間質增寬,充滿膠凍樣液體。胸膜常有透明、干燥的纖維素性附著物,嚴重的肺與胸膜發(fā)生粘連。胸腔及心包積液,可見纖維素性心包炎(圖3-3)。氣管、支氣管內有泡沫狀黏液。
圖3-2 纖維素性胸膜肺炎
圖3-3 纖維素性心包炎
③ 慢性型。尸體消瘦、貧血。肺組織大部分發(fā)生肝變,并有大量壞死病灶,其周圍有結締組織包囊;或形成空洞,與支氣管相通(圖3-4)。胸腔及心包積液,肺與胸壁粘連。有時在肋間肌、支氣管周圍淋巴結、縱膈淋巴結以及扁桃體、關節(jié)和皮下組織內有壞死灶出現(xiàn)。
圖3-4 肺充血呈大理石樣變
(2)顯微病變 肺小葉內發(fā)生滲出性支氣管肺炎。可見嚴重的支氣管肺炎、肺泡上皮細胞增生及肺泡內存在有大量的嗜中性粒細胞,或見支氣管腔和肺泡內有膿性黏液性滲出物。這些并不是多殺巴氏桿菌感染的特有病理變化,因為大多數(shù)細菌性支氣管肺炎都有類似病變。
3.診斷
多殺性巴氏桿菌感染沒有特異性的病理變化,因此根據(jù)臨診癥狀、組織學病變和細菌的分離與鑒定,才能對本病作出初步診斷。目前還沒有可作為常規(guī)應用的血清學診斷方法。
病豬支氣管滲出液拭子、鼻拭子或肺臟病變區(qū)和正常組織的交界部位,是分離多殺性巴氏桿菌的良好材料。肺部組織應盡量在無菌條件下采樣。在分離培養(yǎng)前,應將采集的病料冷藏而非冰凍。
注意與豬流感病毒、豬胸膜肺炎放線桿菌、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豬霍亂沙門菌和單純性豬肺炎支原體感染相鑒別。在某些情況下,根據(jù)流行病學、病理變化可以對巴氏桿菌病作出準確的診斷,但是與豬流行性感冒、波氏菌病、豬支原體肺炎等疾病難以區(qū)分,此時需通過組織學病變和細菌培養(yǎng)進行鑒別。
三、預防與控制
1.預防
(1)管理方法 抗生素治療肺炎型巴氏桿菌病往往不易成功,即使成功了但花費巨大,因此現(xiàn)在人們開始重視肺炎的預防。預防通常采取改善管理方式的方法來實現(xiàn),因為適當?shù)墓芾砟苤苯痈纳曝i的生活環(huán)境,并減少病原菌的傳播。
① 改善環(huán)境。增加通風量、降低銨濃度、減小溫度波動范圍與空氣中的灰塵。當然,增加通風(尤其在冬天)將會導致溫度和濕度同時下降,還增加了空氣中的灰塵,要掌握好這個平衡。
② 減少病原菌的傳播。及早隔離斷奶仔豬,全進全出,封閉飼養(yǎng),最好不要從豬場外購進豬只,減少豬的混養(yǎng)和分類,降低豬舍和圍欄的面積。研究表明,小面積的豬舍和圍欄能夠降低肺炎的發(fā)生,一個豬舍內最多容納250頭豬,而每個圍欄內最多容納20~25頭豬。然而,最近更傾向于豬只僅在斷奶后混合1次,這很可能有利于減少肺炎的發(fā)生。
③ 降低畜群的密度。業(yè)已證明,降低飼養(yǎng)密度能夠減少肺炎的發(fā)生。然而,合適的密度更重要,一方面該飼養(yǎng)密度能夠保證畜群的健康,另一方面又能夠給養(yǎng)殖戶帶來最大的經濟效益。
(2)接種免疫 目前尚無有效預防多殺性巴氏桿菌的疫苗,尚有幾種可用來預防肺炎巴氏桿菌病的滅活疫苗,但是應用效果仍然存在爭議。
2.防控
發(fā)病時,對豬舍的墻壁、地面、飼養(yǎng)管理用具要進行徹底消毒,糞便廢棄物堆積發(fā)酵。對發(fā)病群的假定健康豬,可用豬肺疫抗血清進行緊急預防注射,劑量為治療量的一半。患慢性豬肺疫的小僵豬淘汰處理為好。
四、中西獸醫(yī)結合治療
1.西藥治療
(1)20%磺胺嘧啶鈉注射液 20~40毫升,肌內注射或靜脈注射,每天2次,直至體溫下降,食欲恢復為止。或新胂凡納明,10~15毫克/千克體重。注射用水或生理鹽水溶解配成10%溶液,靜脈注射。慢性比例隔2~3天重復用藥1次。
(2)抗出血性敗血癥多價血清 50~100毫升,靜脈注射或多點皮下注射,早期與20%磺胺嘧啶合并應用,效果更好。
(3)青霉素 按每千克體重5萬國際單位,每日肌內注射2次,連用3天。或青霉素、鏈霉素各按每千克體重1萬國際單位,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靜脈注射,12小時1次,連用3日。
(4)0.5%鹽酸普魯卡因液 在咽喉兩側各注入10毫升,1日1次,連用2日。同時用青霉素160萬國際單位、鏈霉素200萬國際單位混合后1次肌內注射,1日2次,連用3日。
2.中藥治療
(1)射干豆根煎 射干、山豆根、金銀花、牛蒡子、寒水石各30克,連翹24克,馬勃18克,僵蠶15克,甘草9克(架子豬用量),水煎去渣,早晚分服。
(2)銀花紫草煎 金銀花、紫草各30克,連翹24克,山豆根、大黃各21克,芒硝18克,丹皮、麥冬各15克,射干12克,黃芩9克,水煎2次,混合分2~3次服。本方適于病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