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

一、概念

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PRRS),也稱豬藍耳病,是由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種接觸性傳染病。其臨診特征為母豬發熱、厭食,懷孕后期發生流產,產木乃伊胎、死胎、弱仔等,仔豬表現呼吸道癥狀和高病死率。1996年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已將PRRS列入B類傳染病,我國將其列為二類動物疫病。

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病毒是一種小正鏈RNA病毒,對乙醚和氯仿敏感。病毒在–70℃可保存18個月,4℃保存1個月,在37℃ 48小時、56℃ 45分鐘完全失去感染力。pH值依賴性強,在pH值6.5~7.5相對穩定,高于7或低于5時,感染力很快消失。

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病毒具有高度的宿主依賴性,主要在豬的肺泡巨噬細胞以及其他組織的巨噬細胞中生長。豬是唯一的易感動物,不同年齡和品種豬均可感染,懷孕母豬和仔豬最易感。病豬和帶毒豬是主要傳染源。感染豬可通過唾液、鼻液、精液、乳汁、糞便等途徑向外排毒,而不同公豬其精液的排毒時間差別很大。耐過豬可長期帶毒并不斷向外排毒。鳥類可能是病毒的攜帶者。

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病毒可通過口、鼻、眼、腹膜、陰道和胎盤等多種途徑感染豬,而呼吸道是其感染的最主要途徑,肺是其原發性靶器官??諝馐潜静〉闹饕獋鞑ネ緩健1静】呻S風傳播迅速。在流行期間,即使嚴格封閉式管理的豬群也同樣發病。豬舍衛生條件差,防疫消毒制度不健全,豬群密度過大,惡劣的天氣條件,可促進本病的流行。

本病常與豬2型圓環病毒、流感病毒、豬呼吸道冠狀病毒、偽狂犬病毒、肺炎支原體、巴氏桿菌、沙門菌、鏈球菌、豬葡萄球菌、豬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副豬嗜血桿菌、大腸桿菌、胞內勞森菌、疥螨病原體并發感染或協同致病,給其防治帶來更大的困難。

二、臨診特征與診斷

1.臨診癥狀

人工感染潛伏期4~7天,自然感染一般為14天。病程通常3~4周,少數持續6~12周。本病的臨診癥狀變化很大,且受毒株、豬群的免疫狀況以及管理因素的影響。未免疫豬群或者未免疫地區的豬群,所有年齡的豬只都會受到感染,從而引起該病的流行。

(1)流行發病特點 PRRS流行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多持續2周或者2周以上,所有年齡的豬只均可發病,發病率為5%~75%。多見厭食和精神沉郁等急性病毒血癥表現,或淋巴細胞減少、發熱、直腸溫度39~41℃、呼吸急促、呼吸困難以及四肢皮膚出現短暫的“斑點”樣充血或發紺(圖2-12)。此后進入第二階段,持續1~4個月,主要特征為繁殖障礙,多發生在懷孕后期感染病毒血癥的母豬,其所產活仔豬在斷奶前的病死率升高。當繁殖障礙和斷奶前的病死率恢復至疾病暴發前的水平后,大部分豬群仍會繼續發生地區性的流行。

圖2-12 兩耳、鼻端及四肢發紺

(2)母豬發病特點 主要為流產及流產后的不規則發情或不孕。個別急性病例母豬可出現無乳、共濟失調的癥狀和(或)疥癬、萎縮性鼻炎或膀胱炎(腎盂腎炎)等局部病變的急劇惡化。急性病母豬的病死率通常為1%~4%,或伴有肺水腫和(或)膀胱炎(腎盂腎炎)等癥狀。嚴重者流產率可達10%~50%,病死率約10%,并且伴有共濟失調、轉圈和輕癱等神經癥狀。大約1周后出現后期繁殖障礙并持續約4個月。在急性感染病例中也有部分感染母豬不表現出臨診癥狀。通常,5%~80%的母豬會在懷孕后的第100~118天產仔,所產仔豬中有不同數量的正常豬、弱小豬、新鮮死胎(分娩過程中死亡)(圖2-13)、自溶死胎(褐色)和部分木乃伊胎兒或完全木乃伊胎兒。母豬圍產期的病死率可達1%~2%。耐過母豬在此后的發情延遲并且不孕率升高。

圖2-13 無被毛流產仔豬

(3)公豬發病特點 急性病例除厭食、精神沉郁和呼吸道癥狀外,還表現出性欲缺乏和不同程度的精液質量降低。但是公豬精液中的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病毒會通過性交傳染給母豬。

(4)哺乳豬發病特點 在繁殖障礙末期的1~4個月,早產弱胎的病死率非常高(約60%),并伴精神沉郁、消瘦(饑餓)、腿外翻、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喘鳴和球結膜水腫。有時個別病例會出現振顫或劃槳運動,前額輕微突起,貧血,血小板減少,并伴有臍部等部位的出血以及細菌性多發性關節炎和腦膜炎增加。

(5)斷奶和生長豬發病特點 保育期或生長-肥育期豬經常表現為厭食、精神沉郁、皮膚充血、呼吸加快和(或)困難、不咳嗽、毛發凌亂、日增重不同程度的減少,以至出現大小不等的豬只。一些地方病死率高達12%~20%。常與鏈球菌性腦膜炎、敗血性沙門菌病、副豬嗜血桿菌感染、滲出性皮炎、疥癬和細菌性支氣管肺炎等合并發生。

2.病理變化

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病毒可引起豬的多系統感染,然而大體病變僅在呼吸系統和淋巴組織出現。其中以新生乳豬的病變最明顯,較大的豬病變較輕。在豬場,往往由于同時感染一種或多種其他病原而使病變變得復雜。高致病性藍耳病,剖檢可見脾臟邊緣或表面出現梗死灶;腎臟呈土黃色,表面可見針尖至小米粒大出血斑點,皮下(圖2-14)、扁桃體、心臟、膀胱、肝臟和腸道均可見出血點和出血斑。心臟、肝臟、膀胱出血性或滲出性炎癥,部分病例可見胃腸道出血、潰瘍、壞死。

圖2-14 皮膚與內臟淤血

(1)新生乳豬 可見明顯的間質性肺炎和淋巴結腫大。肺臟呈紅褐色花斑狀(圖2-15),不塌陷,質地較硬,感染部位與健康部位界限不明顯,常出現在肺前腹側。淋巴結中度到重度腫大,呈棕褐色,肺門淋巴結、腹股溝淋巴結最明顯。

圖2-15 肺臟淤血、水腫

(2)保育豬 最常見的標志性的病變是淋巴結顯著腫大,呈棕褐色。或可見到球結膜水腫,腹腔、胸腔和心包腔透明液體增多。

(3)生長—肥育豬 常見淋巴結腫大,肺臟病變常由于混合感染而復雜化。常與肺炎支原體、多殺性巴氏桿菌和豬流感病毒混合感染,導致肺呈暗紅色或呈褐色,肺前部30%~70%出現實質性變。與支原體和鏈球菌等細菌協同感染,呼吸道有滲出物,病肺和未感染肺組織界限清晰。

(4)公豬、母豬 通常沒有特定的肉眼和顯微損害。

(5)胎兒 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病毒感染后出生的仔豬,典型的情況是包含正常胎兒、死胎、棕色和自溶的胎兒,胎兒體表覆蓋一層黏性胎糞、血液和羊水。胎兒中最常見的大體病變為臍帶有一部分出血到全部出血。腎周和結腸系膜水腫。

3.診斷

根據臨診癥狀及流行病學特點尚難對本病作出診斷,需要與其他有關繁殖與呼吸道疾病進行鑒別后,方能懷疑本病。確診需要實驗室病原學與血清學診斷等。

(1)臨診診斷 妊娠后期母豬發生流產,產死胎、弱仔,胎兒木乃伊化,出現呼吸困難;新生仔豬出現呼吸道癥狀,病死率高達80%~100%者,可懷疑本病。但應注意與偽狂犬病、豬圓環病毒病、豬細小病毒病、豬瘟、豬流行性乙型腦炎、豬呼吸道冠狀病毒病、豬腦心肌炎、豬血凝性腦脊髓炎以及其他細菌性疾病進行區分。

(2)病毒的分離與鑒定 選取病死豬肺、扁桃體、脾、淋巴結和血清,死產和流產胎兒的脾肺血清和胸水,可用于病毒分離。

(3)間接ELISA和血清中和試驗(SN) ELISA方法簡便,適用于大規模的檢測。血清中和試驗檢測的是病毒中和性IgG(免疫球蛋白G),一般要感染6周后方可檢出SVN(血清病毒中和試驗)抗體,由于ADE(抗體依賴性增強作用)影響,SVN試驗只能在傳代細胞系上進行。

(4)免疫組織化學(IHC)分析 用10%的中性緩沖甲醛固定肺臟、淋巴結、心臟、胸腺、脾臟和腎臟,然后轉送至診斷試驗室進行顯微評價和免疫組織化學(IHC)分析。IHC和組織病理學技術相結合可直接觀察到細胞質中顯微病變內部或者臨近部位的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病毒病原。需要對固定48小時內的組織進行處理以避免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病毒抗原的降解以及IHC陽性細胞的損失。

三、預防與控制

1.預防

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以持續感染、亞臨診感染、免疫抑制和易繼發感染為流行特點,給本病的防治帶來困難。預防既是本病防治的關鍵,也是最佳方法。

(1)自養自繁,建立穩定的種豬群 不要輕易引種,如須引種,則也須從非疫區的健康豬場,進行血清學檢測為陰性的豬方可引入。引入后必須隔離檢疫3~4周,健康者方可混群飼養。

(2)建立健全生物安全體系,實行全進全出的策略 建立健全豬場生物安全體系,保持豬舍、飼養管理用具及環境的清潔衛生,定期對豬舍和環境進行消毒,嚴格消除與防止疫情傳入與散布的因素與可能。實行全進全出的策略,至少要做到產房和保育兩個階段的全進全出,以便對豬舍產房等進行徹底消毒。

(3)控制繼發感染 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病毒可造成豬免疫功能的損害,易引起一些細菌性的繼發感染。因此,在妊娠母豬產前和產后,以及哺乳仔豬斷奶前后與轉群時,可適當采用一些抗菌藥物(如泰妙菌素、土霉素、金霉素、阿莫西林、利高霉素等),以防治豬群肺炎支原體、副豬嗜血桿菌、鏈球菌、沙門菌、巴氏桿菌、附紅細胞體等細菌性繼發感染。

(4)做好其他疫病的免疫接種與控制 豬瘟、豬偽狂犬病和豬氣喘病等可與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相互誘發與促進病情發展乃至提高病豬病死率,故應盡最大努力地做好這些疾病疫苗接種與控制,從而提高豬群肺臟對呼吸道病原體感染的抵抗力。

(5)定期監測 一般而言,每季度1次,可采用ELISA試劑盒進行抗體監測。如果4次監測抗體陽性率沒有顯著變化,則表明該病在豬場是穩定的。相反,如果監測抗體陽性率有所升高,說明豬場在管理與衛生消毒方面存在問題,應加以改善。

(6)目前尚無十分有效安全的免疫防制措施 PRRS減毒疫苗有返祖毒力增強的現象,在國內外使用中曾引起多起PRRS暴發事件。滅活疫苗從安全性角度來講沒有問題,但免疫效力有限或不確定,還有待提高與完善。如果與減毒活疫苗聯合使用,或者用于以前感染過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病毒的豬只時,會誘導產生比單獨應用時更多的中和抗體。

2.防控

(1)報告 高致病性豬藍耳病是由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病毒變異株引起的一種急性高致死性疫病。仔豬發病率可達100%、病死率可達50%以上,母豬流產率可達30%以上,育肥豬也可發病死亡是其特征。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豬出現急性發病死亡情況,應及時向當地動物疫控機構報告。

(2)嚴密封鎖 對發病豬場及其周圍的豬場都要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以避免疫病擴散。對流產的胎衣、死胎及死豬做好無害化處理,產房徹底消毒;隔離病豬,對癥治療,改善飼喂條件等。中止替代動物的引入,暫時關閉種群2~4個月。

(3)緊急接種 在疾病急性暴發時,可以使用急性發病豬只的血清有計劃地進行接種。這種接種程序具有一定的風險,但是這種程序仍舊不失為一種縮短臨診暴發時間和加速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病毒陰性斷奶仔豬產生一種好方法。

(4)斷奶豬只的管理 為了阻止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病毒在慢性感染豬群中的繼續傳播,可以采用剔除部分病豬方法。該方法具有明顯改進日增重、減少死亡,并能從總體上減少護理病豬經濟損失的優點;但是會剔除日齡較大的豬只,而且可能需要定期重復剔除,才能維持生產性狀的改進。

四、中西獸醫結合治療

1.西藥治療

(1)抗病毒 尚無抗豬藍耳病病毒的特效藥物,一般可使用干擾素來誘導抑制病毒復制因子的產生,從而防止病毒的擴散與流行。

(2)防繼發感染和逐漸退燒 每7千克飼料中加復方花青素1千克、?;撬?千克、阿司匹林1千克,攪拌均勻飼喂,服用4天左右,觀察效果,再根據病情增減藥物劑量。除非必要情況,一般不要對病豬施行針劑注射,以免容易導致病豬心力衰竭而亡。

2.中藥治療

① 生石膏50克,銀花藤20克,生地黃18克,板藍根、玄參、黃芩各15克,赤芍、牡丹皮、連翹10克。高熱者加水牛角30克,麥冬15克,丹參10克。加水2000毫升,浸泡30分鐘,煎沸10分鐘后,自然放涼。大豬每次100毫升,3~6次/日;小豬每次20~50毫升,3次/日。病豬退燒并恢復食欲后,先禁食10余天,每日以少量清水摻以中藥或西藥飲之,待肥豬漸漸變瘦,病情隨之日漸緩解或康復。否則,病情會反復持續發作,并不斷加重。

② 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病毒不耐高溫,發病初期的豬在1~2天內可采用熱血療法,即不用退燒藥物,而利用機體發熱來直接殺滅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病毒。此時只用抗生素控制繼發感染,配合黃芪多糖類藥物。第2天可以使用退燒藥物治療,但盡量使用中藥制劑,如黃連解毒湯、雙黃連制劑、清開靈、清瘟敗毒散,連用3~5天。如有豬瘟混合感染,第4天可注射豬瘟疫苗10~30頭份,配合黃芪多糖制劑。有其他疾病混合感染者,可根據具體病情選用氟苯尼考、阿莫西林,同時配合使用中藥制劑治療。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容县| 甘孜县| 翁牛特旗| 晋州市| 德兴市| 赤水市| 松原市| 通化县| 宜章县| 保定市| 文成县| 永川市| 乃东县| 车险| 平顺县| 石城县| 富顺县| 武安市| 龙泉市| 长泰县| 南京市| 宁化县| 剑川县| 广元市| 襄樊市| 峡江县| 五寨县| 武威市| 双桥区| 越西县| 宜兰市| 康马县| 林州市| 宝坻区| 华阴市| 孝义市| 瑞安市| 东乌珠穆沁旗| 休宁县| 淮滨县| 磴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