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境藝術設計看這本就夠了
- 陳根
- 6815字
- 2019-04-17 11:31:37
4.1 室內環境空間設計
4.1.1 室內空間的類型
4.1.1.1 結構空間
任何室內空間都是由若干承重構件所組成的,對這些暴露式結構的處理,這樣的設計充分體現出了結構的時代感、力度感、科技感,真實反映空間的特性,具有較強藝術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是現代空間藝術審美趣味中一種重要表現形式。
案例 萊蒙創智谷臨展空間
設計師以“折紙魔法”這個設計理念貫穿于整個空間設計,并通過硬裝、軟裝、施工的一體化設計讓該概念得以實現。運用黑白兩色的對比表現出紙張的折痕,曲折并且不對稱的折線從入口處一直延伸到展廳的最末端,自然而然地起著引導的作用(圖4-1)。

圖4-1 萊蒙創智谷臨展空間
4.1.1.2 共享空間
一般是在較大型的公共空間中會設置共享空間,其內部常設有多種設施,例如,休息設施、服務設施等,是綜合性、多用途的靈活空間。同時,共享空間要強調流動性、滲透性與交融性,對其他空間起到了一種連接、交通樞紐的作用。再次,在空間景觀處理上,注意相互交錯、內中有外、外中有內,在設計時常把室外一些自然景象引入到室內中來,如假山、流水、綠色的植物等,整體空間富有動感、情趣,極大地滿足了現代人的物質和精神的需求。
案例 巴西圣保羅玩具倉庫
倉庫的主人住在附近,這里則作為孩子們的游樂室和會客廳。
設計師考慮到巴西社會當下的一些治安問題,盡量將建筑的入口設計得低調。灰墻后的庭院極具反差,帶給主人大大的驚喜。進入庭院,迎面而立的是雙胞胎藝術家Osgemeos創作的涂鴉作品—“外面的世界很無聊”,十分具有趣味性(圖4-2)。

圖4-2 涂鴉作品“外面的世界很無聊”
這棟建筑共分三層,底層作為起居室與餐廳,空間雖簡單,但五顏六色的座椅和藝術品這里充滿了生氣與趣味,非常適合聚會之用(圖4-3)。

圖4-3 一層空間設計
設計師受到孩子們一款建筑玩具的啟發,第二層的設計由金屬構造構成,可以與其他結構脫離并任意組合,甚至墻壁都是可移動的。猶如“變形金剛”,可以讓這個家庭根據自己的需要對空間進行改造和變形(圖4-4)。

圖4-4 二層空間設計
頂層是印度式的瞭望塔,通過一個紅繩子纏繞的吊橋與主體空間連接,橋下是類似叢林般的花園。對面墻壁被爬藤植物覆蓋,還繪有藝術家Cranio和Presto的怪誕涂鴉作品,極具探險氛圍(圖4-5)。

圖4-5 三層空間設計
4.1.1.3 母子空間
母子空間是空間二次分割形成的大空間中包容小空間的結構,它主要通過一些實體性或虛擬象征性的手法再次限定空間,形成樓中樓、屋中屋的空間格局。既滿足了功能要求,又豐富了空間的層次。子空間往往都是有序的排列而形成一種有規律節奏的空間形式,使得空間使用者既能保證相對獨立性與私密性,又能方便地與群體中的大空間溝通。
案例 韓國教育中心Hands-on Campus
這是一家利用樂高教育產品為媒介的具有教學創意的教育集團,它引進了韓國新的學習方法。設計師將品牌的一貫理念“動手、動腦”,訴諸該處的空間設計,立志打造一個更令人心奮和更吸引人能夠給公眾提供靈感的地方。
整個區域被分為了幾個立方維度的空間,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和顏色,代表著不同的場景。那些立方空間是根據學習的過程和經驗的循環來安排的,學生和訪客都能夠想象他們自己是故事中的一部分,從而發現未來的可能性。
在“機車”模型的區域,墻面上掛著一塊屏幕,正在放映著賽車的實況轉播,旁邊的墻壁上懸掛著各式各樣的機車模型,可以引領公眾進入一片汽車的天地。而另一方立方空間則是孩子們的娛樂場所,整個空間是藍綠色的基調,天花板上是十幾盞白色節能燈,放射出的白光再經天花板、墻面和桌面反射,立即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毗鄰該空間的是一方紅色區域,墻壁上畫著一輛公共汽車,里面的乘客俏皮可愛,似乎在給到來的小朋友講述著一個個生動的故事。
其他的幾處展覽空間特點是兼備科學性和趣味性的,那里除了機車模型,還有機器人模型以及很多需要融入高科技的高端產品,可以滿足很多青年人對科學的探索需求。
除了展覽空間,還有一間商店。這里除了售賣這些琳瑯滿目的商品,還提供桌凳供訪客小憩(圖4-6)。

圖4-6 韓國教育中心Hands-on Campus
4.1.1.4 開敞空間
開敞空間的限定性和私密性較弱,公共性與開放性較強。在空間感上,開敞空間是流動的、滲透的。通常更多的是借助室內外景觀擴大視野,強調與周圍環境的交融,并有一定的趣味性。在功能使用上靈活性較強,能根據功能需求的變化來改變室內格局;在心理效果上,表現為開朗、活躍、有接納性的特點。
案例 巴西圣保羅Fernando Jaeger家具店
這家家具店的大廳是上下打通的,顧客站在雙層樓高度的入口處就可以看到室內空間的全部,立面只擺放了一個木架和一組沙發,給人仿佛走進自家客廳的感覺,十分舒適自然。
店里采用開放式的平面規劃,這樣在擺放家具時不受限制,營造出一種開闊和輕松感。深入進去的一層也都是按照房間的感覺擺放家具,比較隨意舒適。
設計師在開放的空間中僅穿插了兩個用松木打造的小體量空間—衛生間和電梯,它們設置在顧客服務臺的周邊,十分用心和便利。
剩余的空間或根據結構的調整來用于展示產品,或直接將產品陳設在為這個項目而特別設計的松木貨架上,整體顯得錯落有致(圖4-7)。

圖4-7 巴西圣保羅Fernando Jaeger家具店
4.1.1.5 封閉空間
封閉空間是利用明確的圍護實體包圍起來的空間,與其他空間相比較在視覺上、聽覺上、空間上有很小的連續性,隔離性較強;在景觀關系上和空間性格上,封閉空間具有較強的私密感和領域感,在心理上給人以安靜、嚴肅和安全感。但是長時間處于這種空間中會給人閉塞、枯燥的感受,因此為了調節空間氛圍,通常可采用人工景窗、大幅場景掛畫、鏡面等設計手法來擴大空間和增加空間的層次感。
案例 孟買藍寶石公司釀酒廠
孟買藍寶石公司釀酒廠的兩個溫室,使用了分離的金屬條,形成兩個各自獨立、彎曲的造型。
兩個溫室,一個溫室有著潮濕的熱帶氣候,另一個則擁有干燥溫和的地中海氣候。溫室與釀酒廠的連接使得在蒸餾過程中產生的廢氣能夠被循環利用,用以維持其中的溫暖氣候讓植物茂盛地生長,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圖4-8)。

圖4-8 孟買藍寶石公司釀酒廠
4.1.1.6 動態空間
動態空間是指從心理與視覺上給人以動態感受的空間。在空間形態上,往往具有空間的開敞性和視覺的導向性特點,空間組織靈活多變;在界面組織上,具有連續性與節奏感,常利用對比強烈的色彩、圖案以及富有動感的線性作為裝飾元素;在空間氛圍的營造上,常把室外流動的溪水、瀑布、富有生機的花木、陽光乃至動物引入環境中來;同時,還可以借助交錯的人流、生動的背景音樂、閃動的燈光影像等來表現空間的動態感受;在設施的設置上,常利用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的設備(如電梯、自動扶梯、旋轉地面、活動展臺、信息展示等)形成豐富的空間動勢。
案例 移動游樂園—日本澀谷西武女裝和帽子商店
設計師將設置在公園的“移動游樂園”作為這家商店設計主題。
在相鄰建筑里的灰色調圖案的地板從半路延伸到過道上,不同的鋸齒狀的排列圖形延續到新的空間。藍綠色的涂料得到了不受限制的應用,覆蓋了屋頂以及一些結構元素,這樣的顏色加強了空間內的新鮮色彩。與此同時,又搭配了木料、黑色和白色的陳列架以及裝飾元素,帶有條紋的遮陽篷和長度適中的彩旗,被抽象成簡單的條紋和形狀,用來劃分空間和修飾服裝區的圍欄(圖4-9)。

圖4-9 日本澀谷西武女裝和帽子商店
4.1.1.7 靜態空間
相對于動態空間,靜態空間的形式比較穩定,構成較單一,常以對稱、向心、離心等構成手法進行設計,達到一種靜態平衡。空間的限定性較強,趨于封閉型。多為盡端空間,即空間序列的終端,私密性強,因此,不易受其他空間的干擾和影響。空間比例設計適中,色彩淡雅、光線柔和、造型簡潔,沒有過多復雜與視覺沖擊力較強的造型元素(圖4-10)。

圖4-10 芬蘭Kuokkala教堂
4.1.1.8 虛擬空間
虛擬空間主要是依靠觀者的聯想和心理感受來劃定的一種空間形式,也稱“心理空間”。這種空間沒有明確的隔離形態,限定感較弱,它往往存在于母空間中,既與母空間相互流通而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和領域感。虛擬空間常借助各種隔斷、家具、陳設、水體、綠化、照明以及不同色彩、材質、高低差等作為設計元素進行空間的限定。
案例 日本teamLab數字藝術環境設計
日本團體實驗室(teamLab)的交互裝置“共存”(Harmony),在2015年的米蘭世博會日本館中展出。
作品的靈感來源于“日本稻田”,睡蓮狀的屏幕上投影映射出一片色彩斑斕的稻田。伴著蟲鳴蛙聲,綠油油的“水稻”不時搖曳起舞,一大片“錦鯉”跟隨著你的步伐緩緩游弋,讓人仿佛置身于夏夜的田野中。設計師希望作品能為人們打造出一個獨立的空間,在這里似乎能感覺到自己在用指尖輕拂著水稻,徜徉在其中,去感受大自然所想要表達的一切(圖4-11)。

圖4-11 靈感來源于“日本稻田”的交互裝置—“共存”
4.1.1.9 懸浮空間
在較大、較高的空間的垂直方向上,采用懸吊、懸挑或用梁在空中架起一個小空間,給人一種“懸浮”感。懸浮空間由于底面沒有支撐結構,因此可以保持視覺的通透完整,使低層空間的利用更為靈活。空間形式感也更加別致和與眾不同,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案例 Atlantis Blue
Atlantis Blue是一間開設于香港中環,提供新派美食的高級西餐廳,名字取自古希臘傳說中的小島亞特蘭蒂斯(Atlantis)。
在空間設計上運用抽象的手法,打造出神秘及夢幻的感覺。地板和墻身都用上仿古的木板,以帶出失落古城的主題,木墻身及廚房玻璃畫上藍色的古老地圖和希臘文字,用餐區域間磨砂質感的玻璃隔斷,兩種餐椅的交替擺設與木地板及暖色調為主的用餐環境形成對比,一切都仿佛像是將要揭開沉睡在海底的偉大帝國的面紗。
鏡面不銹鋼天花及窗花是為了擴充室內空間及阻隔室外的繁忙景觀,利用激光切割做出特別定做的圖案;圖案的靈感來自水底的流動感和影子,模仿出照射進海底的一束束陽光,令整間餐廳就像沉于水中。日光及射燈能穿透其中,創造神秘的光影圖案賦予整個室內環境,在日與夜給予顧客不一樣的夢幻感覺,映襯著那一段沉睡在海底的史前文明(圖4-12)。

圖4-12 Atlantis Blue
4.1.2 室內空間的分割
在室內空間環境設計中,要想滿足使用者對不同空間、不同區域的功能要求,滿足人們對藝術和審美的要求,空間的分隔在其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各類建筑及空間都有其自身的功能特點,在進行室內空間的分隔時,要符合其自身規律和要求,并選擇適當的分隔方式。
4.1.2.1 絕對分隔
絕對分隔是指空間中承重墻到頂的隔墻等限定性的實體界面來分隔的空間。其特點是:空間界限非常明確,具有強烈的封閉感,其隔聲性、視線的阻隔性良好,抗干擾能力強,保證空間的獨立性與私密性,能夠創造出安靜宜人的環境。但由于界面的完全阻隔,使空間缺少流動性與連續性。一般情況下,絕對分隔常用于居住建筑、教學建筑、辦公建筑等建筑空間。
案例 SOHO Tree House
互聯網為日常工作帶來的最大便利,就是溝通方式更多樣,效率也得到了極大提高,這推動SOHO式工作方式從無到有,甚至成了一部分人的常態。對SOHO群體來講,隨性的工作狀態往往是保持生產力的前提,但隨性不等于隨意,工作環境的舒適度往往與效率息息相關。
對于如何解決這些痛點,新加坡設計師Dymitr Malcew的解決方案是Tree House。Tree House可以直譯為“樹屋”,但Dymitr Malcew并不想用這兩個字給自己的設計定調,而且顯然從外形上看,你不大可能聯想到樹。取這樣的名字,Dymitr Malcew試圖帶給辦公者類似動物棲息在樹上的體驗,聯系到家居設計的語境,這其中當然包含了舒適性與私密性。
正是因為Tree House將舒適與私密作為設計的初衷,使我們看到一個半包圍式結構隔出的私人小空間,而厚實的織物襯墊在為使用者提供舒適坐臥感受的同時,還擔負著增強隔聲效果的重任。另外,Tree House底部還配備了萬向輪,可以方便地將兩個獨立的Tree House組合為一個整體,相當靈活。
顯然,這種隨時就能完成的小型密閉空間不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都有著不小的用處。

圖4-13 SOHO Tree House
4.1.2.2 局部分隔
局部分隔是指利用限定性相對較低的片斷性界面來劃分空間,如屏風、家具、矮墻等。其特點是:空間限定感較弱,但流動性、聯系性較強,空間不同區域之間能良好地融會貫通,有利于空間的布置形式豐富多變。但這種分割決定了空間在隔聲性、視線通透、私密性等方面較弱。局部分隔常見的分割形式有:獨立面垂直分隔、平行面垂直分隔、L形面垂直分隔、U形垂直面分隔等。無論在大空間還是小空間此種分隔手法都會被經常使用。如在餐飲環境的大廳空間中,為了避免用餐者相互干擾,保持相對的私密性,通常會采用一些裝飾隔斷進行空間的劃分。
案例 荷蘭阿姆斯特丹BrandDeli辦公空間
設計機構DZAP開發了電視廣告公司BrandDeli的新辦公空間,坐落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根據BrandDeli電視廣告公司的性質,DZAP旨在將其打造成為一個溫馨的家庭辦公室。該項目設計背后的理念,是把空間變成一個看起來和感覺起來比家庭更舒適的場所。
該辦公室項目面臨的挑戰之一是要使略顯黑暗的空間變得干凈明亮,在這個空間內,只有在外觀開通的幾個大窗戶和一個能夠讓光線透射進來的天井。一樓較暗的區域被改造成為推動工作的區域,如會議室、復印區和一間酒吧。櫥柜被巧妙地用于酒吧/廚房和復印區域之間的天然分隔(圖4-14)。

圖4-14 荷蘭阿姆斯特丹BrandDeli辦公空間
4.1.2.3 彈性分隔
彈性分隔是指利用一些拼裝式、折疊式、推拉等隔斷、屏風、幕簾、家具、陳設等分隔空間。其特點是:可根據使用功能的要求隨時移動或啟閉,空間的形式可自由機動地調整。彈性分隔多用于臨時性、短暫性、小范圍的空間使用上。
案例 移動序列—日本大阪Nikken Space Design辦公室
由于該工作室容納了不同專業的工作者,包括有設計師、電腦繪圖(CG)渲染和計算機輔助設計(CAD)操作,所以新辦公室設計應確保能促進更多的創造性和更高的效率,還要去了解員工的個性,反映出員工喜歡的工作方式。每一個屬于這個辦公室的員工理應被視為獨立的出色創造者。
因此,與傳統企業不同,該辦公室擁有非常扁平化的組織結構。一般情況下是4~5名員工組成一個團隊去負責一個單獨的項目,而且團隊成員都極為注重彼此間的有機聯系。設計師表示,他們在設計的早期階段就意識到,一個固定的桌面布局并不符合他們的風格。
將每個設計師的優點和才能輸送于社會,是這個辦公室的價值所在。從這一視角來看,打造一個高度統一的工作空間的理念也不適合他們的工作人員。因此,如何建立一個創造性的空間,讓每個獨立個體的特性都得到尊重,使個體間的有機聯系能在一個高度自由的層面上實現,成為這個項目最大的課題。
設計師還認識到,要增強辦公室提供給客戶的價值,員工進來后與人、物、事的連接點都是重要的因素,也即業務聯系、材料和書籍的數量和質量。基于此,設計師創設了一種機制,使工作人員能在辦公室周圍自由活動,從而最大化各個移動點的效應。
每處室內空間的設計都旨在滿足開展會議、檢索信息和挑選材料等個人目的。不僅如此,每個空間都是由高移動性區域連接起來的。地板經過三維設計就像體育場的站臺,這樣當人們在室內行走時因高度變化就會獲得一種獨特的景觀,同時感受到辦公空間的統一感。雖然必須要爬上書架才能找到想要的書,但員工同樣也可以坐在臺階上看書,從高處欣賞景觀,轉換心情。
辦公室為所有員工都配備了可移動的辦公桌以便自由布局,這樣一來,雖然各個團隊是基于不同項目而組成的,但工作都是可見的,而且還促進了高效的信息交流。盡管這是打造靈活的辦公室通用設計的另一種方式,然而辦公空間方便靈活的布局在任何時候都能實現類似的靈活性。
最終,技術通用化導致了每個人的特征得以展示。仿照壽司卷造型的員工辦公桌由回收塑料瓶制造,能自由滑動。如果一名員工因新項目而被分配到另一不同的位置,桌子會隨其移動。
對這些可移動桌子而言,電力供應是要解決的問題之一。設計師加入了一個機械裝置,利用如同細菌鞭毛的導線為每張辦公桌提供電力,距離最近的桌子便形成了一條供電鏈。每張桌子既有互動又保持了獨立,這個辦公桌系統不僅使員工的工作方式可視化,同時以最高效的方式加速了創造力的發揮(圖4-15)。

圖4-15 日本大阪Nikken Space Design辦公室
4.1.2.4 象征分隔
象征分隔是指利用燈光、色彩、材質、欄桿、水體、綠化、懸垂物、高差等分隔空間。其特點是:它是一種限定性極低的分隔方式,界面模糊,主要通過聯想和視覺的原型來界定空間。空間流動性極強,易于產生豐富的空間層次變化。無論是在大空間還是小空間中,象征分隔的方式都是適宜的。
案例 法國巴黎Glass & Walnut公寓
考慮到房子主人們的社交生活比較豐富,喜歡招待客人,因此設計師最大限度地迎合他們的生活習慣和需求,融入主人的特性,將客廳、廚房、餐廳以及一間陳列室/書房這些區域都結合到一起,為其打造了一個極為舒適寬敞的生活空間。
公寓共有兩層,其中,一層擁有一個非常寬敞的區域,它充分利用了從街道和庭院照射進來的自然光,又因廚房和餐廳設計成開放式的,與客廳直接相通,所以一層顯得十分明亮清透,有幾許北歐的清新格調,又散發浪漫之都獨有的優雅氣質。臨街的外立面內側嫁接著一個曲面的透明玻璃體量,因為它的存在,整個主空間充滿著通透感,與此同時,窗簾的加入讓它又可以保持相對獨立,獨居一角成為房室。設計師的巧妙構思成全了這個小玻璃空間的雙重用途,既可以作為書房,也可當作客房來用。而最為吸睛的元素,卻是陳設在中心的一個造型奇特的裝置,其外形像是一把巨型掃帚,挺立在客廳中極具視覺沖擊,藝術格調凸顯無遺,因色調與木原色相近,所以不會使人覺得與內裝格格不入(圖4-16)。

圖4-16 法國巴黎Glass & Walnut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