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境藝術設計看這本就夠了
- 陳根
- 697字
- 2019-04-17 11:31:31
2.2 現代主義成就幾何抽象
20世紀初,伴隨著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技術的出現、玻璃等新型材料的大量應用,現代主義的風格應運而生。第一代現代建筑大師們首先實現了觀念的變革,他們拋棄了煩瑣的模仿自然的裝飾和僵化的傳統建筑布局的禁錮,代之以抽象與簡潔、自由組合的幾何體,強調功能,追求建筑的空間感。鋼結構、玻璃盒子的摩天大樓將人們的藝術想象力從石砌建筑的重壓下解放出來,以不可逆轉的勢頭打破了地域和文化的制約,造就了風靡全球的“國際式”的現代風格。
這一時期,抽象藝術流派十分活躍,如立體主義、構成主義、表現主義等。抽象派藝術作品僅用線條或方塊就可以創造出優美的繪畫,這直接對建筑產生了影響?,F代建筑的開拓者創辦的包豪斯學校第一次把理性的抽象美學訓練納入教學。當時現代主義大師勒·柯布西耶正熱衷于立體主義之純粹派的繪畫,他在建筑造型中秉承塞尚的萬物之象,以圓錐體、球體和立方體等簡單幾何體為基礎的原則,把對象抽象化、幾何化。他要求人們建立由于工業發展而得到了解放的以“數字”秩序為基礎的美學觀。1928年他設計的薩伏伊別墅是他提出新建筑五特點的具體體現,對建立和宣傳現代主義建筑風格影響很大(圖2-3)。

圖2-3 薩伏伊別墅
1930年由密斯·凡·德·羅設計的巴塞羅那世博會德國館也集中表現了現代主義“少就是多”的設計原則(圖2-4)。

圖2-4 巴塞羅那世博會德國館
現代建筑造型的基本傾向是幾何抽象性。標準化的幾何體在當時適應了迅速發展起來的工業化社會的生產方式和大眾對“量”的需求。在反傳統的浪潮中,它以劃時代的精神突出表現了時代特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后給全世界帶來了面目一新的美感。幾何體建筑在全球的普及,標志著抽象的、唯理的美學觀的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