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茄果類蔬菜病蟲害診治原色圖鑒(第二版)
- 呂佩珂 蘇慧蘭 尚春明
- 1080字
- 2019-04-03 12:18:53
番茄、櫻桃番茄細菌性髓部壞死病
2012年春季天氣多變,連陰天多,棚內露水多,番茄、櫻桃番茄細菌性髓部壞死病發生特別嚴重,很多大棚整棚發病,給菜農帶來巨大損失。
癥狀 又稱細菌枯萎病。全株性病害,受害株一般在番茄、櫻桃番茄結果期表現癥狀,一般果坐好至綠果期開始顯癥。發病初期植株上中部葉片萎蔫,部分復葉的少數小葉邊緣退綠。莖部生出突起的不定根,后在長出不定根的上方或下方出現褐色至黑褐色斑塊,長約5~10cm,病部表皮質硬。縱剖病莖,可見髓部已變成褐色或黑褐色,莖表皮褐變處的髓部先壞死或干縮中空,有時維管束也變褐,并逐漸向上向下擴展。染病株從萎蔫到全株枯死,病程約20天。分杈處及花器和果穗受害狀與莖部相似。果實染病,從果柄開始變褐,造成全果變褐腐爛,果皮質硬,掛在枝上。濕度大時,從病莖傷口或葉柄離層及不定根處溢出黃褐色菌膿,別于番茄潰瘍病。
病原 Pseudomonas corrugata Roberts et Scarlett,稱皺紋假單胞菌或番茄髓部壞死病假單胞菌,屬細菌界薄壁菌門假單胞桿菌屬。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原細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翌年借雨水或灌溉水及農事操作傳播,主要從整枝打杈傷口處侵入。4~7月遇高溫多雨,田間病害發展很快,條件適宜時,易大面積流行。病菌喜溫暖潮濕的條件,在夜溫較低高濕的條件下易發生,尤其是降雨易誘發該病,連作地、排水不良、濕氣滯留、氮肥過量發病重。
番茄細菌性髓部壞死病初期癥狀

番茄細菌性髓部壞死病中期癥狀
皺紋假單胞菌形態特征菌體電鏡照片
防治方法 防治番茄細菌性髓部壞死病,重在預防,當菜農發現時已經進入中晚期,因此生產上一定做到防患于未然。①選用種植發病輕的或抗病的品種。②堅持輪作,不能連作,與非茄科作物進行2~3年輪作。增施生物菌肥,合理施用氮肥,適當增施磷鉀肥增強抗病力。③定植時進行藥劑蘸根,先把3%中生菌素600倍液或33.5%喹啉銅800倍液配好,取15kg放在較大容器里,再把整個穴盤浸入藥液中把根部蘸濕,15天后再灌1次,可推遲發病。④加強棚內溫濕度管理。防治該病重在預防,整枝打杈一定選晴天不要在露水未干時進行,不要用指甲掐斷枝杈,避免人為接觸到傷口,應用手控住枝杈后向下掰,手不會接觸傷口,避免人為傳播病菌。⑤打完杈后馬上噴一遍上述殺菌劑。接著再澆灌1次72%農用高效鏈霉素3000倍液配合30%王銅500倍液,或72%農用高效鏈霉素3000倍液配合27.12%堿式硫酸銅懸浮劑500倍液,或32.5%苯甲·嘧菌酯懸浮劑1500倍液混27.12%堿式硫酸銅懸浮劑500倍液,或3%中生菌素500倍液配合20%噻菌銅水劑500倍液,或33.5%喹啉銅懸浮劑800倍液混2%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或20%葉枯唑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隔7天1次,防治2~3次。⑥采用莖部注射法。向莖內注射上述殺菌劑,10天后再注射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