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效生態豬場管理實用手冊
- 職愛民 周志友
- 9字
- 2019-04-03 17:45:38
第三章 豬的繁殖技術
第一節 母豬繁殖力與指標評定
一、母豬繁殖力概念
母豬是養豬業發展的基石,利用好母豬,提高母豬的繁殖效率相當重要。母豬繁殖力通常包括產仔性能和哺育性能,而產仔性能包括產仔數、產活仔數、初生成活率、初生重、初生窩重;哺育性能包括20日齡窩重(泌乳力)、斷奶重、斷奶窩重、斷奶仔數、斷奶成活率等指標。
二、母豬繁殖力指標評定
母豬繁殖力的評定和管理比公豬更為困難。公豬的繁殖力主要考慮其生產的精液,而母豬繁殖力涉及許多不同的生理過程,包括排卵、受精、胚胎的發育和胎兒的檢查等,這些都不同于精液品質檢查。如果生產環境不適宜,許多因素影響正常仔豬的出生,對生產者來說,很難確定哪個因素影響最大。
(一)每窩斷奶仔豬數
衡量母豬繁殖力的主要指標是一頭母豬1年生產了多少頭斷奶仔豬數,目標是25頭。涉及分娩率。分娩率以1年計,小于等于82%不能接受,目標值為85%,那么還有15%哪里去了?流產1%~2%屬正常;假妊娠小于1%;規則返情10%,是造成分娩率下降主要原因,一般不是疾病的原因。不規則返情2%~3%,疾病是考慮的主要原因。在分娩率低時,首先應區分是規則返情,還是非規則返情;其次是盡快找出返情的母豬。
(二)非生產天數
影響每頭母豬年供斷奶仔豬數的最重要的因素是非生產天數,其次是活產仔數和仔豬斷奶前死亡率。非生產天數是指存欄母豬,既未懷孕,又未泌乳的天數。公式為非生產天數=365–(泌乳天數十妊娠天數)×年產胎次。平均非生產天數是60天,變化范圍是36~85天。影響非生產天數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分娩率。分娩率(%)=分娩母豬數/配種母豬數,低分娩率是受孕失敗或妊娠失敗造成的。
(三)斷奶至發情配種的間隔
母豬斷奶后體況良好,斷奶后第一輪發情就可以配種。膘情適宜的豬群,目標值是7天內的發情配種率為90%以上。17~28天斷奶的母豬,需要5~10天才能發情;頭胎母豬和體況差的經產母豬需更長的時間才發情;哺乳期體重損失過多的母豬,提高斷奶到發情期間的采食量是有好處的,會增加體況差的母豬的排卵數。配種后(24~72小時)進食能量過多,會增加體產熱,使受精卵的死亡率升高。
(四)活產仔數
活產仔數是衡量母豬繁殖性能的又一個指標,死胎、木乃伊胎表明繁殖力可能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