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藥用植物·十四
- 葉華谷 易思榮 黃婭 曾飛燕
- 462字
- 2019-03-27 14:34:16
甘肅小檗
Berberis kansuensis Schneid.
【別 名】黃三刺、山黃檗
【基 原】來源于小檗科小檗屬甘肅小檗Berberis kansuensis Schneid.的根入藥。
【形態特征】落葉灌木。高達3 m。一年生枝后期鮮紅色,具條棱,二年生枝淡褐色,較細。刺單一或三分叉,長1~1.5 cm。葉簇生;柄長5~15 mm,生花序短枝上的葉常無柄或近無柄;葉片近圓形或寬倒卵形,長1.5~5 cm,寬4~4.5 cm,頂端鈍,基部漸狹成柄,邊緣具疏刺齒,上面綠色,下面灰色,被白粉。總狀花序長達5 cm,具花10~30朵,花梗長5~8 mm,小苞片2,長1~1.5 mm;萼片6,兩輪排列,外輪較小,不等大,內輪較大,長3~4 mm;花瓣6,黃色,橢圓形,內輪花瓣頂端淺裂,基部有1對腺體;雄蕊6,花藥瓣裂;子房1室,柱頭無柄。漿果紅色,長7~8 mm,直徑5~6 mm。種子2顆?;ㄆ?~6月;果期7~8月。
【生 境】生于海拔1400~2800 m的山坡灌叢中。
【分 布】陜西、甘肅、寧夏等地。
【采集加工】根秋季采挖,去須根及泥土,取皮,切片,曬干。
【性味功能】味苦,性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主治用法】治熱痢便血,濕熱黃疸,下肢腫痛,潮熱盜汗,風火目痛,舌瘡,乳腺炎及癰瘡等。用量6~15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