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黃金間碧竹
Bambusa vulgaris Schrad. ex Wendl. cv. Vittata

【別 名】金絲竹

【基 原】來源于竹亞科簕竹屬黃金間碧竹Bambusa vulgaris Schrad. ex Wendl. cv. Vittata[B. vulgaris Schrad. ex Wendl. var. strata]的嫩葉入藥。

【形態(tài)特征】竿稍疏離,高8~15 m,直徑5~9 cm,尾梢下彎,下部挺直或略呈“之”字形曲折;竿黃色,節(jié)間長20~30 cm,但具寬窄不等的綠色縱條紋,籜鞘在新鮮時為綠色而具寬窄不等的黃色縱條紋;節(jié)處稍隆起,竿基數(shù)節(jié)具短氣根,并于籜環(huán)之上下方各環(huán)生一圈灰白色絹毛;分枝常自竿下部節(jié)開始,每節(jié)數(shù)枝至多枝簇生,主枝較粗長。籜鞘早落,背面密生脫落性暗棕色刺毛,干時縱肋稍隆起,頂端在與籜片連接處呈拱形,但在與籜耳連接處作弧形下凹;籜耳甚發(fā)達(dá),彼此近等大而近同形,長圓形或腎形,斜升,寬8~10 mm,邊緣具彎曲細(xì)繸毛;籜舌高3~4 mm,邊緣細(xì)齒裂,并被極短的白色細(xì)纖毛;籜片直立或外展,易脫落,寬三角形至三角形,背面疏生暗棕色小刺毛,腹面在脈間密生暗棕色小刺毛,尤以其基部更密,頂端的邊緣內(nèi)卷形成堅硬的銳尖頭,基部稍作圓形收窄,且其寬度約為籜鞘頂端寬的一半,邊緣在近基部處具彎曲細(xì)繸毛。葉鞘初時疏生棕色糙硬毛,后變無毛;葉耳常不發(fā)達(dá),若存時,多為寬鐮刀形,邊緣無毛或僅具少數(shù)繸毛;葉舌高1 mm或更低,截形,全緣;葉片窄被針形,一般長10~30 cm,寬13~25 mm,兩表面均無毛,頂端漸尖具粗糙鉆狀尖頭,基部近圓形而兩側(cè)稍不對稱,小橫脈在葉下表面略微可見。

【生 境】栽培。

【分 布】香港、廣東、福建、臺灣、海南、廣西、云南等地。

【采集加工】夏秋采收,嫩葉曬干備用或鮮用。

【性味功能】味甘、微苦,性涼。有清熱除煩的功效。

【主治用法】治感冒發(fā)熱。用量15~20 g。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安县| 十堰市| 邹平县| 双辽市| 得荣县| 葵青区| 肥城市| 历史| 余姚市| 香港| 三门峡市| 安康市| 武功县| 衡阳市| 东莞市| 普兰县| 澄城县| 铜鼓县| 大丰市| 青河县| 赣榆县| 图木舒克市| 通江县| 镇安县| 共和县| 武城县| 曲周县| 沙湾县| 象山县| 柘城县| 北宁市| 重庆市| 华坪县| 安图县| 宜春市| 镇平县| 沈阳市| 精河县| 开平市| 永胜县| 镇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