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初級護師資格考試通關寶典
- 徐航 張愛珍 王關英
- 3958字
- 2019-04-17 12:10:40
第二單元 護理學基本概念
一、人
(一)人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人是一個整體,人具有生物屬性和社會屬性,是由生理、心理、社會、精神、文化組成的整體,具有生理的、心理的、社會的多層次的需要。人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在不斷地與其周圍環境進行著物質、能量和信息交換。護理服務對象從單純的病人擴大到了全人類。
(二) 人的基本需要
人的基本需要是個體生存、成長與發展,維持其身心平衡的最基本的需求。
1.需要的內容
(1)生理性需要:指與維持人正常生理機能有關的所有需要,如空氣、食物、水、排泄、活動、休息等。
(2)社會性需要:指人與人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如友誼、溝通、愛與被愛、歸屬感、尊重等。
(3)情緒性需要:指人對外界刺激所產生的心理感受。
(4)智能性需要:指個體在認知和思考方面的需要,如學習、推理、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5)精神性需要:指人在精神寄托與信仰方面的需要,如宗教信仰。
2.需要的特征
(1)需要具有動力性及無限性:需要是人從事各種活動的基本動力,人的需要在活動中不斷產生和發展。當一些需要得到滿足后,又會產生新的需要。
(2)需要具有共同性與獨特性:人的基本需要是人類所共有的,不同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的需要。同時每個人的需要有明顯的個體差異。
(3)需要具有整體關聯性:人的各種需要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整體。
(4)需要具有社會歷史制約性。
(三)人的成長和發展
1.概念
(1)成長:指由于細胞增殖而產生的生理方面的改變,是量的變化,可用量化的指標來測量。包括增量性生長、增生、肥大、更新四種基本類型。
(2)發展:又稱發育,是生命過程中有順序、可預測的功能改變,包括身、心兩個方面。是質的變化,一般不容易通過量化的指標來測量。發展是學習的結果和成熟的象征,發生在人的整個生命過程中。
(3)成熟:狹義的成熟指生理上的生長發育,廣義的成熟包括心理社會的發展。
(4)年齡:年齡是衡量成長與發展的階段性指標,人的年齡分為時序年齡及發展年齡。時序年齡指個體自出生之日起計算的年齡;發展年齡包括生理年齡、心理年齡、社會年齡、精神年齡、道德年齡等。
2.成長與發展的基本內容
(1)生理方面:指體格的生長和改變,以及機體各組織器官的發育和功能的完善。
(2)認知方面:認知包括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思維、語言等過程。
(3)情感方面:人的基本情感包括喜、怒、哀、樂、悲、恐及驚等。
(4)精神方面:指人在成長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對生命意義及生存價值的認識。
(5)社會方面:指人在社會交往過程中與他人、群體及社會互動能力的不斷發展。
(6)道德方面:指人的是非觀念和信仰的形成。
3.成長與發展的規律
(1)可預測性:成長發展具有一定的規律,以一定的順序、可預測的方式進行。每個人幾乎都要經過相同的發展過程及生命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一定的成長及發展特點。
(2)順序性: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遠、由粗到細、由簡單到復雜和由低級到高級的順序。
(3)連續性和階段性:成長和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但并非等速進行,具有階段性。
(4)不平衡性:神經系統從出生到一歲發育最快;生殖系統在青春期發育最快。
(5)個體差異性。
(6)關鍵期:指個體在成長發展過程中,對環境刺激最敏感,且是發展某些技能和能力的最佳時期。
(四)人的自我概念
1.概念:自我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即個人對自己的認同感。
2.組成
(1)身體心象:指個體對自己身體的感覺和看法。
(2)角色表現:角色是對于一個人在特定的社會體系中所處的位置的行為要求和行為期待。
(3)自我特征:的個體性與獨特性的認識。
(4)自尊:指個人對自我的評價。
二、健康
1.概念:世界衛生組織(WHO)給健康下的定義是:健康,不僅僅是沒有軀體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2.健康的模式
(1)健康-疾病連續相模式:指健康與疾病為一種連續的過程,處于一條連線上,其活動范圍可從瀕臨死亡至最佳健康狀態。
(2)最佳健康模式:最佳健康模式由鄧恩(Halbert L.Dunn)1961年提出。他認為健康是“一種沒有病的相對穩定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和環境協調一致,表現出相對的恒定現象”。最佳健康模式更多地強調促進健康與預防疾病的保健活動,而非單純的治療活動。
3.影響健康的因素
(1)環境因素:包括自然環境因素、社會因素;社會因素包括政治制度、社會經濟因素、文化教育因素。
(2)機體的生物學因素:包括遺傳因素、心理因素。
(3)生活方式。
(4)獲得保健設施的可能性。
三、環境
1.人的內環境:指機體各器官功能與調節機制的運轉狀態。
2.外環境
(1)自然環境:包括空氣、陽光、樹木、水、居住條件等。
(2)社會環境:包括人的社會交往、風俗習慣、政治、法律、經濟、宗教等。
3.治療性環境:舒適和安全是治療性環境要考慮兩個主要的因素。
(1)噪聲:白天病區的聲音強度應維持在35~40dB。高強度聲音會引起患者不同的癥狀。
① 在50~60dB的環境中,可引起疲倦。
② 在90dB以上的環境中,可引起焦躁頭痛、頭暈、血壓升高等。
③ 在120dB以上環境中,可引起聽力喪失或永久性失聰。
為減少噪聲,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應做到:
① 說話輕、走路輕、操作輕、開關門輕。
② 門、窗、桌、椅腳應釘上橡皮墊。
③ 推車輪軸定期注潤滑油和檢查。
④ 教育患者及家屬保持病室安靜。
(2)保持護理單元的整潔。
(3)溫度和濕度:一般病室適宜的溫度為18~22℃;嬰兒室、手術室、產房等,室溫調高至22~24℃為宜。病室相對濕度以50%~60%為宜。體溫過高可使患者感到煩躁,過低易受涼;濕度過高可使患者感到悶熱、尿量增多,過低可導致口干、咽痛等。
(4)通風:定時開窗通風,每次30min左右。冬季通風時避免吹對流風。
(5)光線:應避免陽光直接照射眼睛;午睡時應用窗簾遮擋光線。夜間可打開地燈或罩壁燈。
(6)色調:綠色使人安靜、舒適;淺藍色使人心胸開闊、情緒穩定;白色使人感到冷漠、單調,反光強,易刺激眼睛產生疲勞;奶油色給人一種柔和、悅目、寧靜感。兒科病區,墻壁可采用柔和的暖色;手術室可選擇藍色或綠色;墻壁盡量不選擇全白色。
(7)綠化:病室、走廊可適當擺放鮮花、綠色植物(過敏性疾病病室除外)。
(8)空間:病床之間的距離不少于1m。
四、護理
1.定義:護理是診斷和處理人類對現存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的反應。
2.內涵:護理是科學和藝術的結合;護理是助人的活動;照顧是護理的核心;護理是一個過程,是一種科學地解決問題的方法;護理是一門專業。
3.整體護理:整體護理基本含義是護理人員視服務對象為一個功能整體,在進行護理服務時,應提供生理、心理、社會、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幫助和照顧。整體護理宗旨是以護理對象為中心,根據護理對象的需求和自身特點,運用護理程序的理論和方法,提供系統、全面、有針對性的護理,從而解決護理對象現存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達到恢復健康、增進健康的最終目的。廣義的整體護理還包含以下含義:
(1)護理要貫穿于人生命的全過程。
(2)護理要體現在健康與疾病的動態平衡過程中:護理人員在重視疾病護理的同時,更應重視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等。
(3)護理要為整個人群提供服務:服務對象不僅包括個人,還包括家庭、集體和社區。
【考點強化】 答案
1.不屬于護理理論四個基本概念的是
A.人
B.健康
C.保健
D.環境
E.護理
2.護理學基本概念的核心是
A.健康
B.環境
C.護理
D.治療
E.人
3.有關“人”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人是一個整體
B.人與環境之間只進行物質的交換
C.人在不同發展階段有不同層次需要
D.人有自理的能力
E.對人的認識是護理實踐的核心
4.下列有關成長與發展的說法錯誤的是
A.成長與發展是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的
B.個體心理的發展是沒有規律可循的
C.每個人都要經歷相同的發展階段
D.每個發展時期都有一定的發展任務
E.嬰幼兒期的發展影響個體的氣質和生活方式
5.下列不屬于自我概念組成部分的是
A.角色表現
B.自我特征
C.身體形象
D.自信
E.自尊
6.下列有關“健康”的描述,正確的是
A.健康就是各器官功能正常
B.健康就是無軀體疾病或不適
C.健康就是個體能正確地評價自己
D.健康就是有完好的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
E.健康與疾病是對立的,不能相互轉化
7.世界衛生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不包括
A.軀體沒有疾病
B.有完整的生理狀態
C.有完整的心理狀態
D.有一定的勞動力
E.有社會適應能力
8.最佳健康模式強調的是
A.促進健康與預防疾病
B.治療疾病與康復護理
C.恢復健康與減輕痛苦
D.維持健康與預防疾病
E.治療疾病與減輕不適
9.下列屬于內環境的是
A.物理環境
B.生理環境
C.自然環境
D.風俗習慣
E.社會交往
10.治療性環境主要考慮的兩個因素是
A.舒適和安全
B.舒適和安靜
C.舒適和照顧
D.舒適和睡眠
E.安全和照顧
11.合理的病室環境是
A.嬰兒室室溫宜在22~24℃
B.室內相對濕度在30%~40%為宜
C.破傷風病人,室內光線應明亮
D.產休室,應保暖不宜開窗
E.氣管切開者,室內相對濕度為40%
12.白天病區的聲音強度應維持再多少分貝(dB)
A. 25~30
B. 35~40
C. 45~50
D. 55~60
E. 95~120
13.保持病區環境安靜,下列措施哪項不妥
A.推平車進門,先開門后推車
B.醫務人員講話應附耳細語
C.輪椅要定時注潤滑油
D.醫務人員應穿軟底鞋
E.病室門應釘橡膠墊
14.一般開窗多長時間可達到置換室內空氣的目的
A. 4h
B. 3h
C. 2h
D. 30min
E. 10min
15.不適宜支氣管哮喘患者康復的住院環境是
A.室溫20℃左右
B.室內放置鮮花
C.相對濕度60%
D.病室光線明亮
E.定時開窗通風
16.護理實踐活動是
A.以醫院管理為中心
B.以醫療為中心
C.以基礎護理為中心
D.以專科護理為中心
E.以人的健康為中心
17.護理的核心是
A.照顧
B.關懷
C.看護
D.愛心
E.仁術
18. 有關整體護理的描述正確的是
A. 護理的對象是個體
B. 護理的對象是患病的人
C. 護理貫穿于人生命中患病期的全過程
D. 護理的范圍涵蓋個體、家庭和社會
E. 滿足服務對象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要
19.以人為中心,以護理程序為基礎,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南,對人實施從生理、心理和社會各個方面的護理,從而使人達到最佳健康狀況的護理是
A.個案護理
B.功能制護理
C.小組護理
D.責任制護理
E.整體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