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初級護師資格考試通關寶典
- 徐航 張愛珍 王關英
- 5965字
- 2019-04-17 12:10:45
第十七單元 危重患者的搶救和護理
一、心肺復蘇術
參見外科護理學及兒科護理學有關章節。
二、吸氧法
(一)缺氧程度的判斷和吸氧適應證
1.缺氧程度的判斷:動脈血氧分壓(PaO2)正常值為10.6~13.3kPa。
(1)輕度:PaO2>6.67kPa(50mmHg),SaO2>80%,無發紺,一般無需氧療,有呼吸困難時低流量低濃度(氧流量1~2L/min)吸氧。
(2)中度:PaO24~6.67kPa(30~50mmHg),SaO260%~80%,有發紺、呼吸困難,需吸氧。
(3)重度:PaO2<4kPa(30mmHg),SaO2<60%,顯著發紺,重度呼吸困難,有三凹征,為吸氧的絕對適應證。
2.吸氧適應證:PaO2低于6.6kPa時,應給予吸氧;呼吸系統疾病、心功能不全、各種中毒引起的呼吸困難、昏迷、休克、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后患者、大出血休克等。
(二)吸氧方法
1.雙側鼻導管法:適用于長期吸氧的患者。將雙側鼻導管與流量表連接,調節氧流量,將導管插入雙鼻孔內,再用松緊帶固定。
2.單側鼻導管法:將鼻導管與流量表連接,調節氧流量,測量插入長度(約為鼻尖至耳垂距離的2/3長),將鼻導管頭端蘸水,自一側鼻孔插管至鼻咽部。停止時,先拔出鼻導管,再關閉總開關,放完余氧,最后關閉流量開關。
3.鼻塞法:適用于長期吸氧的患者。將鼻塞與流量表連接,調節氧流量,將鼻塞塞入鼻孔,鼻塞大小以恰能塞住鼻孔為宜。
4.面罩法:適用于用口呼吸及病情較重的患者。將導管與面罩連接,氧流量調節為6~8L/min,面罩要緊貼患者口鼻部,并用松緊帶固定。
5.頭罩法:適用于患兒吸氧。將患兒頭部置于頭罩內,頭罩要與頸部間留有適當的空隙,將氧氣導管與頭罩的進氣孔相連接,通過頭罩頂部的小孔調節氧流量。
6.漏斗法:適用于嬰幼兒或氣管切開的患者。將氧氣導管與漏斗相連接,調節氧流量,將漏斗置于距離患者口鼻1~3cm處,用繃帶固定。
7.氧氣枕法:適用于家庭氧療、搶救危重患者或轉移患者途中。將濕化瓶接在氧氣枕上,連接導管,調節氧流量,讓患者頭枕氧氣枕。
(三)安全用氧操作規程
① 搬運氧氣筒時,避免傾倒,勿撞擊。
② 氧氣筒應放在陰涼處,距火爐至少5m、暖氣1m。
③ 氧氣表及螺旋口上勿涂油,不要用帶油的手裝卸。
④ 氧氣筒內氧氣不可用盡,壓力表指針降至0.5MPa時,不再使用。
(四)注意事項
(1)持續鼻吸氧時,鼻導管應每天更換2次以上,鼻塞應每天更換,面罩應4~8h更換一次。
(2)使用氧時,應先調節氧流量,再插管應用;停用氧時,應先拔管,再關氧氣開關。
(3)中途改變氧流量時,應先將氧氣管與吸氧管分開,調節好氧流量后再接上。
(五)氧氣吸入的濃度及氧流量的換算公式
吸氧濃度(%)=21+4×氧流量(L/min)
(六)氧療的不良反應
(1)氧中毒:氧氣吸入濃度過高(高于60%)、持續時間過長(超過24h),則會發生氧中毒(惡心、煩躁不安、面色蒼白、干咳、胸痛、進行性呼吸困難等)。
(2)呼吸抑制:同時并存缺氧和二氧化碳滯留者,給予低流量、低濃度持續吸氧。如給予高濃度吸氧,則會發生二氧化碳麻醉,甚至呼吸停止。
(3)肺不張:吸入高濃度氧氣后,肺泡內氮氣被大量置換,一旦支氣管有阻塞時,其所屬肺泡內的氧氣被肺循環血液迅速吸收,引起吸入性肺不張。表現為煩躁,呼吸、心率增快,血壓上升,繼而出現呼吸困難、發紺、昏迷。預防措施是鼓勵病人做深呼吸,多咳嗽和經常改變臥位、姿勢,防止分泌物阻塞。
(4)呼吸道分泌物干燥。
(5)晶狀體后纖維組織增生:僅見于新生兒,以早產兒多見。由于視網膜血管收縮、視網膜纖維化,最后出現不可逆轉的失明。
三、吸痰法
1.目的
(1)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
(2)促進呼吸功能,改善肺通氣。
(3)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2.電動吸引器吸痰法
(1)調節:打開開關,調節負壓,成人負壓為40.0~53.3kPa(300~400mmHg),小兒應小于40kPa。
(2)試吸:連接吸痰管,試吸少量生理鹽水,以檢查負壓大小、吸痰管是否通暢并潤滑導管前端。
(3)體位:病人頭轉向操作者一側,昏迷者可用張口器或壓舌板幫助張口。
(4)吸痰:一手反折吸痰管末端,另一手用無菌鑷或止血鉗夾住其前端,將吸痰管插入至口咽部,放松吸痰管末端。先吸口咽部分泌物,再吸氣管內分泌物。采用左右旋轉并向上提拉的手法。
(5)吸痰后,用生理鹽水抽吸沖洗吸痰管,防止堵塞。
3.注意事項
(1)每次吸痰時間應在15s內,以免引起缺氧。
(2)吸痰所用物品應每天更換1~2次,吸痰導管應每次更換。
(3)儲液瓶內的吸出液應及時傾倒,一般不應超過瓶的2/3。
(4)嚴格無菌操作,動作要輕柔。
(5) 使用呼吸機或缺氧嚴重者,吸痰前可加大氧流量,再行吸痰操作。
四、洗胃法
1.目的
(1)解毒:清除胃內毒物或刺激物,減少毒物吸收,也可利用不同灌洗液中和解毒。服毒后4~6h內洗胃最有效。
(2)減輕胃黏膜水腫:適用于幽門梗阻的患者。
(3)手術或某些檢查前的準備。
2.方法
(1)口服催吐法:適用于清醒、能主動配合的患者。指導患者每次自飲300~500ml灌洗液,自嘔或用壓舌板壓其舌根部催吐;如此反復,直至吐出的液體澄清無味為止。
(2)胃管洗胃法
① 體位:因左側臥位可延緩胃排空,延緩毒物進入十二指腸,故取左側臥位,昏迷者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
② 插洗胃管:同鼻飼法。
③ 洗胃:置漏斗低于胃部的位置,擠壓橡膠球,抽盡胃內容物,留取第一次標本送檢。舉漏斗高過頭部30~50cm,緩慢倒入300~500ml洗胃液,最多不超過500ml,當漏斗內尚余少量溶液時,速將漏斗降低至胃部以下的位置,并倒向污水桶內。如此反復,直至洗出液澄清無味為止。
(3)電動吸引器洗胃法:適用于搶救急性中毒。負壓保持在13.3kPa左右;吸引器上連接的儲液瓶容量應在5000ml以上。
(4)注洗器洗胃法:適用于幽門梗阻、胃手術前患者的洗胃。患者取坐位或半坐臥位,插入胃管后,用注洗器抽盡胃內容物,注入洗胃液約200ml,再抽吸棄去,如此反復沖洗,直至吸出的液體澄清無味為止。沖洗完畢,反折胃管末端,用紗布包裹拔出。
(5)自動洗胃機洗胃法注意事項
① 嚴格掌握洗胃的禁忌證與適應證
a.禁忌證:強腐蝕毒物中毒,肝硬化伴胃底靜脈曲張,胸主動脈瘤,近期有上消化道出血或胃穿孔,胃癌,昏迷患者洗胃應慎重。
b.適應證:非腐蝕性毒物中毒。
② 急性中毒者,應先采用口服催吐法,必要時進行胃管洗胃,以減少毒物吸收。
③ 插管時動作要輕、快,不要損傷食管黏膜或誤入氣管。
④ 洗胃過程中應隨時觀察患者面色、生命體征、病情、洗出液的變化等。
⑤ 在飯后4~6h或空腹時為幽門梗阻患者洗胃。
⑥ 合理選擇洗胃液:當中毒物質不明時,可先選用溫開水或0.9%氯化鈉溶液。若患者誤服強酸或強堿等腐蝕性藥物,可給予豆漿、牛奶、米湯、蛋清等。
3.各種藥物中毒的灌洗液和禁忌藥物
五、人工呼吸器使用法
1.簡易呼吸器:操作者站于患者頭頂處,患者頭后仰,托起下頜,面罩緊扣口、鼻部,有規律地進行擠壓、放松呼吸氣囊,速率為16~20次/分,一次擠壓有500~1000ml氣體進入肺內。如患者有自主呼吸,人工呼吸應與之同步。
2.人工呼吸機
(1) 呼吸機主要參數的調節
① 呼吸頻率(R):10~16次/分。
② 每分鐘通氣量(VE):8~10L/min。
③ 潮氣量(Vr):10~15ml/kg(600~800ml)。
④ 吸/呼時間比(1/E):1∶1.5~1∶3.0。
⑤ 供氧濃度:30%~40%(一般<60%)。
(2) 判斷通氣量是否合適的方法
① 通氣量合適:吸氣時能看到胸廓起伏,肺部呼吸音清晰,生命體征較平穩。
② 通氣量不足:因二氧化碳潴留,患者皮膚潮紅、多汗、煩躁、血壓升高、脈率加快、表淺靜脈充盈消失。
③ 通氣過度:患者出現昏迷、抽搐等堿中毒的癥狀。
(3) 預防和控制感染
① 每天更換呼吸機各管道,更換螺紋管、呼吸機接口、霧化器等,并用消毒液浸泡消毒;
② 病室空氣用紫外線照射1~2次/天,15~30min/次;
③ 病室的地面、病床、床旁桌等,用消毒液擦拭,2次/天。
六、危重病人的護理
(1)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做好搶救準備。
(2)保持呼吸道通暢。
(3)加強臨床基礎護理
① 眼部護理:對眼瞼不能自行閉合者可涂眼藥膏或覆蓋油性紗布。
② 口腔護理:保持口腔衛生,對不能經口腔進食者,更應做好口腔護理。
③ 皮膚護理:做到勤觀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更換、勤整理。
(4)補充營養和水分。
(5)維持排泄功能:協助病人大小便,必要時給予人工通便及在無菌操作下行導尿術。
(6)保持導管通暢:應注意妥善固定、安全放置導管,防止導管扭曲、受壓、堵塞、脫落,保持其通暢。
(7)病人肢體被動鍛煉:病情平穩時,應盡早協助病人進行被動肢體運動,每天2~3次。
(8)確保病人安全:對譫妄、躁動和意識障礙的病人,要注意安全,合理使用保護具;牙關緊閉、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墊、開口器,防止舌咬傷;準確執行醫囑,確保病人的醫療安全。
(9)心理護理
① 態度要和藹、寬容、誠懇、富有同情心;語言應精練、貼切、易于理解;舉止應沉著、穩重;操作應嫻熟認真、一絲不茍,給病人充分的信賴感和安全感。
② 在進行任何操作前均應向病人做簡單清晰的解釋,取得配合。
③ 語言溝通障礙者,應注意病人的非語言行為,鼓勵病人表達其感受,保證與病人的有效溝通。
④ 多采取“治療性觸摸”,減少環境因素刺激。
【考點強化】 答案
1.不是氧氣吸入適應證的是
A. CO中毒
B.心力衰竭
C.顱腦損傷
D.哮喘發作時
E.骨折
2.對氧氣濕化瓶的處理不妥的是
A.裝入冷開水
B.瓶內水量為2/3滿
C.通氣管浸入液面下
D.霧化吸入時瓶內不放水
E.濕化瓶定期更換
3.給肺心病患者吸氧操作,不妥的是
A.宜用鼻塞法吸氧
B.氧濃度為25%~29%
C.鼻塞用清水濕潤
D.先調節氧流量再插鼻塞
E.停用時先關閉氧氣開關
4.鼻導管吸氧的患者吸氧濃度為37%時,應為患者調節氧流量為
A. 3L/min
B. 4L/min
C. 5L/min
D. 6L/min
E. 7L/min
5.當患者的動脈血氧分壓低于多少時需給予吸氧
A. 4.0kPa(30mmHg)
B. 5.6kPa(42mmHg)
C. 6.67kPa(50mmHg)
D. 7.6kPa(57mmHg)
E. 8.6kPa(65mmHg)
6.下述用氧方法正確的是
A.氧氣筒應至少距火爐1m、暖氣5m
B.氧氣表及螺旋口上應涂油潤滑
C.用氧時,先插入鼻導管再調節氧流量
D.停用氧時,先拔出鼻導管再關閉氧氣開關
E.中途可隨意改變氧流量
7.關于鼻導管給氧操作,下述正確的是
A.給氧前用干棉簽清潔患者鼻孔
B.導管插入長度為鼻尖到耳垂的1/2
C.給氧時,調節氧流量后插入鼻導管
D.停止給氧時,應先關氧氣開關
E.氧氣筒放置距暖氣應5m
8.用吸痰管進行氣管內吸痰的方法應
A.自上而下抽吸
B.自下而上抽吸
C.左右旋轉向上提吸
D.上下移動導管進行抽吸
E.固定于一處抽吸
9.吸痰時,如痰液黏稠,下列哪項處理錯誤
A.滴少量生理鹽水
B.增大負壓吸引力
C.叩拍胸背部
D.協助更換臥位
E.霧化吸入
10.氣管內吸痰一次吸引時間不宜超過15s,其主要原因是
A.吸痰器工作時間過長易損壞
B.吸痰管通過痰液過多易阻塞
C.避免引起患者刺激性嗆咳造成不適
D.避免引起患者缺氧和發紺
E.吸痰用托盤暴露時間過久會造成細菌感染
11.以下關于吸引器吸痰的注意事項錯誤的是
A.檢查電壓、管道連接和吸引性能
B.吸痰管要每日更換
C.為小兒吸痰時負壓要小
D.儲液瓶內的吸出液要及時傾倒
E.吸痰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患者的反應
12.患者男,46歲。腦外傷昏迷,PaCO2 7.0kPa。為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護士為其實施吸痰術。下列操作中不妥的是
A. 用張口器助其張口
B.先洗口腔內痰液,再吸氣管內痰液
C.每次吸痰時間不超過15s
D.吸痰導管必須每次更換
E.吸痰前可先加大吸氧流量再吸痰
13.洗胃的目的不包括
A.清除胃內刺激物
B.減輕胃黏膜水腫
C.用灌洗液中和毒物
D.手術或檢查前準備
E.排除腸道積氣
14.關于洗胃的操作,正確的是
A.幽門梗阻者可在飯后1~2h洗胃
B.食物中毒者可選用注洗器洗胃
C.強酸強堿中毒可選用清水洗胃
D.消化性潰瘍、食管阻塞、胃癌不宜洗胃
E.清除胃內毒物,最好在6h以后洗胃
15.急性中毒患者,當中毒物質不明時,應選擇的洗胃液是
A. 1∶15000高錳酸鉀
B.溫開水或生理鹽水
C.牛奶
D. 3%過氧化氫
E. 2%~4%碳酸氫鈉
16.應立即用2%~4%碳酸氫鈉溶液洗胃的是
A.美曲膦酯(敵百蟲)中毒
B.磷化鋅中毒
C.巴比妥中毒
D.樂果中毒
E.硝酸中毒
17.磷化鋅中毒患者忌服牛奶、雞蛋及其他油類食物,目的是避免
A.分解成毒性更強的物質
B.分解成更易吸收的物質
C.促進磷的溶解吸收
D.促進鋅的溶解吸收
E.與蛋白結合后不易排出
18.藥物中毒忌用碳酸氫鈉溶液洗胃的是
A.美曲膦酯(敵百蟲)
B.敵敵畏
C.樂果
D. 1605農藥
E. 1059農藥
19.巴比妥類藥物中毒,洗胃液應選擇
A. 5%醋酸
B. 0.1%硫酸銅
C. 2%~4%碳酸氫鈉
D. 10%硫酸鎂
E. 1∶15000~1∶20000高錳酸鉀
20.下列哪種情況禁忌洗胃
A.胃黏膜水腫
B.誤服氫氧化鈉
C.催眠藥中毒
D.深度昏迷
E.有機磷中毒
21. 中毒禁忌用脂肪類食物的毒物種類是
A. 酸性物
B.堿性物
C.敵百蟲
D.氰化物
E.磷化鋅
22.機械呼吸器的主要作用是
A.減低氣道阻力
B.改善心臟循環功能
C.保持呼吸道的充分濕化
D.維持有效通氣量
E.持續低濃度的氧療
23.使用人工呼吸機時潮氣量一般為
A. 1~5ml/kg
B. 5~10ml/kg
C. 10~15ml/kg
D. 15~20ml/kg
E. 20~25ml/kg
24.急救時使用簡易呼吸器擠壓的頻率是
A. 20~24次/分
B. 16~20次/分
C. 14~16次/分
D. 12~14次/分
E. 10~12次/分
25.使用人工呼吸機,通氣過度的癥狀是
A.皮膚潮紅
B.出汗
C.抽搐
D.淺靜脈充盈
E.吸氣時胸廓隆起
26.對危重患者的護理,下列措施正確的是
A.保持平臥,盡量少翻動患者
B.保持病房安靜,減少家屬探視
C.保持口腔清潔,口腔護理每日2次
D.發現患者心搏驟停,首先通知醫生
E.為保護患者自尊,意識喪失者不應使用保護具
27.患者女,24歲。因服毒昏迷不醒,被送入醫院急診室搶救。其家屬不能準確地說出毒物名稱。此時護士的正確處理方法是
A.請家屬立即查清毒物名稱后洗胃
B.抽胃內容物送檢后用溫開水洗胃
C.鼻飼牛奶或蛋清水,以保護胃黏膜
D.生理鹽水清潔灌腸,減少毒物吸收
E.禁忌洗胃,待清醒后用催吐法排出毒物
28.患者李某,女,21歲,因抑郁服用敵敵畏,被同學及時發現,送醫院診治。最能夠反映病情變化的觀察指標是
A.表情
B.面容
C.嘔吐物
D.瞳孔
E.皮膚與黏膜
29.患者男性,35歲,溺水致呼吸突然停止,使用簡易呼吸器急救,首要步驟是
A.患者頭后仰,托起下頜,扣緊面罩
B.清除呼吸道異物及分泌物
C.擠壓簡易呼吸器
D.加壓給氧
E.立即注射呼吸興奮藥
30.患者男性,50歲。在田間勞動時不慎敵百蟲農藥中毒,立即被送急診,搶救時禁用的措施為
A.清水洗胃
B. 2%碳酸氫鈉洗胃
C. 1∶5000高錳酸鉀洗胃
D. 1%鹽水洗胃
E.硫酸鈉導瀉
31.患者男,20歲。因在游泳過程中不幸溺水,打撈上岸后意識喪失,大動脈搏動和呼吸消失,皮膚青紫。搶救的首要步驟是
A. 應用呼吸中樞興奮劑
B.給予氧氣吸入
C.仰臥、人工呼吸
D.清理呼吸道
E.松開領口及腰帶
32.患者男,67歲。病情危重。為減輕感知覺改變對患者的影響,護士應采取的正確措施是
A.環境要熱鬧一些,避免患者孤獨
B.光線可以暗一點,避免刺眼
C.囑咐家屬不要竊竊私語,避免給患者心理壓力
D.可以用濕紗布覆蓋雙眼,防止角膜潰瘍
E.多與患者交流,使其感受家人的溫暖
33.患者男,56歲。因肺疾病需要吸氧,錯誤的操作是
A.插管前用濕棉簽清潔鼻孔
B.插管前檢查導管是否通暢
C.先調解好流量再插管
D.給氧期間不可直接調節氧流量
E.停用氧氣時先加大吸氧量再吸痰
(34~35題共用病例)
患者王某,因服毒昏迷不醒,被送入急診室搶救。其家屬不能準確地說出毒物的名稱及性質,觀察患者雙側瞳孔縮小。
34.根據患者瞳孔變化初步判斷患者可能為何種毒物中毒
A.堿性物中毒
B.酸性物中毒
C.有機磷、嗎啡類中毒
D.顛茄類中毒
E.酒精中毒
35.洗胃時胃管插入的長度是
A. 30~35cm
B. 35~40cm
C. 40~45cm
D. 45~55cm
E. 55~60cm
- 醫學倫理學實踐(第2版)
- 健康評估(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呼吸系統疾病專輯
- 高等數學習題集:新世紀第五版(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方劑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 2018年初級護師資格考試通關寶典
- 急診醫師核心能力建設系列教材:急診心電圖分冊
- 生物化學習題集(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配套用書)
- 生理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金匱要略習題集(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配套用書)
- 中外醫學史(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推拿學習題集(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配套用書)
-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規劃教材:婦產科學
- 腫瘤病人營養狀況評估操作手冊(PGSGA)
- 方藥縱橫:中藥成方制劑用藥規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