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馬鈴薯高效生產實用技術
- 王田利 謝小強
- 5字
- 2019-04-17 12:12:38
第一章 概況
第一節 馬鈴薯的起源及在我國的傳播
馬鈴薯為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馬鈴薯起源于秘魯南部地區,在距今大約7000年前,印第安人最早發現并食用了野生的馬鈴薯。到了距今5000年左右的時間,印第安人開始逐步將野生的馬鈴薯馴化成很多個品種的栽培馬鈴薯。人類栽培馬鈴薯的時間已很久遠,但它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僅僅只有400年的歷史。馬鈴薯從原產地向外傳播是在16世紀后葉,并首先被傳到歐洲。
馬鈴薯最早傳入我國的時間是在明朝萬歷年間(1573~1619年),由華僑從東南亞引入,較早傳入和種植馬鈴薯的地區是臺灣和福建、廣東沿海各地,19世紀中期~20世紀40年代,隨著口岸開放,各國殖民者、傳教士、商人、冒險家以及旅游者蜂擁而至,馬鈴薯的傳入和引進途徑不斷擴大,品種也隨之增加。從全國范圍看,當時的馬鈴薯栽培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區的云南、貴州、四川和中南的湖北鄂西、湖南的黔陽與江華一帶,西北地區的陜西、甘肅、寧夏、青海,華北地區的內蒙古、河北等地。東北遼、吉、黑三地在清末的20世紀初期起,才逐步有較大面積的發展。現全國各地廣為栽培,成為僅次于水稻、玉米和小麥的四大主食之一,主產區是西南、西北、內蒙古和東北地區。在我國不同地區,馬鈴薯的稱呼各不相同,東北稱土豆,華北稱山藥蛋,西北稱洋芋,江浙一帶稱洋番芋,廣東及香港稱薯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