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植物生長環境作者名: 米志鵑 陳剛 張秀花本章字數: 2370字更新時間: 2019-04-17 12:08:11
任務一 植物細胞的認知
【學習重點】
◆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及功能;細胞膜的組成、結構和功能。
◆細胞有絲分裂的特點及意義;減數分裂的概念及意義。
【學習難點】
◆細胞有絲分裂各時期的特點。
◆植物細胞的功能。
一、植物細胞的概念
自然界的生物有機體,除了病毒和類病毒外,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植物體結構和執行功能的基本單位。1665年英國科學家胡克發現細胞。德國人施萊登和施旺共同創立了細胞學說。
細胞可分為兩大類型: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原核細胞有細胞結構,但沒有典型的細胞核;真核細胞具有被膜包圍的細胞核和多種細胞器。
二、植物細胞的形狀和大小
1.植物細胞的形狀
植物細胞的形狀是多種多樣的,有球形或近球形、長筒狀、長紡錘形、長柱形、星形等不規則形狀。細胞形狀的多樣性,反映了細胞形態與其功能相適應的規律。
2.植物細胞的大小
植物細胞的大小差異懸殊。最小的支原體細胞直徑為0.1μm,絕大多數的細胞體積都很小。
三、細胞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構成細胞的生活物質稱為原生質,它是細胞結構和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組成原生質的化學元素主要是碳、氫、氧、氮4種,約占全重的90%;其次有少量硫、磷、鈉、鈣、鉀、氯、鎂、鐵等,約占全重的9%;此外還有極微量的元素,如鋇、硅、礬、錳、鈷、銅、鋅、鉬等。
組成原生質的化合物可分為無機物和有機物兩類。無機物主要是水,此外還有CO2和O2等氣體、無機鹽以及許多離子態的元素等。有機物主要有蛋白質、核酸、脂類、糖類和極微量的生理活性物質等。
四、植物細胞的基本構造
植物細胞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等部分,其中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總稱為原生質體。
(一)細胞壁
1.細胞壁的結構
細胞壁是植物細胞所特有的結構。細胞壁結構大體分為三層:胞間層、初生壁和次生壁。
2.細胞壁的變化
次生壁常因有其他物質填入,使細胞壁的性質發生角質化、木栓化、木質化、礦質化,以適應一定的生理機能。
3.細胞壁的特殊結構
紋孔和胞間連絲。由于紋孔和胞間連絲的存在,細胞之間可以更好地進行物質交換,從而將各個細胞連接成為一個整體。
4.細胞壁的功能
保護原生質體,減少蒸騰,防止微生物入侵和機械損傷等;支持和鞏固細胞的形狀;參與植物組織的吸收、運輸和分泌等方面的生理活動;在細胞生長調控、細胞識別等重要生理活動中也有一定作用。
(二)細胞膜(質膜)
1.組成與結構
質膜主要由脂類物質和蛋白質組成,此外還有少量的糖類以及微量的核酸、金屬離子和水。質膜厚7.5~10nm,是由橫斷面上呈現“暗—明—暗”三條平行帶組成的單位膜。
2.流動鑲嵌模型
即脂質雙分子層構成膜的骨架,蛋白質分子結合在脂質雙分子層的內外表面、嵌入脂質雙分子層或者貫穿整個雙分子層。膜及其組成物質是高度動態的、易變的。
3.生物膜
構成細胞的膜種類很多,除質膜外,還包括細胞內膜,如核膜和各種細胞器的膜,這些膜統稱為生物膜。
4.功能
質膜起著屏障作用,維持穩定的細胞內環境,可調節和選擇物質的通過,有選擇地使物質通過或排出廢物;質膜具有胞飲作用、吞噬作用和胞吐作用。
(三)細胞質
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原生質統稱為細胞質。細胞質包括胞基質和細胞器。
1.胞基質
(1)概念 又稱基質、透明質等,是在電子顯微鏡下也看不出有特殊結構的細胞質部分。
(2)組成 胞基質的化學成分含有水、無機鹽、溶于水中的氣體、糖類、氨基酸、核苷酸等小分子物質,也含有蛋白質、核糖核酸等一些生物大分子。
(3)功能 是細胞器之間物質運輸和信息傳遞的介質;是細胞代謝的重要場所;不斷為各類細胞器行使功能提供必需的營養和原料,并使各種細胞器及細胞核之間保持著密切關系。
2.細胞器
(1)概念 細胞質的基質內具有一定形態、結構和功能的小單位稱為細胞器。
(2)類型 如表2-1所示。
表2-1 植物細胞內的細胞器

(四)細胞核
(1)類型 細胞核是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細胞的控制中心。分為間期細胞核和分裂期細胞核兩種。
(2)結構 細胞核多為卵圓形或球形,埋藏在細胞質中,細胞核的結構可分為核膜、核仁和核質三部分。
(3)功能 儲存和復制DNA,合成和向細胞轉運RNA;形成細胞質的核糖體亞單位;控制植物體的遺傳性狀,通過指導和控制蛋白質的合成而調節控制細胞的發育。
五、植物細胞的繁殖
(一)無絲分裂
無絲分裂也稱直接分裂。分裂時,核仁先分裂為兩部分,接著細胞核拉長,中間凹陷,最后縊斷為兩個新核,同時細胞質也分裂為兩部分,并在中間產生新的細胞器,形成兩個新細胞。
(二)有絲分裂
1.概念
也稱間接分裂,是植物營養細胞最普遍的一種分裂方式,由于分裂過程中有紡錘絲出現,故稱有絲分裂。
2.過程
有絲分裂過程比較復雜,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劃分為下述五個時期。
(1)間期 細胞核變大,染色質呈染色絲,出現RNA的合成和DNA的復制,同時蓄積細胞分裂所必需的原料和能量。
(2)前期 染色絲變成染色體,核膜、核仁逐漸消失,出現紡錘絲。
(3)中期 染色體的著絲點有規律地排列在細胞中部的赤道板上,形成紡錘體。
(4)后期 染色單體從著絲點處斷開,紡錘絲收縮,將染色單體分別拉向細胞兩極。
(5)末期 染色體變成染色絲,核膜、核仁重新出現,細胞質一分為二,紡錘絲收縮集結于赤道板上并形成細胞板,接著產生初生壁,形成兩個新細胞。
3.意義
通過有絲分裂形成的子細胞的染色體數目與母細胞相同,由于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載體,因此,每一子細胞就有著和母細胞同樣的遺傳性,從而使母代和親代之間保持了遺傳的穩定性。
(三)減數分裂
減數分裂的過程與有絲分裂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減數分裂包括了連續兩次的分裂,但染色體只復制一次,這樣,一個母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可以形成四個子細胞,每個子細胞染色體數目只有母細胞的一半,因此,這種分裂稱減數分裂。
復習思考題
1.簡述植物細胞的基本構造和特殊構造。
2.簡述細胞膜的組成、結構及功能。
3.簡述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各時期的特點及其重要意義。
4.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相比有哪些主要區別?
5.什么叫減數分裂?有何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