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九、兔波氏桿菌病

兔波氏桿菌病也叫兔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病,是由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引起兔的一種常見的呼吸道感傳染病。本病特征表現(xiàn)慢性鼻炎、支氣管肺炎和咽炎。

【病原】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簡稱波氏桿菌,是一種細小的桿菌,革蘭染色呈陰性,有周身鞭毛,能運動,不形成芽孢,多形態(tài),由卵圓形至桿狀,常呈兩極著染;嚴格需氧菌,在普通瓊脂培養(yǎng)基上生長后,形成光滑、濕潤、煙灰色、半透明、隆起的中等大菌落。

【流行病學(xué)】本病傳播廣泛,常呈地方性流行,一般以慢性經(jīng)過為多見,急性敗血性死亡較少。該菌常存在于兔上呼吸道黏膜上,在氣候驟變的秋冬之交極易誘發(fā)本病。這主要是由于兔受到體內(nèi)外各種不良因素的刺激,導(dǎo)致抵抗力下降,波氏桿菌得以侵入機體內(nèi)引起發(fā)病。本病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帶菌兔或病兔的鼻腔分泌物中大量帶菌,常可污染飼料、飲水、籠舍和空氣或隨著咳嗽、噴嚏飛沫傳染給健康兔。

【臨床癥狀】可分為鼻炎型、支氣管肺炎型和敗血型。其中以鼻炎型較為常見,常呈地方性流行,多與多殺性巴氏桿菌病并發(fā)。多數(shù)病例鼻腔流出漿液性或黏液膿性分泌物,癥狀時輕時重。支氣管肺炎型多呈散發(fā),由于細菌侵害支氣管或肺部,引起支氣管肺炎。有時鼻腔流出白色黏性膿性分泌物,病后期呼吸困難,常呈犬坐式姿勢,食欲不振,日漸消瘦而死。敗血型即為細菌侵入血液引起敗血癥,不加治療,很快死亡。

【病理變化】鼻炎型見鼻腔黏膜充血,有多量漿液或黏液。支氣管肺炎見支氣管黏膜充血,充滿黏液,或含有泡沫黏液,也有些病例為稀膿液。肺有大小不一(大如鴿蛋、花生米,小如芝麻)的膿皰。膿皰的數(shù)量不等,多者可占肺體積的90%以上,膿皰內(nèi)積滿黏稠、乳油樣的乳白色膿汁,肺有部分氣腫。有些病例,在肝臟和腎臟也形成如黃豆至蠶豆大的膿皰。有時還會引起心包炎、胸膜炎、胸腔膿腫等。膿皰內(nèi)積滿黏稠、乳白色乳油樣膿液。在慢性病例中常引起鼻甲骨萎縮。

【診斷】

根據(jù)臨床癥狀及剖檢變化可初步確診。但必須進行細菌學(xué)檢查,找出病原才能最后確診。

1.涂片檢查

采取呼吸道分泌物或病變組織涂片,革蘭染色,鏡檢,能看到革蘭陰性、小球桿菌;如用美藍染色,鏡檢,可見多形態(tài)、兩極染色的小桿菌。

2.血清學(xué)檢查

可用平板凝集試驗,瓊脂免疫擴散試驗等。如平板凝集試驗,在潔凈的玻片上,滴加1滴菌液(2500億菌1毫升),再加1滴被檢血清,充分混合,在20~25℃條件下作用2~5分鐘,出現(xiàn)顆粒絮狀物,液體清亮為陽性。

【鑒別診斷】

1.兔波氏桿菌病與巴氏桿菌病的鑒別

[相似點]兔波氏桿菌病與巴氏桿菌病均有冬春多發(fā),鼻腔內(nèi)有漿液性或黏液膿性分泌物等臨床表現(xiàn)及黏膜充血和水腫等病理變化。

[不同點]巴氏桿菌病的病原是多殺性巴氏桿菌,除引起家兔急性敗血癥死亡外,還可引起胸膜炎,并以胸腔蓄膿為特征,很少單獨引起肺臟膿皰;病初表現(xiàn)為上呼吸道卡他性炎癥,流出漿液性鼻涕,以后轉(zhuǎn)為黏性以至膿性鼻液;兔常用前爪抓擦鼻部,使鼻孔周圍的被毛潮濕、纏結(jié),甚至脫落,上唇和鼻孔皮膚紅腫、發(fā)炎。而兔波氏桿菌病多表現(xiàn)為鼻炎,流出多量不同的漿液或黏性鼻液,通常不見膿液;鼻腔、氣管黏膜充血、水腫;以病料接種綿羊鮮血瓊脂培養(yǎng)基和改良麥康凱瓊脂培養(yǎng)基,如僅在綿羊鮮血培養(yǎng)基上生長,不能在改良麥康凱瓊脂培養(yǎng)基上生長,即為多殺性巴氏桿菌。如能在上述兩種培養(yǎng)基上生長(在改良麥康凱培養(yǎng)基上,兔波氏桿菌病形成不透明、灰白色、不發(fā)酵葡萄糖的菌落),并且生化試驗呈不發(fā)酵葡萄糖的菌落,即為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

2.兔波氏桿菌病與兔葡萄球菌病的鑒別診斷

[相似點]兔波氏桿菌病與兔葡萄球菌病均有傳染性,鼻腔流出黏液膿性分泌物,病原體進入血液易得敗血癥。剖檢肺臟、肝臟有膿皰。

[不同點]葡萄球菌病病原為葡萄球菌,雖然可以引起家兔肺臟的膿性病變,但比例很小。還可引起腳皮炎、皮下膿腫和乳腺炎等疾病。而兔波氏桿菌病特征表現(xiàn)慢性鼻炎、支氣管肺炎和咽炎。兔葡萄球菌病病兔鮮血平皿培養(yǎng),菌落金黃色有溶血環(huán),以培養(yǎng)物皮注兔1毫升,局部引起潰瘍和壞死,將膿液作涂片革蘭染色鏡檢為陽性球菌。而兔波氏桿菌呈陰性、多態(tài)小桿菌。

3.兔波氏桿菌病與兔肺炎克雷伯菌病的鑒別

[相似點]兔波氏桿菌病與兔肺炎克雷伯菌病均有傳染性,減食,消瘦、流漿液性鼻液,打噴嚏,呼吸迫促,困難。

[不同點]兔肺炎克雷伯菌病的病原為肺炎克雷伯菌。腹脹,排黑色糊狀糞,仔兔劇烈腹瀉,1~2天內(nèi)死亡。剖檢可見大腸、小腸充滿氣體,盲腸有黑褐色稀便。

4.兔波氏桿菌病與兔弓形蟲病的鑒別

[相似點]兔波氏桿菌病與兔弓形蟲病均有傳染性,仔兔多急性,成年兔多慢性,流黏液性鼻液,呼吸加快,逐漸消瘦。

[不同點]兔弓形蟲病的病原為弓形蟲。急性、慢性均有突然死亡,有后軀麻痹,剖檢可見心臟、肺臟、肝臟、脾臟、淋巴結(jié)等均有壞死灶;慢性在脾臟、肝臟、肺臟、腸黏膜有扁豆粒大潰瘍。血清凝集反應(yīng)陽性。

5.兔波氏桿菌病與肺炎球菌病的鑒別

[相似點]兔波氏桿菌病與肺炎球菌病均有傳染性,流黏液性鼻液,咳嗽。剖檢可見肺部有膿腫,心包炎、胸膜炎。

[不同點]肺炎球菌病的病原為肺炎球菌。剖檢可見氣管、支氣管黏膜充血、出血,有粉紅色黏液、纖維素滲出物,心包與胸膜和肺部有粘連,肝臟脂肪變性。子宮黏膜出血。病變區(qū)涂片鏡檢,為革蘭陽性雙球菌。

6.兔波氏桿菌病與兔鏈球菌病的鑒別

[相似點]兔波氏桿菌病與兔鏈球菌病均有傳染性,流鼻液,咳嗽。

[不同點]兔鏈球菌病的病原為鏈球菌。體溫升高,間歇性下痢,有中耳炎時,歪頭,行動滾動。剖檢可見皮下組織出血性漿液性浸潤,腸黏膜彌漫性出血,肝臟、腎臟脂肪變性。病料涂片鏡檢,革蘭陽性,呈短鏈球菌。

7.兔波氏桿菌病與兔傳染性鼻炎的鑒別

[相似點]兔波氏桿菌病與兔傳染性鼻炎均有傳染性,流漿液性、黏液性、黏液性膿性鼻液,打噴嚏、咳嗽。

[不同點]兔傳染性鼻炎病原為多種細菌。環(huán)境劇變時誘發(fā),不引起肺炎和敗血死亡。

【防制】

1.預(yù)防措施

(1)嚴格飼養(yǎng)管理 加強飼養(yǎng)管理,改善飼養(yǎng)環(huán)境,做好衛(wèi)生防疫工作;兔場最好堅持自繁自養(yǎng)。對新引進的兔,必須隔離觀察1個月以上,經(jīng)細菌學(xué)與血清學(xué)檢查為陰性者方可入群;搞好兔舍、籠具、墊料等的消毒,及時清除舍內(nèi)糞便、污物。平時消毒可使用3%來蘇爾、1%~2%氫氧化鈉液、1%~2%福爾馬林液等。

(2)疫苗預(yù)防 可用分離到的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制成蜂膠或氫氧化鋁滅活菌苗,進行預(yù)防注射,每只兔皮下注射1毫升,每年2次。也可用兔巴氏桿菌-波氏桿菌二聯(lián)苗或巴氏桿菌-波氏桿菌-兔病毒性出血癥三聯(lián)苗。

2.發(fā)病后措施

本病較難治愈,重在預(yù)防。本病常與巴氏桿菌混合感染。兔群一旦發(fā)病,必須查明原因,消除外界刺激因素,隔離感染兔,以控制病原傳播。

處方1

卡那霉素,每只兔每次20~40毫克,肌內(nèi)注射,每天2次;或慶大霉素,每只兔每次1萬~2萬單位,肌內(nèi)注射,每天2次;或四環(huán)素,每只兔每次1萬~2萬單位,肌內(nèi)注射,每天2次(鼻炎型病例也可用氯霉素或鏈霉素滴鼻,每天2次,連用3天)。

處方2

杏仁、栝樓仁、白前、遠志、防風(fēng)、陳皮各15克,上6味藥粉碎成細粉,混勻,每次2克,每天2次,溫開水調(diào)開灌服。

處方3

鮮豬膽汁50毫升,地龍20克。將地龍研粉與豬膽汁混勻,烘干,研末,每次服3克,每天2次,溫開水灌服。

處方4

鮮白楊樹皮10克,鮮蛤蟆草10克,水煎成30毫升,每天1劑,分2次灌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藁城市| 肇东市| 霸州市| 桓台县| 卫辉市| 奉化市| 北票市| 宕昌县| 祁连县| 广饶县| 稷山县| 奇台县| 宜章县| 呼伦贝尔市| 凤山市| 福州市| 光山县| 万年县| 岑巩县| 湄潭县| 清流县| 邢台县| 当雄县| 沂源县| 安溪县| 奇台县| 金塔县| 章丘市| 临城县| 平谷区| 侯马市| 施甸县| 五指山市| 阳谷县| 德兴市| 阳山县| 阿尔山市| 宕昌县| 泗洪县| 澳门|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