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有機化學
  • 吳愛斌 李水清 龔銀香主編
  • 1778字
  • 2019-04-17 11:24:59

1.3 酸堿的概念

隨著化學學科的發展,酸堿的含義和范圍在不斷擴大和發展。在有機化學中,有很多化合物是酸或堿,有許多反應是酸堿反應,而且還有不少反應是在酸催化或堿催化下進行的。因此,理解有機化學中的酸堿理論,對理解有機化合物性質與結構的關系、分析反應機理、選擇反應條件具有重要意義。現將有機化學中常用的三種酸堿理論概括如下。

1.3.1 Br?nsted酸堿理論

1923年丹麥化學家Br?nstedJ.N.提出了質子酸堿理論,定義凡是能給出質子的分子或離子都稱為酸,如HCl、、H2O、CH3COOH、等;凡是能與質子結合的分子或離子都稱為堿,如Cl-、NH3、OH-、、CH3COO-等。酸堿反應都是質子由酸轉移到堿的過程:酸失去質子,剩余的基團就是它的共軛堿;堿得到質子生成的物質就是它的共軛酸。

質子轉移反應表示如下:

質子酸堿理論是以給出質子或接受質子確定酸或堿,所以酸堿的概念是相對的。同一種物質在不同的反應中,表現出不同的性質,在一個反應中是酸,而在另一反應中可以是堿。例如,H2O對CH3COO-來說是酸,而H2O對CH3COOH則是堿。一個酸堿反應是由兩對互為共軛的酸堿組成的。在共軛酸堿中,給出質子能力強的酸為強酸,其共軛堿為弱堿;接受質子能力強的堿為強堿,其共軛酸為弱酸,反之亦然。

酸或堿的強度可用解離平衡常數KaKb表示。例如,CH3COOH在水溶液中的解離平衡常數為:

式中,[CH3COO-]、[H3O+]、[CH3COOH]分別為CH3COO-、H3O+、CH3COOH的平衡濃度。

Ka值大,表示酸性越強。常將Ka轉化成pKa(pKa=-lgKa);同樣,堿的強度則用Kb或pKb表示。在水溶液中,共軛酸/堿的pKa與pKb之和為14,即pKa+pKb=14

有機化學中常遇到的共軛酸堿對的強度見表1-6。

表1-6 一些常見化合物的酸堿強度

1.3.2 Lewis酸堿理論

1923年,美國物理化學家LewisG.N.提出了電子酸堿理論,定義凡能接受電子對的物質都稱為酸,如BF3、AlCl3、H+、Ag+等;凡能給出電子對的物質都稱為堿,如NH3、H2O、RNH2、ROR、等。

酸和堿的反應可用下式表示,其中A是Lewis酸,它一定是缺電子體,至少有一個原子具有空軌道,具有接受電子對的能力,在有機反應中常稱為親電試劑;B是Lewis堿,它至少含有一對未共用電子對,具有給予電子對的能力,在有機反應中常稱為親核試劑。酸和堿反應生成的AB叫做酸堿加合物。

常見的Lewis酸有以下幾種類型:金屬離子如Li+、Ag+、Cu2+等;中性分子如BF3、AlCl3、SnCl2、ZnCl2、FeCl3及含有羰基、氰基等極性基團的有機化合物等;正離子如R+、RCO+、Br+、、H+等。常見的Lewis堿有以下幾種類型:具有未共用電子對的化合物如H2O、NH3、RSH、ROH、RNH2、ROR、烯或芳香化合物等;負離子如X-、OH-、RO-、SH-、R-等。

Lewis堿與Br?nsted堿兩者是一致的,但Lewis酸要比Br?nsted酸概念廣泛得多。例如從Lewis酸堿理論出發,所有的金屬離子都是Lewis酸,而與金屬離子結合的負離子或中性分子則都是Lewis堿。因此,無機物的酸、堿、鹽都是酸堿加合物。而對于有機物而言,也可以看成是酸堿加合物。例如,甲烷CH4可以看成酸H+和堿的加合物;乙醇CH3CH2OH可以看成酸H+和堿CH3CH2O-的加合物。大部分無機和有機反應,都可以設想為一種Lewis酸堿反應。在有機化學反應中,常用H+、BF3、ZnCl2、FeBr3等Lewis酸作催化劑。

1.3.3 硬軟酸堿原理

1963年由Pearson R.G.提出了軟硬酸堿原理,他根據酸堿接受電子的能力和可極化程度的大小,將Lewis酸堿分成硬、軟以下兩種類型。

硬酸:接受體的體積小,帶正電荷多,價電子層沒有未共用電子對,其可極化程度低,電負性大。軟酸:接受體的體積大,帶正電荷少,價電子層有未共用電子對(p或d),其可極化程度高,電負性小。

硬堿:給予體的原子電負性大,可極化程度低,不易被氧化,對價電子束縛得緊。軟堿:給予體的原子電負性小,可極化程度高,易被氧化,對價電子束縛得松。

“硬”、“軟”是用來描述酸堿束縛電子的松緊程度,束縛電子緊密的稱為“硬”,反之稱為“軟”。但是這種性質的界限很難劃分,因此將酸堿又分為三類:硬、軟、交界。交界是指介于硬軟之間的。一些硬軟酸堿如表1-7所示:

表1-7 一些硬軟酸堿

硬軟酸堿原理指出,硬酸優先與硬堿結合,軟酸優先與軟堿結合,它們之間能夠形成穩定的化合物,且反應速率大;而硬酸與軟堿結合、軟酸與硬堿結合,它們之間形成化合物不穩定,且反應速率??;交界酸堿不論是硬還是軟均能反應,所形成的化合物差別不大,且反應速率適中。總之,即“硬親硬,軟親軟,軟硬交界則不管”。

硬軟酸堿原理是根據大量實驗總結出的經驗規律,它能夠解釋無機化學、有機化學中諸多存在的化學現象和問題(例如,對化合物和配合物穩定性的解釋、對化合物反應活性的解釋、溶解度規律、有關配體選擇的規律、催化劑中毒等),從而受到了廣泛的重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岑溪市| 囊谦县| 阿鲁科尔沁旗| 平果县| 临洮县| 翁牛特旗| 宁化县| 祁连县| 天祝| 巩义市| 美姑县| 称多县| 遵义市| 富源县| 建宁县| 卢龙县| 通州区| 长治市| 河东区| 莱西市| 湘阴县| 青田县| 图木舒克市| 沙湾县| 临桂县| 通榆县| 台南县| 河池市| 金塔县| 赤水市| 汾阳市| 清新县| 拜泉县| 临桂县| 鱼台县| 宁晋县| 平湖市| 周至县| 托克托县| 高州市| 周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