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水泥裝備技術手冊
- 穆惠民 張澤 莊嚴
- 9683字
- 2019-03-04 13:29:44
第三節 斗式提升機
一、概述
(一)提升機在水泥生產中的作用
水泥的生產過程,實際上就是物料的運行過程。從原料開始,經過破碎、粉磨、篩分、混合、煅燒、包裝、庫存及裝車等諸多環節,最后變為成品。每一生產環節結束后,物料都要運行到下一生產環節。斗式提升機是把物料從一個高度輸送到另一高度,而垂直輸送物料是水泥生產和其他工業生產中最常見的,因而一定要保證提升機工作能力的適用性和可靠性,否則將會影響全線生產的正常進行。
(二)提升機的類型及發展狀況
1987年以前,我國水泥工業(包括冶金、化工等工業)普遍采用的斗式提升機有五種型式,共24種規格,見表3-3-1。
表3-3-1 各種斗式提升機規格比較表

注:打√者表示系列中具有的規格。
隨著水泥工業向大型化和自動化方向發展,尤其是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的出現,迫切需要提升量大、提升高度高、性能優異且能實現機電一體化的新型提升機。例如日產5000t水泥熟料生產線,需要提升量大于8000m3/h、提升高度大于45m的提升機。這是一切舊式提升機不能達到的,所以從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我國水泥企業從德國、丹麥、日本等國進口提升機近百臺。為此,1984年原國家建材局裝備公司組織了朝陽重型機器廠和天津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共同去德國、丹麥、日本、美國進行了考察。這些國家的提升機具有提升量大、提升高度高、技術先進、結構合理、運行平穩、工作可靠、使用壽命長等優點。相比之下,我國決定引進德國莫勒斯公司的高效斗式提升機設計制造技術。國外提升機主要技術參數見表3-3-2。
表3-3-2 國外提升機主要技術參數對比表

(三)提升機的工作原理
通過電機驅動,經過傳動裝置使主軸旋轉,從而帶動頭輪轉動。牽引件(環鏈及膠帶)壓在頭輪上,靠牽引件自重、料斗及物料重量、尾輪及配重箱重(尾輪呈懸浮狀態,不與尾部殼體連接)產生張緊力,從而在頭輪處產生摩擦力而使牽引件及料斗運行。物料從尾部入料口進入,一部分物料直接裝入料斗而被提升,另一部分物料落到底部堆積,后面料斗隨之而來將堆積物料挖取提升。
物料運行到頭輪處,隨著頭輪轉到卸料一側。在離心力和重力作用下物料被拋出,所有物料基本上都落入卸料區而從卸料口卸出。
(四)高效斗式提升機的型式
高效斗式提升機分環鏈式和膠帶式兩種。環鏈式的優點是適應溫度較高,被提升物料在350℃以下,而膠帶式只能在120℃以下。環鏈式可提升物料粒度較大,允許物料粒度達60mm,而膠帶式只允許物料粒度25mm以下。另外,環鏈式牽引件如局部損壞,更換也較為方便。
膠帶式的優點是在相同規格下,其提升能力較大,一般比環鏈式高30%~40%牽引件重量較環鏈式小,出現事故較少,而且其提升高度也遠大于環鏈提升機。
二、主要零部件要求
(一)環鏈式
1.頭尾部鏈輪
(1)整體鑄造鏈輪和組合式鏈輪輪體的材料不低于GB/T 9439—1998中有關HT250的規定,并應消除內應力。
(2)鑄件不得有裂紋及其他影響機械強度的缺陷。
(3)組合式鏈輪工作表面硬度為40~45HRC,硬化層深度不小于3mm。
2.主軸
(1)材料應不低于GB/T 699—1999中有關45號鋼的的規定,調質硬度為220~255HB,并應進行探傷檢查,探傷質量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不允許有裂紋和白點;
②單個和密集性缺陷不應超過表3-3-3的規定。
表3-3-3 缺陷與指標

(2)軸頸與軸承配合部位的技術要求應符合GB/T 275—1993的規定。其他配合部位應符合GB/T 1800.4—1999的規定。
3.鏈輪軸組件
(1)鏈輪軸組件的兩鏈輪機械加工工作表面直徑差應不大于0.15mm。
(2)鏈輪軸組件中兩鏈輪非機械加工工作表面的共同徑向全跳動見表3-3-4。
表3-3-4 公稱直徑

4.圓環鏈
(1)圓環鏈材料應不低于GB/T 10560—1989中有關25MnV的規定。
(2)圓環鏈用鋼的質量應符合GB/T 12718—2001中5.2的規定。
(3)圓環鏈用鋼的棒料直徑公差應符合GB/T 12718—2001中5.3的規定。
(4)圓環鏈焊接處的直徑應不小于環鏈鋼直徑,但不得超出7.5%,對焊錯口量不得超過環鏈鋼直徑的3%,同時應滿足GB/T 12718—2001中5.4.2、5.4.3及5.4.4的規定。
(5)圓環鏈表面熱處理硬度為50~60HRC。淬硬層深度直徑d<22mm的為(0.1~0.2)d;直徑d≥22mm的為2.2~2.6mm。圓環鏈破斷負荷見表3-3-5。熱處理前應符合GB/T 12718—2001中5.5的規定。
(6)所有圓環鏈在熱處理后均應進行預拉伸處理,預拉伸負荷為該規格圓環鏈破斷負荷的60%~65%,預拉伸處理后的圓環鏈應進行外觀檢查,對任何有目視裂紋及其他缺陷的鏈環應去掉而補入新環,對所補入的新環仍應進行熱處理和預拉伸。
(7)圓環鏈分每五環為一組和5~8m長鏈條兩種形式,其尺寸見圖3-3-1和表3-3-5。

圖3-3-1 圓環鏈形式
表3-3-5 圓環鏈尺寸

(8)圓環鏈需配對使用應符合JC/T 919—2003中3.2.1.8的規定。
5.鏈環鉤
(1)鏈環鉤用鋼應為全鎮靜鋼,材料應不低于GB/T 699—1999中有關45號鋼的規定。
(2)鏈環鉤分整體鏈環鉤和分體鏈環鉤兩種。
(3)整體鏈環鉤與相應規格五環圓環鏈配合使用(見圖3-3-2)。

圖3-3-2 鏈環鉤
(4)分體鏈環鉤(組件)與相應規格長鏈條配合使用(見圖3-3-3)。

圖3-3-3 分體鏈環鉤
(5)鏈環鉤表面質量及螺紋要求應符合JC/T 919—2003中3.2.2.5及3.2.2.6的規定。
(6)整體鏈環鉤調質處理硬度為HB220~250,與圓環鏈接觸工作表面熱處理硬度為45~50HRC,淬硬層深度,直徑d<22mm的為(0.1~0.12)d;直徑d≥22mm的為2.2~2.6mm。破斷負荷應不低于相應規格圓環鏈的允許值(見表3-3-5)。
(7)整體鏈環鉤應帶有定距板(見圖3-3-2)。
6.接鏈環
(1)長鏈條之間連接采用相應規格接鏈環形式(見圖3-3-4)。

圖3-3-4 接鏈環
(2)接鏈環要求不低于相應規格4圓環鏈中(1)~(4)的有關規定。
7.機殼(頭、尾、中間節)
(1)機殼表面平面度公差應符合表3-3-6的規定。
表3-3-6 公差

(2)上、下法蘭平行度公差應符合GB/T 1184—1996中11級的規定。
(3)法蘭面對機殼中心線的垂直度公差應符合GB/T 1184—1996中11級的規定。
(4)機殼高度尺寸公差應符合GB/T 1804—2000中m級的規定。
(5)機殼各對應兩平面上的對角線長度之差和相對應兩邊邊長之差應小于或等于3mm。
8.逆止器和超越離合器
(1)逆止器的外殼、星輪和滾柱,超越離合器的半聯軸節和滾柱,其材料均應不低于GB/T 3077—1999中有關20Cr的規定。
(2)逆止器的外殼、星輪同滾柱相接觸面,超越離合器的半聯軸節同滾柱相接觸面熱處理硬度均應為45~50HRC,表面粗糙度Ra為1.6μm。
(3)逆止器和超越離合器的滾柱外圓熱處理硬度均應為58~62HRC,表面粗糙度Ra為0.8μm。
(二)膠帶式
1.頭部滾筒
(1)頭部滾筒筒體應進行消除內應力處理。對于承受合力大于或等于80kN的滾筒,其焊縫應進行探傷檢查,焊縫質量應符合GB/T 3323—1987中Ⅲ級或GB/T 11345—1989中Ⅱ級的規定。
(2)膠層與滾筒表面應緊密貼合,不得有脫層、起泡等缺陷。
(3)面膠的物理機械性能應符合表3-3-7的規定。
表3-3-7 面膠的物理機械性能

(4)底膠的物理機械性能應符合表3-3-8的規定。
表3-3-8 底膠的物理機械性能

(5)橡膠滾筒外圓徑向圓跳動公差:
①滾筒直徑小于或等于800mm為1.1mm;
②滾筒直徑大于或等于900mm為1.3mm。
2.鋼絲繩網芯輸送膠帶(以下簡稱膠帶)
(1)膠帶采用含有一層縱向、兩層橫向的鋼絲繩芯輸送帶。膠帶的縱向拉伸強度應符合表3-3-9規定。
表3-3-9 膠帶的縱向拉伸強度

(2)膠帶應適應物料溫度120℃的要求。
(3)膠帶接頭強度不得低于膠帶強度。
3.主軸
(1)材料應不低于GB/T 699—1999中有關45號鋼的規定,調質硬度為220~255HB,并應進行探傷檢查,探傷質量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不允許有裂紋和白點;
②單個和密集性缺陷應不超過表3-3-10的規定。
表3-3-10 缺陷

(2)軸頸與軸承配合部位形狀與位置公差應符合GB/T 275—1993的有關規定。
4.機殼(頭、尾、中間節)
(1)機殼表面平面度公差應符合表3-3-11的規定。
表3-3-11 平面度公差

(2)上、下法蘭平行度公差應符合GB/T 1184—1996中11級的規定。
(3)法蘭面對機殼中心線的垂直度公差應符合GB/T 1184—1996中11級的規定。
(4)機殼高度尺寸公差應符合GB/T 1804—2000中m級的規定。
(5)機殼各對應兩平面上的對角線長度之差和相對應兩邊邊長之差應小于或等于3mm。
5.逆止器和超越離合器
(1)逆止器的外殼、星輪和滾柱,超越離合器的半聯軸節和滾柱,其材料均應不低于GB/T 3077—1999中有關20Cr的規定。
(2)逆止器的外殼、星輪同滾柱相接觸面,超越離合器的半聯軸節同滾柱相接觸面熱處理硬度均應為45~50HRC,表面粗糙度Ra1.6μm。
(3)逆止器和超越離合器的滾柱外圓熱處理硬度均應為58~62HRC,表面粗糙度Ra0.8μm。
三、裝配及安裝要求
(一)環鏈式
1.裝配要求
(1)頭輪組及尾輪組裝配后,用手轉動應輕便靈活。
(2)電機與液力耦合器連接,軸向間隙應為2~4mm。
(3)電機軸與減速器軸徑向位移允差不大于0.2mm,角位移不大于30'。
2.安裝要求
(1)尾部上法蘭面水平度允差每1000mm不大于1mm。
(2)頭、尾輪軸水平度允差每1000mm不大于0.3mm。
(3)頭、尾輪安裝應符合表3-3-12和圖3-3-5的規定。
表3-3-12 測量尺寸


圖3-3-5 環鏈式頭、尾輪安裝示意圖
(4)中間殼體對提升機中心垂線平行度允差每1000mm長度內不大于0.5mm。同時應符合3.5.3的規定。
(5)提升機兩排牽引件之間總長度差應不大于3mm。
(6)機殼法蘭之間連接應嚴密。
(二)膠帶式
1.裝配要求
(1)頭輪組及尾輪組裝配后,用手轉動應輕便靈活。
(2)電機與液力耦合器連接,軸向間隙應為2~4mm。
(3)電機軸與減速器軸徑向位移允差不大于0.2mm,角位移不大于30'。
2.安裝要求
(1)尾部上法蘭面水平度允差每1000mm不大于1mm。
(2)頭、尾輪軸水平度允差每1000mm不大于0.3mm。
(3)頭、尾輪軸安裝應符合圖3-3-6和表3-3-13的規定。

圖3-3-6 膠帶式頭、尾輪安裝示意圖
表3-3-13 公差與測量尺寸

(4)中間殼體對提升機中心垂線平行度允差每1000mm長度內不大于0.5mm。同時應符合(3)的規定。
(5)機殼法蘭之間連接應嚴密。
四、安裝及調試工藝要求
(1)根據平面圖的尺寸畫出基礎的縱橫向中心線,其偏差不得大于±1mm。
(2)尾部安裝后,上法蘭面水平度為1mm/m。
(3)頭、尾輪軸的水平度為0.3mm/m。頭、尾輪軸應相互平行,平行度在1m長度內不應大于0.6mm。
(4)提升機頭、尾輪安裝(見圖3-3-7)應符合表3-3-14的規定。

圖3-3-7 提升機頭、尾輪安裝示意圖
表3-3-14 安裝測量尺寸

(5)中間殼體對提升機中心垂線偏差為0.5mm/m,同時應符合本條第(4)款規定。
(6)為防止膠帶接頭脫開和料斗在膠帶上配置可靠,須用力矩扳手擰螺栓。預緊力見表3-3-15。
表3-3-15 螺栓預緊力矩

(7)在調整膠帶張緊力時,須參考配重箱的配重量,配重參照表3-3-16。
表3-3-16 配重量(kg)

(8)安裝逆止器時,必須使其旋轉方向與提升機要求的旋轉方向相符,不得裝反。
(9)牽引膠帶回鏈條經調整到適當的工作拉力,拉緊后,尾部鏈輪剩余的行程不應小于全部行程的50%,螺旋拉緊裝置調節螺栓和滑板調整時應靈活,不應有阻滯現象。
(10)從提升機基礎開始每隔10m左右或在每層樓面上應設置固定支架。安裝后須保證提升機殼體在垂直方向能自由伸縮。
(11)機殼密封法蘭面連接應嚴密。
(12)其他斗式提升機的安裝按安裝圖及JB 3926.2執行。
五、安裝及調試工藝
(一)安裝
1.安裝前的準備工作
(1)根據基礎荷重和土質情況,按相應的腳孔位置,打好提升機基礎,基礎的水平度允差每1000mm長度內不大于1mm。
(2)如尾部在地下,應留有足夠空間用來檢修,裝卸尾輪軸,清理物料。所留空間至少如圖3-3-8所示。

圖3-3-8 提升機結構示意圖
1—頭部;2—傳動部分;3—非標準節;4—通風節;5—室外支架;6—室內支架;7—連接板;8—牽引件及料斗;9—裝配節;10—排氣節;11—尾部;12—地腳螺栓;13—檢視門;14—檢修平臺
(3)檢查提升機零部件是否齊全,運輸和貯存是否有損壞和銹蝕的零部件,該清洗的清洗,該修理的修理。
(4)必須仔細閱讀使用說明書后才能進行安裝。
2.安裝步驟
(1)將尾部安裝在基礎上,擰緊地腳螺母。尾部上法蘭水平度允差每1000mm長度內不大于1mm。
(2)按圖3-3-8順序逐次自下而上安裝,每節安裝后法蘭面的平面度允差為1/1000,如
不平時,允許用石棉墊或石棉繩調整。
(3)按照總圖要求,在連續四個標準節中,正中位置(第二、三中間)安裝一個定距連接板,如圖3-3-9所示。

圖3-3-9 定距連接板的安裝情況
(4)殼體安裝后,即可裝室內或室外支架,如圖3-3-10和圖3-3-11所示。兩種支架安裝好后,都不能與殼體焊接在一起,應保證提升機殼體能縱向自由膨脹。

圖3-3-10 室內支架

圖3-3-11 室外支架
(5)如頭部和傳動部分分兩體發運,應將傳動部分安裝在主軸上并固定到殼體上,最后將減速機鎖盤螺釘擰緊,使其空心軸和主軸連接在一起,擰緊力矩見表3-3-17。
表3-3-17 鎖緊盤擰緊力矩表

(6)提升機全部安裝完后,頭尾軸水平度允差每1000mm長度內不大于0.3mm。
(7)環鏈式提升機頭、尾軸的安裝允差:環鏈式應符合圖3-3-12和表3-3-18的規定,膠帶式的應符合圖3-3-13和表3-3-19的規定。

圖3-3-12 環鏈式頭、尾軸安裝要求(H為提升高度)
表3-3-18 環鏈式提升機頭、尾安裝允差表


圖3-3-13 膠帶式提升機頭、尾軸的安裝
表3-3-19 膠帶式提升機頭、尾軸安裝允差表

(8)中間殼體對提升機中心線平行度允差每1000mm長度內不大于0.5mm,同時符合第(7)條規定。
(9)環鏈式提升機的鏈節與料斗的連接,鏈與斗的連接極為重要,很多廠家因鏈節與料斗的連接螺母松動而引起鏈節頻繁折斷,更換新件后仍不見效。鏈節與料斗連接如圖3-3-14所示。連接方法如下:

圖3-3-14 鏈節與料斗連接
1—鏈節;2—壓板;3—環鏈;4—螺母(2個);5—彈簧墊圈;6—料斗
①先在下邊將料斗、鏈節和貼近料斗的螺母連接好,并且擰緊,但螺母上的彈簧和上邊的螺母先不連接。
②以上連接好后由裝配節向傳動鏈輪吊裝,經鏈輪后放下來,在尾部將接頭接好。
③必須在頭部殼體處將螺母再緊一次,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因不在頭部連接該螺母不易擰緊,應使用加力桿擰緊。
④進行試運轉8h。
⑤打開頭部上殼,再用加力桿緊一次,擰緊力矩見表3-3-20。但表中只是參考值,在不損壞螺母的情況下應盡量加大擰緊力矩。
表3-3-20 擰緊力矩

⑥安裝彈簧墊圈和上面的螺母,上面螺母擰至壓平彈簧圈即可。
在更換鏈節、鏈環及料斗時,都要按上述辦法進行。
⑦安裝料斗時環鏈應選配,一對長盡量一樣,以免造成較大積累誤差。
(10)膠帶式提升機接頭應先在頭部連接好后再裝料斗,但不要連續裝,因為那樣盤車將會越來越費力。可以間隔裝斗,盡量使上升段和下降段料斗數接近相等。料斗螺母必須擰緊,預緊力見表3-3-21。
表3-3-21 料斗螺母預緊力矩

(11)膠帶接頭方式如圖3-3-15所示。接頭接好后,最好將膠帶接頭處縱向鋼絲繩從膠帶中破出,將二段斷頭鋼絲繩破亂,繞在一起,用錫灌成一個整體。接頭螺母擰緊力矩見表3-3-20。

圖3-3-15 膠帶接頭方式
1—鋼絲繩芯膠帶;2~5—鋼板;6—螺栓;7—墊板;8—螺母
(12)牽引件安裝完后,將尾輪及滑動架壓在牽引件上,這樣尾輪就懸浮在尾部。尾部殼體由四塊角鋼做導軌,以控制尾輪不能擺動太大,但要注意觀察,不能使牽引件歪斜而使尾輪上部滑動架壓在或貼在導軌上,如圖3-3-16所示。

圖3-3-16 滑動架的安裝要求
(13)尾部安裝后,即可安裝轉數監測器,其作用前面已談過,發運時裝在零件箱內,安裝情況如圖3-3-17所示。圖中支架可以調整,使撥片靠近監測器能起反應(必須接線后觀察)。

圖3-3-17 轉數監測器的安裝
(14)尾部潤滑裝置發運時在零件箱內,容易被人忽視,安裝位置如圖3-3-18所示。潤滑裝置由冷管、膠管和管接頭組成,潤滑脂由油槍從露出機體外的油杯打入,通過膠管接頭進入膠管,通過管接頭進入冷管,通過接頭體進入尾輪軸承座。

圖3-3-18 尾部潤滑裝置
由于牽引件磨損、溫度變化等原因使尾軸上下浮動,故采用一段膠管進行軟連接。
最好每班打潤滑油一次,特別是溫度較高時,長時間不注油可能使管路潤滑脂干枯而使油路堵塞。
(15)膠帶提升機在頭部和下部排氣節上各有兩個膠帶防跑偏開關,安裝及工作情況如圖3-3-19所示。膠帶正常運轉時,膠帶同觸頭不接觸,當膠帶跑偏時,膠帶同觸頭相碰,立輥偏轉。當立輥偏斜15°時,發出警報;偏轉30°時,提升機自動停止運行。

圖3-3-19 膠帶提升機跑偏裝置
(16)為防止工作中尾輪上下竄動過大,膠帶提升機在尾部設彈簧裝置,如圖3-3-20所示。彈簧裝置由螺桿、彈簧、彈簧座和螺母等組成。提升機運行時,它起著控制尾軸上竄的作用。提升機安裝后,整個料斗及牽引件都作用在頭輪上。彈簧裝置調整到使彈簧通過彈簧座壓緊螺桿的螺母。在運行中,由于尾輪軸處于浮動狀態,可能向上浮動。這時通過焊在滑動架上的螺母帶動螺桿向上運動,通過螺母和彈簧座壓縮彈簧,使尾軸向上運動受到控制。使用一段時間后,牽引件伸長,彈簧壓縮力減小,再調節螺母,使其恢復壓縮力。

圖3-3-20 彈簧裝置
(17)將主電機、輔助傳動、料位計、轉數監測器及膠帶防跑偏開關電器接好。如訂貨時已帶電控箱,則箱內有各部位置接點,如不帶電控箱,用戶自行設計電控部分。
(18)為使殼體內工作時形成負壓,頭部設有排風法蘭,下部排氣節設有進氣孔。但在提升機到現場時,二者皆有盲板蓋著,如接收塵器,則二者盲板打開。
(19)為增加牽引張緊力并使尾輪可靠地壓在牽引件上,配重箱可增加配重,但提升高度大于15m以上的環鏈式提升機可以不加配重。加配重數量隨提升機規格而異,見表3-3-22。
表3-3-22 各規格提升機配重表

(20)安裝完后,盤車運行一周,檢查無碰撞時才可試運轉。
(二)調試
(1)牽引件安裝好后,打開檢視門,慢慢盤車或開動輔助傳動,觀察料斗是否歪斜,環鏈提升機的環鏈不能有擰結現象。同時觀察各部有無碰撞現象。
(2)由于裝卸和長途運輸,電機與減速器可能同軸度發生變化,安裝前必須檢驗。檢驗方法同圖3-3-21,要求也相同。

圖3-3-21 復位后再檢查同軸度
(3)頭部卸料口處有一可調節的橡膠滑板,在安裝完牽引件與料斗后,使牽引件慢速運行,調整橡膠板,使料斗外緣的運行路線同橡膠板外緣,可為10mm左右。如太小會由于料斗工作時產生波動而撞到橡膠板上,如太大會產生回料現象而降低提升量。卸料調整板如圖3-3-22。

圖3-3-22 卸料調整板
(4)頭部安裝完后,應打開上殼體對環鏈提升機的輪緣塊同輪轂連接螺栓再擰緊一次,擰緊力矩按表3-3-20計算。對膠帶提升機的頭部滾筒與輪轂的連接螺栓再緊一次,擰緊力矩當提升機規格小于或等于1000時,為295N·m;大于1000時,為520N·m。這一點很重要。因為長期運輸貯存或溫度變化等原因使螺栓松動,運轉后造成螺栓折斷而不能運行。
(5)在慢速轉動中,要判定逆止器和超越離合器方向是否正確,即正向盤車時不能有鎖住現象。
(6)逆止器支架應可靠地固定在底座上,而支架內孔與逆止器伸出小軸間應松連接,不能有附加應力存在。
(7)電機線接好后應檢驗電機旋轉方向是否正確,其方法是把逆止器支架卸下或點動觀察運轉方向。
因耦合器達一定速度時才能傳遞動力。如直接開動,電機接反時會與逆止器產生抵觸。
(三)維護與修理
1.維護規程
(1)尾輪潤滑裝置每班用油槍注油一次。主軸承每星期加油一次。整個提升機各潤滑點潤滑按表3-3-23進行。
表3-3-23 潤滑情況表

(2)開機前要將尾部殘存料清理干凈。
(3)環鏈提升機要檢查環鏈有無裂紋及斷裂現象,鏈節螺母是否松動。膠帶提升機檢查膠帶是否有撕破現象,膠帶接頭是否有問題,料斗螺母是否松動。每班要抽檢幾個,每星期進行一次較多數量的抽檢,每年至少有一次全面檢查。
(4)對淬硬層磨去的鏈節、環鏈和頭部輪緣必須及時更換。環鏈、鏈節淬硬層深為環鏈直徑的0.1~0.2倍,但直徑大于22mm時,淬硬層深為2.2~2.6mm。
(5)對電氣設備必須定期檢查,至少每生產720h檢查一次。
(1)液力耦合器和主減速器使用維護按使用說明書進行。
(2)檢查牽引件與料斗時可打開頭部側面檢查門,啟動輔助傳動,使牽引件慢速運行。但不允許有載荷時啟動輔助電機,無輔助傳動者按圖3-3-23用遞止器來盤車。

圖3-3-23 逆止器可用來盤車
(3)頭部輪緣或頭部膠輪塊磨損到需要更換時,不必拆下上殼體和主軸。只拆下頭部前后檢查門,取下輪中最下部一塊,更換上新的即可,如圖3-3-24、圖3-3-25,再旋轉一個角度,更換下一塊,這樣逐次更換,直到更換完畢。

圖3-3-24 頭部鏈輪更換情況

圖3-3-25 膠帶頭輪更換情況
(4)如輔助傳動長期不使用,可將超越離合器滾柱取下,待需要時安上,避免無謂的磨損。
(5)標準節由鋼板壓制組合而成,一般不可拆卸,如需拆卸時,必須在標準節兩側進行加固。可利用吊裝板將頭部提起,但絕不允許提起整機。
(6)經常檢查減速器油位是否過高或過低,較為合適的油位是打開觀察孔蓋板,以油能飛濺到箱體頂蓋上為合適。軸承上方的油槽能濺入足夠的潤滑油。
(7)經常檢查減速器油質是否發生變化或變臟。
(8)經常檢查軸封漏油是否嚴重,及時更換油封。
(9)液力耦合器易熔塞不得以金屬塞代替。
(四)出現問題及解決方法
1.安裝中出現的問題
(1)環鏈提升機使用后,料斗出現抖動現象,同時,鏈節折斷時有發生,說明頭部安裝水平度較差如圖3-3-26,運行中牽引件偏向一側,以致環鏈與輪槽內側滑動,致使料斗抖動。鏈節由原來受拉應力變為受彎曲應力和拉應力組合,從而容易折斷,應重新調整主軸水平度。

圖3-3-26 頭部安裝水平度較差
(2)如果膠帶提升機向一側跑偏嚴重,說明主軸安裝水平度差(向一側偏斜),應重新調整主軸水平度。
(3)如果在正式使用不久,出現了鏈輪輪緣螺栓或膠帶頭輪輪轂和滾筒連接螺栓逐一折斷,說明螺母原來沒擰緊或因某原因松動,應常緊固。
(4)由于入料系統沒有正對提升機入料口而呈偏斜狀態,又沒有采取擋板引導物料正流措施,使一部分料沒有進入料斗而直接落到底部,使尾部迅速堆積物料,尾輪埋沒而不能運行,應調整喂料位置。
(5)如果喂料溜子上部位置過高(現場發現有達2~3m高的),而且入料角度很小,物料幾乎是垂直下落,以很大速度砸到料斗上,使料斗及牽引件抖動很厲害,膠帶提升機更甚。環鏈有可能從頭部脫鏈,應改善喂料狀況。
(6)如果發生環鏈常脫離鏈輪工作面,且下部料斗時而發生轉動,以至碰撞殼體等現象發生,這可能是有一條或幾條環鏈在安裝時旋轉了360°,即擰了個結,要逐一檢查更正過來。
(7)如果運轉中環鏈在尾輪上經常脫軌,且兩邊脫軌現象都存在。有時雖沒脫軌,但尾輪輪緣靠得很緊,尾輪輪緣磨損嚴重。這有可能是頭輪兩輪間距離和尾輪兩輪間距離不等造成的,如圖3-3-27。

圖3-3-27 頭輪兩輪間距離和尾輪兩輪間距離不相等情況
(8)由于膠帶中鋼絲伸長很少,所以膠帶提升機安裝中不必考慮使用會伸長而割短膠帶,現場中確實多次出現將帶割短現象。
2.正常運行中出現的問題
(1)如果逆止器不起逆止作用,則可能逆止器里面潤滑脂太多或滾柱支撐彈簧失效。
(2)由于喂料不正確,料斗內物料一邊多一邊少,有可能造成牽引件歪斜,提升量下降。
(3)使用一定時間后,由于環鏈磨損而伸長,致使料斗逐漸接近底部鋼板,這時可摘除一個料斗兩條環鏈。使尾輪中心提高后繼續運轉,這是正常現象。但環鏈與鏈節將淬硬層磨去后,必須更換。
(4)由于料斗在尾部挖料,使用較長一段時間后,料斗前沿加固處可能磨掉而造成料斗損壞。此時要重新在前沿焊上加固鋼板,嚴重者更換料斗。
(5)使用一段時間后,鏈節常發生折斷現象,有時連續不斷出現,致使無法運行,造成這種現象可能有如下幾方面原因:
①料斗螺母松動,除對鏈節產生沖擊外,鏈節頂部出現附加彎矩,致使鏈節折斷,故料斗螺母要經常檢查是否松動。緊固螺母必須在頭部進行。
②頭部輪緣磨損嚴重沒有更換。正常工作時,鏈節頂部與鏈輪槽底有一定間隙,磨損嚴重后,二者相碰,連續運轉后,鏈節螺母由于受沖擊很快松動,致使鏈節折斷,如圖3-3-28。

圖3-3-28 頭部輪緣磨損前后鏈節工作情況
③制造鏈節時有缺陷。
(6)對于水泥以外行業,如果提升輕質物料,可能產生較大回料現象。說明高效提升機不適合此種物料,可以進行試驗將料斗深度改小一些。
六、試運轉
1.空運轉試車
(1)試運轉前檢查所有緊固件是否緊固,關好檢視門及各部位蓋板。
(2)液力耦合器和減速器加好油,加油種類及數量按說明書要求進行。
(3)逆止器、超越離合器及頭、尾軸承等潤滑點加好潤滑油。
(4)空車試運轉時,要進行二次以上間斷停車,再進行4h空運轉,無問題后方可負荷試車。
空運轉試車應達到下列要求:
①減速器無異常振動和沖擊。
②液力耦合器及減速器無滲油現象,運轉平穩。
③逆止器和超越離合器動作正常,不允許輔助電機與主電機同時啟動。當主電機運轉時,如輔助電機隨轉,則應停車調整超越離合器,使星輪外套間隙均勻,星輪端面與外套內端面有一定間隙。
④電氣控制可靠,電動機運轉平穩。
⑤牽引件運轉正常,無打滑和偏移現象,料斗與其他件無碰撞。
⑥各軸承溫升不得超過30℃。
2.負荷試運轉
(1)提升機只能均勻入料,物料分三次逐漸加到所要求的提升量。
(2)負荷試運轉不少于24h,每隔2h停車,檢查軸承溫升情況,溫升不得超過40℃。檢查所有緊固件是否松動。
(3)間斷停車時,要檢查2~3次逆止器工作是否可靠。
負荷試運轉應達到下列要求:
①提升量達到設計要求。
②無明顯回料現象。
③軸承溫升不超過40℃。
④頭部噪聲不超過85d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