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世界水資源和海水淡化

1.1 水資源概況

1.1.1 世界水資源概況

水是生命的搖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生產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質,是地球上不可替代的寶貴的基礎自然資源,是生態環境的控制性要素之一,同時也是戰略性的經濟資源,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有機組成部分。水資源匱乏正日益影響全球的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甚至可能導致國家和地區間的沖突。聯合國有關機構指出“水將成為世界最嚴重的資源問題”,“缺水問題將嚴重制約下世紀經濟和社會發展并可能導致國家間的沖突”,“供水不足將成為一個深刻的社會危機,世界上在石油危機之后的下一危機便是水的危機”。缺水問題是一個世界性問題。

全球的水總儲量為13.86億立方千米,其中96.5%為海水,其他分布在陸地、大氣和生物體中,約為2.53%,其中固體冰川約占淡水總儲量的68.69%,主要分布在兩極和冰川地區,另有雪蓋、液體形式的淡水水體,絕大部分是750m深度以下的難利用的深層地下水,而可取用的河水、湖水及淺層地下水等僅占0.2%左右,這里還包括相當大一部分的苦咸水,這部分苦咸水只占全球總儲水量的十萬分之七。按地區分布,巴西、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印度尼西亞、印度、哥倫比亞和剛果等9個國家的淡水資源占了世界淡水資源的60%;約占世界人口總數40%的80個國家和地區約15億人口淡水不足,其中26個國家約3億人極度缺水;更可怕的是,預計到2025年,世界上將會有30億人面臨缺水,40個國家和地區淡水嚴重不足。表1-1所示為全球的水儲量。

表1-1 全球水儲量[1]

1.1.2 我國水資源概況和用水緊張狀況

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萬億立方米,地下水0.83萬億立方米,由于地表水與地下水相互轉換、互為補給,扣除兩者重復計算量0.73萬億立方米,與河川徑流不重復的地下水資源量約為0.1萬億立方米。雖總量僅次于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印度尼西亞,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資源量2220m3只是世界人均水資源量的四分之一,每畝耕地水量也只有世界平均值的三分之二,在世界上153個國家和地區的統計中,排名121位,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按照國際公認的標準,人均水資源量低于3000m3為輕度缺水,人均水資源量低于2000m3為中度缺水,人均水資源量低于1000m3為重度缺水,人均水資源量低于500m3為極度缺水。我國目前有16個省(區、市)人均水資源量(不包括過境水)低于嚴重缺水線,有6個省、區(寧夏、河北、山東、河南、山西、江蘇)人均水資源量低于500m3,為極度缺水地區。中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很不均勻,就空間分布來說,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水資源約占全國水資源總量的80%,但耕地面積只為全國的36%左右,黃河、淮河、海河流域,水資源只有全國的8%,而耕地則占全國的40%;從時間分配來看,我國大部分地區冬春少雨,夏秋雨量充沛,降水量大都集中在5~9月,占全年雨量的70%以上,且多暴雨,黃河和松花江等河流,近70年來還出現連續11~13年的枯水年和7~9年的豐水年。表1-2給出了我國分區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及水資源量。由于我國處于東亞季風區,水量(降水和徑流)年內和年際變化大,全國各地幾乎每年都有旱災發生,黃海平原最甚;全國約有670個城市,400多個城市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缺水現象,其中嚴重缺水的有110多個,尤其是北方地區,幾乎所有城市都嚴重缺水,如大連、天津、煙臺、青島人均水資源占有量都在200m3左右;全國大于500m2的島嶼有6500多個,其中絕大部分屬嚴重缺水。天津、寧夏、上海、北京、河北、山東、河南、陜西、江蘇、遼寧等10個省級行政區人均水資源量低于1000m3,大多數需調水才能解決問題。中國用全球7%的水資源養活了占全球21%的人口,據有關部門預測,中國缺水的高峰將在2030年出現,因為那時人口將達到16億,屆時人均水資源量僅有1750m3,在充分考慮節水情況下,預計用水總量為7000億~8000億m3,要求供水能力比現在增長1300億~2300億立方米,全國實際可利用水資源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水資源開發難度極大,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屆時因缺水造成的損失將更加巨大。表1-3和表1-4分別表明全國用水增長情況和2030年全國各流域片供需分析預測。

表1-2 全國分區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及水資源量(1956—1979年)[1]

表1-3 全國用水增長情況[3,4]

表1-4 2030年全國各流域片供需分析預測[3]

面對著日益嚴重的缺水形勢,中央和地方政府近年來加大投資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興建大型蓄水工程、有計劃實施跨流域調水工程、加大節約用水和廢水回用的力度等,使淡水緊缺形勢得到一定程度緩解。如1983年竣工的“引灤入津”工程,通過三次加壓將灤河水引入天津,極大地緩解了天津市的工業生產和生活用水緊缺;大連市完成的引碧入連工程,將碧流河水引入大連,緩解了大連市的用水緊張;山東青島的“引黃濟青”工程,為青島市的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保障。以上措施的采取,使我國的沿海城市和地區的供水狀況得到較大改善,但是,由于我國沿海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較大提高,部分沿海城市的供水仍然不能滿足發展需求,環渤海地區大部分城市缺水嚴重,尤其是海島的缺水也非常嚴重。如2000年的干旱對我國北方沿海城市造成的沖擊是空前的,山東的煙臺、威海、青島地區的用水出現明顯不足,不得不采取各種節水方式和限制措施。

全國城市供水30%靠地下水,北方城市達59%,水質普遍惡化,特別是北方有90%以上城市的地下水超采和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沿海地區,地下水超采引起海水入侵,土地鹽堿化。另外北方和西北地區地下水中相當大部分為苦咸水。

特別是近年來,城市人口劇增,生態環境惡化,工農業用水技術落后,浪費嚴重,水源污染,更使原本貧乏的水“雪上加霜”,而成為嚴重制約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瓶頸之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水县| 丹阳市| 高陵县| 宜州市| 曲麻莱县| 崇州市| 克拉玛依市| 无棣县| 奉新县| 蓬安县| 大理市| 凤山市| 延长县| 岳普湖县| 石林| 彰化市| 兴隆县| 金平| 达日县| 武定县| 黔西县| 湛江市| 德兴市| 固阳县| 兰溪市| 怀柔区| 永仁县| 青州市| 全南县| 星座| 溆浦县| 长治县| 时尚| 沙坪坝区| 宁陵县| 三河市| 从江县| 修水县| 保山市| 离岛区| 烟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