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鴨鵝病防治及安全用藥
- 刁有祥
- 2285字
- 2019-03-20 14:33:01
第六節 吸蟲病
一、前殖吸蟲病
前殖吸蟲病是由前殖科前殖屬的多種吸蟲寄生于鴨、鵝等多種禽類的直腸、泄殖腔、法氏囊和輸卵管等引起的一種寄生蟲病。該病常引起產蛋家禽產蛋異常,嚴重者甚至死亡。
【病原】蟲體呈棕紅色,扁平梨形或卵圓形,體長3~6毫米。口吸盤位于蟲體前端,腹吸盤在腸管分叉之后。兩個橢圓形的睪丸位于蟲體中部的兩側。卵巢分葉,子宮有下行支和上行支。生殖孔開口于蟲體前端口吸盤左側。蟲卵為棕褐色,橢圓形,一端有卵蓋,另外一端有小突起,內含一個胚細胞和多個卵黃細胞。成蟲在寄生部位產卵,隨糞便排出體外,被第一個中間宿主淡水螺類吞食,孵化成為毛蚴,之后進入螺肝內發育為胞蚴,進而發育成尾蚴并離開,再進入蜻蜓幼蟲和稚蟲體內發育為囊蚴,禽類通過攝入含有囊蚴的蜻蜓幼蟲或成蟲即被感染,感染后在禽體內經1~2周發育為成蟲。
【流行病學】本病呈地方性流行,發病與蜻蜓出現的季節一致,春、夏季節多發。溫暖和潮濕的氣候可以促進本病的發生。各日齡的鴨、鵝以及其他禽類均可感染該病。
【癥狀】發病初期沒有明顯的癥狀,但陸續開始產薄殼蛋。隨著病程的發展,患禽產蛋量逐漸下降甚至停產,有些患禽可見薄殼、蛋黃和蛋清分別流出。后期患禽精神萎靡,食欲減退,消瘦,體溫升高,渴欲增加,泄殖腔突出,肛門周圍潮紅。個別病例由于繼發腹膜炎,在3~5天內很快死亡。
【病理變化】剖檢可見輸卵管和泄殖腔發炎,黏膜充血、腫脹、增厚,在管壁上可見紅色的蟲體。有的輸卵管變薄甚至破裂,引起卵黃性腹膜炎,腹腔中充滿黃色和白色的液體,臟器之間互相粘連。
【診斷】結合生產上畸形蛋、薄殼蛋及其他品質較差的蛋和剖檢可見輸卵管特征性病變可做出初步診斷。確診需要通過進一步在病變部位觀察蟲體,糞便中觀察蟲卵。
【預防】在養殖集中地區的禽群進行定期檢查。及時清理糞便,堆積發酵,以殺滅糞便中的蟲卵。驅趕禽舍及周邊的蜻蜓,防止活禽食入蜻蜓幼蟲等而發病。在多發季節春、秋兩季定期驅蟲。發現患禽應及時隔離治療,并對禽舍和運動場進行滅蟲和消毒。
【治療】可采用以下治療方案進行治療:① 阿苯達唑按照10~20毫克每千克體重,一次服用或拌料使用;② 丙硫咪唑按照30~50毫克每千克體重或噻苯唑按照500毫克每千克體重,一次服用,有較好的治療效果;③ 吡喹酮按照60毫克每千克體重拌料,一次服用,連用兩天。
二、棘口吸蟲病
由卷棘口吸蟲寄生于鴨、鵝直腸和盲腸內引起的一種寄生蟲病。該蟲亦可感染雞及其他多種禽類。
【病原】卷棘口吸蟲,蟲體呈淡紅色,長葉狀,體表有小刺。蟲體長7.6~12.6毫米。具有頭棘結構。口吸盤位于蟲體前端。在蟲體中部兩個橢圓形睪丸呈前后排列,生殖孔位于腸管分叉后方和腹吸盤前方。蟲卵呈金黃色,橢圓形,一端有卵蓋,內含一個胚細胞和很多卵黃細胞。成蟲在禽的直腸或盲腸內產卵,隨糞便排到體外。在31~32℃的水中10天左右孵化為毛蚴,進入第一宿主折疊蘿卜螺、小土蝸或凸旋螺后,經過32天左右先后形成胞蚴、雷蚴和尾蚴,后離開螺體,在水中再次遇到第一宿主蝌蚪或其他生物后進入第二宿主并在其體內形成囊蚴。禽類攝入含感染性囊蚴的第二宿主而感染,囊蚴進入消化道,童蟲逸出,吸附于腸壁,經過16~22天發育為成蟲。
【流行病學】該病多發生于長江流域和華南地區,放養的水禽或食用水生植物的鴨、鵝發病率較高。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6~8月為感染高峰期。
【癥狀】本病對雛禽危害較為嚴重。由于蟲體的機械性刺激和毒素作用,患禽消化機能障礙,表現為食欲減退,消化不良,下痢,糞便中可見黏液和血絲,貧血、消瘦,生長發育不良,甚至造成患禽死亡。成年個體多為體重下降和產蛋下降。
【病理變化】剖檢可見盲腸、直腸和泄殖腔出血性發炎,黏膜點狀出血,腸內容物充滿黏液,黏液中可見蟲體相互纏繞成團堵塞腸腔。
【診斷和防制】該病的診斷方法和防制措施與前殖吸蟲病相似。
三、氣管吸蟲病
由瓜形盲腔吸蟲和舟形嗜氣管吸蟲寄生于鴨、鵝的氣管、支氣管、肺和氣囊內形成的一種寄生蟲病。
【病原】該病的病原為瓜形盲腔吸蟲和舟形嗜氣管吸蟲,蟲體扁平,橢圓形,呈粉紅色或暗紅色,口在前端,無吸盤。腸管發達并具有數個中側憩室。睪丸和卵巢位于蟲體的后部,睪丸呈圓形,子宮高度盤曲于蟲體中部。蟲卵內含有毛蚴。蟲卵隨呼吸道進入口腔,經消化道最后隨糞便排出體外。在水中孵化出毛蚴,之后進入淡水螺體內發育成尾蚴,繼而形成囊蚴。鴨、鵝再食用含有感染性囊蚴的螺后而感染發病。童蟲隨血液循環至肺,上移寄生于氣管并發育為成蟲。
【流行病學】氣管吸蟲主要感染放養在水面的鴨、鵝。該病從感染至發病為2~3個月。該病多發生于青年和成年鴨、鵝,尤其是地方品系的鴨、鵝,由于飼養周期長,多為水面放養模式,因此,感染的概率更高。該病主要影響患禽的生長和產蛋性能,病死率為3%~5%,耐過或癥狀較輕的患禽成為該病的傳染源。
【癥狀】發病初期可見輕微咳嗽和氣喘,隨著病程的發展,癥狀不斷加重。患禽精神萎靡,食欲減退,常臥地不起,不愿走動。嚴重病例伸頸張口呼吸,搖頭,咳嗽,呼吸困難,鼻腔內有較多的黏液流出,少數患禽因上呼吸道堵塞而窒息死亡。多數患禽精神沉郁,食欲減退至廢絕,表現出漸進性消瘦、貧血,生長發育受阻。打開病死鴨、鵝口腔有時可見咽喉部有蟲體。
【病理變化】剖檢可見鼻腔內有漿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氣管中可見數量不等的蟲體,蟲體附著的氣管黏膜充血、出血并伴有炎癥。咽部至細末支氣管黏膜上有不同程度充血、出血。氣囊輕度混濁或有少量纖維素樣滲出。由于癥狀嚴重程度不一,肺組織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炎癥。
【診斷】根據臨床癥狀,在上呼吸道檢查蟲體,糞便中檢查蟲卵可以確診。
【防制】該病的防制措施可參考前殖吸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