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肉牛的體尺測量與體重估測

1.體尺測量

所用測量器具有測杖、卷尺、圓形測量器、測角計等,體尺測量項目依測量目的不同各異。常用體尺有(圖2-1):

圖2-1 牛體尺測量圖

1—頭長;2—額寬;3—體高(髻甲高);4—胸圍;5—體斜長;6—腰高(十字部高);7—坐骨端距地面垂直高度;8—管圍;9—胸寬;10—腰角寬;11—坐骨端寬;12—尻長;13—體直長;14—軟尺體斜長;15—后腿圍;16—胸深;

(1)頭長 從額頂(角間線)至鼻鏡上緣的距離。

(2)最大額寬 兩眼眶最遠點的距離。額小寬為顳颥部上面額的最小寬度。

(3)體高(髻甲高) 由髻甲最高點到地面的垂直距離。

(4)胸圍 肩胛骨后沿處體軀的水平周徑,測量時卷尺松緊度以能插入食指和中指自由滑動為準。

(5)體長(體斜長) 由肩端到同側坐骨端的直線距離。

(6)腰高(十字部高) 兩腰角連線與腰椎相交點到地面的垂直距離。

(7)坐骨端距地面垂直高度 用于輔助描述體直長。

(8)管圍 前肢掌骨上1/3處的周徑,即前管最細處的周徑。

(9)胸寬 兩肩胛后緣之間的最大距離,即左右第6肋骨之間的距離。

(10)腰角寬 兩腰角外緣的距離。

(11)坐骨端寬 左右坐骨結節最外隆凸間的寬度。

(12)尻長 從腰角前緣到坐骨結節后緣的直線距離。

(13)體直長 由肩端到坐骨端后緣的水平距離。

(14)軟尺體斜長 用于估測體重,由肩端到同側坐骨端的曲線距離。

(15)后腿圍 從右側的后膝前緣開始,繞尾下股脛間至對側后膝前緣的水平距離。

(16)胸深 肩胛骨后方從脊椎到胸骨的直線距離。

2.體重估測

(1)實測法 又稱稱重法,是在平臺式地磅上稱重。這種方法最為準確。犢牛每月測重1次,育成牛每3個月測重1次,成年牛根據生產需要進行測定。稱重應在早飼前或放牧前,連續2d同一時間稱重,然后求其平均數。

(2)估測法 用體尺測量計算體重的方法。估重的方法很多,使用的公式不同,要求測量的體尺也各異。估測法所得的結果會與實際稱重結果有一定差異,一般認為與實際相差5%以內即為合格。

① 肥育肉牛體重估測

公式一:

體重(kg)=胸圍2(cm)×體斜長(cm)÷10800(估測系數)。

注:胸圍—用卷尺在肩胛骨后緣測量胸部的垂直周徑,以cm為單位;體斜長—用軟尺測量自肩點至臀端外緣之間的距離,以cm為單位。

由于肉牛的品種不同,可能會出現較大的誤差,需要用估測系數進行修正。估測系數=胸圍(cm)2×體斜長(cm)÷體重(kg)。

公式二:

體重(kg)=–738.67550+4.04786×胸圍(cm)+2.33390×體斜長(cm)+0.76066×體高(cm)。

② 黃牛體重的估測 一般采用肉牛估重公式,但要校正公式的系數。一般體重估測的公式:體重(kg)=胸圍2(cm)×體斜長(cm)÷11420(估測系數);估測系數=胸圍2(cm)×體斜長(cm)÷實際體重(kg)。

③ 乳肉兼用牛的體重估測 體重(kg)=胸圍2(cm)×體斜長(cm)×87.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海县| 延长县| 利辛县| 当涂县| 平阴县| 河北省| 武夷山市| 泰宁县| 嵩明县| 资源县| 宜春市| 湘潭县| 儋州市| 祁连县| 阿城市| 青岛市| 杭锦旗| 河北省| 乌兰浩特市| 桃园市| 儋州市| 察隅县| 兴山县| 章丘市| 右玉县| 信宜市| 罗田县| 衡东县| 吕梁市| 前郭尔| 壤塘县| 方正县| 双城市| 临清市| 襄城县| 北流市| 喀喇沁旗| 修水县| 漳浦县| 武隆县| 博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