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肉牛健康養殖與疾病防治寶典
- 王艷豐 張丁華
- 1233字
- 2019-04-03 17:34:21
十、肉牛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與規劃
在一定區域內,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建設以及飼養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管理規范化的基本要求,由1個獨立的集約化肉牛場或由多個年出欄30~50頭專業大戶相對集中連片成群構成,達到年出欄肉牛1000頭以上的養殖生產區,這幾種形式統稱為養殖小區。
1.建設原則
基本原則應堅持突出重點,區域推進;堅持科技支撐,突出效益;堅持完善體系,安全發展;堅持市場引導,龍頭牽動;堅持多元投入,重點扶持的原則。目的是樹立無公害理念,強化無公害化意識,創造無公害化品牌。
2.小區形式
(1)集約型 按照標準化、現代化肉牛場建設,整齊劃一,基礎設施和配套設備較為先進,集約化程度高,科技含量水平相對較高,實施全封閉式養殖。該形式占地少、密度大、各種措施和管理易于落實,是小區建設的一種先進形式。適合有實力的公司介入,應建在草料比較豐富的地方。
(2)松散型 在一定范圍內,按統一要求建設,各戶相對獨立建筑,統一組織生產和防疫等,即“七統一分”成套技術,分別為統一圈舍設計建造,選擇舍飼式育肥場;統一品種及雜交模式,選用中大型肉用品種與我國黃牛(或肉用品種)實行二元(三元)雜交;統一飼養管理技術規范,建立一套標準化肉牛飼養管理技術規范;統一飼料配方,實行配方統一或提供濃縮飼料,避免添加有害人體健康的物質;統一防疫用藥規程,對健康的肉牛進行有計劃的免疫接種,形成一套用藥防疫規程;統一糞污處理模式,小型養殖場修建沼氣地,大型養殖場實行發酵和氨化處理糞污;統一產品銷售,由龍頭企業或行業協會進行產品的統一銷售;分單元飼養,出欄肉牛30頭以上為一個飼養單元。建設要求如下:
① 范圍距離 在半徑5000m以內,選擇年出欄肉牛30頭以上的養殖戶,易于管理。
② 推廣規模 小區內養殖戶10戶以上,相對集中連片。
③ 配套設施 戶需建標準化牛舍150m2,20個牛位以上,相應配套沼氣池、青貯池。
④ 優質牧草種植 寒冷地區必須要種植充足的青綠飼料,保證肉牛越冬所需。
3.管理模式
(1)龍頭企業帶動型模式 以龍頭企業為核心組織小區建設,由龍頭企業負責小區全程管理服務,開展“四提供一回收”服務,即提供種牛或雜交犢牛、提供技術、提供獸藥、提供信息、回收產品,形成企業化和產業化運作經營模式。
(2)中介組織關聯型模式 小區內養殖大戶通過協會、合作社等中介組織負責提供技術服務、市場信息,推行標準化生產,聯絡種牛、物資等的采購,統一對外宣傳和銷售,使分戶飼養的肉牛安全可靠、市場競爭力強。
4.小區防疫
(1)為便于防疫,盡量堅持自繁自養或者來源一致。
(2)制定防疫制度,配備專職獸醫技術人員,嚴格免疫程序,定期注射疫苗,獸醫用藥和疫苗統一購進和使用。
(3)小區內定期消毒、檢疫,進出車輛、人員都要消毒。
(4)小區內戶與戶之間不得亂串,嚴禁在小區宰殺畜禽,有疫情及時報告獸醫人員。
5.建設方法
參照《標準化養殖—肉牛》(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NY/T 2663—2014)所述。本標準規定了肉牛標準化肥育場的基本要求、選址與布局、生產設施與設備、管理與防疫、廢棄物處理和生產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