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吾不遇時龍不驚(中)
- 鑄圣唐
- 謝萬安
- 3037字
- 2018-12-22 00:40:49
“小子自回家以后,正在讀書,不久就覺得一陣天旋地轉,再醒來已經在圣殿之中。第一個見到的人便是一鶴發童顏的老者,看起來五十余歲,小子見禮后得知此乃孔圣人,
孔圣對小子說,此地名為諸圣殿,不知何人所立,自己是第一個來此的人。而后陸陸續續來了諸多圣賢,截止到小子進去時,已有圣賢十二位,大賢數十,孔圣又言,小子來此乃是緣法,此地時空與大唐不同,一瞬千年,千年也不過一瞬。
小子在圣殿學習二十年整,其中天文地理,經學算學乃至行軍打仗,健體之法,無所不包。說起來慚愧,小子資質魯鈍,大多數知識只學了個皮毛。”孫沖露出愧疚的神態。
“無忌,你先回去吧,朕有些問題想要和他單獨談談。”李二陛下沉思良久,開口說道。
老長孫憐惜地看了自己的兒子一眼,眼眶有些濕潤。
“那老臣便告退了。”說罷,便準備離開。
該來的早晚會來,長孫無忌一時間思緒萬千。
他從孫沖進了這個門后,這顆心就一直提著沒放肚子里。
在快要走出門的時候,他終于忍不住,轉身俯首跪下。
“陛下,臣與您自幼相識,鞍前馬后二十余載,有賴陛下圣眷,一路走到今天,添為帝國丞相。位極人臣,享盡恩寵。
老臣從未懇求陛下如何,也知道此事事關重大,臣也不敢提請陛下給世間留下隱患。
您乃一國君王,江山社稷為重,萬人生死,不過一念之間,但臣想以一個父親的身份,懇求陛下留沖兒一命。
哪怕……終生不見天日也好。”長孫無忌仿佛看到歷史上文種、韓信在自己面前倒下的場景,只不過,倒下的人,換成了自己的親生兒子。
“我只是和自己的侄子談談心,別無他意,無忌,你多慮了。”李二溫言安撫著長孫無忌。
李世民站起身,走到長孫無忌身旁,“你我君臣立志要開創彪炳史冊的治世,朕豈是沒有容人之量之輩?魏征老兒數次辱我,朕反而為其加官進爵,沖兒乃是我的侄兒,又有如此奇遇,朕豈會殺雞取卵,做那小人?”李世民解釋一番,扶起失去平日穩重的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只能苦笑以對,陛下如此,身為臣子又能說什么?
或許您今天不會賜死沖兒,但若是心有疑慮,只需要一場小小的意外便可消弭禍患,臣又能如何啊...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老長孫涕泗縱橫,卻也無計可施,只能三叩其首,無奈離去。
一旁的孫沖在他老爹剛忽然跪下去的時候,就站起了身。這位從他醒來后就一直威嚴無比的丞相、少露笑容的父親,此刻,卻在聲淚俱下地跪在地上向皇上為自己求情。
他一字不落地聽完了長孫無忌的話。
感動,是真的。
這種感覺大概就是親情吧,是他從未有過的——父愛。
自此世間再無活孫沖,哪怕是死,也只有死了的長孫沖!
孫沖在心底暗自發誓。
就算為了從未體驗過的親情,今日也定要全身而退!
“你們都退下吧。擅進此地五十步者,皆殺。”
長孫無忌走后,李世民揮手屏退了周圍所有人,嚴令劉洋戒嚴。
“長孫沖,你要先讓朕相信,你是真的從你所謂的諸圣殿學來了本事,而不是那些隱世教派扔給朕的誘餌。”
周圍無關的人都退下去之后,這是孫沖第一次正兒八經地見到李世民作為一名帝王該有的神色。
長孫沖也收起小孩稚嫩的臉:“陛下是說墨家嗎?初代鉅子確實在諸圣殿,我也曾受他的教導。”
“這么說,你是承認你是隱世教派教導出來的了?”李二右手青筋暴起,抓緊手中的御筆。
我幾時這樣說了……心里有些無語,不帶這么獨斷的。
長孫沖當然沒有將心里反駁的話說出來,“隱世世家?不過一群茍延殘喘的流毒罷了,陛下為何不信,我是從一個比那高明一萬倍的地方出來的呢?”他毫不畏懼地對上李世民的眼睛。
李世民面無表情地看著長孫沖,觀察著他所展示出來的表情,以及眼睛。
人心會說謊,唯獨眼睛,可以透露一切。
即使再精明,也總會有一絲馬腳露出,很少會有例外。
但他并不相信自己的侄兒如此年輕就能夠達到這種境界。
李二最終還是搖了搖頭。
他不相信長孫沖所言。
“子不語怪力亂神。自古求仙問道的人多了,從未見過誰長生不老,白日飛升。大唐國教是道教,但也只不過是煉丹延壽罷了。
你說的,太虛幻。”
“陛下,您所理解的仙人,和我說的并不是一回事。諸圣殿并沒有修道的人,這個世界上也沒有世人所認為的神仙。
一個西方的大先生說確實有辦法使人長壽,但是長度是有限的。就像一匹馬,如果是軍馬,可能五年就戰死了,如果是拉車的駑馬,壽命也不過十幾年,但如果是把馬當成寶貝養著,按照一定規矩給它飲食,合理運動,那么這馬也許可以活40年。但馬永遠也不能像烏龜一樣活幾百年。
這是由于物種的不同所決定。”孫沖一口氣說了一堆。
他不確定李世明到底有沒有明白他的話。
理解不了的話,只能再找一種方法了。
看著李二陛下一言不發的狀態,孫沖知道自己果然得找另一種方法了。
“您可以把它理解為養生之法。《孫子兵法·行軍篇》說:“凡軍喜(或好)高而惡下,貴陽而賤陰,養生而處實,軍無百疾,是謂必勝。”
意在告誡人們,在軍旅管理過程中,選擇有利于軍隊修養生息、畜養生力、蓄力待發的高、陽、實境地,才能消除軍隊的后顧之憂,從而使“軍無百疾”。
這與使“人無百疾”是一樣的道理。”
孫沖此刻覺得自己簡直閃閃發光,頭頂光環,如孔夫子一般說起道理來頭頭是道。
李二陛下此時終于點了點頭。
長孫沖有些無語,他覺得自己第一次說的挺明白的。
“西方的大先生?西域以西?”李世民似乎對有關西域的東西更感興趣。
“朕聽說那片是蠻夷之地,你口中的先生是大秦還是大食的先生?”
果然是位好奇心重的帝王。
孫沖心底默默嘆口氣,看來上個問題,他是理解了。
“不,陛下,是更西,西到要跨越整個西夷,再穿越一片大洋,才能到一片比大唐更大的土地,那個地方叫美洲。”孫沖覺得自己這個地理介紹解簡直通俗易懂到爆。
“先生生前便是在美洲生活。”
“先生又該如何稱呼?”李世民本著既是圣人,哪有不知該如何稱呼的道理。
“先生叫華盛頓。”嗯……華盛頓是個牛人,可以稱呼為圣人。“先生說那里生產一種食物,人吃了可以延年益壽。”
“何物?”
“先生叫它為玉米。”
多吃雜糧有益于身體健康,這沒毛病,不算撒謊……
李二陛下安靜了許久,久到長孫沖都敢在皇帝面前開始打瞌睡了。
“朕現在開始有些相信你了。”李世民幽幽的開了口。
事實上,長孫沖那會兒就已經察覺到李世民開始嘗試去相信自己。
人是對會對不相信的事物予以時間考慮,通常都是不假思索地去回答。
從李世民開始不停地進行疑問時,他就已經接受了自己的說法。
“我并不敢欺瞞陛下。”孫沖清醒了一下自己的腦袋,恭謹地回答道。
“你在諸圣殿一夢二十年,這件事情朕選擇相信你。那朕還有個問題,你要不要猜猜?”李世民笑了笑。
長孫沖難得的沉默了,不再想那些亂七八糟的事來分散心神,寧心靜氣來面對自己兩世以來最大的危機。
“陛下是想說,給您一個不殺我的理由嗎?”長孫沖開了口。
這才是今天的正題,也是孫沖早就在家時就猜到的。
“哦?你為什么這么想。”李世民有些玩味。
“去年仰仗陛下天威,李績大敗突厥,亡其國,擒其主,帝國北方已定。南方自古都是蘚及之患。西域小國不過土雞瓦狗,至于高句麗,只需要大唐養精蓄銳,自然可以一戰滅之,如此大唐于天下已然沒有敵手,四海皆平,那么多我不多,少我不少,要我何用?”長孫沖鎮定的回答道。
“你倒是聰明,那你能給出朕一個理由嗎?”自從長孫無忌離開這間屋子后,李世民都未喝茶,此刻終于端起了茶杯。
“你姓長孫,但這只夠朕不殺你。你夢中修行二十年,諸位圣人教導于你,你總不會幼稚的以為憑你姑母就足夠了吧?要知道,朕當年,也是楊廣的侄子。”他吹了吹茶杯里的姜末與茶葉。
這話可就誅心了,擺明了是把長孫沖當禍患。
“陛下,臣也想過這個問題,所以愿意拿一個誓言,以及一個故事來換回自己的命。”孫沖展開剛剛因李世民最后一句話而緊皺的眉頭,換上一個輕松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