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定投:讓財富滾雪球
- 老羅
- 2215字
- 2019-01-10 17:40:40
1.5 老羅談談自己的定投初體驗
1.定投的魅力
最早接觸“定投”這一概念是在2015年10月左右,我被“定期定額”的投資理念吸引,并且開始了深入研究。我發現,定投強制投資者去分批買入、放棄擇時,這種理財方式在波蕩起伏的A股市場確實有非常大的優勢,并且很有可能會優于“一把梭”地買入和各種主動擇時的策略。“光說不練假把式”,要想有說服力,最有用的還是一句“親測有效”,所以,我決定親自試試定投,如表1.4所示。
表1.4 老羅定投基本情況

2.都說痛過才叫青春,但比青春更痛的還有股市的“跌跌不休”
2016年1月初我開啟定投之路。出于對醫療行業十分看好,我將閑錢都定投了醫療指數基金,剛投不久就迎來了一輪不小的上漲,頓時信心倍增,覺得自己果然沒有看錯。然而,世事難料,股市更加難料,沒高興幾天,一番震蕩過后醫療板塊便開始走下坡路,而且這段“漲漲跌跌跌跌跌跌跌”的定投之路一走就是一年多。中證醫療周定投走勢圖如圖1.5所示。

圖1.5 中證醫療周定投走勢圖
都說做定投要有充足的心理準備,耐得住下跌虧損的折磨。但在整整一年漫長的虧損期間,我做定投的決心曾幾度搖擺不定,自我懷疑、過度否定的消極情緒也常常揮之不去。同時,他人的質疑更是“當頭一棒”讓我老想打退堂鼓。我的一位同事說“你這理財方式來錢慢,又一直浮虧,還不如我一次性投資一只滬深300的基金收益高。”確實,2017年滬深300走勢上行,連日漲幅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對比我這只“基”的慘慘淡淡,滬深300ETF在2017年凈值漲幅達到了22%。
但是大多數人料想的“心灰意冷,郁郁而終”還是沒有在我身上發生,盡管承受著基金凈值的下跌之痛,但我定投的腳步卻沒有停歇。因為我始終堅信定投“低位攢份額,高位享收益”的投資理念,我知道長期的下跌是定投者必須經歷的過程,在瘋狂下跌中仍然“瘋狂地買入”,等到市場上漲時方可兌現收益。要想功夫不白費,就要在其他人草草退場的時候,淡然一笑之,繼續堅定地投下去,甚至加倉。
3.功夫不負“定投人”
2018年3月以來,醫療板塊猛漲,前期的陰霾一掃而盡,伴隨著漲勢的還有老羅和跟老羅一樣堅持下來的朋友們的心情。值得一提的是,到2018年5月25日,定投醫療的累計收益率達到了15.04%,并且兩年內的貨幣基金收益能夠貢獻4%,因此定投兩年的實際收益率達到了19.04%,也就是年化收益率為7.50%,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收益。
實際上,定投這種方式算得上十分省心了。我在App上設置扣款后,就安心地工作、生活,并不會耽誤太多的時間去盯盤,兩年堅持下來,在行情翻紅的合適位置及時止盈就行。相比之下,我的朋友老王偏好一次性投資主動基金,但持有了兩年多,收益慘淡,被問到時也只能面露苦澀,感慨一句:“投資真難啊,費時費心,還沒有好的回報!”同事老李喜歡波段操作,但偏偏“人事”拼不過“運勢”,看來波段操作也不是一般上班族可以輕松駕馭的!
定投確實適合“懶人”投資,節省時間并且操作方便,但也需要投資者有強大的心理素質。我時常想,能讓我最終等到“柳暗花明”靠的是什么?不僅僅是因為我能夠嚴格地強制自己“越跌越買”,還有以下幾個重要原因。
(1)保持穩定收入
穩定的工作保證了我能有持續的現金流。我雖然積極地理財,但我的主業還是“朝九晚五”的工作,所以定投的前提是有穩定的收入保證。長期持有賺一份相對穩定的收益,而不是盲目追求高收益。
(2)投資閑錢
我的每周扣款金額是經過認真衡量后決定的,原則是投入的資金量不會影響我的生活質量。同時我也做好了緊急備用金的準備,有急需用錢的大事時也完全能夠應付,從定投的一開始就堅定“閑錢投資”的原則,這讓我在漫長的下跌中不至于無路可退。也就是說,拋開了急于求成心態,擺脫了盲目追求“巴菲特式的成功”,我也有更強大的心理耐受力去承擔巨幅下跌的風險。
(3)調整心態
股市的贏家往往是“心態的贏家”。“炒股炒基”的牛人們身上總有許多標簽,經驗、直覺、膽量等,都令投資小白們神往不已。但其實,每個人都擁有一個法寶,就是“心態”。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資本市場更是消息滿天飛,嘗到牛市甜頭的幸運兒們總想著再來一次2015年的股市傳奇,但往往成為賠得最慘的人。因此,定投更應該戒驕戒躁,不賭不貪,堅持分批買入的原則,耐心地積累份額、聚沙成塔,最終收益肯定不會差。
(4)貴在堅持
貴在堅持。這次定投從2015年11月開始,持續了將近兩年半時間,其間經歷了下跌和上漲,我跟做定投的朋友們一起經歷過非常黑暗的日子,所以當我反復強調“堅持定投”的時候,希望大家相信我是真切地經歷過一切的。投資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所謂“十年磨一劍”,很多人耐不住性子、承受不住下跌就在大浪淘沙中被迫出局。只有堅信跌多必漲且堅定不移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小貼士:
(1)定投更方便。作為普通的上班族,“定投初體驗”幫我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年輕工薪族通常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和精力專注于投資理財,所以基金定投正好適合。同時,大家都應該對自己有正確定位,對市場有清楚的認識,明白自己到底想賺取多高的收益。
(2)組合定投更保險。上述示例中的這次定投經歷不能算是完美的,仍然能夠看到我的“稚嫩”和“不成熟”,可以說“鋌而走險”。我發現,行業指數的風險還是挺大的,定投醫療最終上漲是因為醫療確實是一個景氣的行業,但如果碰上三年五載都死氣沉沉的行業,可能就真的不好說了。所以,風險防御性高的投資者不妨選擇組合行業來定投,并且盡量選擇“高景氣、高波動、高成長”的“三高”行業;如果沒時間琢磨組合,就定投寬基指數,如滬深300、中證500和創業板指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