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平對猶太人非常感興趣,只是沒有時間去研究,他要做的都是為了生存必須要做的事,猶太人距離他太遙遠,就像聽說過西天有大雷音寺,有如來佛,也聽說天上有玉皇大帝,有王母娘娘,有蟠桃會,就是沒見過,也聽說有地域,也沒有從地域那里回來的人告訴他這是真的,很多聽聞,都是聽來的,不是親眼見到的,即便是親眼所見,也看不到事情的全面,只是看一個片段,要說真理,只有一個,但歪理邪說盛行,正如毒麥亂長,真正有價值的被隱藏,沒價值的卻瘋狂一樣。
“把宿舍弄干凈,是猶太人的習慣。他們覺得自己住的宿舍就是圣殿,弄不干凈,等于褻瀆圣殿,后果很嚴重。包括自己的身體,穿的衣服,開的車子,等等,都要保持圣潔。”世和說。
“啊,是這樣啊!真講究啊!哥,他是怎樣弄的?”
世平很感興趣。
“很簡單,我們掃地之前一般是先灑水,將地面弄濕潤,就不會起灰了。這個生活細節被我們忽略,只曉得掃地,沒想到怎樣避免揚起灰塵。”
“是的,真的長見識了。”
“但是總覺得掃不干凈,等水干了,地面還是很臟。對不對?”
“是的,那怎么辦?”
“猶太人在笤帚上先灑水,將笤帚尖尖打濕后,再掃地就沒有灰塵,又能將地面掃干凈。這樣一舉兩得。如果笤帚弄臟了,就用水沖一沖,又能掃了,室內總是很干凈,掃地的時候沒有灰塵揚起,這就是掃地掃的干凈的秘訣。”世和說。
世平點點頭,這是生活竅門,看來生活需要有人指點,指點之后,按照指引去做,就會讓生活水平更上一個檔次。
“我知道了,我們也可以按照這個方法來掃地。”
“當然,生活還有很多。例如他的車總是一塵不染,哪怕是卡車,常在泥土公路上跑來跑去,也總保持干凈。他的車保養得最好,沒事就整理他的車。他的車就是他的臉面,人在駕駛室內,車卻比有的司機臉還干凈。這就是他的生活習慣。他是猶太人,我在問他為什么這樣做的時候,他就這樣說。”世和說。
世平點頭,覺得說得很有道理。心想,在外面工作的人就是不一般,接觸的人不一樣,就有了不同的看法。不像有些鄉村里的人,一輩子都沒離開過集鎮,長期在村里,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集鎮。怎么會有見識?大概見面就交流如何吃飽飯吧!要說別的,基本不會,要說猶太人,他們如同聽天書,即便讀,也只是讀的無字書,那些書十分珍貴,一般人都看不懂。
世平在世和那里呆了兩天,覺得老家還是離不開他,家中有老母親,還有嫂子侄兒侄女。上有老下有小,正是艱難的時候。哥哥世和正在正常上班,他端上了鐵飯碗,每月都有工資收入,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柴米油鹽醬醋茶能滿足,家人需要他,他是家里的唯一的經濟來源。既然參加工作,就要好好去做,這才對得起那點工資,還有,堅持做下去,如果單位的經濟效益一直很好,那么,熬到退休就好,退休金按照他的工資級別,也不會比別人差。他過得好,家人也不會差,臉上也有光。
世平覺得,總不能讓兩個男人都在城里,讓老弱在鄉下受罪吧?他決定回去。
世平他還是回去了。
農村有很多事要做。老人在老去,孩子在成長。這些都是不能等的事。
他回去了,世和繼續過著神仙一樣的生活。餓了就拿著碗到食堂打飯吃,渴了有自來水燒開了喝,有公廁可以解決自身問題,一般不出門,出門有自行車可以騎。生活無憂無慮,閑的時候看書練字,書法水平越來越高。
這樣的好日子,世和是想獨自享受的,因為單位不允許帶家屬。
他們一起來到國有企業的老鄉一共有五人。
這五人都是符合條件并層層篩選進來的,都是復員軍人,在部隊入黨,回到地方差不多一年,然后因為工作需要,從各地抽調靠譜的人,到工作隊,到了工作隊,他們的表現都很好,非常優秀,被市里看上,就抽調到市里工作,沒想到遇到某人叛逃,為了預防反攻,保衛大橋,結果把他們臨時派遣到距離大橋最近的單位里,對民兵進行訓練,因為他們都是部隊出來的,經過嚴格的訓練,對于民兵訓練來說,他們輕車熟路,做起來得心應手,不必再請正在服役的或者其他地方的軍人來訓練,就地取材,就地培訓,就地參加保衛戰斗。
戰事暫時沒發生,警報解除,他們就留在了橋頭單位,參加和平時期的工作。
能進入國營企業,能跳出農門,是要付出很大努力的。這些幸運兒進入當時紅得發紫的單位,引來不少人羨慕的目光。
浩楠的馬叔叔,也就是馬紅兵的爸爸,和浩楠的爸來往密切。
馬叔叔是鐵道兵,在部隊的時候,修建過鐵路,比較忙碌,也十分能吃苦,經過各種考驗,年輕的時候還行,能抗住疾病的侵擾,等到年老了,身體開始出毛病。這是后話。
他和世和在聊到家屬的問題的時候,馬叔叔說:“兩地分居肯定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不是長久之計,建議還是團聚才好。”
“現在不允許,我也想啊!”世和說。
“你不想,要是真想,早就行動了,你寫申請報告了嗎?”
“寫那玩意干嘛?肯定不會批的,現在不是限制城市人口,鼓勵到廣大農村去嗎?都是按照計劃來的,如果都到城里,那誰種地?吃飯都是大問題。”世和說。
“你先別管天下人吃飯問題,你先管管你家人吃飯問題吧。”
“不是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嗎?”
“你就是普通人,又不是大文豪,不是官場失意落魄的。不能比,小小普通百姓,還是顧好一日三餐,有衣服穿,有鞋子穿就行。何必操天下人的心呢?你操好自己的心,就是為天下人操心了。”馬叔叔說。
“那怎么辦?”
“寫申請交給公司辦公室,看能不能解決解決兩地分居問題。像我們這樣的半邊戶有很多。都需要落實,這樣方便家人在一起,對工作,對身體健康,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包括上學都有影響,在鄉下能有什么好的教育,有什么好的成長環境?你想想看,這個是不是迫在眉睫的事?如果不趁早解決,孩子一天天長大了怎么辦?時間可不等人。”馬叔叔說。
“這個不難,寫什么內容?”
“你還說不難,咋不知道寫啥呢?就是寫半邊戶的種種不方便,關鍵是寫現在聯產承包責任制,鄉下的農活干不了,孩子也到了上學年齡,需要解決職工后顧之憂,安心工作,提高生產力,等等,你再想想寫什么,主要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打動人心,公司領導也不是鐵石心腸,可以網開一面,只要寫得好,一定能夠得到領導批準,你的目的不就達到了嗎?”馬叔叔說。
“我咋沒想到?不過,我還是想要等等看。”
“你咋就這么犟呢?擺在眼前的殘酷的現實,你讓弟妹和侄兒侄女都在農村,他們怎么過?以前都是大集體生活,好歹都有飯吃,現在分田到戶,自己播種,自己管理,自己收割,一切都要靠自己,弟媳在家沒有勞動力幫助,肯定要吃苦,農村的活兒你不是不知道,天天都不能閑著,還不一定有好的收入。關鍵是孩子的上學問題。農村的好一點的老師都跑了,留下來的,實在是沒有出路的。你不會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吧?你不照顧自己的妻子孩子,自己一人吃飽全家不餓,過的日子就像神仙過的日子,現在你舒服得很,什么心都不用操,將來怎么辦?你不像讓孩子放養,讓孩子沒有人管教吧?”馬叔叔說。
“那么,我就寫申請吧,你總是拿孩子說事,這個我沒辦法拒絕。”世和說。
“是的,人這一輩子,不就是圖個后代子孫有出息,上對得起祖宗,后對得起后代子孫,人一輩子就是這樣過的。時間有限,短短幾十年,不抓緊時間,還能圖個啥呢?”馬叔叔說。
“嗯嗯,還是你精明,我咋就沒想到呢?”
“我不精明,要是精明,就不會干鐵道兵了,落下一身傷。不知道老了會咋樣。不像你,入伍不久就干上了文藝,到哪里都受歡迎,寫的字也好,處處受歡迎,寫文章也厲害,發言都不看稿子,出口成章。你缺乏一個好的平臺,如果換一個單位,你會更加如魚得水,會呼風喚雨,十分了得。”馬叔叔說。
“干鐵道兵苦是苦,但是可以鍛煉人,也能提拔人,進步快,升遷快,得到領導重用,就十分厲害了。會有更多機會。我非常看好你,我這一輩子就只能做個車間主任了,再往上升職,是萬萬不可能的了。這個我開始還不信,后來徹底信了。人的命,天注定,不管怎樣掙扎,都是無濟于事的。”馬叔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