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安與羅馬:公元前后三世紀歐亞大陸東西帝國的雙城記
- 周繁文
- 880字
- 2019-01-03 17:19:32
引子
將時間溯回至兩千年前,站在歐亞大陸東端和西端的盡頭眺望,眼前的景象與今天并無不同——天連著地,地連著海,海連著天。但如果從空中俯瞰,卻是與現在迥異的疆域分野,這片大陸東西兩端的廣闊土地各被一個宏偉的帝國所控制,漢和羅馬,它們的名字直到今天仍是人類文明的天空里閃亮的星星。
行經公元前后的這數百年時,歷史的車輪激起的滾滾煙塵,飛揚、落下、深積,成為東亞和西歐文化之壤中那層厚重的基石。此后的兩千年,這兩大帝國余留的回響仍然盤旋在歲月的風云間,它們曾構筑的政治、經濟、文化框架,它們曾發展的思想、技術、藝術架構,仍遺留在我們文化的基因里,以一種不易察覺的方式在現代社會中繼續發揮著影響。它們的器皿還在,它們的建筑還在,以沉默的方式留給我們那曾經鮮活的歷史轉身后依舊動人的背影。如果我們想知道自己從何處來,想知道今天之所以為今天,首先要做的,便是回到過去。作為當時的帝都,長安城和羅馬城是帝國恢宏景觀的微縮,也是我們了解帝國輝煌歷史的窗口。
這本小書脫胎于我的博士論文。在論文的寫作過程中,思維仿若來回游走于若干個世紀前歐亞大陸東西兩端的這兩座城市,心里總是涌動著詩意而激揚的想象,那時就想跳脫學術論文的桎梏,將這些感悟和懷想寫下來。后來幸得劉文鎖老師向余太山先生舉薦,允我在這套叢書中辟一角落,將所感所想凝成文字。
這是書寫,也是抒懷!考古學和歷史學研究的浪漫之處,便在于穿越了古今、溝通了現實與想象。在面對著浩瀚史籍和豐富遺跡時,我似乎總能看見那兩座城市里,形形色色的人們經歷著,如同我們今天一般的悲歡離合,卻有著不同于我們的衣食住行。這兩座城,后來由一條漫長的絲綢之路所聯系,但直到西漢覆滅,它們也未取得直接聯系。書中展現的是它們相遇之前的樣子,此時它們對彼此幾無所知,如同人類文明之樹上綻開的兩枝互相爭艷的花,醞釀著即將寫就的東西方文化交流長詩。
囿于叢書體例所限,資料未能一一注明出處,感謝為本書提供資料的學者們。書中圖片大部分為本人拍攝,也有小部分系來自發掘報告和研究論文,也都一并感謝。最感謝的,是細心而辛勤的編輯們,還有在寫作中給予我幫助的老師和家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