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歷史上的西方學者論人和自然的關系

遠古時期,人類的物質生產力和對自然的認識水平極端低下,對自然災害的抵御能力也十分有限。在對自然的極度依賴中,人們逐漸萌生了對自然的極度崇拜——意識到周圍環境中的某些事物對于自己來說,有著與其他事物不同的,甚至是關乎自己生命的特殊意義。例如,在食物斷絕、瀕臨死亡之際發現一棵可供填飽肚子的果樹,在路遇野獸走投無路之時發現一個可供藏身的洞穴……于是,這棵果樹和這個洞穴便在人們心中脫離冥冥萬物而凸顯出來,從而具有了一種神秘的力量。推而廣之,人們逐漸習慣性地認為自然現象的背后定有神靈支配,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山川河流、動物植物等一切自然物也定擁有和人一樣的七情六欲、婚喪嫁娶,且法力巨大,控制著人類的生老病死。然而,假神力以補人力之匱乏,畢竟只是人類起初“對自然界的一種純粹動物式的意識”《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第161頁。,當人類在逐步擴大的生產和交往活動中加強了對自然的探索,對人和自然關系的認識也被推進了。

一 古希臘人和自然關系的整體主義觀

早期古希臘學者思考的“自然”,并非我們如今在一般意義上所理解的作為自然事物總和的自然界,正如亞里士多德給自然下的定義所指出的,“所謂自然,就是一種由于自身而不是由于偶性地存在于事物之中的運動和靜止的最初本原和原因”苗力田主編《亞里士多德全集》第2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第192頁[b21~b23]。,自然的最初含義是事物的本原和原因。古希臘學者在表述時,有時也用“神”替代“自然”,同樣的,“神”并非神話里與人同形同性的“神”,而依舊指代的是統攝世界的最高抽象原則,即本原。而我們今人所說的自然界,則相當于他們所說的“宇宙”、“世界”,它們受“本原”支配,是其分化演變的產物。因此,當早期古希臘學者提出“什么是本原”這一問題時,實際也就提出了什么是自然的問題,而其關于水、火、氣、數、原子等的回答,便是對自然本原的具體規定。

我們可以將古希臘學者對本原的思考概括為兩條線索——一和多、變和不變,內含以下四種立場:一是視水、火、氣為本原的伊奧尼亞派,認為本原是變化的一;二是提倡數本原說的畢達哥拉斯派,認為本原是不變的多;三是愛利亞派,認為本原為是者,是者是不變的一;四是元素論者,把根、種子和原子認作本原,強調其是變化的多。但不論是哪一種立場,本原都被當作是一個統一的物質載體,學者們的目的是借此從整體上把握自然。由于當時生產力低下,人們的認識水平十分有限,遠未達至專注于對事物作本質區別、細心地分解自然界萬事萬物的程度,因此人們理所應當地認為,天人一體,人與自然通靈,人與萬物同出一宗,共同構成大自然。從這個意義上說,早期古希臘學者對自然本原的探討實際也是對人的本質的追問。如果說“天人合一”是中國古代人和自然關系整體觀的最高體現,那么古希臘則可以相應概括為“人-世界”合一。當然,受認識的局限,這樣的整體觀體現的僅僅是對人和自然關系的直接的、直觀的感受,十分籠統,且忽略了人對自然的能動作用。這種狀況在古希臘后期有所改變,如普羅泰戈拉提出著名的命題:“人是世間萬物的尺度,是一切存在的事物所以存在,一切非存在的事物所以非存在的尺度”周輔成編《西方倫理學名著選輯》上卷,商務印書館,1964,第27頁。,蘇格拉底提出了“認識你自己”這句鐫刻在德爾菲神廟上的箴言。無論是將這里的“人”和“你自己”理解為與世間萬物相區別的人類,還是理解為與其他人相區別的個人,毋庸置疑,人在自然界中的中心地位和人的主觀能動性都被凸顯了出來。這是古希臘學者認識人和自然關系的一大進步,也為后來者奠定了基礎。

二 中世紀人和自然關系的宗教神學觀

在歐洲的中世紀,基督教統治一切,人類直面人和自然的思考能力大為削弱。即使論及人和自然的關系,也是為了證明上帝的全能、至上和仁慈。“我們不必如希臘人所說的物理學家那樣考問事物的本性;我們也無需唯恐基督徒不知道自然界各種原素的力量和數目——諸天體的進行,秩序及其虧蝕;天空的形狀;動、植、山、川、泉、石的種類與本性……宇宙間除了上帝以外,沒有任何存在者不是由上帝那里得到存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教研室:《西方哲學原著選讀》上卷,商務印書館,1984,第219頁。在這種情況下,上帝和自然,以及上帝與人和自然的關系替代了一般意義上的人和自然的關系。具體表現在,首先,人的地位極其卑微。由于人被認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出來的,靈魂由上帝掌管著,因此相對上帝而言,人顯得十分渺小。正如《圣經》詩篇第八篇所言:“人算什么,你竟顧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顧他?”《舊約·詩篇》,8: 3~4。其次,人和自然被區分開來。這既得益于古希臘后期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凸顯,又是基督教神學有意高抬人的地位所致。在中世紀的由目的論制約的自然等級體系中,上帝處于“上帝—天使—人—動物—植物—山川河流”這一體系的最高級,是世界的終極原因和目標,其他每一等級都以趨向上一等級作為自身存在的目的。人于是因為具有靈魂和理智而被與自然相區分開來,被放置于自然之上。再次,人是上帝的工具、手段,分享著上帝對所造之物的統治,代替上帝行使監管自然的權力。《圣經》說:“凡地上的走獸和空中的飛鳥,都必驚恐、懼怕你們;連地上一切的昆蟲并海里一切的魚,都交付你們的手,凡活著的動物,都可以做你們的食物,這一切我都賜給你們,如蔬菜一樣”《舊約·創世紀》,1: 27。,“順從上帝,不順從人,是應當的”《新約·使徒行傳》,5: 29。。總之,在中世紀,人和自然關系的總體趨勢是人疏遠自然而去追尋上帝,即使在與自然打交道時,也是采取一種鑒賞上帝作品的態度,而并不是以獨立個體的姿態去探尋自然、認識自然。

但中世紀的人們對勞動和技術的看法卻是大大進步了。古希臘人將勞動視為奴隸和非自由人的命運,是將人降低到和動物同等地位的事情。在他們看來,既然大自然是理性的產物,那么,人類的技術當然是蹩腳的,只是對大自然的模仿,無法與之比擬,更無法超越。相反,中世紀基督教神學認為,世界是上帝通過勞動創造的,上帝尚且勞動,人類豈有不勞動之理?《新約》中甚至指明,如果有人不勞動,就不可以吃飯。勞動和技術同是人控制自然的手段,煉丹術、巫術等帶有所謂神性的技藝,在中世紀大規模興起。應該說,雖然無論是勞動還是技術,此時都帶著濃重的追尋上帝的痕跡,但從人類歷史發展的進程來看,不能不說是一大進步。勞動是人和自然進行物質交換的形式,是人和自然溝通的橋梁,而技術則是關于人和自然進行溝通的具體領域的有效科學,技術的進步促進著人類物質文明的發展,也推動著人類社會的進步。

三 近代人和自然關系的機械形而上學觀

文藝復興把人的注意力從天國轉向塵世,從上帝轉向人自身,人重新發現了自己。加上近代自然科學研究的節節勝利,改造和控制自然的觀念被推廣到各個領域,人們越來越堅信,自然就像機械一樣可以被操作、參與、實驗甚至制作,人類是自然的主人,不僅可以認識自然,還可以駕馭自然。這就是近代西方人和自然關系思想的最主要特征。至此,原始思維被徹底摒棄,人和自然相分離的哲學認識得以建立。

物我分離、主客對立的二元觀最早可以追溯到伽利略和笛卡爾,他們根據自己在數學和力學上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區分兩個世界的觀點:第一性質的世界是絕對的、客觀的、不變的、數學的世界,是自然世界;第二性質的世界是相對的、主觀的、變化的、感覺的世界,是人的心靈世界。兩個世界,心靈不占有空間,物質不能思想。他強調兩種實體彼此對立,誰也決定不了誰。“心與物之間的區別——這在哲學上、科學上和一般人的思想里已經成為常識了。”〔英〕羅素:《西方哲學史》上卷,何兆武、李約瑟譯,商務印書館,1963,第179頁。笛卡爾這位不肯輕信所謂公理、常識的哲學家,懷疑一切存在的真實性,而獨以觀察、思考為基石確認思考者的存在,進而承認認識對象的存在。實際上這位批判型的哲學家正是以西方思維常識來批判常識的,他堅信有認識活動必有認識主體,有主體必有相對應的認識客體,充當認識主體的必是有認識能力的人。主客對立的邏輯前提導致西方人建立起無數對立的范疇:人與自然,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人與神,靈與肉,有限與無限;主體與客體,實體與屬性,質料與形式;現象與本質,原因與結果,理性與經驗,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等。其中,人和自然的對立關系是近代西方文化的突出特征。后來,牛頓進一步指出,一切自然現象都可以用自己提出的力學運動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來解釋。沿著這一認識方向,學者們或是把自然界的一切運動都歸結為機械運動,或是提出“刺激—反應”式的機械反映論,或者干脆提出人也是機器。這種世界觀的最終形成,一方面,使得把人驅逐出去后的自然缺乏生命活力,被對象化、機械化,人們習慣將之分解為最基本的零部件來認識,“就不是從運動的狀態,而是從靜止的狀態去考察;不是從活的狀態,而是從死的狀態去考察”《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第396頁。,自然在力的作用下做著范圍無限而形式單一的機械運動。另一方面,使世界以人類為中心:與自然割裂開來的人類以一種旁觀者的地位反觀被對象化的自然,忘卻了自己的自然屬性,“人是自然界的臣相和解釋者”〔英〕培根:《新工具》,許寶骙譯,商務出版社,1984,第7頁。。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為人的自由意志的存在和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開辟了道路,使人們崇尚于用邏輯和實驗認識事物的本質,追求精密分析與嚴謹邏輯,為人類認知能力的拓展找到出路,為人類利用和改造自然開辟了廣泛空間,但也為人類主體意識的膨脹制造了借口。當人類中心主義大行其道,假科學技術之器具,利用自我創造的優勢,不惜向人類生存的唯一家園開戰時,人和自然的對立、對抗在不知不覺間加深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东县| 永寿县| 广河县| 桃园市| 凤城市| 阳信县| 马鞍山市| 金川县| 湟中县| 高雄市| 石家庄市| 威宁| 元朗区| 昔阳县| 闸北区| 绥芬河市| 建德市| 民丰县| 辉南县| 五寨县| 正镶白旗| 清水河县| 平山县| 囊谦县| 墨脱县| 镇雄县| 德阳市| 黄石市| 抚松县| 青海省| 泰宁县| 隆化县| 凌源市| 子洲县| 南城县| 浪卡子县| 沂水县| 庄浪县| 调兵山市| 荔浦县| 迁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