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造城民:舊城改造與都市運動中的國家與個人(當代中國社會變遷研究文庫)
- 施蕓卿
- 1101字
- 2019-11-18 16:43:01
序二
施蕓卿致力于都市草根運動的研究,對卷入其中的各類人群進行了長期的觀察和訪談,積累了大批數據資料并加以細密的分析。眼下出版的這部著作,正是匯集了施蕓卿多年研究的心得之作。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地方政府啟動的“經營城市”的戰略,引發了大規模、高速度的城市化進程。由政府主導的土地開發引起的大小規模都市運動層出不窮,延續至今。也正是自那時以來,都市運動逐步成為社會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迄今已積累了許多重要成果。但是,回過頭來看,似乎有兩個方面值得反思。一是多數研究集中在新建商品住宅小區的業主維權,對于其他類型的都市運動似觸及不多;二是研究多半聚焦于探討行動者的策略和運動本身的邏輯上,對于這些運動究竟留下了何種社會遺產重視不夠。
在我看來,施蕓卿的著作對這兩個方面皆有一定補足。她所研究的主要人群,是都市中老城區的那些普通居民,他們與我們熟悉的那些新建商品住宅小區的業主群體有所不同。一般來說,他們多半處于社會底層,或屬于近幾十年來逐漸破敗沉淪的城市家庭,而不像商品房小區的業主群體那樣,是在改革開放后得到較大收益,位于上升期的新興中產階級;他們的原有住宅多半位于都市中的老舊街區,以平房院落為主,而在開發中被強拆,被占奪,轉而用于各種商業目的;他們自己及其家庭也往往因此而被強行遷徙到城市中心之外。這樣的一個群體具有何種社會特征,他們在這個體制下多年來形成的特有的生活經驗和生活智慧如何塑造了他們的抗爭行為和社會運動邏輯,都是值得加以認真研究的問題。在這方面,施蕓卿的著作給予了細致的解讀,將之構造為一個特定的都市運動類型。
維護自己住宅的產權以及相應的居住權,是此類都市運動的立足點。就此而論,此類都市運動與前述商品房住宅小區的業主維權運動具有共同性。但是,他們在運動中,形成了特定的“承認的政治”,即通過不間斷的行動,包括“萬人訴訟”這一類的公民法律行動,要求當局確認自己的產權和居住權,并給予相應的保護或賠償。在此種運動中,他們不斷厘清自己與國家的關系,界定自己的權利邊界。他們也就在此種運動中逐步被鍛造成為公民。都市運動的社會后果由此沉積下來,被納入社會框架之中。他們的運動也表明,所謂產權絕不是如人們所設想的那樣,單靠一紙法律文書就足以確保其不受侵犯。在我們的體制下,房屋的產權,甚至還包括普遍意義的財產權,乃至一般公民權屬,都不是天然給定的東西,而是要通過當事人自己的運動和抗爭才能得到確認、實現和保護。權利本質上是一個社會行動的領域。
我認為,施蕓卿的著作在上述這兩個方面都有其獨特貢獻。當然,值得商榷之處尚有很多,但是,沿著已經開辟的路徑繼續前行,就一定能夠抵達光明的彼岸。
沈原
2015年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