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崛起西北

一 從“刀客”到革命

發動西安事變的另一“主角”,是愛國將軍楊虎城。

楊虎城的出身和經歷,與張學良很不一樣。1893年11月26日,他出生在陜西省蒲城縣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其父楊懷福靠務農兼做木工來維持全家人的生計。楊幼年時因家境貧寒,只念了兩年私塾,沒有機會接受系統教育。為了養家糊口,他13歲就到一家小飯鋪當童工。15歲時,其父因參加反滿秘密會社被當局絞死于西安。年輕的楊虎城,只身一人用借來的手推車將父親的尸體推回故鄉,行程200余里。后在窮苦鄉親們的幫助下,安葬了父親。他受此事啟發,不久發起成立了“孝義會”,提倡和發動鄉親們互幫互助,紓難解困。

清末的陜西,官府盤剝,災荒連年,人民負擔沉重,生活苦不堪言,農民反抗捐稅的斗爭此起彼伏。同盟會會員井勿幕1907年在蒲城建立革命組織,宣傳民主思想,揭露清政府的腐敗和賣國行為。蒲城縣知事李體仁以“圖謀不軌”罪名,逮捕與審訊革命師生,引起全省教育界的憤慨。在井勿幕的領導和推動下,各學堂紛紛舉行罷課,要求巡撫衙門嚴懲鎮壓學生運動的蒲城縣知事。在群眾的強大壓力下,清政府被迫撤銷了李體仁的職務。

群眾反清斗爭的勝利,鼓舞了楊虎城的反抗斗志。他在“孝義會”的基礎上,組建了一個以“打富濟貧、抑強扶弱”為宗旨的組織。這個組織成立于農歷八月十五,故取名“中秋會”。他們襲擊催糧催款的衙門差役,奪取槍支,組建了一支百余人的隊伍。辛亥革命爆發后,陜西的革命黨人首先起來響應,他們組建“秦隴復漢軍”,參加反對清王朝的革命斗爭。楊虎城帶領“中秋會”的幾十名弟兄加入“秦隴復漢軍”,編入哥老會頭目向紫山的“向”字營,在西線乾州、永壽一帶與清軍作戰,獲得勝利。清王朝被推翻后,“向”字營解散,楊虎城退伍回鄉,繼續參加并主持“中秋會”的活動。陰歷除夕,他手持手槍,闖進勾結官府、橫行鄉里的李楨家,打死了這個惡貫滿盈的惡霸。當他們得知官府要把大批稅銀從澄縣運往西安,途經蒲城時,楊帶領弟兄們在大路上劫走官車。“中秋會”的這些行動,震動了蒲城。官府下令通緝楊虎城。楊同一些青年農民結成一支抗暴武裝,活動于大荔、朝邑、合陽一帶,劫富濟貧。楊成為當地“刀客”的頭目之一。

袁世凱篡奪辛亥革命成果、復辟帝制后,全國各地掀起討袁浪潮。楊虎城在陜西革命黨人策動下,率部在華陰一帶截擊袁世凱在陜西的爪牙陸建章的軍隊。反袁戰爭勝利后,楊部被改編為陜西護國軍第三混成團第一營,楊任營長,駐大荔縣。楊的正規軍旅生涯由此開始。

1917年,孫中山在廣州舉起護法旗幟,成立軍政府,堅持反對北洋軍閥的斗爭。陜西革命黨人于右任、井勿幕號召陜西人民拿起槍桿子反抗軍閥。他們組建靖國軍,與皖系軍閥陜西督軍陳樹藩的統治進行斗爭。當時陜西的靖國軍兵分六路,楊虎城率部加入靖國軍,被編入第三路第一支隊,楊任支隊長。1918年4月,陳樹藩為鞏固他在陜西的統治,率部由渭南西進,企圖沖破關山、相橋一線,直搗設在三原的靖國軍總司令部。楊虎城奉命率第一支隊在關山東北的界方阻擊敵軍,雙方激戰6晝夜,楊部不足千人的隊伍傷亡過半。靖國軍總指揮井勿幕夸獎楊部的英勇戰斗精神,說:這次戰斗,打出了靖國軍的軍威;贏得了時間,使總司令部得以調動部隊,從容布防。井勿幕指出,第一支隊不畏強敵,打出了榜樣,號召各支隊都要學習第一支隊不畏強敵的精神。

1920年的直皖戰爭,直勝皖敗,直系勢力進入陜西。在北洋軍閥的威逼利誘下,靖國軍內部發生分化,有的隊伍改旗易號,接受直軍改編。第三路司令曹世英也準備降敵。楊虎城此時駐防臨潼櫟陽,兵力不過千余人,地形上無險據守,不得不撤離此地,率部向西發展。他攻占了武功,部隊擴編成5個營。楊保持氣節,頂住誘降,前往淳化方里鎮,迎接于右任來武功,重建陜西靖國軍,總司令部設在鳳翔,設行營于武功,兵分三路,楊虎城被于右任委任為第三路司令。1922年3月,楊部得知吳佩孚撥給甘軍的一批軍火,要由西安運往甘肅。楊虎城率部在乾縣鐵佛寺襲擊護送和接應的甘軍,繳獲千余支槍械,數十萬發子彈。直系軍閥感到楊部是個巨大威脅,于是出動3萬兵力進攻武功。靖國軍第三路孤軍無援,被迫于5月西走鳳翔,與靖國軍第一路靠攏。

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于右任和楊虎城研究決定:于右任繞路前往上海,進行聯絡;楊率領主力放棄武功撤往三邊,依附于陜北鎮守使井岳秀。井岳秀與井勿幕是同胞兄弟,也是楊虎城的同鄉,因此關系,楊部被允許進入他的防地,其所部名稱被改為“陜北鎮守使署暫編第二團”,分別住在三邊各地,歸井岳秀指揮。楊本人因目標過大,則住在榆林。1922年冬,楊派代表到上海,經于右任引薦會見了孫中山。孫中山贊許楊的革命精神,希望楊能來上海會面。楊認為當時的形勢不宜他離開陜北,于是派代表第二次去滬向孫中山報告部隊情況。孫同意楊對部隊的安排。

楊虎城蟄居榆林期間,經杜斌丞介紹,結識了陜西共產黨創始人之一、時任榆林中學校長的魏野疇。楊從魏那里開始接觸革命理論,接受中國共產黨的救國主張。魏敬重楊堅持靖國軍旗幟,向楊解釋了辛亥革命果實為什么被軍閥篡奪和靖國軍失敗的原因,向楊指明了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干革命必須依靠中國共產黨的道理。這就為楊虎城后來同共產黨人合作打下了思想基礎。

楊虎城派代表去廣州出席了1924年1月召開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孫中山接見了楊的代表,并介紹楊虎城正式加入中國國民黨。1924年10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驅逐溥儀出宮,組織國民軍。井岳秀在各方推動下,將所部改編為陜北國民軍,任命楊虎城為前敵總指揮,下轄兩個支隊:第一支隊是井岳秀的基本隊伍,第二支隊是楊虎城帶到陜北的部隊。1924年11月,楊虎城率部從榆林南下,回師關中,打敗了駐扎大荔、澄縣一帶的麻振武部,在渭北站住了腳。

1925年夏,楊虎城參加驅逐北洋軍閥陜西軍務督辦吳新田的運動。吳新田7月15日西逃后,楊率部向岐山、寶雞方向追擊,殲滅吳部一個主力團。國民軍第三軍順利進入陜西,楊部被編為國民軍第三軍第三師,楊被任命為第三師師長。

1926年7月,在廣東的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掃蕩直系、奉系等北洋軍閥勢力。直系軍閥吳佩孚為解除后顧之憂,派劉鎮華率10萬“鎮嵩軍”進軍陜西,古城西安受到威脅。楊虎城4月15日在三原召集將領開會,決定抗擊“鎮嵩軍”、保衛西安,以策應廣東革命軍北伐。剛從廣州返陜的魏野疇也參加了會議。會議確定:留部分兵力防守三原、涇陽,5000名主力部隊馳援西安。4月18日,楊虎城率直屬部隊進入西安。當時,西安守城部隊分三個系統:一是國民二軍十師李虎臣部,二是陜軍四師衛定一部,三是國民三軍三師楊虎城部。為加強守城部隊間的團結,在楊虎城倡議下,守城部隊統改稱陜西陸軍,下轄三個師,李虎臣任一師師長,衛定一任二師師長,楊虎城任三師師長。楊推李虎臣任總司令,自任副總司令。各師分區把守,楊部承擔敵軍重點進攻的東部和北部的防守任務。

“鎮嵩軍”從四面八方將西安城團團圍住,切斷了守軍同外界的一切聯系。雙方展開激烈的攻防戰,特別是東北城角的反圍攻戰、小雁塔爭奪戰和西北城外的大白楊突圍戰最為慘烈。敵軍從陸路攻城未能得逞,便挖掘地道,企圖用這種辦法攻入城內,結果被守軍察覺,也未成功。7月中旬,敵軍在離城幾百米的午門村,壘起高過城墻的土臺子,架起大炮猛烈轟擊東門城樓。入夜后,敵軍敢死隊接連架云梯攻城,并懸賞登城者第一名大洋1000元,第二名800元,第三名500元。守軍奮力抗擊,雙方短兵相接,敵人紛紛滾下云梯。后來,楊虎城命令炮兵排長孔從周用兩門野炮、一門山炮將敵軍搭起的土臺子轟倒。楊又抽調部分兵力出擊,殲滅躲在東城壕和北城壕里頑抗的敵人。這天,是西安守城史上戰斗最激烈的一天,從拂曉打到傍晚,楊在城墻上親自參加抗擊敵人的戰斗,楊軍第二支隊司令孫蔚如負傷,幾名軍官和數十名士兵陣亡。

在長達8個月的時間里,不足萬人的守城部隊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抗擊著7萬敵軍的圍攻,使敵人不得越雷池一步。楊虎城后來總結說,西安守城戰的勝利,靠的是守城軍民抱定與反動軍閥勢不相存的決心,靠的是堅信三民主義,因為有了共信共守的主義,而后才能發生必死團結的力量。主義的信仰越堅,團結的力量越大。

當楊虎城等與“鎮嵩軍”鏖戰西安時,在廣東的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與吳佩孚、孫傳芳部在湘、鄂、贛地區進行激戰。西安守城戰牽制了數萬直軍,有力地策應和支援了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

馮玉祥和于右任自蘇聯歸國后,1926年9月17日在綏遠省五原誓師,組織國民聯軍,策應北伐戰爭。馮部經寧夏入甘肅,派孫良誠為援陜總指揮,率孫連仲、吉鴻昌、馬鴻逵部經平涼東下,10月初到達興平。于右任亦于10月12日隨軍到達三原,組織國民聯軍第二、三軍總司令部,統一指揮國民軍作戰。

在北伐戰爭節節勝利和國民軍的進攻與威懾下,劉鎮華于1926年11月27日從西安撤圍,率部逃竄。歷時8個月的西安守城戰,于11月28日宣告勝利結束。

二 參加北伐

西安解圍后,楊虎城隆重地安葬和祭奠了守城期間死難的近五萬軍民,之后便于12月初不辭而別,悄悄地離開西安。師長楊虎城的突然離隊,左右均感愕然。參謀長蒙浚僧派人四處尋找,始知楊避居在富平、三原一帶友人家中。

馮玉祥到西安后,任命于右任為國民聯軍駐陜總司令,鄧寶珊為副總司令,統管陜西的軍政事務。馮得知守城主將楊虎城出走,感到驚異。從靖國軍時代即與楊建立了患難友誼的于右任、鄧寶珊更加著急。

1926年12月26日,于右任給楊虎城寫了一封親筆信,派周誠送去。信中誠懇地說:“請弟回省、望即日命駕,共商一切。如弟不歸,我即前來,此時非碰死在你面前不可。陜民痛苦極矣,此千載一時之機會,教我伶仃老弱之人做去,如何能改良,能進行。弟如是愛我者,弟應當速歸。”[17]1927年1月15日,馮玉祥派姚維藩持函前往渭北,促楊回省。馮在信中稱贊楊在守城中的功勞,指出“目今匪眾雖潰”,但“元氣已傷”,請楊“擔任聯軍第十路總司令,以期早日削平逆賊,完成革命大業”。望楊“繼續努力,協同右任、寶珊諸同志一致奮斗”。[18]

2月4日,于右任又給楊虎城寫了一封極其誠懇的信,派人送往三原,催楊虎城回省。于還手抄了一份“總理遺囑”送給楊虎城,用孫中山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遺訓來敦促他出山。

此后,馮玉祥、于右任又派張之江和史可軒等人去三原催促,楊虎城乃于1926年2月9日回到西安。

楊虎城和馮玉祥在西安第一次見面,楊向馮報告自己參加守城的經過,解釋了解圍后出走的原因,大意是:“當吳佩孚指揮劉鎮華率嵩匪入陜之日,西安岌岌可危,國民二軍新遭挫折,無力支持,在一發千鈞之際,雖自知能力薄弱,力量有限,而且部隊連年作戰,缺乏訓練,但既沒有其他部隊擔任保衛西安之任務,只有不顧一切,使自己所率之部隊,發生廢物利用之作用,遂斷然進入危城,團結友軍,勉力支撐。時經八月,對外隔絕,軍需民食不能不取之于城內,因之軍紀廢弛,軍民傷亡過多。茲幸總司令(指馮)萬里馳援,使強敵潰退,堅守取得勝利。回憶堅守期間情況,不僅對不起部下,對不起人民,也對不起總司令。現在總司令已蒞西安,大計主持有人,希望準我解甲歸田,以謝部屬和西安人民,所有部隊,酌予改編,使他們仍能為國民革命效力。”[19]

在馮玉祥、于右任、鄧寶珊等懇切勸說下,楊虎城始允就任國民聯軍第十路軍總司令,不久又改稱第十軍,楊任軍長,李子高任副軍長,孫蔚如任參謀長。5月初,集結渭南。楊受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東路軍前敵總指揮,受東路軍前敵總司令鹿鐘麟節制,東出潼關,出師北伐。楊除指揮第十路軍部隊外,還節制龐炳勛、王鴻恩、呂秀文等三個軍部隊。

東路軍先頭部隊沿隴海路東進,一路勢如破竹,連克靈寶、陜縣、澠縣、新安。5月27日,協同西路軍攻克豫西重鎮洛陽,殲滅奉系萬福麟部。由武漢北上的北伐軍唐生智、張發奎部在豫南打敗奉軍張學良、韓麟春部的主力,6月1日進入鄭州和開封。同一天,楊虎城也率部進入開封,并繼續東進,參加豫東戰役。

北洋軍閥直魯聯軍糾集褚玉璞、徐源泉、張敬堯、劉志強、方永昌、袁家驥、王棟、潘鴻鈞8個軍,7月上旬由隴海路東段向西進犯。楊虎城一面率部節節抵抗,一面急忙向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馮玉祥求援,但援軍遲遲不到,便撤至馬牧集。馬牧集地勢平坦,無險可守,又退到歸德(今商丘)。

楊虎城在歸德與孫蔚如、魏野疇等研究認為,幾次向馮求援,不見援軍前來,東路軍總部已經撤往蘭村,駐柳林的十一軍姜明玉部叛變,十軍處于孤立無援的窘境,而歸德四面環水,給養缺乏,長期困守,于大局無補。此時,戰爭正在津浦線和隴海線進行,皖北一帶空虛,于是楊率部于1927年10月經柘城、鹿邑撤往皖北太和縣,退出戰爭。

三 離馮附蔣

楊虎城1927年10月下旬率部到達太和,4個月后他把軍務交給馮欽哉、孫蔚如代理,自己離開部隊,化名呼塵,前往日本休養治療。

楊此時離開部隊出走,與當時的政治形勢和他的處境有關。四一二政變后,蔣介石實行白色恐怖政策,血腥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者。6月,馮玉祥參加鄭州會議、徐州會議后,與蔣合流,也開始反共、“清黨”。馮撤換了國民軍聯軍總政治部主任劉伯堅(共產黨員)的職務,把蘇聯顧問押送回國,并下令逮捕共產黨人乃至一般進步人士。西北局面頓時變色,中國大地被血雨腥風所籠罩。

楊虎城到太和后,仍堅持與共產黨人合作。蔣介石背叛革命后,魏野疇、南漢宸、蔣聽松等一批共產黨人來到楊虎城軍中,楊與他們研討中國革命形勢,給他們安排工作。楊任命蔣聽松為軍部秘書長,魏野疇為軍部政治處處長,寇子嚴為第一師馮欽哉部參謀長,曹力如為第二師孫蔚如部政治處處長。此時,楊創辦了一所軍事政治干部學校,任命南漢宸為校長。此時聚集在楊虎城軍中的共產黨員多達200來人。他們組建了以魏野疇、南漢宸、蔣聽松、劉子華為領導人的中共皖北特委,在中共河南省委領導下,以楊的部隊為中心開展活動。楊虎城曾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未被上級批準。當時,被“左”傾錯誤領導所統治的中共中央不顧主客觀條件,指示各地盲動地發動起義。中共皖北特委確定以楊部隊中的革命力量為核心,在皖北發動起義,在大別山地區建立革命根據地。特委幾名領導人多次與楊商量此事,促楊率部參加起義。楊不贊成此舉。他認為皖北地處平原,太和處于蔣、馮兩大軍事集團包圍之中,敵我力量懸殊;而部隊基層骨干少,一時抓不起來,上層大多數思想保守,不可能跟著走,少數人貿然起事,最后必然招致失敗。楊主張不急于暴動,應先發展組織,積蓄力量。可是,楊的意見未被采納。他獲知皖北起義計劃已得到上級批準,勢在必行時,覺得他既不參加起義,再繼續留在軍中,處境會更為尷尬。恰在此時,南京政府派韓振聲來皖北,一是挑撥楊與馮的關系,促使楊叛馮附蔣;二是以勞軍為名,偵察情況。韓過去就知道南漢宸、寇子嚴的政治身份,現在他極力鼓動楊將南漢宸等逮捕解往南京,向蔣邀功,并說他保證,楊如能這樣做,楊軍隊的編制、經費問題,都可以解決。楊斷然拒絕,他對韓說:我與南漢宸是老朋友,盡管政治見解不同,但首先要顧及朋友間的道義,不能那樣做!

1928年2月,楊虎城偕夫人謝葆貞、秘書米暫沉等離開太和,前往南京。到南京后,他到處游山玩水,還去了上海、杭州,并到普陀住了月余。在南京期間,經隨員劉子潛(黃埔軍校畢業生)介紹,避開隨身秘書米暫沉(當時是共產黨員)秘密地會見了蔣介石。這是楊第一次同蔣見面。蔣詢問楊對馮玉祥的看法,楊如實地談了自己對馮的不滿,如強迫陜軍出關、包攬陜西軍隊大權、殺害陜軍將領等。蔣夸獎楊對馮了解深刻,談得好,并問楊是愿意繼續受馮指揮,還是另有打算,歸順中央。楊說:誰革命,我就跟誰!蔣表示現在是共同北伐時期,他不便改編馮的部隊,囑楊可找個合適的人暫時帶領部隊,楊可出國到日本訪問,考察軍事,伺機再電召楊歸國,繼續帶領部隊。蔣還允諾南京可解決楊部的軍費供給問題。[20]

楊虎城離開太和后,第十軍內有人叛變告密,交出了共產黨員名單。當時主持十軍工作的參謀長孫蔚如,根據楊虎城走前的叮囑,對所有共產黨員無一傷害,而是把他們召集在一起,分發給路費,送到皖豫交界處放走。對南漢宸、曹力如也采用了同一辦法。這就為日后與共產黨人再次合作留下了余地。

1928年4月初,中共皖北特委領導的劉集(位于太和、阜陽之間)起義爆發。參加起義的有當地農民和楊部第十軍的一部分以及四十九軍高桂滋部教導團一部分,在劉集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在優勢敵人的進攻包圍下,起義很快失敗。魏野疇帶領20余人突圍,后被逮捕并殺害。

1928年春,掌握了南京中央政權的蔣介石發動第二期北伐,以期用武力統一中國。此時,駐在皖北的楊虎城部與馮玉祥的關系若即若離,藕斷絲連。馮把楊部劃歸方振武指揮。楊當時是既不愿參加所謂的第二期北伐,更不愿接受方振武指揮。那時陜軍將領樊鐘秀、李虎臣、高桂滋等醞釀反馮,聯絡楊虎城參加。楊不愿參與其事,也不便斷然拒絕,苦于應付。

就是在這樣的形勢下,楊虎城的健康狀況急劇惡化。他接受別人的建議,決定東渡日本接受治療,并考察日本的軍事、政治情況,待機再起。

1928年4月下旬,楊虎城偕夫人謝葆貞、秘書米暫沉由上海乘“長崎丸”輪船到日本神戶,然后轉赴東京,由幾名在日本的陜西留學生負責接待。先住在東京近郊的大岡山,后移居東中野。

楊在日本逗留了7個月。經過休養和治療,他的身體很快得以恢復。他全面考察了日本社會情況和各派政治勢力,留心國內政局的變化,還時常到離他住所不遠的代代木練兵場觀察日本軍隊的訓練情況。楊虎城來日本,主要目的并非是考察日本的政治和軍事,而是想以日本為中轉站,前往蘇聯尋找自己將來的出路。經過幾個月的多方尋找,他終于找到了赴蘇的引路人——連瑞琦。這位陜西出生的青年人,1920年接受楊虎城的資助前往德國留學。在歐期間,與旅歐的一些中國反蔣人士有所接觸。他就是因為策動反蔣活動失敗而逃到日本東京躲避的。楊找到連后,到其在東京的住所,向他傾訴自己扔掉部隊來東京就是想請連帶他去蘇聯,找共產國際,尋求今后的出路。連不同意楊的這種選擇,并向楊指出:離開中國,離開自己的部隊,就等于是離開了自己賴以生存的土壤和根基。他以鄧演達為例,說鄧離開了國內的第四軍,只身到歐洲,毫無作為,成了離山的老虎,很孤單。要革命就要抓住武裝,并在合適的地方建立根據地。經連勸說,楊接受了連的意見,放棄了去蘇聯的想法。之后兩人多次探討中國革命問題。一次在日本箱根火車站候車室長談,兩人商定一起回國,楊帶部隊返回西北,連到南京打入國民黨政府內部。楊回國后,要脫離馮玉祥;到西北盡快建立根據地,接近蘇聯;團結和接納國民黨左派人士;利用反對派的內部矛盾,壯大自己;勸說部隊中的共產黨員,改正“左”傾錯誤;堅決不和共產黨武裝沖突。[21]

1928年秋,蔣介石與馮玉祥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名義上隸屬于馮玉祥第二集團軍的第十軍楊虎城部,成為蔣馮雙方拉攏爭取的對象。馮玉祥把駐皖北太和的第十軍以及留駐陜西的一部分隊伍調到山東單縣,合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暫編第二十一師,歸馮部山東省主席孫良誠指揮。馮玉祥親自致電楊虎城,催他回國整理部隊。與此同時,蔣介石通過駐日使館也致電楊虎城,除慰問病情外,也催他早日回國。楊所轄部隊也派曹潤華、王寶珊、姚丹峰到東京向他報告情況,請他回國。在上述三方敦促下,楊遂于1928年11月16日回到上海。

楊虎城去南京拜會馮玉祥。馮對楊十分客氣,贊揚了楊在西安守城中的功勞;對楊部在豫東受挫,馮說責任不在前方指揮人;并說已令楊部開往山東,準備參加剿滅土匪的戰斗。

楊在南京雖沒直接見到蔣介石,但應邀會見了何應欽。何請楊吃飯,對楊十分恭維,臨別時送給楊一本密電碼,囑楊以后多加聯系。

楊虎城到泰安會見孫良誠后,便到臨沂軍中,正式就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二十一師師長之職。部隊經過一段整訓,即參加剿匪。對出沒于膠東一帶的幾股土匪,如劉桂堂、顧震、張黑臉等部,都給予致命打擊,膠東地區暫時出現了安定局面。

1929年4月,蔣、馮關系瀕于破裂。為應付突發事件,馮開始收縮防線,集結兵力。他命令楊虎城的暫編第二十一師隨孫良誠轉移河南。前年豫東之戰,楊多次請馮援助,馮未派一兵一卒相助,楊與許多干部均記恨在心。楊又考慮,馮部撤離山東,蔣派陳調元主持山東,自己不與蔣接上關系,以后不好相處。于是楊拒絕馮命,拒不開拔。何應欽立即致電楊虎城,大意是膠東匪氛未靖,地方治安可慮,該部應即駐防原地,維持秩序,所有部隊經費番號中央當負責解決,諸希來京面談。[22]于是,楊虎城由海路前往南京,先后受到何應欽、蔣介石召見,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十四師,下轄三個師,三名師長是孫蔚如、馮欽哉和馬青苑,全師共1.4萬人,南京每月給軍餉10萬元。由此,楊虎城離開了馮玉祥,依附于蔣介石。

1929年9月蔣、馮戰爭爆發前,楊虎城奉蔣介石命由膠東移防河南安陽,兼任南陽守備司令。蔣介石為了讓楊虎城替自己賣命,從武漢運來1萬包大米、1萬袋面粉、100萬發槍炮彈和大量軍需物資,可供楊部半年使用。馮部劉汝明軍從商洛出荊紫關東進,楊派孫蔚如、馬青苑率部迎擊,在西峽口激戰一晝夜,劉部不支,向西逃跑。12月初,唐生智聯合閻錫山、馮玉祥反蔣,軍隊改稱“護黨救國軍”。當月下旬,唐生智所部集結于駐馬店,進攻確山。楊虎城率部進攻唐軍,于1930年元旦攻克駐馬店,促使唐部潰敗。1930年3月,楊虎城的新編第十四師奉命改編為陸軍第十七師,接著又改為陸軍第七軍,楊任第七軍軍長兼第十七師師長。

在1930年5月爆發的中原大戰中,楊虎城也助蔣有功。7月,楊所部被改編為討逆軍第十七路軍,楊虎城任總指揮,奉命在平漢路以西地區擔任攻防任務。9月,蔣命平漢路以西部隊向隴海路西段挺進,追擊馮軍。楊虎城一直在尋機打回關中,經營西北。現在,他除留少數部隊留守南陽外,率全部主力從南陽、葉縣出發,經魯山、寶豐、臨汝,17日攻克洛陽附近的龍門。全軍兼程西進,重返關中,10月29日進入西安,對馮玉祥經營多年的根據地被楊部摧毀。

還在楊虎城率部西進的途中,南京政府就令其籌建陜西省政府。恰好這年的夏天南漢宸又來到楊的軍中,楊把籌組省政府的任務交給他。南京政府1930年12月24日正式任命楊為陜西省政府主席,楊則任命南漢宸為省政府秘書長,代其處理日常事務。

四 蔣、楊矛盾

當蔣介石剛剛在南京建立起中央政府、接連遭到反對派反對的危難之際,楊虎城離馮附蔣,并在兩次新軍閥混戰中站在蔣一邊,屢立戰功,幫助蔣渡過了難關。加之馮在西北的勢力還沒有徹底摧毀,蔣要集中兵力對付紅軍,無暇西顧,因此,在一段時間里,蔣允許楊擴充勢力,并批準他重返關中,經營西北。可是,楊虎城畢竟不是蔣的嫡系,其勢力的進一步擴大,又是蔣所不情愿的。于是,楊到西安后,蔣便采取種種措施限制楊的擴張并想方設法削弱其勢力。楊與蔣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

削減和瓦解楊的軍事實力。楊虎城返陜時,所部有三個正規師和一些直屬部隊。入陜不久,南京撤銷第五十八師(師長馬青苑)番號,將該師改為地方部隊——陜西警備師。1932年9月,該師駐甘肅天水,蔣派葛武棨前去策動馬青苑叛楊,馬遂離楊而投入蔣的懷抱。1934年10月,蔣介石把楊部第十七師(師長孫蔚如)四十九旅楊渠統部改編為新編第五師,開赴河南,劃歸劉峙節制,脫離楊的系統。

阻止楊向西北擴張。楊虎城率部返陜,蔣介石立即設立全國陸海空軍總司令潼關行營,負責西北軍務,控制楊的發展。蔣任命顧祝同為潼關行營主任,率蔣的嫡系部隊第二師黃杰部、第三師陳繼承部進駐潼關、華陰、華縣等地,以扼制陜西的咽喉。后因石友三在冀南叛變,蔣不得已派顧祝同率黃杰、陳調元部前往平叛,才令楊虎城接任潼關行營主任,后又允該行營遷往西安,改稱西安綏靖公署。楊利用這個機會,改編馬步芳、馬青芳部,同青海改善關系。盤踞甘肅、自稱保安司令的雷中田,擁戴失意軍閥吳佩孚自川入甘,欲會同晉、川等地軍閥合攻陜西。楊虎城派孫蔚如率第十七師進入甘肅,經定西、寧靜激戰后,于1931年12月占領蘭州,吳佩孚、雷中田等經寧夏逃走。孫蔚如當上了甘肅宣慰使。至此,楊虎城除占有陜西外,又囊括了甘肅的地盤。孫蔚如扶持起來的新編第三十六師又進軍新疆。楊在潼關、華陰、西安建立兵工廠,在蘭州設造幣廠,擴充部隊。還提出“回漢一家,陜甘一體”的口號。但是,堅持獨裁統治的蔣介石是不會允許楊虎城恣意經營西北,成為“西北王”的。他于1932年10月,撤銷甘肅宣慰使署,命孫蔚如率部離開甘肅,移駐陜南漢中,任命邵力子為甘肅省政府主席。1933年春,又突然免去楊虎城的陜西省政府主席職務,改由邵力子接任。同年10月,蔣又撤銷西安綏靖公署蘭州分署,另立駐甘綏公署,籠絡青海的馬步芳、寧夏的馬鴻逵,阻止楊虎城西進。蔣還派胡宗南率中央軍第一師進駐隴東天水,隔斷陜甘聯系。蔣的勢力伸向西北,步步深入,楊經營西北的計劃,一籌莫展。1934年10月,蔣介石第一次到西安“視察”。為了籠絡楊虎城繼續為他效力,支持他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他執意要登門看望楊的母親。10月15日,他偕夫人宋美齡到楊宅,向楊母行三鞠躬禮,并噓寒問暖。臨行前放下一個信封,內裝一張面額不菲的銀行支票。[23]

可惜,他的籠絡和小恩小惠并未奏效。兩年以后,提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獻策并與張學良一起對蔣發動“兵諫”的就是楊虎城。1935年10月,蔣更在西安設立西北“剿匪”總部,派張學良為副總司令,代行總司令職務。楊在軍事上要受張節制,他經營西北的計劃徹底破滅。

更為毒辣的是蔣介石命令楊虎城參加“剿共”內戰,以消耗楊的實力。當程子華、吳煥先、徐海東率領的紅二十五軍從鄂豫皖地區長征到達陜南后,楊虎城奉蔣命于1935年上半年先后兩次用自己的直屬警備部隊“圍剿”紅二十五軍,結果是兩個旅長被殺,一個旅長負傷,他苦心經營多年的直屬部隊幾乎全被紅軍殲滅。楊遭此慘敗后,蔣介石非但沒有關心,而且還落井下石,甚至想趁機吃掉楊部。蔣、楊之間的矛盾進一步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象州县| 垣曲县| 锡林郭勒盟| 新宁县| 仙居县| 五寨县| 太康县| 开鲁县| 烟台市| 潞西市| 无极县| 松原市| 米易县| 巴林右旗| 封开县| 龙陵县| 仁寿县| 府谷县| 延川县| 将乐县| 武汉市| 犍为县| 新和县| 叶城县| 青河县| 房产| 峨眉山市| 化隆| 汉沽区| 天长市| 牡丹江市| 锡林浩特市| 广宗县| 渭源县| 夏邑县| 安康市| 昌邑市| 东丰县| 麻江县| 庆云县| 临夏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