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武功薪傳
  • 張義尚
  • 2812字
  • 2019-09-19 11:56:02

第二編 武術闡微

一 蜀東稀有拳種形意拳支派——金家功夫

金家功夫是由金一望先師(金道人)在川東萬縣地區(qū)的梁平縣留傳下來的一種功夫。金道人在梁平,一直當作神話人物傳下來。據說他平時行蹤隱秘,很少和人交往。金道人原籍是蒙古方面的人,拳譜上只記載他是六月二十四日午時生,作為紀念他的月日。但生平為何?沒有記載。他在梁平逗留的時間,從傳代推算起來,大約是距今一百二十年前后。

他為什么到四川來?相傳是因師兄弟間的不和而逃來的。據我揣想,他很可能是參加太平天國反清運動失敗之后,不敢回原籍,跑到四川避難的。

他在梁平,前后一共傳了八個徒弟,但除李少侯外,其余的都沒有傳人。

(一)金家功夫的特殊風格

金家功夫和其他拳種最大的區(qū)別,是反對打樁、插沙等借助外物為道具的蠻練;其次是練功的時間和量不能過度,絕對禁止苦練,把人搞得筋疲力盡,要順乎自然,始終保持神經清明,精力充沛。每個單式動作的鍛煉,有左即有右,左右各一動為一數(shù),每動不得超過十數(shù)。

我曾總結金家功夫的特殊風格為兩個秘密、五個特點,今略釋如下。

兩個秘密:

第一為開合勁氣功:它只有一開一合兩個動作,但內容深密,既是吐納法,同時又把全身的頭、肩、肘、手、臀、膝、足各種打法完全包含在內,這是比形意拳更為超勝的地方。它是否因金一望是道人,把道家玄門的煉氣方法和姬家武術動作融合而成,不得而知。

第二為操勁五次第:金家練法,都是單個式子的反復操作,由淺入深。

第一個階段為皮勁:是指初學入門,經老師示范,一步一趨,但身手不協(xié)調,氣浮不沉,兩腳無根的境界。

第二階段為抖搜勁:是指經過老師不斷糾正,手眼身步漸漸協(xié)調,全身漸漸松開,氣自下沉,兩足漸漸穩(wěn)實而落地有自然沉重的響聲時。

第三階段為急勁:是指身手更進一步協(xié)調,動作活潑,速度也自然增加之時。

第四階段為靈急勁:是指動作速度更進一步增加,全身精神意志的靈敏程度也相應增加之時。

第五階段為快利沾連隨合勁:此時動作更快速利落,腦子里的靈敏程度如明鏡無塵,高懸空中,無物能逃其鑒照。動作中具有莫可計數(shù)之可變性,能與人不即不離,或攻或守,絲絲入扣,恰到好處之時。

以上五個勁次,從頭到尾都要全身松柔,不使拙力。要以神馭氣,以氣催形,以心神靈明為主,以氣血形質為輔,這同形意拳的先練明勁再轉暗勁、化勁不同。

五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打人如走路:一切拳種,都有一定的姿態(tài),使人一望而知他是經過某種訓練的。惟有金家功夫的腳步動作,與平常走路一樣,既自然,又靈便,一點不露形跡。

第二個特點是打人不現(xiàn)形:因為金家功夫的動作本身,即具有聲東擊西、指上打下之巧,每一個手法都是這樣,所以使人挨打過后也不知道是怎樣被打的。

第三個特點是逢人須奪位:金家功夫與人對敵時,仿佛對方就是一塊活磁石,自己則是一個鐵鑄的人。自己總是很自然地緊緊直逼對方,利用物理學二物不能同時并存于一點的原理,直接奪取對方的位置,取而代之,使他無有立足之地。

第四個特點是兩手不空回:按與人角斗之時,敵如攻我,最普通的辦法,是遮架或避過對方的攻擊,再向對方還擊;其次,是招架與還擊同時并行,連守連攻,連攻連守,但空間上仍有攻守的分別,不過攻守同在一個時間而已;其三,一出手便是攻擊,以攻為守,無須另行防守,而防守已寓于攻擊之中,一擊不中,二擊、三擊、四擊以至無窮擊俱因勢而生,絕沒有把手收回來再出去的笨辦法。這最后一法,便是金家功夫的打法。

第五個特點是奇窮變化、變化無窮:當金家功夫一出手,絕不意味著孤注一擲,而是同時寓有無數(shù)可變之勢緊跟著,除非敵人已經潰滅,這個態(tài)勢一點不能放松。

這五個特點,必須在理論上能夠徹底明白,知道它的重要性,并在實踐上完全能夠熟練地掌握運用,才可算是真正金家功夫的傳宗接代人。

(二)金家功夫與形意拳

金家功夫與形意拳是同源異流。學金家功夫的人不知道,北方學形意拳的人更不知道。這個淵源,是我學金家功夫后,再與學形意拳的人接觸并看到了《形意拳譜》才知道的。

證據在哪里呢?

第一,形意拳是由山西姬隆豐傳出的,金家世代相傳,也說金家功夫原是姬家功夫,是由金道人向山東姬家學來的。考山東并無姬家傳拳的事,山西說成山東,顯是年久訛傳所致。

第二,姬隆豐后的重要傳人,山西有戴龍邦,河南有馬學禮。周師傳金家功夫時說,金道人向姬家學拳,是同馬龍、馬虎弟兄一道的。馬龍、馬虎同馬學禮、戴龍邦,蛛絲馬跡,明顯可見。以此可以推想金道人與馬學禮、戴龍邦是同時代的人,也很可能還是師兄弟。

第三,形意拳傳到河南的馬學禮一支,叫心意六合拳;《金家功夫拳譜》明明標上“心意六合第一家——金家功夫”。

第四,從年代上考察,形意、心意和金家的初期,都是距今約一百五十至一百七十年前的時代,三家的后學到現(xiàn)在,也都是在七代至十代之間。

第五,兩家拳譜上,都有七拳、十二形、四把捶、倒打紫金冠、玉門單清、遇敵好似火燒身等說法和詞句,不是同一來源,哪有這樣巧合呢?!

第六,河南心意六合的四把捶,是一個八九手的簡短套路;金家功夫的四把捶,也一共只有九個動作。

第七,兩家的身法、步法幾乎完全相同,其鍛煉方法,以單式動作為主,不大重視套路,兩家都同。

金家功夫和形意拳的不同處如下。

第一,是金家功夫有開合勁氣功作為整個功法的樞紐,形意、心意里面沒有。

第二,金家練功的五次第,始終強調用意,講靈巧,是一貫相承的,特別反對明勁的做法;形意練勁,分明勁、暗勁、化勁三個次第,明勁是剛勁,暗勁、化勁屬柔勁,是先剛后柔,與金家的由純柔而剛不同。

第三,形意、心意的六合,是外三合、內三合共為六合;金家功夫的六合,則是外內各有六合。

第四,心意十形、形意十二形,都是仿不同動物的小套路;金家功夫的十二形,實際都是開合勁的注腳,一開合之中有十二形,十二形不出一開合。

第五,形意七拳,各有歌訣,但實際鍛煉時,仍以拳為主;金家功夫則專門在七拳上做文章,由于諸師的嗜好領會不同,有以把和拿法為主的,有以膀子(即肩峰,但不拘于肩的部位,是連整個上臂在內的)為主的,有以氣功頭風為主的,有以肘法為主的,有以足擊為主的,也都各有千秋。

第六,形意拳多偏重功力深厚,金家功夫則更強調變化莫測以制人。

綜上,金家、形意既有許多不同,我為什么斷定是同出一源呢?因為以上的不同,僅僅是功夫內容風格上的差異,這在各個派別中都是有的。即就八卦掌說,同是董海川傳出的八母掌,程廷華、尹福、梁振普三人的動作都有明顯的差異,何況金家、形意到現(xiàn)在已經歷了一百年以上呢!

金家功夫,外表上雖不受看,然樸質無華,別具一種風格,有它的精深內涵。你若真正掌握了它,在強健身心與自衛(wèi)御侮兩方面,都有得心應手、左右逢源之妙。但我從來不愿傳人,因它的技擊性太強,若武德不好或青年氣盛,很容易動手傷人,同時它的內容比較深奧細致,也不是一般心性浮躁、淺嘗輒止的人可能學好。鑒于目前知道金家功夫的人很少,間有關于金家功夫的報道,也存在著錯誤,為了不負歷代祖師留傳這一功夫的苦心,故樂于寫此簡介,請同志們指正!

(原載《武魂》雜志1987年第2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仁怀市| 五常市| 高州市| 龙口市| 隆昌县| 霍城县| 巴林右旗| 太康县| 金溪县| 新安县| 建阳市| 烟台市| 公主岭市| 闻喜县| 承德县| 谢通门县| 洛扎县| 封开县| 应用必备| 府谷县| 霍邱县| 达日县| 嵊州市| 九龙坡区| 桓台县| 洛扎县| 化德县| 竹溪县| 大化| 内黄县| 丹东市| 安陆市| 渭源县| 股票| 从化市| 沙河市| 新建县| 大关县| 芷江| 新干县| 中牟县|